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史记》的写人艺术

2020-01-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20卷第2期2004年6月大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V01.20NO.2Jun.2004谈《史记》的写人艺术张秀英,赵国玺(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114005)摘要:中网典范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的写人艺术一是将传主放往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髓T-,4代和生活的环境巾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关键词:传记文学;史记;写人艺术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8X(2004)02—0049—02在中国,最早的传记文学作品应该说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1J一部《史记》写了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为各种人物立传,不仅写帝王将相,也写下层小人物,《史记》形成的优良的传记文学传统,至今可视为传记文学写作的典范。一、将传主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传记文学的写人,只有打上时代的烙印,才显得深刻丰满。《史记》中的项羽,作者就是把他放在秦末农民大起义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来刻画的。项羽在那个用拳头说话的时代,不学书,去学剑,又不成,认为剑一人敌不足学,要学万人敌的兵法。他凭八尺之躯,扛鼎的力气,斩尉起义,带八千子弟兵破釜沉舟,钜鹿鏖战,一举消灭暴秦的生力军,分封诸侯,自号霸王,他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地道的英雄好汉。他与刘邦争天下“愿与汉王决雌雄”。只要他出马,敌人眼不敢视,手不敢发,千人皆废,即使到了末路,仍突围斩将、刈旗。告别爱姬、赠乌骓,直到把头颅交给朋友领赏。项羽从24岁起事到31岁乌江自刎,正是那个狂飚式的时代象征。“驰骋、冲决、豪气、追求无限、苦闷、深情,这是那一个时代的共同情凋O”【2J项羽只有在这样的历史舞台上表演,才显示出虎虎生气,展示出一个失败的英雄本色。伍子胥的悲剧形象比项羽还要突出。司马迁把伍子胥放在吴越之争的历史大背景下来展示他的激昂形象。他不怕背不忠不孝的罪名,借吴兵报父兄之仇,鞭楚平王之尸。当伍子胥在吴国受谗言陷害,被赐死的时候,他再一次发出了复仇的抗争。他仰天叹呼,数落吴王夫差的背德,“听谀臣言以杀长者”,这和写项羽抗争“天亡我”是一个笔法。不同的是伍子胥不是把头颅砍下来送给敌将,而是告诉家人,“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扶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说完伍子胥也自刎而死。同一死法,而艺术形象截然相反。伍子胥喷发的是复仇的火焰,即使死了也收稿日期:200402—28要看到吴国的覆灭。他预言,墓上梓材成器之时,就是吴国灭亡之日。伍子胥的悲剧结局和语言特色十分切合伍子胥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其本人的性格特征。作者所要揭示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人的尊严高于一切的信念。司马迁通过伍子胥形象的塑造,使叛逆精神得到了最崇高的艺术再现。二、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如果说时代是一个大舞台,那么场面就是传主展示形象的小舞台。《史记》写荆轲刺秦王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锯以骂……”这里肉搏惶急的场面,语言急促,气氛热烈,在一片慌乱情急的场景描写中,刻画出了荆轲深入虎穴,视死如归的孤胆英雄形象。试想,若没有了这样的场面描写,荆轲的英雄豪气,壮士雄姿是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来的。《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鸿门宴也是一个富有尖锐复杂矛盾冲突的大场面。司马迁描绘了楚汉君臣聚合在一起斗智的场面,刻画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狡诈的刘邦、坦荡的项羽、机智的张良、阴险的范增、憨猛的樊哙、笃厚的项伯,各个人物个性鲜明。鸿门宴这一典型场面经过司马迁的重笔夸张和渲染,情节如戏剧般紧凑、集中。洌如樊哙闯宴,《项羽本记》作了如下描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作者简介:张秀英(1968~),女,辽宁鞍111人,讲师。万方数据 50大连教育学院学报倘若韩信当年挺剑刺死屠中少年,一泄胸中之气,岂有后来齐王之事乎?韩信的作为气度尽在狰下之忍矣。至于韩信如此能忍,终不为刘邦所容,是其智有所短之故也。他始终为刘邦所“禽”用,尚不觉悟,心存幻想,不听蒯通之言,卒死钟室,此辱无报之日矣。由此,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传记都是一部“苦恼史”,是人生大小灾难的连续记录。而细节正是这-ie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四、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记文学写作的成功与否,全在于语言的运用,而个性化的语言最能表现传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史:己》作为传记文学的典范,不仅叙述语言简洁,而且精心锤炼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特征,为传记文学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史记·苏秦列传》写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受到“兄弟嫂妹妻妾”的嘲笑以后,发愤“伏而读”《阴符》,“期年,以出揣摩,日:‘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史记》为苏秦作传记,写苏秦的话很有个性,他发愤读书,坚毅刻苦,决心以口舌猎取尊荣名利,苏秦个性化的语言,活画出一个说客的性格。但同为说客,张仪与苏秦又有区别。“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日:‘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驿之。其妻日:‘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日:‘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日:‘舌在也’。仪曰:‘足矣’。”上指,目眦尽裂。显然,“卫士仆地”,“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等,皆夸张之词。樊哙数落项王,喻之为虎狼之秦,也不无渲染成分。司马迁立意用樊哙的勇猛憨直来衬托项羽的仁爱和坦荡胸怀,故作夸张。三、用典型的细节来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史记·陈涉世家》写陈胜躬耕于垄上嗟叹的细节,是为大泽乡揭竿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史记·留侯世家》写张良为圯上老人进履的细节,突出了张良所以能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修养和心计;《史记·陈丞相世家》写陈平为乡党均分社肉的细节,表现出陈平的干练之才;《史记·李斯列传》写李斯见鼠而叹,表现出了李斯志在窃取高官厚禄的精神世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写石建在写奏章时将马字少写一点时的惶恐细节,展示出他拘谨小心的性格;《史记-酷吏列传》写张汤幼年审判盗肉老鼠,表现出他苛刻的本性。诸如此类典型的细节描写,在《史记》人物传记中比比皆是,正如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古文十弊》中所言:“陈平佐汉,志见社肉,李斯亡秦,兆端厕鼠,推微知著,固相士之玄机;搜间传神,亦文家之妙用也。”司马迁正是用这种细节描写的手法,才使人物形神毕肖的,有许多人物,正是由于这些细节故事才借以流传后世,成为人们的佳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写韩信辱人衿下,可谓写韩信的传神之笔。“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27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狰下。’于是信孰视之,倪出狰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清代人吴见思在《史记论文》中说:“出柠下,辱矣,下益‘蒲伏’二字,写狰下之状极其不堪,然上有‘孰视之’三字,岂盂浪哉!”我们看,苏秦,张仪同为说客,但各人话语不同。苏秦的话踌躇满志,张仪的话则贼滑中含有复仇之刺。司马迁用人物个性化语言来摹写人物,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生动活泼,真实感人,人物的个性十分鲜明突出。参考文献:[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52.我们从这段典型的细节描写中,可以发现韩信的心计和忍耐力。韩信的志向不在与屠中少年斗一时之气,他志在登台拜将,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来韩信发迹了,高居齐王之位,那个屠中少年磕头流血匍匐在韩信帐下,前后细节对比,谁怯谁勇不是昭然若揭了吗?[2]李长元.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9.[责任编辑:国联]OntheSkillsofDepictingPersonsinBookofHistoryZHANGXiu—ying,ZHAOGuo-xi(ChineseDeptofAnshanNornmlCollege,Anshan114005,China)Abstract:InBookofHistory,thetypicalChinesebiographyworks,theskillsofdepictingpersons;arefirst—lytotoputtheleadingroleontothehistoryarenatoperformanddepictotherpersonsincircumstanceofthetimeandtolifedescribe,secondlytodepictpersonsbetweenintenseconflicts,thirdlytotousetypicaldetailsdescribeper.sonsinorderpropertyrevealthementalworldoftheleadingroleandfourthlydepicttheleadingrole’Scharacterbyusingtypicalwords.Keywords:biographyliterature;BookofHistory;roledepicting万方数据 谈《史记》的写人艺术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秀英, 赵国玺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114005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2004,20(2)0次

1.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19632.李长元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1984

1.期刊论文 周金勇.Zhou Jinyong 从《项羽本纪》看《史记》的传记文学特色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6(4)

历史纪事和文学传记各属不同的体裁.司马迁的<史记>却创造性地把历史特征和文学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史记与文学的新天地.

2.期刊论文 俞樟华 论后代传记文学无法超越《史记》的原因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8(1)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开创之作,也是典范之作,后代的史传和杂传从总体上说,其成就都未能超越<史记>.文章从班固<汉书>对<史记>文学性的有意消解、统治阶级对传记写作的干预、传记文学理论的匮乏、只讲师法<史记>而不讲创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讨论.

3.期刊论文 张立群.于涛 由《史记》刻画人物灵魂、揭示为人哲学看传记文学成功之关键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

当代文坛正掀起一股传记文学热.许多作家开始关注传记文学创作,有的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有的却根本称不上文学作品.怎样把握传记文学创作的精髓,创作出优秀作品?已经成为当代传记文学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经典史传作品<史记>的分析,认为:刻画人物灵魂,揭示为人哲学并为广大读者所借鉴,才是传记文学创作成功之所在,才是成功创作传记作品的精髓.

4.期刊论文 史素昭.SHI Su-zhao 试论唐代散传对《史记》传记文学传统的继承 -中国文学研究2009(2)

散传是指成部的纪传体史书和杂传类传以外的文学性很强的各种单篇传记以及各种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传状、碑铭、自序等.散传是唐代传记文学的重心所在,唐代的传记文学珍品主要产生在这个门类里.唐代散传与史传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史传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记>写人物性格的传统、强烈的个性色彩及其篇章结构都对唐代散传产生了的巨大影响.

5.期刊论文 戴红 试析《史记》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0(3)

论述了<史记>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和发展的影响.<史记>传记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对后代小说家影响深远;<史记>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段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史记>记传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6.学位论文 闫红翔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2000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通史,也是中国史无前例的传记文学著作,因为它首创了传记文学的样式,而成为中国两千年以来传记文学的楷模,尤为可贵的是,司马迁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代文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创意义的文学观,他的文学观对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从七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司马迁的文学观,兼谈他的文学观特别是\"发愤著书\"说对后代文艺理论的影响.

7.期刊论文 周旻.ZHOU min 司马迁的传记文学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4)

司马迁有一贯而明确的创作指导思想,即传记文学观,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是传记文学的根本审美对象;第二,真实是传记作家的良心和责任;第三,追求生动而深刻的艺术性;第四,传记文学必须有哲学深度.

8.期刊论文 黄建军 言人人殊--《史记论文》的传记文学理论片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吴见思的<史记论文>对传记文学理论中有关人物写作时的选材、笔法及语体风格等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对传记文学的创作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

9.期刊论文 张海锋 管窥《史记》纪传体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10)

<史记>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其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对我国的古典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唐传奇,从名篇形式、开头结尾、序言与论赞、章法结构到记叙的顺序都沿袭了<史记>的艺术手法.

10.学位论文 刘新华 《史记》与晚清传记 2009

《史记》作为我国首部的纪传体传记文学,既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源头,也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巅峰。不论从其变化多端的写人叙事,还是从其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严格的求实精神,它都是后代传记文学的滥觞。 晚清传记是我国古代传记的终结,它在继承我国古代优秀传记文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晚清传记总体上以短小的单篇居多,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巨著。晚清在《史记》人物传记研究方面也硕果累累,有专门的评论,也有零星的点评。 本文以传记文学的本质特点为考察标准,从晚清《史记》传记研究及应用,传主行为的阳刚与阴柔,《史记》与晚清传记的人物描写、语言上的一些差异进行了大体的比较,从中去发现《史记》在传记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和长远影响以及晚清传记对《史记》及其他优秀传记的继承和出现的新变。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探讨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长处与不足,并希望借此能对当代传记文学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目标,以及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界定,从而为《史记》和晚清传记研究确立合理的范围。 第一章从文章章法、叙事、气势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晚清《史记》传记研究以及这些研究被应用在传记创作中的表现。 第二章以人物的行为为标准,把《史记》和晚清传记中的人物分为刚刚与阴柔两人类,分别阐述这两类人物的行为特点以及这些行为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 第三章主要分析《史记》与晚清传记的人物描写,分别从轶事描写和细:1了描写上比较它们的优劣,揭示其优劣的成因。 第四章主要分析《史记》与晚清传记的语言差异,分别论述它们对当时口语的吸收、语言的概括性和描绘性的异同,以及白的兴起促使古典传记消亡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ljyxyxb20040203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17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