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诗歌赏析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12-06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6.(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①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②,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③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④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⑤,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三月,陆游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诗人精通书法,尤擅长草书,几乎出神入化。本诗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实为妙哉!②五兵:即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 ③端溪石池:指端溪砚。 ④逆虏:指金侵略者。 ⑤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意在想象烛光照射天际,抒发诗人豪情壮飞意兴昂扬。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横扫强敌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

D.结尾两句勾画出夜袭敌营的场景,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跃然在目。

(2)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A.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

B.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D.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3)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诗句分析整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答时,按照题干提示,结合诗句内容和意境分析即可。

【解答】(1)B.“烛光照射天际”理解错误,应为: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笔泼墨。

(2)C“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主要是渴望建功立业,征战沙场。只有格调高昂的C项情感与之相吻合。

(3)答案示例:“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句便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在失意落寞的彷徨中,诗人因为自己为国作战的愿望不能实现,只能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抒怀解忧。“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以书前喻战前,是蓄势,笔力千钧,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逼人的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此四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战斗、杀敌报国的豪情。“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是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展现了凯旋归来,设宴庆功的场面。充分表达了诗人荡尽强敌的信心与欢快心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在诗人的心目

中,大丈夫就应该敢做敢为,杀敌报国,并认为敌人的气数也应当快尽了。诗人的愿望非常美好,尽管他用书法的形式遣怀抒忧,但依然没有忘情于现实。“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整首诗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译文:

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

我只好在醉中草书,以酒作为旗鼓,以笔作为长矛来当作武器,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

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笔泼墨。

转眼间,我收起书卷,重又把酒,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

大丈夫要敢作敢为,敌军的气数已经差不多消逝殆尽了。

什么时候能看到宋军像当年汉军一样出征北伐,不再只听到纸上谈兵的喧哗,而是马鞭奋扬的声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