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好思维转变的引路人

2020-01-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当好思维转变的引路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国家领导人也强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作为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绵阳师范学院时刻牢记高校教育所肩负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使命,围绕创新教育师资培养这个主题,在过去十余年里,一直秉承创新教育师资带动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平台建设、课程体系、运行机制等问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师资。

率先搭建综合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始终将创新教育师资培养作为办学特色之一,2008年,学校在全国师范院校中率先成立独立建制的创新学院,作为一个专门实施创新教育的机构,对创新教育师资培养进行统筹规划,系统整合创新教育资源,搭建覆盖创新学院、教学院系、实践基地的综合化、立体化、网络化的实践平台,开创了“专业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的实践路径,实现了学科教育、教师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

经过多年发展,学校通过完善制度,理顺了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建立“创新思维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师范生与周边中小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一个以学校创新教育领导小组为领导机构、专家委员会为顾问机构、创新学院为

执行机构,校内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校外各中小学校、实践基地通力合作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绵阳师范学院创新教育师资培养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常态化的发展轨道,有效实现了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协同创新。 突出“课程、项目、成果”三个抓手,积极推进培养创新教育师资改革 在培养创新教育师资的改革过程中,学校将创新课程、创新项目、创新成果作为三个主要抓手,并按照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总体设计。大一以课程学习、形成创新教育意识为主,大二以项目实践、形成创新教育成果为主,大三、大四以成果交流、发展创新教育能力为主。

学校在开设创造学、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VEX机器人设计、机械制图等理论课的同时,深入中小学、活动社区等场所,在专家的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意识。学校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课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专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形成研究小组,以项目为依托搭建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实践平台,每年有近千人参与到学生项目中来。学校每年组织各类创造成果展览和比赛,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质量;并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走出去学习交流,如参加大学生挑战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大赛等等。 强化五项保障,形成创新教育师资培养合力

绵阳师范学院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支撑、制度建设、实验设施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五项保障,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教育师资培养队伍,为学生创新实践安排的专项经费更加充足,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日渐完善,创新学院和其他各二级学院的创新实践设施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需求,

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专题讲座、作品展示、创意活动、宣传海报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校园文化。

一是学校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城科研院所、企业众多的优势,引进校内外工程技术专业师资,充实创新学院教师队伍。学校引入师范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管理,设置专门教学研究室,统筹规划实施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聘请一批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各二级学院聘请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立足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是学校在科技创新组织经费、创新实验室建设经费、大学生创新基金等专项经费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与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学校大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创新创业预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创新实践学分规定、创新实践班章程、创新实验室管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等各项制度文件,创新教育管理更加完善。

四是学校大力加强创新实验室建设,配备专门负责教师和实验室指导教师,实验室面向全校大学生开放。各二级学院还成立有创新工作室,为具有创新特长的大学生提供条件和设施保障。

五是学校着力打造具有创新思维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每年开展“创新实践大赛暨成果展示周”“大学生科技创新节”等活动;不定期举行“鸡蛋撞地球挑战赛”“校园艺术作品展”“创新英语主题汇报演出”等,激发大学生创造兴趣;设立“创新讲坛”“创业沙龙”,每年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举办专题讲座,有力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热情。

创新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受关注,改革成效明显 一是师范生的创新教育能力有效提升

专利教育成绩斐然。2007年至今,绵阳师范学院师生获得国家专利受理超过2500项,授权近1000项。机器人教育屡获佳绩。2010年,学校4名师范生在美国达拉斯参加VEX机器人大赛夺得世界冠军。师范生辅导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绵阳师范学院在绵阳中学、东辰国际学校、北川中学、平武木皮小学等建立创新教育师资培养基地81所。学校的师范生在基地学校指导中小学生申报专利1300余项,参加各级科技创新竞赛获奖3000余项。在校学生指导中小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其成果获得2016年全国高校NOC总决赛一等奖首名。 二是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潜力明显增强

学校着力打造创新教育师资培养特色,有力提升师范毕业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中小学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潜力大、后劲足。毕业短短几年之内,就能在工作单位崭露头角,取得突出成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既能将创新思维融入学科教学,培养广大儿童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又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他们的创新素质;学校培养出的一批批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基础教育领域已逐渐成长为科技创新教育的领军人物。例如学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毕业生魏开,现任东辰国际学校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负责全校小学、初中和高中部的创新实践教育,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辅导学生参与各类项目和制作近百项,连续4年被评为绵阳市优秀科技辅导员,逐渐成长为绵阳市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教育骨干教师。

三是改革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近年来,创新教育师资培养改革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对绵阳师范学院进行了诸多报道。先后有数十所高校的领导、专家来学校考察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创造学会等专业团体也纷纷来学校考察指导。 四是理论成果的学术影响力逐步提升

围绕创新教育师资培养改革,积极组织力量开展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学校先后在《中国高教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出版《高师院校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改革与发展研究》《创造教育学导论》《应用创造学教程》《青少年创造力开发读本》等著作10余部。 绵阳师范学院将继续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创新思维引路人”师资为目标,充分挖掘蕴藏在绵阳科技城中的创造教育人力资源,建构创造型教师培养体系;加大对培养模式的支持力度,充分保证学校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的日趋完善并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