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根据课程构成要素,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建设目标要求和建设过程要求两方面。
一、课程建设目标要求
(一)有一套完备、适用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文件,此外教学日历、教案也是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文件。
1.教学大纲 所有的课程都应有一套结构完备、合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说明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⑵列明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本学科发展的新成就;⑶明确实施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步骤、要求、方法和学时分配;⑷有实验和实习的课程,要明确实验、实习的内容、数量和时间安排;⑸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列出复习思考题;⑹列出主要参考书目。
2.教学日历 教学日历是基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学期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安排和进度实施计划。教学日历的编制要具体到每周或每次课时的分配和教学内容的分配,对每个有章、节教学的要有详细的说明。
3.教案 教案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一次课程教学,因此教案应与教学日历基本对应。
教案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点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或分析、见习或实践等)与手段(含多媒体授课)、教具(教学器材或工具)准备、教学环节设计或时间分配、
1 / 4
作业、讨论或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二)有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为此,课程建设要选用好或自编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教材,并根据专业特点编写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特色的高质量辅助教材或配套教材(教学参考书、图书资料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习题等指导书)和直观教材(挂图、实物模型以及投影、幻灯、声像等多媒体课件)。通过课程建设,要使本课程具有一套适用、完备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较强的,特色鲜明的配套教材,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以克服教材建设的滞后性。
(三)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体,造就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该课程的教师须取得授课教师资格,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课程的骨干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能胜任本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较高,有科研或教学研究成果和公开交流或发表的研究论文。
(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克服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研究式的启发性教学法,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实践能力,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课程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要科学、妥善地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建设,要形成一套具有课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教学
2 / 4
效果。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和引进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件,实现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
(六)有一套与强化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较完备的实验、实习条件。
实验手段和实习场所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要根据课程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的实验手段和稳定实习场所,努力提高实验开出率和实习效果,逐步增加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机会。
(七)有一套规范、严格的考核制度。
通过课程建设,要形成一套具有课程特色的、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实行考、教分离、推进题库建设;要重视试卷和成绩分析,使考试成为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改革考试方法,坚持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结合,增加实践创新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八)有一套定期有效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制度。
课程建设期间应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案。课程建设期满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有实质性的进展,有比较突出的改革成果。
(九)有完整规范的教学档案。
3 / 4
课程档案要进行规范化建设,力求有配套的电子文件档案。
二、课程建设过程要求
(一)课程建设要突出建设重点,要在建立基本的教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主讲教师整体水平,并在课程体系、考核体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革,逐步形成特色建设成果。通过建设,课程教学条件及教学整体水平应有显著提高。
(二)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该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效果。课程建设要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这一根本目标。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听取学生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并形成档案资料。
(三)课程建设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学生一方的提高和检验,加强课程建设学生学习绩效信息具体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寻求改进办法,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课程主持人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对课程建设目标及建设指标体系必须明确,对课程的建设思想、理念、具体操作思路必须思路清楚。
(五)课程建设是一项团队工作。要充分发挥群体作用,杜绝主持人或个别教师单枪匹马建设的现象。确保课程全体主讲教师通过课程建设过程整体提高,以便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同时要重视课程梯队建设,加强集体备课与集体教学培训工作。
(六)课程建设要建立课程体系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课程建设是一项连续性工作,不仅包含建设阶段,还包括成果推广落实广泛应用阶段。要有持续保持课程先进性的战略考虑。同时要求通过该门课程建设,带动相关课程的提高,带动相关教师水平的提高,为专业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做出贡献。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