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童家庭教育中溺爱的危害分析与思考

2023-08-1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儿童家庭教育中溺爱的危害分析与思考 王月莲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内蒙古・包头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014030) 文章编号:1 672—7894(201 0)29—178—02 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这也是值得我们警 惕的。 2溺爱的危害分析 做父母的无不钟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人之常情,也是 任何动物都具有的天性。然而,溺爱是对儿童伤害较大的 抚养方式,溺爱的后果,轻则使儿童难以成人,重则危害长 辈、危害家庭,甚至危害社会。在两个阶段溺爱的危害性最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古人云:“虽日爱 之,其实害之;虽日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 好的注解。溺爱,主要指家长过分关注、过度娇惯、放纵、保 大:一是儿童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儿童渐渐独立的时期。 尤其是前者,x,/JL童的一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溺 爱的种类不同对儿童发展的伤害不同,而同样是溺爱造成 的儿童伤害,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护子女,阻碍子女发展其独立生活能力的教育行为。溺爱 属于教导方面的异常,是一种家庭功能失调,是家长对子 女一种畸形的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影,I ̄JL童身心 2.1溺爱对婴幼儿亲历亲为需求的剥夺会引发“感觉统合 失调” 健康发展的爱。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 1溺爱的主要表现 溺爱是中国人传统的育子方法,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 子”的说法。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特别是随着“四二一家 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儿童的认知发展 要经历四个连续的阶段,从出生到2岁属于第一个阶段,即 感觉运动阶段。儿童受内部动机的驱使会不断探索周围的 事物,需要通过“亲历亲为”来发展感知能力、运动能力、记 庭”的增多,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和财 力在子女教育L投资。据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的最新调查显 示:“隔代教养”已成为上海婴幼儿早期教养的一大特点,有 88.9%的0-3岁婴幼儿是由祖辈(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养, 祖辈与父辈在养育观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大,祖辈更倾向于 过分疼爱孩子。溺爱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主要表现为: 一忆能力及语言能力等。然而,在这一时期,家长通常会以 “爱”为理由过度保护儿童,限制儿童的行动和发展。如,怕 脏,让孩子在“手一口敏感期”不能充分应用手、口去感受外 界,在对食物感兴趣的时候不能去自己吃,发展眼、手、口动 作的协调;怕孩子累,不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孩子去抬头、翻 身、爬行;怕孩子摔,不让处于空间发展敏感期的孩子去充 为过分注意。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孩子 成为呼风唤雨的“小皇帝”、“小太阳”; 分体验爬上爬下的乐趣。因此,由于对外界的感知缺乏使儿 童对外界的控制感降低,儿童会表现出动作发育落后、动作 不协调、对行为的计划和后果的预测能力不足,情绪上会表 二为全力满足。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父母不顾家庭条 件及孩子愿望的合理性,一味地满足子女物质上的需求和 愿望; 现出胆怯、自卑、无能感以及对家长更多的依赖。 2.2容易引发幼儿“儿童溺爱综合症”的高频率发生 “溺爱综合症”是指家长对儿童过于娇生惯养和溺爱, 以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系列行为、品行和习惯方面 三为姑息迁就。对孩子的任性、骄横采取百依百顺的态 度; 四为剥夺独立。家长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也不让其自己去做。如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 服。 的问题。此症在儿童的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常以学龄前儿 童最多见,男女发生率相近。有关的研究组织调查发现,上 五为过度保护。对儿童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 和保护,或置之不理或“护短”,或顾及到孩子的面子和前 途,竭尽全力为孩子开脱,不与幼儿园或学校配合。 世纪7O年代,儿童中“溺爱综合症”的发病率不到3%,但到 上世纪末的90年代发病率已超过6%,近10年呈不断上升 趋势。 这五种溺爱的形式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比较典型,但并 不意味每个家庭都具有上述五种形式,一般家庭在各种溺 由于家长的过分迁就和百般依从,使儿童在成长过程 中分辨不出哪些是不适当的要求,哪些是正常的行为规范。 178种缸 iC 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并由此会产生许多情绪和 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 行为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情绪反常,性格孤僻;无端哭 闹,不讲理;兴奋好动,难以安静;稍不如意即损物吵闹,甚 至动手打人;不按时进餐,偏食、厌食、爱吃零食;饮食不节 制,消化不良;.生活能力差,做事有始无终,品行不端。另外, 这种孩子往往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勇气、易于放弃,对自己没 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 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等等。长期坚持,就会使孩 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不会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 殊地位了。 3-2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儿童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 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 有恰当的评价和期望,经受不住打击、缺乏自信,自控能力 较差,伙伴关系不良等等。 2.3容易使儿童形成负面的人格特征 一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就因 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 子的独立性。比如,幼儿期的自理能力培养是独立性培养的 位人格心理学家说:“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人格发展 的基石。”溺爱型的家庭教养中,儿童会逐渐养成一种只能 被捧、被赞扬或只能围着他转的心理和行为定势,使其会失 去许多正确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机会,引发不良的人格 特征。 主要内容,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 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学习用品,吃 东西前后或便后自己洗手等。要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从小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督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 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生活 自理能力。 具体体现为: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 事情,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父母对孩子百依百 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与培养 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 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 的、理所当然的,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偏激、唯 我独尊的人;父母过度的关爱,使孩子总是得不到实践和创 造机会,会使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 见地,进取心和创造力将会被扼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 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对失败、挫 折、意外打击的心理承受力较差;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 3.3严爱结合。把握尺度 家长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要善于学会把握尺度, 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家长不应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 不应随便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必 须严格要求执行,绝不能姑息。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的言谈 举止,从小训练孩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德, 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家长还应从小让孩子养成勤 俭节约的好习惯,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好,也要教育孩子不挑 不拣,不跟别人在物质上攀比。为了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 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 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会让孩子缺乏关爱别人 的意识,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甚至变得无情。 质,有的时候,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 环境,让孩子去经受锻炼。另外,家长还应该多听听他人的 反映,不包庇不迁就孩子的缺点与错误。有的家长听到别人 议论自己孩子的缺点错误便火冒三丈,对自己孩子的缺点 毛病避而不见,其结果只能是放纵,被放纵的孩子必然会产 3思考与建议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 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由此 可见,对儿童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才 能使儿童得以健康成长,才是最有益的,如同禾苗的生长离 不开阳光和雨露。相反,太烈的日照和过多的雨水会杀青苗 生任性、骄横、不可一世的性格,最后往往也就毁在溺爱、放 纵之中。 于田,对儿童的教育,情同此理。那么,家长应怎样做到对孩 子关心而不溺爱呢? 3.1应摆正独生子女和成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卢勤.家庭教育密码【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2】张伟.心灵培育: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高若瑜.当代家庭教育误区评析[J].网络科技时代,2008(18). [4吴玉琦,4]李洪曾,谢光庭.上海地区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调查 研究报告fJ1.上海教育科研,1996(5).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使其感到自己 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理应是家中的“特权者”,便形成了我行 我素、任性的不良性格特点。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 注意,尽量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 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 感。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并没有独特的地 【5]管晓静.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 学学报,2005(7). 【6]周定富.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家庭教育误区[J】.贵州教育半月 刊,2005(3). 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做 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 编辑秦艾桢 .f段 i‘1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