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何如一曲琵琶好

2023-03-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何如一曲琵琶好

作者:葛中华

来源:《人间》2016年第23期

中图分类号:K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31-01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香山居士的一曲千古《琵琶行》,赋予了琵琶绝美的声音。那时而婉转,时而流畅,时而铿锵,时而冷涩,时而荡气回肠的琵琶声一直回荡在耳边。那位沦落天涯的琵琶女披上了神秘而美丽的面纱。 说到琵琶女,不得不让人想到王昭君,这位与琵琶最亲密无间的女子,穿越了千年时光,成就了不朽的浩荡红颜。那时,她不过是个普通的民家女孩,也许是生于一个月朗风清之夜吧,父母即兴为她取了一个乳名,唤作皓月,又有谁曾料想到,随着光阴流转,这个沐浴月光的皎洁女子竟会化身为雁门关外苍凉土地上一轮永恒的婵娟。

汉元帝时,王昭君以一名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宫,自此开始了宫廷生活。年年岁岁,多少青春年华,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回,纵然这里有银烛画屏,珠光宝玉,绫罗绸缎,也抵不过深宫夜色凉如水。君恩寡薄,三千佳丽在宫墙之内只有苦苦等待,而昭君,似乎不愿意做一只皇宫深处的金丝雀。

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来长安提亲。汉朝的和亲一向是挑选宗亲的女儿当做公主远嫁他国,而这一次,汉元帝似乎舍不得皇室贵族之女,决定选一名面貌不佳的宫女充当公主。虽久居樊笼,渴望自由,可是宫女们一听要去茫茫大漠另一边的匈奴就放弃了离开的念头,于是都纷纷贿赂画工,让自己凭借美貌留在皇宫。最后,一幅被丑化的画像被呈到汉元帝面前,那便是昭君。

《后汉书》记载:“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上面说“不得见御,积悲怨”,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流俗,我倒是认为,昭君是心甘情愿远赴匈奴的。嫁与异国单于,我想是这位皓月女子看透宫廷生活的冷漠,深思熟虑的选择。

怀抱琵琶,告别长安,茫茫大漠,驶向北国匈奴,不知在苍茫的大漠辗转了多少日夜,经历多少风沙,不过可以想象,在这日复一日的长河落日景色中,偶尔一行雁阵飞过,美人半遮,伴着冷月,弹一曲琵琶幽咽,这该是一幅多么美丽而苍凉的画面。

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宁胡”在胡语中是“希望”的意思。大概单于便是把昭君当做是匈奴的希望,认为这位汉地女子能为胡地带来和平与繁荣。也正如他所愿,匈奴与大汉自

此和睦共处了六十余年,昭君也传播了许多汉朝先进的生产经验,为匈奴王室生育子嗣,被世人称赞。

就在昭君嫁与匈奴的第二年,呼韩邪单于亡故。依照胡人俗制,继子在父亲去世后可娶继母为妻。而昭君,这位中原女子是断然抗拒这种习俗的,故向汉朝上书请求还乡,很不幸遭到了拒绝。无奈,只得继续委身于胡地王宫,牺牲自己的幸福和自由。故国南望,思念绵长,遥无归期。也许是为了胡汉和睦,也许是真的倾慕于昭君,前后两位单于对昭君相当优待,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漠北之地生活了十余载,如她所愿,她的墓藏在北靠大青山,南依黄河,遥望故乡。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我想,她早已在大漠残阳中看透生死了,她的一生,苍凉却令人无比敬佩。

人们都说昭君落雁是因为她的美貌,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她生命中蕴藏的苍凉悲壮的力量。今天,看后人为昭君作的《昭君出塞图》,听《昭君出塞》这首琵琶曲,别有一番味道。作品里没有江南烟雨,没有草长莺飞,有的只是昭君怀抱琵琶向茫茫草原沙漠前进的单薄身影,却可以感受到这个女子内心肩负的家国大任。

在敦煌富丽的壁画中,反弹琵琶是最美的舞姿,我也一直在想,创作这些壁画的唐代画匠,是否在创作时想到了远在西汉的王昭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终于还是被历史铭记,被后人敬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