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川达县杨柳垭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2021-04-02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1年3月第31卷第1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31 No.1 Mar.,2011 四川达县杨柳垭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陈照雄 (四川煤田地质局l37队,四川达州 635100) 摘要:达县杨柳垭滑坡直接威胁到杨柳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和云内华川厂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并将严重影 响数个乡镇近百7Y/L ̄_T-矿企业的正常供电,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数亿元。因此,尽快开展此处地质灾害勘查 与治理工作十分必要。勘查采用了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坑槽探及室内试验等手段,查明了滑坡形成机制、变 形特征等,进行了稳定性和推力计算,满足了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滑坡;特征;稳定性;达县杨柳垭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1 1)01—0074一f)7 DOI:10.3969/j.issn.1006—0995.2011.01.020 达县杨柳垭滑坡位于达县南郊火烽山东侧斜坡中下部,距达州市城区中心3kin左右,直冲前缘的1 10KV 变电站及云内华川厂(图1)。 该滑坡为一新滑坡,2007年6月17日,达'J'I'ITI ̄开始持续强降雨,17日8时至18日8时,降雨量达 到170mm;至6月19日,杨柳垭l10KV变电站西侧斜坡体开始出现变形;6月26日凌晨1~3点再降特 大暴雨,3小时内降雨量达60mm;6月27日,坡体变形加剧,在滑坡后缘、侧缘形成了较多拉张裂缝和 滑坡台阶,致使地形改观、树木歪斜;而在滑坡中前 部,则以产生扇形裂缝和鼓张裂缝为主,并使围墙倒 塌,变电站西侧堡坎错动、推出,地面开裂、隆起等, 并有进一步发生剧烈滑动的趋势。该滑坡一旦继续整 体滑动,将完全摧毁前缘110KV变电站和云内华川厂 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并威胁附近居民、职工人生安全。 1 10KV变电站破坏还将导致达县南外片区、达竹煤电 集团及桥湾等数个乡镇约110万余人数月不能供电, 损失将达数十亿元,并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后果 不堪设想 1地质环境条件 1.1气象水文 勘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据达县气象 站多年观测资料,该区年均气温17.2 ̄C,极端最高气 温42.3 ̄C,(1953年8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7 3 图1杨柳垭滑坡平面示意图 (1956年1月9日)。年均降水量1 211.3inin,降雨 多集中在5月~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最大一次性降雨发生在2004年9月3日~5日(简称为“9.3” 洪灾),72小时降雨量达467mm。 滑坡区无大的地表水体,降雨多形成坡面流。 1.2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之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处火烽山东侧斜坡地带,总体地势呈西高东低。滑 坡区附近最高点为火烽山,标高约500m,较低点为云内华川厂厂区一带,标高约357m,相对高差约143m。 滑坡位于火烽山东侧第二级反向斜坡的中下部,坡脚为杨柳垭110KV变电站及云内华Jil厂厂区。斜 坡总体呈圈椅状,上陡下缓,前后缘高差60m左右,南北两侧受两小山脊夹持,地形特征明显。 收稿日期:2010-08—05 作者简介:陈照雄(1965一),男,四川广安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 74 四川达县杨柳垭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l_3地层岩性 根据钻孔资料,滑坡区出露地层可分为3层,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粉质粘土及块 石土,层厚层厚2.45~17m;人工填筑层(Q )主要由粉质粘土与块、碎石土组成,层厚3.28~5.30m: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紫红色砂质泥岩及灰色细 中粒砂岩(J ),强风化层厚1.85 4.53m。 1.4地质构造与地震 滑坡区位于川东褶皱带达县一大竹向斜东翼(铜锣峡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N10。 E,倾向北西,倾角26。。 区内未发现断层,砂岩岩体中裂隙较发育,主雪拨育以下二组:J1组裂隙产状为:132 ̄~150 ̄/65 ̄~ 72。,裂隙面平直、光滑,泥质充填,裂隙间距l~3m,开度—般1~10mm,局部开度可达5ea以上,—般延伸5~ rlOm,部分可达10m以上,常切层发育。J2组裂隙产状为:218。~233。/25。~40。,裂隙面平直、光滑,无 充填或泥 三嗔,裂隙间距0.2m,开度—般1~5mm,局部开度可达10ea以上,—般延『r申3~5m,部分可达5m以 上,—般不切层发育。在两组节理作用下,岩体完整性较差。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0.35s,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稳定 性较好,属无震灾区和场地基本稳定区。 1.5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第四系坡残积层及人工填筑层的粉质粘 土(含碎石、角砾)、块(碎)石土、角砾土中地下水为孑L隙潜水;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 泥岩、砂岩地层中地下 水为裂隙水。滑坡区孔隙地下水位总体埋藏较浅,前缘也近于饱水,地下水相对较丰富。基岩裂隙水主要 赋存于砂、泥岩浅部的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之中,其含水性较弱。大气降水是区内地下含水层的主要补 给源,由于坡体内多为旱地等松散土体,大气降水形成的坡面流沿松散土层的孑L隙向下人渗而形成地下 水。地下水沿后缘滑坡裂缝、裂隙向下运移、迳流至地形低洼处或前缘以季节性下降泉形式排泄出地表, 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 1.6人类工程活动 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尤其是以210国道两侧最明显,公路两侧的企事业单位建有较多的厂房 及办公、住宅楼等,对岩土体作过大面积的开挖和堆载,如本滑坡即是弃土堆载后在连续暴雨诱发下产 生的。此外,火烽山中部尚建有一条公路通向山顶,修建公路对坡体的开挖也使公路西侧坡体局部失稳, 明显可见有数处土体溜滑点和岩体崩落点;滑坡前部分布有多级人工条石堡坎,第四系多为填土,说明 云内华川厂及杨柳垭变电站建设之初,工程活动也较为强 烈。 2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2.1滑坡的基本特征 2.1.1滑坡地形特征 杨柳垭滑坡位于火烽山东侧斜坡中下部,总体地势西高 图2滑坡北侧缘TC2中揭露滑带特征 东低。滑坡区由后缘至前沿坡面形态呈折线型,滑体上部标 高403~427m一带主要为新近人工填土堆积区,在前期应 急抢险期间经减载处治后坡面呈台阶状,总体坡度25。。滑坡中部标高385~403m一带为乔木林区,地 形坡度相对较缓,为12~16。。滑坡前部标高370—385m一带为云内华川厂厂内景观区,原始地形经人 工改造后呈多级平台,平台间为直立的条石堡坎,总体呈阶梯状,地形坡度15。左右。 2.1.2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滑坡平面形态呈圈椅状。滑坡体呈东西向展布,主滑方向约77。。滑坡东西长183~208m,南北宽 105~146m,总面积约25 000m ,滑体平均厚8.00m,总体积约20×10 m ,属中型推移式土质滑坡。 1)滑体:钻探与探槽(井)揭露,滑体土主要由坡残积层和人工填筑层组成,岩土类别主要以粉质 粘土为主,次为块、碎石土与角砾土。滑体一般厚5~12m,在纵向上滑坡后部及前部厚度较薄,厚度多 75 2011年3月第3l卷第1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31 No.1 Mar.,2011 在3~7m,中前部一带较厚,达15~18m。在横向上滑体中部厚,两侧较薄,滑面形态略呈“u”型。 2)滑带:钻探及山地工程都不同程度地揭露了滑移带,综合分析认为,杨柳垭滑坡主要是沿岩土界 面产生滑动,滑坡前部滑带为土层中软弱带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湿度较大,呈软塑状)。据钻探及探 槽揭露,滑带一般厚0.05~0.50m,多呈软塑至可塑状,其中滑坡南北两侧滑带埋藏较浅,受地表水影响强 烈,滑带呈流塑~至软塑状,以粘土为主,石质含量较少(图2)。 3)滑床:滑体为第四系堆积层,滑坡中、后部滑床为基岩,中、前部滑床为填筑土,两侧为基岩。滑 坡中、后部滑床主要由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紫红色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俗称泡砂岩)、砂岩组成,岩层 产状280。 26。。滑床为紫红色泥岩夹泥质砂岩、砂岩,抗风化能力弱,且较陡,坡度22。~30。。 滑坡中、前部滑床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筑层和少部分坡残积层组成,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淤泥 质粘土(原始地貌中水田表土),滑床坡度平缓,为0。~16。,局部段甚至反倾。结合纵横断面可以看出, 滑床总体略呈船形,滑床顶面向东倾斜;横向上南北两侧埋深浅,中部埋深大,纵向上前部埋深浅,中 后部埋深较大。中、后部滑床砂质泥岩、泥质砂岩风化较强烈,在滑面附近多为强风化的泥岩。据钻探 揭露,滑床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2.30~5.20m,强风化带以下岩体较完整,力学强度相对较高。 2.2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杨柳垭滑坡的形成与滑坡区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大气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而其触发 因素则是6月17~6月19日期间持续强降雨。根据影响滑坡的因素类别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2.2.1内在因素: 1)地层岩性:滑坡区内出露地层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等互层,均属相对隔水层;而滑坡后部 地表大量堆积碎石类土约5万m ,孔隙率大,利于大气降水的下渗,地下水下渗后,易沿基岩面活动, 从而减弱了基岩面附近土体的抗剪强度。ltL ̄l-,此类地层在风化后形成的残积粉质粘土也是本滑坡中上 部滑带的主要物质组成。 2)地形地貌:本滑坡处于火烽山第二级反向斜坡中下部,地形坡度15。~40。,滑坡南北两侧各受 小山脊夹持,特殊的地形使滑坡体后缘一带大量易风化崩解的J2s泥岩层,在风化作用下不断地向斜坡 体内堆积,从而为滑坡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补给源,而滑坡后缘一带平坦的地形也使大气降水难以及时形 成坡面流,从而在该区集聚、下渗入坡体。此外,滑坡前部的多级人工条石堡坎形成的临空面也为滑坡 的发生创造了活动空间。而滑体位于一箕状地形中,西侧与南北两侧缘地形明显高于滑体,为地表水从 后缘及两侧向滑体内人渗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控制了滑坡的周界及形态,有利于滑坡的形成和发展。 2.2.2外在因素: 1)水:水是滑坡滑动的必备条件,2007年6月17~6月19日期间持续强降雨是该滑坡的滑动的直 接诱发因素。大气降水沿滑坡后缘一带松散土体向下人渗至基岩面后,便改变方向沿基岩面向下运移, 方面使基岩面附近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引起抗滑力减小;另一方面土体饱水后,重量增加,下滑力增 大,因而加大了坡体滑动的可能性。 2)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坡脚一带填挖改造,和滑坡后缘一带的弃土堆填。滑坡后缘的弃土堆填不 仅增加了斜坡堆积物的重量,同时也加大了堆积体下滑分 一一力;在强降雨过程中,松散的施工弃土更接收了大量降水, 使坡体饱水、重度进一步增大,从而促进了滑坡的形成。 3滑坡稳定性分析 3.1滑坡变形现象 据地面调查,杨柳垭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十分明显;滑坡 后缘顺达县公安局看守所拟建场地东侧挡土墙一带延展,后 缘滑坡陡壁明显,经多点测量,其延展方向约355。;滑坡 向下滑动使后缘陡壁东侧形成多级台阶状地形,平面位移 1~2m,向下位移量约2.65~4.30m(图3)。 76 图3滑坡后缘裂缝 四川达县杨柳垭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滑坡两侧周界较明显,基本顺冲沟展布。其北侧边界一带见有明显拉张裂缝,滑动面及擦痕清晰, 并形成滑坡小平台,平台之上树木歪斜,滑体饱水,基本呈流塑至软塑状,并有股状泉水排出。在滑坡 中前部,由于地面构筑物增多,滑坡变形破坏迹象则更加明显,地表鼓张裂缝、扇形裂缝随处可见;其 中鼓张裂缝一般延伸长度10~40m,最长者达70m以上,延伸方向165~192。,一般开度2~l0cm,最 大开度15em以上,可见深度一般5~15cm,裂缝多呈锯齿状折线延伸,并伴有分枝;扇形裂缝一般延伸 不远,长5~14m,裂缝总体较规则,在局部段造成地表隆起,地面调查最大隆起高度达1.2m(图4、图 5)。 综上所述:滑 坡体在一段时间 的持续活动后,在 滑坡后缘、侧缘 形成了较多拉张 裂缝和滑坡台阶, 致使地形改观、树 木歪斜;而在滑坡 中前部,则以产生 扇形裂缝和鼓张 图4变电站西侧拉鼓张裂缝 图5滑坡前部地面鼓张、隆起 裂缝为主,并使围墙倒塌,变电站西侧堡坎错动、推出,地面开裂、隆起等。根据目前调查,滑坡前缘 变形范围止于坡脚挡墙顶部一带。上述变形迹象及监测结果表明,滑坡处于强变形阶段,通过采取应急 抢险措施后,滑坡目前活动程度逐渐减弱。 ... 3.2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 根据监测资料,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杨柳垭 。 。 “ 滑坡变形特征明显,在强变形阶段(6.27~7.3) 。’ 经过有效的应急抢险措施工后,滑坡变形有所减。。o 弱,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余滑阶段(7.4~8.5), 。  I7)“” 此后季节性的强降雨逐渐偏少,滑坡除局部有微 弱持续位移外,总体变形不再增加,滑带逐步固 结,达到新的平衡。 2-2 号剖面 通过近期对滑坡观测,其裂缝未见有增多,  I原有裂缝未有扩大,滑坡前部少量裂缝甚至闭 合。参照《三峡库区i期地质灾害防治_T程地质 1 ㈤ 勘查技术要求》对滑坡发育阶段划分标准判定, : ㈣㈣ 一 滑坡目前处于滑动后的暂时稳定阶段,滑坡现状 。 ㈤ 欠稳定~基本稳定。 360 20 30 40'∞60 7o 80 90㈣【l0㈨Ⅲ㈤㈣I6u m 180 但是,下一轮雨季中,特别是在持续高强度 ,~一 降雨的浸润下,滑坡稳定性将降低,并有复活的43 0 ’ 一 可能。 。 。、 33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 ㈤ 33.1计算模型及工况 . ㈤ 1)计算剖面。本次选取4条剖面(1—1 、 ㈤ 、 2—2 、3—3 8—8 )进行稳定性及推力计算, 计算块段的划分主要依据滑坡形态,同时考虑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 ” ” 。 。。 地面形态、滑带土特性(图6)。 图6剖面计算条分图 2)计算工况。滑坡稳定性计算目的是为滑 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由于杨柳垭滑坡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VI度,故可以不考虑地震工况。 77 2011年3月第31卷第1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31 No.1 Mar.,2011 计算时,仅考虑天然和暴雨(持续降雨)两种工况,具体为:①工况I:自重+天然状况,考虑勘查时钻 探揭露的地下水位线,进行计算。天然水位线以下滑体重度取饱和重度,天然水位线以上取天然重度; 对处于受水浸润的滑面,因受浸润、软化和水垫作用,其抗剪强度参数取饱和状态时的参数,对于未受 水浸润的滑面取天然状态的参数。②工况II:自重+暴雨状况,考虑坡体处于全饱水状态。参数的选取 原则与上述工况I完全相同。 需指出的是,由于杨柳垭滑坡的滑体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次为块、碎石土与角砾土。粉质粘土透 水性差,而透水性较好的块碎石土和角砾土仅零星分布。故在稳定性计算时不考虑动水压力,仅考虑地 下水对滑坡产生的“增重效应”和对滑坡岩土体,特别是滑带土产生的“软化效应”。此外,滑坡体上仅 局部具低矮建筑及变电设备,因此,未考虑地表荷载影响;但2、3号剖面通过了应急抢险阶段实施的微 型钢管桩布置区,每条断面均根据微型钢管桩设计荷载按100KN考虑其抗滑作用。 3.3.2滑坡稳定性及推力计算公式 杨柳垭滑坡滑面总体呈折线形(见剖面图)、,根据《滑坡防治勘查规范》(DZ/T0218—2006)附录E要 求,本次计算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及推力计算。 1)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 . n-1 n-I (( (1一rOcosa,)tg ̄.+ 厶¨ )+ ,=旦 ——————— 』 一 (W/(sinc ̄ +Acosa )l1 )+ i=1 j=i 2)剩余下滑推力计算公式 = 1 +K .・ —Rlf 滑坡推力计算中设计安全系数Ks,考虑该滑坡的重要性及危害性,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 技术规范》(DZ/T0219-2006),选取如下:T况I(天然状态):采用Ks=1.20; 工况II(暴雨状态): 采用Ks=1.15; 表1 室内试验所得的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 3.3_3计算参数和方法的选取 剖面位置 状态 C(kPa) 中(。) 计算采用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合理与否,是计算评 l—l 剖面和3—3 剖面 天然状态 18.92 8.23 价滑坡稳定性的关键,其中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C、(p (位于滑坡两侧) 饱和状态 1 7.15 7.30 2—2 剖面 天然状态 2I.60 10.20 取值更是关系重大。一般采用如下途径选取岩土物理力 (位于滑坡中部) 饱和状态 2O.30 8.8O 学参数: 1)根据勘查试验结果确定;据分析,滑坡中部与两侧滑带土性质具有较大差异,因此,1~1 剖面 和3—3 剖面取试验结果平均值,2—2 剖面取试验结果中较大值。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见表l。 地质类比法三 .誊。比该地区类似滑坡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即工程 表2达州地区同类滑坡滑带抗剪强度参数 :: 二::二:.:::: ::::.二::::二二::: . .。 类比达州地区的渠县南阳碥滑坡和三汇镇劳动街滑坡(表 2)。 3)采用恢复坡体极限平衡法,对滑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 参数反演。 滑坡体上共布置有3条纵剖面,从勘查室内试验所取得的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表4.1看,不同剖面的 剖面和一蔷 力3 3’剖面较为相似,翥 滑体厚度均较小,要 位于滑坡一_耋!兰=——二——二———————————一  墨i竺 兰 塑竺至 至 的两侧,因此选择其中之一,1—1’剖面进行参数反演;2 2’剖面较为相似,滑体厚度较大,位于滑坡中部,因此 选择其中之一,2—2’剖面进行参数反演。设定滑坡临滑 时的稳定系数K=I,以滑动前的剖面形态作为计算模型, 进行参数反演。此外,需指出的是,由于滑坡地下水位线较高,在天然状态下,滑带土也处于饱水状态, —78 四川达县杨柳垭滑坡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故通过参数反演,也能得到滑带土的天然工况下抗剪强度参数。 根据本次勘查试验数据、工程类比,和参数反演分析,最终确定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如表4。 滑体重度选取:由于滑体后部主要由人工填筑土(碎 石土)组成,其余部分主要由粉质粘土层和人工填筑层 表4稳定性计算滑带土饱和抗剪强度参数 (粉质粘土)组成。粉质粘土的天然重度为20.094KN/m3, 剖面位置 状态 C(kPa) 中(。) 1—1’剖面和3—3’剖面 天然状态 18.92 8.23 饱和重度为20.38 KN/m3;人工填筑碎石土的天然重度为 (位于滑坡两侧) 饱和状态 l8.40 7.70 20.472 KN/m3,饱和重度为21.305 KN/m3。地下水位以 2—2’剖面 天然状态 23.6O 1O.3O 下滑体重度取饱和重度,地下水位以上滑体重度取天然 (位于滑坡中部) 饱和状态 23.10 9.90 重度。 一般而言,同一滑坡不同位置(不同剖面处)的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应大致相同。但该滑坡不同剖 面处的滑带士l生质存在一定的差距。采用试验所得饱和抗剪残余平均值(C=17.15, -7.30),对滑坡稳 定性现状进行验算,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下滑坡两侧的1—1’、3—3’剖面,稳定系数在1.00~1.02之间, 与该部位滑坡的变形情况和所处状态基本相符。而滑坡中部的2—2’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下的稳定系数 均小于1.0,明显与实际不符。分析滑坡剖面形态,中部的2—2’剖面和8—8’剖面处的滑体厚度远大 于1—1’剖面和3—3’剖面,而两者的滑面倾角基本相同,根据稳定性计算原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采取相同的参数进行稳定性计算,产生上述稳定性差异较大,且与实际不符的现象也是不难解释的。产 生滑带土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滑坡两侧滑带基本呈软塑~流塑状,粗颗粒含量极少,抗剪强度参 数相对较低;而滑坡中部一带滑带土呈软塑一可塑状,粗颗粒含量相对较多,抗剪强度参数相对较高。 在试验时,将土样中的粗颗粒部分去掉,进行人工充水加水饱和后而进行重塑残余剪。试验所得值与滑 坡两侧缘滑带土现状大致吻合,而与滑体中部含粗颗粒较多的滑带土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质存在一定出入。 3.3.4滑坡稳定性及推力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对四条主要纵剖面后缘削坡减载后的现状进行稳定性验算和推力计算,其结果详见附表5一附表 8。计算成果统计详见表5,从表中可看出,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F)介于1.041~1.057间,饱和状态下, 其稳定系数(F)介于1.035~1.05l之间,滑坡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从稳定性空间分析上来看, 滑坡中部的稳定性略低于滑坡两侧的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滑坡中部滑体厚度较大,而两侧滑体厚度较 小所致。与滑体目前所处状态和定性分析基本一致。 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 和暴雨工况下,滑坡处于欠稳定~ 表5滑坡稳定性验算及推力计算成果表 稳定性系数 安全系数 剩余下滑力 基本稳定状态,这主要是由于用于 剖面编号 计算工况 稳定性状态 (Kf) (Ks) (KN/m) 稳定性计算的模型(剖面)都是在 应急治理工程对滑坡后部进行削方 工况I(天然工况) 1.056 1.20 724.02 基本稳定 1—1’剖面 减载后的剖面,而非产生剧烈变形 工况II(暴雨工况) 1.045 1.15 535.39 欠稳定 时的滑坡原始剖面。监测资料也表 工况I(天然工况) 1.057 1.20 1421.63 基本稳定 2—2’剖面 明对滑坡进行削方减载后,滑坡的 工况II(暴雨工况) 1.051 1.15 989.78 基本稳定 变形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 工况I(天然工况) 1.055 1.20 804.48 基本稳定 3—3’剖面 制,且受降雨影响较小,滑坡的稳 工况II(暴雨工况) 1.051 1.15 553.95 基本稳定 定性已有所提高。此外,分析对比表5中各剖面在工况I(天然状态)和工况II(暴雨状态)下的稳定性系 数,发现两者相差较小,其主要原因由于滑坡的滑体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次为块、碎石土与角砾土。粉 质粘土透水性差,而透水性较好的块碎石土和角砾土仅零星分布。故在稳定性计算时不考虑动水压力,仅 考虑地下水对滑坡产生的“增重效应”和对滑坡岩土体,特别是滑带土产生的“软化效应”。由于滑坡在天 然状态下的水位埋深就较浅,基本上近于全饱水状态,故工况I和工况II两者的稳定性系数相差较小。 滑坡经稳定性验算,在天然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41~1.057;暴雨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35~1.051, 均处于欠稳定 基本稳定状态,与滑坡目前的客观实际相吻合。滑坡在工况I(天然工况)下,取Fs=1.20 时,滑坡各剖面推力在724.02~1 421.63kN/m之间;在工况II(暴雨工况)下,取Fs=1.15时,滑坡各剖 面推力在535.39~989.78kN/m之间。 79 2011年3月第31卷第1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31 No.1 Mar.,2011 4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通过应急抢险阶段采取的有效措施(减载、抗滑、反压),杨柳垭滑坡滑体目前处在再固结、密实、 向新的平衡转化过程。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一基本稳定状态,变形程度趋于稳定;由于应急抢 险阶段对滑坡坡面遮盖及排水措施工得当,有效地减小了降水人渗,因而目前中小降雨对滑坡变形影响 较小,随着秋季来临,季节性降雨强度减弱,滑坡在下一轮强降雨来临之前稳定性会逐渐加强。但是, 在下一轮降雨具有足够使滑带土饱和、滑体充水的量和强度配合下,滑坡则有重新激活向下速滑的可能 性。由变形监测资料可知,现在滑坡局部段(中上部)仍有余滑,位于滑坡中部一带的监测点均有持续 的轻微位移。此外,引起本次滑坡的主要原因为滑坡后缘一带的弃土堆载,因此,今后任何在滑坡后缘 带的加载必将激发滑坡重新滑动。 杨柳垭滑坡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是滑坡滑动将破坏杨柳垭1 10KV变电站及滑体内的输电线路等设施,从而导致达县南外及周边近 百万人不能正常供电,并危及滑坡下部华川厂及变电站内700多人的人生安全,灾害将造成经济损失达 数亿元以上。 二是滑坡继续滑动将破坏华川厂西侧条石堡坎,并直接威胁该厂部分车间的生产和人生安全。 三是滑坡继续滑动将破坏边坡结构形态,并影响后缘施工平台的稳定,从而影响该地块的可利用性。 一一5滑坡防治工程建议 5.1防治工程设方案建议 针对杨柳垭滑坡地质环境特点,以及滑坡规模、性质、变形破坏特征、推力大小,所涉及到的工程 重要程度,建议以下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一:滑坡后部削方减载+抗滑桩支挡+地表排水; 方案二:抗滑桩支挡+地表排水。 5.2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推荐选择中风化砂质泥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其天然c、 值分别为O.56MPa和34.28。,饱和c、 值分别为O.40MPa和33.1 6。;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62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34MPa;天然 抗拉强度标准值为0.22MPa,饱和抗拉强度标准值为0.14Mpa;基底摩擦系数0.45; 粉质粘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30MN/m ,滑床中风化砂质泥岩水平抗力系数取l10MN/m 。 该滑坡危害极大,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十分必要,通过对滑坡体减载、排水、支挡后,其稳定性将提 高。并禁止在后缘一带的加载行为和前缘一带的随意取土、削坡的减载行为。滑坡区建设应统一规划, 并进行地质环境评价,避免引起新的地质灾害发生。 参考文献: [1]徐邦栋.滑坡分析与防治[H].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H].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l993. [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厂T0219-2006[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Stability of the Yangliuya Landslide in Daxian。Sichuan CHEN Zhao—xiong (No.1 37 Geological Team.Sichuan Bureau of Coal Geology,Dazhou Sichuan 63 5 1 00) Abstract:The Yangliuya Landslide in Daxian threatens the security of the Yangliuya transformer substation and Yunneihuachuan Factory.The genetic mechanism and deformation for the landslide are investigated by mapping and drilling as well as trench and pitting.The stability of the landslide is assessed. Key words:landslide;characteristic;stability;Yangliuya.Daxia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