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06国民经济学 贺琴 2006020238
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原理》是他的主要著作,这本书在1890年出版之后,曾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看成是划时代的著作。他们认为,马歇尔在这本书中所阐述的经济学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并把马歇尔称作新古典学派的代表。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直占着支配地位。 三十年后,虽然这种支配地位让位于凯恩斯主义,但是它对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虽然用价值这个概念,但是他所说的价值实际上是价格,他对价值的分析实际上只是对价格的分析。马歇尔既然用价格偷换了价值,因此他也就从流通领域中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来说明价值的形成。所谓均衡价格就是把价值看作是由供给和需求或买卖双方所达到的均衡来决定的价格。不过和旧的庸俗的供求论不同,马歇尔在说明均衡价格论时,吸收了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用前者来说明需求变动的规律,用后者来说明供给变动的规律。为了给这种庸俗的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他又以供给、需求和价格三者函数关系得公式来论证均衡价格的规律性。
首先,马歇尔用边际效用规律来论证需求规律。边际效用只是表现购买者的主观愿望,这是无法直接加以衡量的,于是马歇尔间接用买者所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价格来加以衡量,从而把需求变成需求价格,把“边际费用递减规律”变成为“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并且得出了所谓需求的一般规律,即价格低则需求量多,价格高则需求量少。马歇尔还提出
“需求弹性”的概念,按照他的意思,当价格下跌或上升时,商品需求数量增加或减少多少是不一样的。需求弹性,是指需求与价格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小。
除了需求弹性之外,马歇尔还有“消费者剩余”的说法。所谓消费者剩余,即购买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和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事实上需求决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欲望,而是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多少及其在各个阶级间的分配状况。工人的需求完全取决于工资水平。马克思写道:“‘社会需要’或规定需要原则的东西,本质上,是由不同各阶级相互的关系并由他们各自的经济地位来规定的。所以,特别的说,在这里首先是由剩余价值对工资的比例,其次由剩余价值所分成的不同各部分(利润、利息、地租、赋税等等)的比例来规定。”
马歇尔故意回避这些决定资本主义制度下需求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从心理因素从法,提出需求价格递减规律、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种种论调,似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
马歇尔以生产费用论作为分析供给的基础。他把生产费用划为两个范畴:实质生产费和货币生产费。前者包括种种直接劳动和种种形态的资本。他接受了杰文斯的观点,用生产者对劳动的主观上的感觉来衡量劳动。实质生产费中所包括的劳动,并不是指物质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劳动数量,而是指生产者对劳动的心理上的厌恶和反感。和杰文斯一样,马歇尔也采用了“反效用”一词来解释劳动。同时他还用“等待”来解释资本。由于“反效用”和“等待”都是心理现象,无法加以直接衡量,于是他又提出“货币生产论”这个概念,以货币作为衡量尺度,并用货币生产费来说明供给价格。
马歇尔完全扭曲了生产费的实质。他不仅把生产费用说成是主观心理上的东西,而且把生产费说成是建立在资本家和工人二者相互牺牲(资本家“节欲”,工人从事劳动)的基
础上。由这种生产费用论来解释供给价格,又意味着当商品出售时,资本家和工人都共同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事实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费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消耗构成的。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东西,是按资本消耗计算的;对社会来说,生产费是按劳动消耗计算的。因此,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费低于商品价值,实际生产费和资本主义生产费之间的差额,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马歇尔的生产费用论完全掩盖了这个真相。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实际上是各种庸俗价值论的折中产物,即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效用论混合起来构成的。他在论述均衡价格时,还加上时间因素,把均衡价格分为暂时的均衡、正常的短期均衡和正常的长期均衡。按照他的看法,时期越短,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越大,如果时期长,则生产费用对价格的影响就大。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在某些方面反映出在资本主义市场上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的一些现象,但它扭曲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规律。马歇尔用价格来代替价值,抛弃了价值实体和价值起源问题的研究,把价值论归结于对影响价格水平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事实上,供求变动只能说明商品的市场价格如何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根本不可能说明价值本身。相反,价值是供求变动的基础,只有在解决价值问题之后,供求关系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