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教育局提出要求: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前提下,如何设计新型作业形式,来发展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呢?这是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初次听到“低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这个消息时,我们这些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的老师都挺犯难的。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自觉性不高,如果不留作业,这些孩子的学习状况将会呈现怎样的局面呢?
设想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布置我们的作业呢? 一、趣味性
语文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并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于是,写、贴、画、剪、演等多种形式都可以走进语文作业,学生通过看、听、触、摸、嗅、想象,感受知识,合作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层次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个性特长、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结构都具有独特性,兴趣点也各不相同。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有差异,多层次,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兴趣。比如布置可让学生挑选的作业:读读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背背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把课文中学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故事……
三、开放性
一味要求孩子看课本做练习,以期考出好成绩,这是一种短视行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作业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入社会,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可根据季节,利用节假日等让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动手做做小家务小实验;走向社区走上社会做些小调查小服务;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聊聊天……
语文作业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更应该是“快乐而富有综合实践性的”。这样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这样的作业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样的作业才能使得学生更有效地应对在校期间将要面对的考试和离开学校之后所要迎接的各方面的“考试”。
困惑:但是,这些都是很理想层面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此这般地布置作业真行得通么?答案真不那么简单了!在矛盾中求变通吧!嘿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