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各种各样的纸
在观察教室环境时,幼儿发现教室里很多布置的材料都是纸做的,各种纸都不一样,于是对纸的名称就产生了兴趣,大家就开始了对纸的收集:刘蕾妈妈特地去文化用品商店买来了各种各样的纸(牛皮纸、宣纸、玻璃纸、宣传纸、皱纸、打印纸、手工纸、过滤纸、瓦楞纸,吹塑纸等),我们将各种纸都贴在“探索墙”上,并标明名称,方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触摸这些纸。
第二阶段:纸的不同作用
纸可以做成很多东西,到底有哪些呢?幼儿带来了他们自己收集的纸做的东西:牛奶盒、通讯录、名片、一次性杯子、报纸、书、尿片等。
第三阶段:纸的不同特性
为什么文件带要用牛皮纸做,不能用宣纸做呢?用宣纸装东西会怎么样呢?于是,我就用宣纸做了一个文件带,开始了小实验:将同样的东西同时、分别装进用牛皮纸和宣纸做的文件带中,很快,宣纸做的文件带就破了。这就证明了由于牛皮纸比较牢,所以会用它来做文件带。
各种纸各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开始思考通过哪些实验来了解纸的特性。我没有给幼儿任何方向性的提示,幼儿想了解什么,就去做哪方面的实验。最后决定4个实验:透水性、可撕性、****性、吸墨性。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实验,实验后再进行集体交流。
在实验中,每个幼儿都认真的做着实验:“透水性”,他们选择了厕所作为实验地点,利用水斗来浸湿纸片:“可撕性”,他们就做在地毯上,围成一圈,把纸集中在当中,遇到难撕的纸就给同伴撕撕试试,大家都觉得难撕,就认为这种纸是属于难撕的那种。“****性”,他们在教室、阳台的各个角落,用纸蒙着眼睛看东西。“吸墨性”,他们在桌上铺着报纸,穿起了“反穿衣”,防止墨汁溅到身上。
第四阶段:纸是怎么做的
一天,仇毅辰带来了一个消息:我们可以自己制作纸。幼儿都非常感兴趣,要求我准备材料。尽管我知道
小班幼儿制作纸有难度,但我仍然想让他们试一试,于是,我们就按照仇毅辰的方法开始行动了。我们在周四就将纸撕成碎片,浸泡在水里。(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女孩明显比男孩有耐心,撕出的纸片比较小。李轮家心急,就把纸揉成小团扔水里,最后,大家一起再检查,看看水里的纸片是否都撕碎了。)
周五,水里的纸都浸泡的有些烂了,我们再经过过滤——压平——烘干的过程进行再造纸。尽管最后没有制作成功,孩子们有些沮丧,我仍然鼓励他们,大家一起想一想,为什么会不成功?讨论得出结论:1、浸泡的时间还不够长。2、过滤网不够密。3、可能更好的方法(例如再加些浆糊)。
在多次的实验中,纸与幼儿更贴近了,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了纸的奥秘,也知道了纸的来之不易,也许会更珍惜纸资源。
幼儿园备课流程
流程,是从起点迈向终点的脚步,是串起目标和钻果的那条线将引领着你和孩子找到共同前进的方向。
备课流程,是指为设计教学活动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是教师通过一连串有特定逻辑关系的行为、流程来完成教学设计任务。一般来说,备课从以下几步展开。 一,制订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儿童开展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师主动推进儿童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就是教师预设的儿童的发展点,是教师期望儿童得到的发展结果。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把握希望儿童达成的目标,所以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教学目标,它是评价一切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逻辑起点。 (一)把握教学目标的丰富内涵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丰富的、整合的,是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及多维心理建构的,因此备课中教师也应该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去把握目标。这些不同维度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能促进儿童获得全面、整合的发展。 1.正确定位认知目标
并所谓认知目标,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概
念、经验以及所获得的信息等。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信息的正确性,以免给幼儿错误的认知。其次,要判断这样的知识点是否是学前教育应该教授的,应尽量避免让教学活动的认知点太深、太难、太偏最后,教师还需要记住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的,“认知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产品”,在制订目标时要更多地考虑儿童将如何获取这些概念和信息。
2.重点突出技能目标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为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掌握的方法。教师千万不要认为它单纯是指动作技能,其实更重要的还包括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综合技能。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动作技能:洗手、穿衣、绘画、做操、打球、跳舞等。 ■智力技能:观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推理等
■自我认知技能:自我调节和监控能力。比如,会自己做计划,会检查自己的记录,会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纠正,等等。
技能目标的本质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能力发展过程是伴随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在备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突出的要素 3. 彰显情感态度目标
4. 所谓情感态度,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
情绪体验和内在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个性行为倾向。它是一整套和参与有关的机制,是儿童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儿童是否参与活动、如何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等,有些学者称之为心智倾向或学习品质。比如,儿童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求知欲;在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和感受,如愉快激动、紧张等;遇到困难能坚持,遇到问题会求助等信念的建立;对他人行为的敬佩、赞扬、羡慕等心理活动,等等。
值得教师注意的是,以上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所以教师在备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儿童的人本发展与社会要求的统一,强调目标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协调,努力达成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定位
理解了教学目标的丰富内涵后,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一般可以从以下及步骤来开展。 1.根据任务落实发展要点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从主题脉络或社会培养的需要出发来寻求教育方向。它是成人的教育意志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2.根据观察结合儿童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步,就是要从儿童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师通过日常对儿童的发展现状及间题的观察来对第一步的思考进行完善的过程。只有把成人的教育意图与儿童当下的发展需求和水平结合起来,才能找到真正适宜的活动目标。
3.结合素材特点进行精确定位
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三步,就是要深入分析活动内容的特点,对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精确定位,使儿童的发展方向更明确。 (三)清楚表述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目标准确的表述,对于整个活动的筹备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在制订目标时需要字斟句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心中的目标准确、到位地加以表述。世,出管同案个从1.教学目标表述的要求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要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1)突出现实性。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学活动制订的,所以它的表述应服务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能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引、调控和检测作用在大班美术活动“妈蚁和西瓜”中,其活动目标 能正确使用,水粉合作绘制西瓜;学习用简单的笔画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对活动中幼儿要学会使用水粉这种材料、要和同伴共同制作背景西瓜、要用简笔画的方式表现蚂蚁的动态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了在活动中要重点关注什么,也为教师随时检查幼儿的活动状况并进行及时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2)保证逻辑性。要保证目标表述的逻辑性,首先,要确定行为主体。当前,我们习惯于从儿童为学习主体的角度来思考目标的表述,比 如,使用“能解……”等,而不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使幼“让幼儿……”“提高幼儿……”等,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两种提法混淆在一起。其次,教师要注意每一句话前后的逻辑关系。比如,“尝试用不同
的速度表现歌曲”和“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前后两段的节奏”,虽然只相差了几个字,但目的大相径庭,前者意味着幼儿将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整首歌曲,而后者是要求幼儿用速度来区分歌曲中两个 不同的段落。
(3)符合语法规范。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该包括四个要素1,首先是要点明行为主体,如“(幼儿)要…”“(儿童)应该……”等;其次是要说明行为活动,如“唱出/数出/记住/辨别/比较……”等;再次是要确立行为标准,即学习者针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
表现水准,如“和上音乐节拍”“正确拆装玩具中的电池”等;最后,还可以加入行为条件,提示教师让儿童产生预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如“根据音乐……”“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提示下等
根据上述理论,教师可以获得极具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目标表述方式,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