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12-08T14:47:22.02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上期供稿 作者: 张会会[导读] 因此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应该有机的统一起来。
张会会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摘 要: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 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大学生 个性 发展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所谓个性发展,对大学生来说,就是在学习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方法做科学地判断、准确地选择。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尽快找到后续学习的路径。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渐趋稳定、个性趋向完整、个性鲜明独特等特点。大学人文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正确把握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就大学生个性发展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在增强。表现为有主见,不盲目服从,不人云亦云。他们思考的触角不再只是指向一些具体、切近的事物,而几乎是指向所有的问题。他们往往能对在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思索,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主动设法解决。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好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对新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对新环境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情绪、情感极其丰富。当代大学感情奔放,好强、好胜、好冲动,敏感好奇,追求时尚。独立、自尊、自信,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大多疾恶如仇、善恶分明、富有正义感,有一定的调节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使情绪的表现具有文饰的、内隐的和曲折的特点。但由于其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具有不稳定因素,表现在情绪与情感的波动性大,动荡多变。
3.自尊心较强,性格敏感,不愿意在课堂上受到老师正面的批评。比如: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听写单词,然后指出其某个单词有拼写错误,这时学生常常会流露出不满被老师当众指出错误的神情,甚至有的学生对“写错了”这类字眼感到敏感,有不愿意听的表情;还有的学生不愿意老师当众指出他的错误,觉得这样很没有面子,甚至觉得这是老师让他当众难堪。学生的这种敏感、自尊心强具有普遍性,且有一定的“传染性”。有的学生见别的同学对老师的批评表现出了抵触,自己便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好像若不表现出抵抗,自己就很没有面子。再如有的学生见别的同学犯了错误没有被老师直接的指出,自己也很不愿意被老师直接指出错误。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阻碍了他们对自身错误的认识,延迟了对错误的纠正。过强的自尊心也会导致学生盲目自大、自以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
4.富于理想,憧憬美好未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也开始设计自己的未来,但往往表现为现实化和功利化,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想实现的途径上,更注重个人的奋斗。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对此,大学教育应该充分汲取人文教学素材中丰富的人文力量,担负起为学生思想上疏导、心理上开导、行为选择上指导的历史使命。
5.具有叛逆性格和偏执心理。由于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知识才能的增长以及自信心和独立性的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极力想摆脱外界的束缚和干扰,希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因此,他们自尊心极强,只想听表扬,不愿听批评,且对某些批评意见存在抵触、反感和反抗等情绪。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大懂得尊重别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好走极端,存在偏执、逆反心理。大学人文教育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人生的荣辱起伏,让大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应有的人生态度。
6.个性发展深受环境影响。过去大学生的生活被形象地描绘成三点一线:宿舍——餐厅——教室;现在大学生面临的是三大公共环境:网络、社团、宿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分散性。现在学生关心的热点在减少,没有集中热点。即使有热点,学生没有统一的看法,与人议论的情况较少。第二,内向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思想的交流上,是一种潜流,不直接表现出来。但是分散不等于没有集中的趋势。第三,现实性。现在的大学生,与九十年代大学生相比,那种狂热、焦灼、不安,正逐步转化成务实、讲实惠,现在学生关心的热点已经转移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如特别关心自己的就业问题。
7.个性发展离不开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很难说是全面发展。反过来,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是畸形发展。为此,大学生个性发展应该立足四点:一是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个性倾向,二是崇尚更高的人生追求和人格道德诉求,三是充分展现当代青年独特的个性魅力与风采,四是培育大胆创新的个性和勇气。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个性化与大众化,二是个性独立与团队协作,三是个性独立与社会责任。就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而言,人才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个性的发展一定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组织需要为前提,决不能与大众的协作精神,与公共秩序、集体利益及社会责任相违背。否则,我们培养的人才就不是合格的产品,更不会得到“全面发展”,就会犯自由主义的极端错误。我们每个人不是孤立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价值必须在尊重他人和承担社会责任中得到升华。因此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应该有机的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思考,魏小琳,教育发展研究,2002.5. 2.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探讨,罗洪奔,湖南大学学报,2000.6.作者简介:
张会会,女,(1978— ),满族,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