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

2022-06-06 来源:客趣旅游网


萧红的故乡,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这里的人们喜欢看热闹。那时的萧红正过着她的童年,父母对她都不是很好,祖母也是,唯有祖父一直陪着她,在书中,萧红也有写到。小城里的人们对生死很不在乎,生了就任其成长,老了就老了,死了也就完了,所以那里的人们总喜欢看热闹,让别人,也让自己得不到安宁,混混终日。

小城里的人们也很迷信,什么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全都是为神仙准备的,唯有跳秧歌,才是为活人准备而不为鬼预备的。当跳大神的时候,他们很兴奋,不管哪家家里跳大神,,人们都去看,每当送大神回山的时候,又都很伤感,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那时呼兰河人们的悲伤,到现在,依然存在。

封建中的萧红并不因那时代一起变得封建,坚守着自己的领地,独自观看那时的呼兰河小城,省事早的她,因无力唤醒那愚昧的人们,就只有保留自己,即使她对那个世界还不太理解。团圆媳妇的遭遇,有二伯的言语,冯歪嘴子与王大姐的后半生,这些都无不显示着反封建的萌芽的出现,对那时呼兰河小城的讽刺。

书中从头到尾萧红和其祖父都是在一起的,不管怎样,始终有祖父陪着她,有人说,萧红的童年是枯燥单调的,我却不这么认为。在那时看来,萧红相对于其他小孩子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她有花园,有祖父,即使没有了世界,也会有这两样东西,院子里的世界更是新奇,

小虫子,小花,多么美好的事物啊,岂会有枯燥,乏味之感。

记得有次萧红把玫瑰花悄悄插在祖父的帽子边,祖父还说是雨水多,玫瑰花的香味传的远,而一家人早已笑的前俯后仰。在祖母去世的时候,萧红却因什么都还不懂的跑进屋子喊祖父被父亲踢了一脚,险些被踢进了火坑。可见父亲对她确实不怎么样,这也让萧红更依赖自己的祖父。

萧红多次说她家的院子是荒凉的,也许是在祖父走后,长大后的再次回忆而得。在她看来,小城里的生活越热闹,心里反而觉得落寞,寂静,荒凉。小时候的萧红也是个爱看热闹的人,周围,一有什么事发生,就赶忙跑回家告诉祖父。

慢慢长大的萧红对自由也越来越来的渴望,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这样的心情就更加的急迫,她在《呼兰河传》写到过这样一段话: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萧红对于儿时的生活,她说,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我想也是,书中的文字很平淡,没

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对幼年生活的怀念,怀念祖父,怀念儿时生活。

我想祖父的死对萧红的打击很大,从小到大,祖父一直陪伴着她,陪她度过最无忧的童年,这也成为了她一生中的美好时光。但萧红还未到20岁的时候,祖父就离她而去了,那以后,花园的老主人不见了,小主人也逃荒去了,那花园真的荒了,呼兰河真的寂寞了,冷冷的,毫无人气。她也只有在流浪的途中一再回望,脚步渐行渐远,记忆却异常鲜活。

矛盾评价这本小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的,在内容看来,这朴素的文字给我们讲诉着一个平淡的故事,但也不失风趣,这浑重而又轻盈的笔调,是这本小说的风格,是萧红现在心中对童年的回忆。如这真是一本充满沧桑的书,那我想是在夜晚,祖父在星空下给萧红讲这个故事,虽寂静,但很温馨。书中很多地方也写到了呼兰河小城里面人们的生活习性。什么跳大神,放河灯,逛庙会,野台子戏,虽说都为鬼神而跳,但也是那是呼兰河人们的生活一部分,是原有的生活色彩,在我们现在来说是迷信,却也构成了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勾勒出一幕充满童趣的影像。还有萧红喜欢的黏糕,人们觉得很美味的豆腐。可现在,回想当年,无不少的凄凉之感, 就像孤独的站在峰巅之上的独狼,在黑夜中,看着遥不可及的前方,只剩仰头嘶昂。

感情上的她也不如意,她以尴尬和不堪的妆容错位地痛并爱着 ,初恋如梦幻般破灭,情感只剩下灰烬。她对自己说:追逐现实吧!在

这世界上,只有饥寒,没有春春。 在鲁迅的提议下,她终于走出了脆弱,用智慧强大着心灵。

活了31岁的萧红,死前满心的不甘,我不知道她到底不甘怎样,是在苦难中挣扎的自己,还是在苦难中挣扎的祖国?对世人而言,31岁生命就凋零,自然是太早太早。就像一片被风刮走的落叶,再也无力返回青枝。一只过早折翼的鸟,还没来得及展翅在上空盘旋,就被重重的摔了下来,遍体鳞伤,坠落在了生命的中途。

生命终结了萧红所有的梦想,想说的话呜咽在喉却无法再睁开双眼。临终前她以沙哑的声音发出了阵阵哀号: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的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在自然界,一只鸟的坠落是不会有太多的回音,万物依旧照常生息。好在有哲人留下这样的叹息

浅水湾 一个凄美的名字 这里埋葬着 一只鸟

一只长着鱼鳍的鸟 好在她的文字是活的

这也就是萧红,我认为她是宫殿里的灰姑娘,有这么完美的文字陪着她,但一个人,终究是寂寞的。

开始读这本书,只觉无趣,读完之后,只觉有种说不出的沉重,具体是什么也说不清。也就如此的蔓延在心底,任它荒芜。

有地方提到说这是萧红的晚年之作,是一篇回忆式的长篇小说,

而感情体现最深的是萧红对童年的怀念,怀念呼兰河,怀念呼兰河爱看热闹的人们,怀念一直陪着她长大的祖父。现在,院子彻底地荒凉,祖父,呼兰河的人们,都不在了,连我,也走了。孤身在外漂泊的萧红,童年的快乐无不让她神往,想寻找心灵的寄托,不再漂泊,想能再在星空下听祖父讲故事,也许这就是萧红写这本书的唯一理由和支柱吧。只是记住了,只是忘不掉,也就写下来。

孤独的人总是在寻找一个能让自己安生的地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哪里的美好回忆多哪里就是处所,那也差不多就是从小生活的故乡吧。这对萧红也不例外。我想,对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也都不例外吧。

想象着年老的自己坐在大树下的摇椅上,看着小孩子们的嬉戏,仿佛就是儿时的自己,那般甜蜜也只有当事者才能体会到的吧。想着想着也就沉思了,自该珍惜那属于自己的时光,属于自己的人,不论是怎样,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一抹色彩,也就是聚在了一起才能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现在我依然不能说我读懂了,很多种感觉席卷而来,让我不知道到底是哪种,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分不清,意不明。有着儿时的乐趣,自当是对儿时的怀念,对祖父的怀念,孤身一人,在外的凄凉之感,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让萧红痛并快乐着,也就这样,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凄美的萧红。

合上书,长吸一口气,我是否该珍惜现在的所有,也许是的,至少不让以后的自己后悔这一段时光,再充满无限的惆怅。着实握住手

中的东西,跟上时光的脚步,满心享受周围的人情风光,沿路留下美好的记忆,写满自己的人生。

我与萧红不同,却也有其共感。童年都是在乡村,有着一份对大自然的热情,我虽无后花园的繁华,却也有满山的石头陪着我,也有一个爱我的祖父。村里的人们朴素,却也爱看热闹,爱在背地说三道四,可这不就是乡村的本来面貌吗,这样,才不会闲的无聊。现在,萧红的祖父走了,萧红也走了;而我,还在这世上读着萧红的故事,还可以看见自己祖父的笑脸,我们都还在这世上活着,这已足够。

多年以后,我不知道会不会像萧红一样,回想起童年充满无限的伤感。萧红的悲伤是用文字表现出来的,而我呢,是否要独自怀抱悲伤而去,或是读着她的文字再泪流满面。想着萧红悲伤,不甘的离开人世,那种无奈,表达的情感又该藏匿于何处。

静静地,别惊扰这明媚的忧伤,别让阳光划破这最后一道纱橱,守着自己的红楼,那些自由的鸟儿是否飞向了家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