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贵州省六盘水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2024-07-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贵州省六盘水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珠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锦鲤”是一种高档的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的美称。追溯锦鲤的历史,中国自古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喻人官运亨通。而锦鲤真正“跃上龙门”是在日本。锦鲤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 ),备受皇族的 ;人们赋予其吉祥、幸福的文化内涵,甚至视锦鲤为日本“国鱼”。除了现实中养殖的锦鲤,网络虚拟空间中的锦鲤符号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 的特点,五月鲤鱼旗、日式庭院中的大和锦与昭和三色锦鲤都成了“锦鲤祈福”微博的主要配图。

如今,兜兜转转的锦鲤又回到了中国当起“网红”,变成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从2018年国庆期间如火如荼的抽奖活动“寻找中国锦鲤”,到当下考前考后风靡的“转发锦鲤求通过”,网友的行为都像极了生活里的求神拜佛。但需要强调的是,转发“锦鲤”不是对日常生活中祈愿仪式的简单移植,大多数人只是通过这样的网络祈愿行为温和地表达着对现实压力的 , 转发“锦鲤”隐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当然,迷信不可取,只转发“锦鲤”而空想不劳而获必然无益。我们不能真的将愿望、理想全都交给“锦鲤”,人生不可能处处 , 奋斗才是真正的人生“锦鲤”。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青睐 融合 对抗 顺风顺水 B . 青睐 契合 反抗 左右逢源 C . 推崇 契合 对抗 顺风顺水 D . 推崇 融合 反抗 左右逢源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 B . 得到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才更绚丽多彩 C . 后来在日本经过了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

第 1 页 共 16 页

D .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更加绚丽多彩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又兜兜转转当起“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B . 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兜兜转转又当起“网红”,成为新晋大热网络用语,吸粉无数。 C . 如今,锦鲤又兜兜转转回到中国,当起了 “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D . 如今,锦鲤兜兜转转又回到中国,当起了 “网红”,成为新晋大热网络用语,吸粉无数。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

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从唐开始,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两宋时,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

宋瓷主体可分为十大窑系,相关窑口有百个以上。“窑口”是中国传统的瓷业命名方法,强调地域性和特色性的统一;“窑系”是考古类型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强调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的彼此关联性、互动性。以窑口而论,“百花齐放”才是大美,“一枝独秀”是文化衰弱之表现。故就中华瓷史而论,两宋瓷业窑口“空前绝后”非为虚言。同时,两宋时代,不仅窑口众多,而且名窑辈出,各擅其能。

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厂,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宋代几乎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美不胜收,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各具风情和特色的文化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是中华文明大格局内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与多样性文化能够彼此互动滋养但又坚守各自特色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

宋瓷在功能造型上也已驾轻就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系列,如日用系、茶饮系、宗教系、观赏系等,每个功能系具体造型及其装饰图案和技法又是千姿百态,花样翻新,极具匠心。正是在这种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的基础上,瓷器全面进入了人们的创作、生活、信仰、审美、典仪、交友、风俗、经济诸领域,成为中华文明在两宋时代

第 2 页 共 16 页

进入高峰期的又一实证。

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在唐代,瓷器已成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但只有到宋代,瓷器才完全取代此前的丝绸外销之地位,从而一举夺得中国外销产品之冠的地位。东亚、中亚、北非及东非沿海国家等都有宋瓷之出土。中国陶瓷技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瓷业生产。如朝鲜、日本、埃及、伊朗等都受到中国陶瓷工艺影响。这时,沿海地区都大面积兴起了外销瓷的生产,相关窑口、窑场难以计数,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海港城市及国际化城市兴起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瓷都”景德镇和“陶都”宜兴也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获得发展的机遇并奠立了坚实的根基。

(摘编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但“磁器”这一名称出现得较晚,现在发现的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是明人谢肇制的《五杂俎》。

B . 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出现惊人的进步,宋瓷发展也进入繁荣昌盛时期,呈现特质鲜明的文化特征。

C . 丰富多彩的宋瓷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还有着关联与互动的关系。

D . 宋代陶瓷业中各个窑系甚至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内容丰富多彩,各具风情,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宋代在陶瓷工艺的许多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审美力。

B . 和日用、茶饮、宗教、观赏等功能相对应,宋瓷出现了各种技法、具体造型及装饰图案,体现了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

第 3 页 共 16 页

C . 中国的瓷器,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中国外销大宗产品,直到宋代,瓷器才成为中国外销产品最多的商品。 D . 宋代,外销瓷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也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瓷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甚至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文化现象。

B . 宋代瓷业窑口众多,名窑辈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的创造力。

C . 宋代,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瓷器全面进入社会各领域,和书法、绘画等一样,宋瓷使中华文明在两宋时期进入一个高峰期。

D . 宋时陶瓷技术的海外流播,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历史高峰的一个重要因素。

3. (9分) (2019高二下·德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在元丰三年(一O八O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楂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二月至黄舍……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倚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

第 4 页 共 16 页

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

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需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信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诟病也。”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不过等他的钱用完之后,日子要如何过,他还没想到。他的两个小儿子迨和过,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由于太守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皋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此处本是驿亭,官员走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

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的,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由临皋苏东坡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在元丰四年(-O八一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他给武昌太守写过一封信,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文辞好,而是内容好。

第 5 页 共 16 页

英国十八世纪作家斯威夫特曾向贵族推荐婴儿肉为美味,并说此举为大举杀害婴儿的有力计策,即便是当讽刺话来说,我常常纳闷儿他何以竟说得出口?斯威夫特是当笑话说的,但是这种恶劣玩笑,是苏东坡所不能领略的。

苏东坡从本地一个读书人口中刚一听到这杀婴恶俗,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摘编白张振玉译《苏东坡传》)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苏轼的别弟诗中关于磨盘上的蝼蚁与旋风中的羽毛的比喻,表现了苏轼受宗教影响之后随天安命、顺其自然的人生状态。

B . 劫后余生的苏轼,一方面追求心灵的真正安宁,一方面又放不下身上肩负的道义责任,陷入矛盾思想之中的他不断寻求精神的解脱之道。

C . 苏轼在给李常的信中表示,他虽遭遇困厄但绝不摒弃道理与忠义,但凡有尊主利民之事,依然会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奋力为之。

D . 蛰居在临皋的苏轼一边沉浸于美丽风景,一边亲自参加劳动,开启了农夫生涯,他在《东坡八首》的小序中表示,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2) 从文中看,苏轼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3) 本文多处引用苏轼本人的文字,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 4. (1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眼镜 老舍

宋修身有对儿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本打算

第 6 页 共 16 页

把盒子放在袋里,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笔记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占住了地盘。一拐弯,碰上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手一躲,本来没有躲的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怕迟到。

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

登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问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的土。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慌!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界!天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里?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

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一声,可是一看是“他”: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话到了嘴边,又回去了。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拾了就是拾了,活该。

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

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越看不清,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他越发心里堵得慌。第二堂是算术习题。他把眼差不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他好像把自己丢失了。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心中熟记的那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眼镜,汽车,车夫。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都在心中冒出来。

一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可是竟自拾去!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的。不怨那个车夫了。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天当然还是头疼。配镜子去,做不到。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方。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他不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

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王四想起来了:“小赵,给你这个。”从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艺儿。”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戴上试试,不行,“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小赵觉得不上算,可是又真爱眼镜。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

第 7 页 共 16 页

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体面。王四领着头说:“真有个样儿!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

“送给我的?”小赵补了一句。“真送给你!”

小赵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回头看了看,拉车的们并没把眼看着他。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戴惯就好了。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况且掌柜们都必须戴镜子的。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

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宋修身“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拐弯处和同学交谈,本能地躲避汽车,“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这都是为下文丢失眼镜作铺垫。

B . 第三段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宋修身丢失眼镜之后怨天尤人的心理,也寄寓了作者对宋修身的同情。

C . 最后一段耐人寻味,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宋修身因丢失眼镜而退学,小赵被车撞了,而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了。

D . 小说语言形象通俗,有的颇有地方特色,如“老溜墙根”、“真有个样儿”等;有的不乏幽默,如“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等。

(2) “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三下·市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遂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

第 8 页 共 16 页

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几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选自《梁书·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库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B .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C .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D . 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 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 . 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 . 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 . 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3)

第 9 页 共 16 页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B . 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 C . 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 D . 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4)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②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一下·惠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与情。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第 10 页 共 16 页

7. (3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崇尚高洁、虽死无悔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 李煜在《虞美人》中将极度悲伤的情感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一句是:“________”

六、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9高三下·太原模拟)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各有绝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8个字。

润喉片普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声音嘶哑及口臭等疾病。由于现在许多润喉片的辅料中加入了蔗糖、桉叶油等辅料,入口后既香甜可口,又清凉舒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把它当作药,常把它当糖果及保健品来吃。专家提醒长期滥服润喉片是有害无益的。

事实上,在人体的口腔、咽喉、肠道等部位都有正常菌群的存在,它们对人体这些部位的内环境的稳定,对保持健康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如果在咽喉部无明显炎症的情况下长期滥用润喉片,喉片中的抗菌成分就会杀灭或抑制口腔内的正常菌群,扰乱口腔的内在环境,造成菌群严重失调,不仅会使有害菌乘虚而入引起炎症,还会使本来不致病的细菌也乘机作乱而引起疾病。另外,润喉片只是咽炎的辅助治疗药物,主要用来改善症状。不同的咽喉炎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疾病本身并不是咽喉炎,却表现为咽喉炎的症状,如果不明确诊断,单纯依靠含服润喉

第 11 页 共 16 页

片来治疗,势必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如果出现嗓子嘶哑、咽喉痛等状况,建议应到正规医院就医,做相关的检查和对症治疗。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一上·忻州月考)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许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来到杭州一老字号药房做学徒。临行前,他的老祖母交代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当学徒很辛苦,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有一天,男孩打扫卫生捡到了几枚钱币。他很缺钱,但他还是把钱捡起来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多次,他都如数上交。师傅每次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烤好几两鲜竹沥往往需 要烤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地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多年后,他成了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铭记”“考验”“诚信”“坚守”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 作,700 字以上。 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3-3

4-1、 4-2

第 13 页 共 16 页

4-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答案:略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7-4、

六、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第 14 页 共 16 页

8-1、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1、

第 15 页 共 16 页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