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教师:聂耀丽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钟乳石和珊瑚不是生物;病毒是生物,生石花是生物。
3.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植物可以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4.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5、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6、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7、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进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3、调查的方法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 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⑤归类⑥整理 4、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生物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生物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和宠物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探究实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提出问题要看题干,在题干中找到探究的什么,变为问句就可以了。) (2)做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将上一步提出的问题变为陈述句即可)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假设对就将假设抄上,不对就变为相反的句式就是结论) (6)表达和交流 问题:
(1)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1
(2)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不行,一只鼠妇存在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准确。 (3)对全班各组的数据怎么计算?为什么?取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
3.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不同的这个条件叫做变量(变量就在提出的问题中)。
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狮子捕食羚羊)、竞争(草盛豆苗稀)、合作(蚂蚁群体内部)、寄生(人和寄生虫)和共生(小丑鱼和海葵)等。
5、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动物:消费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食物链注意事项
(1)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消费者。
(2)食物链中物质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阳光。一个生态系统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3)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产者,最少的是最高级消费者。如果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最高级消费者,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无法排出,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4)物质和能量是随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能量逐级减少。 (5)物质的重复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称为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大,越不易被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
5.如果草原上有一段时间出现过度放牧的现象,使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如果及时制止这种行为此生态系统能恢复吗?为什么?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如果没有及时制止这种行为草场就会沙漠化,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且建立了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的定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3.生物圈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人类的“立足点”是岩石圈。 4.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5.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森林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失最少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
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 写出显微镜的名称 【1】目镜:放大作用
【3】转换器:转动可以选择不同倍数的物镜 【4】物镜:放大作用
【5】遮光器:上有光圈,可以控制进光量。
【8】反光镜:分为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用于光线强时,凹面镜用于光线弱时。
【9】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范围升降 【10】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三转)
一转转换器,选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二转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三转反光镜,在视野中找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即表示对好光。 (3)观察(一放二压三转四观察)
一放: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要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二压:用压片夹压住玻片
三转:一转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看物镜(避免压碎玻片标本,划伤物镜镜头);二转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此时眼睛看目镜。三转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四观察
3.显微镜使用技巧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越大,数目越少,亮度越暗。 (3)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和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可使视野变亮。用显微镜观察较透明的物体时(如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应该将显微镜的亮度调暗一些。
(4)视野中有个细胞偏左上方,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可将细胞移到视野中间。(物象静止的前提下,偏向哪里移向哪里即可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5)在目镜内看到的物象为倒像。(做题时将题目倒过来看即可看到答案)
(6)在视野中有污点,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有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通过移动的方法可以找到污点。
第二、三节 动植物细胞
一、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1]细胞壁[2]细胞膜[3]液泡[4]细胞核[5]叶绿体[6]细胞质。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细胞结构是线粒体。
2. A图表示植物细胞B图表示动物细胞,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3.功能:
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3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含有糖类和色素等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能量,供细胞生活。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洁净的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 ,洋葱内表皮
4.展,展平,避免细胞重叠。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目的是:避免出现气泡。 7.染,用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8.吸
三、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生活状态。 3.刮
4.涂,将牙签的一端在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几下,目的是:使细胞均匀分散开来。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生理盐水,然后缓缓的放下。目的是:避免出现气泡。 6.染,用稀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7.吸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如水、氧和无机盐等简单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不含碳,统称为无机物,另一类是分子较大,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一般含有碳,统称为有机物。
3.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4.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4.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3.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4.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
4
5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4.一个细胞有10条染色体,每个细胞体内的染色体数目是10条。 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生长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3. 四大组织的基本的基本功能: (1)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 (2)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
(3)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4)结缔组织:分布最广泛,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的作用 4.分裂和分化的区别
(1)分裂:细胞的数目增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没有发生变化。 (2)分化:细胞的数目不变,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第三节 植物体结构层次
1.植物体生长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3.植物体组织的特点:
(1)分生组织:终生保持分裂的能力
(2)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 (3)机械组织:细胞壁厚,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4)营养组织: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5)输导组织:分为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的环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2.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眼虫。
5
第三单元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衣藻、水绵、紫菜、海带等
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葫芦藓等
(或无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肾蕨、满江红、卷柏、贯众等 1.绿色植物分类 裸子植物:银杏、红豆杉、铁树、圆柏
单子叶植物:玉米、水稻、小麦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花生、大豆、葵花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比较 植物类型 代表植物 (多细胞) 海洋藻类: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莼、鹿角菜、石花菜、马尾藻 苔藓植物 葫芦藓、墙藓 大多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蕨类植物 贯众、肾蕨、满江红、卷柏、里白、铁线蕨、鳞毛蕨 大多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有假根,可做检测空气污染无输导组织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程度的指示植物 可供食用、药用,可做绿肥和饲料,可形成煤炭 生活环境 导组织 结构特点 作用 释放氧气,可供食用、药用,是鱼类饵料 藻类植物 淡水藻类:衣藻(单细胞)水绵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3.多细胞藻类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4.孢子植物中能做检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苔藓植物,原因是: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许多有毒气体能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5.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它的叶片背面那些褐色隆起的是孢子囊群,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第二节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种皮:保护幼嫩的胚 胚轴 胚 胚根 子叶(储藏营养) 种皮:保护幼嫩的胚 玉米种子 胚芽 胚轴 胚 胚芽 发育成新植株的幼体 胚根 子叶 胚乳(储藏营养) 发育成新植株的幼体 6 2.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相同点 有种皮和胚 有种皮和胚 不同点 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子叶一片,有胚乳 3.种子的储存条件是:低温干燥。向玉米种子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胚乳,说明胚乳中含有淀粉。 4.被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是:用种子繁殖;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 5.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胚,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共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种子结构中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的结构是胚。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米饭中的营养主要来自于水稻种子的胚乳,而花生油主要来自于花生种子的子叶。
6.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7.种子是裸露着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适宜的温度 环境条件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1.种子萌发的条件
完整的活胚 有供胚发育的营养(饱满的种子) 自身条件 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芽:发育成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胚 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种子 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最后脱落 种皮:脱落
3.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4..写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如果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满足而没有萌发应该从种子自身方面找原因。做种子萌发实验时每组放1粒种子行吗?为什么?不行,1粒种子存在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准确。为什么每组要多放些种子?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5.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芽发育成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营养物质有子叶或胚乳提供,种皮脱落。 6.种子的休眠利于适应环境。 发芽的种子数
7. 发芽率 = x100% 供检测的种子数
7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1.根的生长
成熟区: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细胞体积增大 使根生长 根尖的结构 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 根冠:保护根尖结构 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幼叶发育成叶 芽的发育 芽轴发育成茎 发育成枝条 芽原基发育成芽 3. 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不是所有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有的枝条发育成花。大树的茎能由细变粗是因为: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4.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施肥主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的是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5. 茎能加粗生长是因为茎内有形成层
6.根尖的结构中属于分生组织的是分生区,生长最快的是伸长区;跟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7.给土壤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部细胞液浓度,导致根部细胞失水。
第三节 开花结果
1.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的结构包括外面的子房壁,和里面的胚珠。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精子位于花的花药中,卵细胞位于胚珠中。
2.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的过程。 3.果实的形成需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和果实的形成几个过程。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果树减产,原因是传粉不足。
4.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弥补。
5.花生的麻屋子是指花生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红帐子是指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白胖子是指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我们吃的花生米是指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葵花籽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南瓜籽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6..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所以裸子植物有种子没有果实,;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所以被子植物有种子也有果实。松球果不是果实,银杏属于裸子植物。 7.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果”其实是它的种子;玉米的种皮和果皮连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8.一朵豆角花里有10个胚珠,则将来会发育成10颗种子,至少需要10个花粉 桃花的基本结构图。 花药→花粉→精子
花瓣 雄蕊 受精卵 萼片 花丝
↓ 花蕊 花 胚 花托 柱头 ↓ 花柄 雌蕊 花柱 子房壁 新植株 子房 8 胚珠→卵细胞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导管位于植物茎的木质部,从下到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位于植物的韧皮部,从上到下运输的是有机物。
2.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制作的是叶片的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可以观察到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4. 植物体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的叶片进行的;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气孔。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主要位于植物叶的下表皮。
5.在叶的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气孔主要分布在植物的下表皮。
7.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①促进根对水的吸收以及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②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周围的意义是,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8.春季移栽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的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降低蒸腾作用的方法还有,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或移栽后给植物遮阳。 9.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10. 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时,向水面上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向水面上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11. 高达百米的参天大树,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可向上运输到树的顶端,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越强吸收的水分越多;人在树荫下要比在屋下的阴影感到凉爽,原因是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植物的一生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在步骤1中,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2)步骤2中,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对叶片部分遮光处理后,应将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3)步骤4 中,大烧杯A内的液体是清水,小烧杯B 内的液体是酒精,这种加热方法叫隔水加热,用这种方法加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经过步骤4的处理后,叶片变成了黄白色,原因是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4)步骤6中,向叶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碘液,目的是
为了检验绿叶制造的有机物为淀粉。
(5)经过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未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绿叶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光。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在白天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增加的,空气中氧气
9
浓度也是增加的。一天中植物体内有机物最多的时间是傍晚,最少的时间是早晨。空气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是傍晚,最低的时间是早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间是早晨,最低的时间是傍晚。 4.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蒸腾作用也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5.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方面用来构建植物体,另一方面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其他生物。
6. 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①卫生香复燃说明: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②将植物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植物不能制造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③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将植物放在有光的环境中。 7.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在的二氧化碳。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储存着能量)
2. 增加产量的方法(实质是增加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1)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合作用时间,使植物制造更多有机物)
(2)增加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效率,使植物相同时间内制造更多的有机物) (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原料,达到增加光合作用效率的效果) (4)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照,增加单位面积上植物的产量) (5)夜晚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人工辅助授粉或放养蜜蜂(增加植物传粉、受精的几率,达到增产的效果) (7)养殖和种植一起(养殖的动物呼出二氧化碳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3.储存蔬菜、水果、粮食的方法(实质是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低温(如:将蔬菜放入冰箱储存)②干燥(如将种子晒干储存)③充入二氧化碳 4. 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现象,回答问题
(1)将温度计插入萌发的种子内部,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了,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
(2)将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3)将萌发种子放入瓶中,盖上盖子放在温暖处一段时间,然后将瓶盖打开,将燃烧的蜡烛放入内部,结果发现蜡烛熄灭,说明种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5.(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都是为了保证植物根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7.新疆哈密瓜比其他地方甜原因是,白天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制造的糖分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糖类消耗的少。
8. 要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必须把植物置于黑暗的环境中,以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 9.种子由萌发到长出绿叶之前,体内有机物的量是减少的,长出绿叶之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又开始增加。植物体由小到大,原因是植物长出叶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10.使植物增重的主要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
11.萝卜空心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了萝卜体内的有机物.
12.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改善。
10
主要图形及结构
胚 种皮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
6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63、根尖的结构
花柄 64、桃花的基本结构 11
65、从花到果实的过程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