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6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
请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1.解题与拟题。文题展示中并未给出明确的题目,而是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进行练习,要求题目自拟,这样就给了大家写作选择的空间。我们可以选择植物类的,如“小草”“竹子”“梅花”“树根”等;也可以选择动物类的,如“蜜蜂”“老牛”等;抑或选择“路”“桥”“泥土”“蜡烛”等无生命却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在拟题的时候,可以采用《××的风格》《××赞》《我爱××》来进行,当然也可以用事物的名称、相关短语命题。
2.行文与构思。具体写作时,要先抓事物的特征展开描写,比如《爬山虎》一文就抓住爬山虎“紧紧附着在墙壁上生长”的外形特征进行细腻的描绘;然后再将特征升华为某种品格精神,就像爬山虎一样所具有的奋发有力,坚强不屈,生机无限的精神体现;最后再由物及人,引出赞美、歌颂的对象,抒发人生感悟,比如文中把“爬山虎”当成是一位勇敢地攀登者,不屈而奋发的有为者,爬山虎的精神象征着人类战胜艰难困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总之,在行文与构思时一定要做到既要具体描绘了事物的形象,又要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及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寄寓自己的感情。此类文的一般结构为:开头(引出物)——托物(描写物)——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
收束全文。
温馨提醒:“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仅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佳作示范】
竹 花
我喜欢竹子,远看青翠,枝繁叶茂,温婉可人,走近了给人一种高大挺拔的感觉,但最令我心动的却不是高大繁盛的竹子,而是那小小的竹花。
记得第一次看到竹花是在几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时的我与朋友外出郊游,途经一片竹林时,朋友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叹。我扭头看去,只见浅黄色的花骨朵,如同灯笼般星星点点的挂在竹子枝头,黄与绿交相辉映,在月光的照映下显得朦朦胧胧,不似凡间之物。再走近一看,甚是惊叹!只见那竹花黄而透出白色,花瓣如一个个小辫子,长长的细细的,如吊坠般挂在竹枝上,上头泛着淡紫,随后慢慢成了暗黄色。幼时的我,因为家住城中,没机会见过这自然界中的神奇之物,只觉得这竹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昙花也不过如此罢了。我的心似乎被着淡雅温婉的花朵轻轻戳了一下。
后来听大人们说,它们虽是花,却没有牡丹之艳丽、桂花之芳香,只得孤单的垂于这枯死的竹枝之上,就如一个瘦极了的孩子,无神地垂挂着,使人看了不禁怜惜,因为它开花后杆叶枯黄,成片死去。竹的地茎也缓缓枯腐,所以竹子开花,意味着死亡。我的心禁不住一颤!
时光无情流逝,我再次听到竹花的消息时,是在药房。那时的我身体不适,来药房看病,医生诊断说我身体虚寒,很容易导致胃痛,让我拿些竹花回去泡水喝,温养身体。这是我与竹花的第二次相见。回到家中,我拿起一朵竹花,看着被烘干的竹花,心中不由轻笑:没想到你我如此有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20年突然大面积爆发疫情,举国上下奋力抵抗,一位位逆行者、爱国者奋勇而出,70后,80后,90后以及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老一辈医学家,为我们的生命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看着新闻上那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脸庞,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年前见到的竹花,“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不畏生死,向死而生,或许是对它们最好的赞美。而这些逆行者又何尝不是那一朵朵竹花呢?他们不畏生死,冲在死亡的最前沿,保家卫国,让人敬仰!
岁月的长河永不停息,如今的我虽然见过很多美丽的花,却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只有这小小的竹花敲开了我的心房,竹花,我爱你,我被你这种不畏生死、向死而生的魅力所折服。
【赏析】文章通过与竹花的两次相遇,写出了作者对竹花的喜爱、对其精神的敬仰之情。文章开篇由对竹子的描写引出竹花,然后对竹花的颜色,形状,生长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让读者对竹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下文“言志”做铺垫;紧接着联系当今的实际,由物及人,有生活气息,给人一种亲近之感;最后篇末点题,表达了对竹花“不畏生死,向死而生”精神的赞美。同时做到了结构严谨,使文章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