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2023-01-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力诺集团 张晓平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通过企业考核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效率、效果、效益进行监督评价,促进企业提升管理,为企业经营考核提供依据。

面对入世在即,国际市场规则对企业的严峻挑战,企业经营更加理性化。“企业不赚钱就是死亡;企业家不赚钱就是犯罪”。这位企业家的格言,把企业经营的宗旨与压力,市场的竞争与挑战讲的非常现实。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根本,追求的目标。说明现代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经营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快速转变经营观念,只有提升经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三化建设,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通过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急切的需要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发现管理上的问题,完善改进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是决策者在新形势下的要求。 代理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决策产生的误导,促使企业快速的转变观念: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变革上,对经营管理的监督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从目前企业实际情况看,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的确定,依据企业经营状况,是以年度预算,产业的发展目标,相关考核比率等综合因素确定的,并以责任书的形式与经营者签订,通过对效益指标的考核,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再分配。对于经营指标确定的科学性相对较差,形式上仅是所有者的单方要求,没有法律效应。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经济效益考核模式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的必然。因而,企业集团的控制监督职能的强化,只能通过经济效益审计,真实的反映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为年度考核作依据,促进企业不断的完善考核体系,实现经营目标。经济益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手段;也是企业赋予内部审计的责任。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评价;为经营管理提出建议,为防范经营风险

提出预警,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健康的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是客观形势的发展的需要。

国家内审协会因势利导,提出效益审计+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重点,创新思路把经济效益审计做好,是时代的要求,是机遇也是挑战,内部审计要发扬精神,创造成模式,锻炼队伍,为内审事业做贡献。

二、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化、体系化是前提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效益是经营管理的效果,从企业的资产、负债理念,判断分析经营效果;从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评价经营管理效益;从企业持续经营理念,观察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从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研究企业经营的效率;企业利润是以上内容的落脚点。如果经济效益审计只看报表的数字,不从资产质量、使用效果、管理成本等到因素中分析企业真实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审计就失去了意义。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把握,企业经营过程的动态管理,与经营成果的静态表现。

经济效益是管理的质量控制,企业经营的好坏,经营者能力和管理团队的合力,是关键。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与能力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发现与返遗实现的。企业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力是效益审计与日常审计结合完成的。对企业的分类与ABC管理。采用以下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经营者的领导力,领导班子的合力,团队士气;管理制度的有效与执行力,管理创新与效果;经营责任的层层落实与过程的控制力;经营目标与经营战略的实施方案与落实;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效益与效果;问题的发现与改进机制的完善等。经济效益审计的ABC分类管理,实现效益评价的动态监督。

如何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静态评价:从管理的角度说,每项管理工作,系统化是前提制度化是基础;标准化是方向。经济效益审计也一样。根据上述理念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国家政策,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表格化的建设,是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根据需要制定的 “经济效益审计管理规定”;“经济效益审计确认原则与标准”能过经济效益的静态表现进行审计判断分析;包括:收入确认原则、资产减值确认

原则、折旧计提确认原则、成本预算原则、期间费用预算原则、流动负债确认原则六大原则;每个原则项下的详细执行标准,及重点延伸内容,为经济效益审计确定了目标,明确经济效益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得到什么结果的问题。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底稿采用了12个表格,从多方面收集信息,通过分析确定重点,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经营效果。国家有政策,企业有制度,为什么经济效益审计还要制订确认原则和标准?这是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做好经济效益审计而进行的管理系统化的延伸与发展。对经营结果的评价,是有很多因果关系形成的,不是停留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每一项原则与附加的标准,相当于把政策、制度按行业又进行了一次分类,不是搬着制度去审计,而是按照标准去工作。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底稿的表格化,使审计工作通过因素分析发现管理上的问题,按照重要性水平,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效果评价。审计成果报告的格式化,是一次创新,审计报告表格化:“损益调整表、调整原因分析表、管理建议表”。表格式的报告方式,便于分析评价,便捷直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经济效益审计只有实现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化、标准化、表格化,才能促进效益审计的信息化,促进经济效益工作的提升与发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经营的所有层面,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审计工作的规范是做好工作的根本。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效果与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效益性的综合体现,如果效益审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失去了效益审计的目的。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其实就是一把手选的好,围绕效益审计所进行的管理追索,实现了经济效益审计跟踪效益下滑企业的追根问底:

(一)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年度效益审计:总经理退休,集团派出年轻的新经理,上任后当年就亏损274万,与前任的年盈利186万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案例分析:

1、经营指标分析:经过效益审计数字化的对比分析,与前任比较;成本上升2%,期间费用上升4.65%;与同行业比,成本高3%,期间费用高3%。经营指标的变化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2、组织架构分析;上任之后就调机构,将原来的两个车间合并,撤消生产部,车间实行一体考核,本是不同工序的车间,考核指标上要求不同,改革后弱化了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下降,造成骨干技术工人流失。架构是织织运行的保障,必须与整体管理匹配,不遵循客观规律,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3、管理分析:重建制度,新的管理制度与原来的管理不对接,形成了管理衔接上的断层,中层干部无法开展工作离职而去;人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人员的流失是企业最大损失;

4、领导力分析:一把手自律性差,领导班子涣散,在员工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企业的损失决不是用数字计算的,它破坏了员工的凝合力,以及长期形成的管理理念与价值观。从效益性分析损失是巨大的。

5、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发现反馈、预警等方式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案例二、某公司年度效益审计情况:根据效益审计原则,报表利润472万,调整后为-807.86万。调整原因:固定资产折旧少提389万元;待摊费用--大修费用末摊销94.86万元;资产减值796万; 案例分析:

1、折旧管理的分析:从固定资产折旧看存在问题:已使用的在建工程不转资,不提折旧;闲置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审计从资产长期闲置的原因上去追索。发现某些进口设备闲置,前期论证问题造成投资上的浪费;并且对照该企业年度预算,没有包括这些内容;把不符合财务规定的行为,又以预算为借口加以掩饰;

2、待摊费用的分析:待摊费用本是在受益期内摊销,把待摊变成了回收站,经过审查分析,时间跨越长、数额大,待摊、预提、应付工资都成为调整利润的手段;整改的要求,按年度进行分析,追索调整。

3、流动资产管理的分析:经营管理的风险在流动资产管理,应收及存货最为突出,通过应收账款账令分析看企业经营管理与风险,在坏账比例以每年

40%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损失通过效益性分析,就会表现出来。存货管理的账实差异,存货积压,不但影响资金周转,还存在积压减值的经营风险,是经营管理效果在存货方面的表现。否则企业经营的虚假行为,只能会促进企业资产质量的下降,表面化的盈利所产生极大的负效应。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效果

(1)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经济效益审计反馈的“企业绩效评价汇总表”,按行业及所属企业,真实的反映基期的经营绩效,通过比率分析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是年度考核兑现提供的依据。

(2)促进了管理的提升:效益审计反馈的“管理建议汇总表”、“共性问题汇总表”、“重要风险问题报告”等,使决策者全面了解整体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以及应当关注的风险问题,对经营决策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所涉及的管理问题,是通过数字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在完善管理与控制、业务流程、执行力上存在的问题,反馈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实现了经济效益审计推动管理提升的目的;对考核指标,考核导向的建议,促进企业考核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与提升上发挥了作用,达到了为企业经营目标努力的宗旨; (3)短板管理的效果;对企业进行的ABC分类管理,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评价的一种方法,效益审计完成后进行一次评价,使审计工作始终关注重点企业,实现审计积累与动态管理。并且按照木桶效应,找出C类企业的短板,对C类企业进行跟踪审计。同时反馈相关部门,成为期间共同关注的目标。经济效益审计的管理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重点企业的突破产生极大效果。

经济效益审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已经引起了所有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经济效益审计是项全新的工作,实践中在不断研究与探讨,只有适合企业不断变化的要求,才更具有生命力;

四、问题与对策

1、新老交替与管理转换的矛盾;企业一把手的更换是正常的,但是从管理的角度,一把手各有千秋,优秀的管理一旦变成习惯、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的连续性,管理的继承与发扬,应当成为企业的理念,成为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全盘否定另行一套的做法,不符合客观规律,不但毁了企业,同时也毁了自己。上述可以看出,虽然经理人调离,但是对企业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根据企业的不同现状,目前实行的经营者末位淘汰制,要求审计部门对重点企业进行的,月度、季度跟踪效益审计,对问题及早发现、及早防范,是保证经营降低风险的好办法。

2、代理经营与风险控制的矛盾:虽然是个案,但是产生的影响很大,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虽然经济效益审计产生了效果,但是从根本上讲,经理人职业道德范畴的问题。对于信息失真,问题反映在财务数据上,但根源在经营者,这种经济利益驱动行为,只有通过制度化的规范、职业道德的培训、企业文化的震撼、严格的经济手段,以及对高品质经理人树立榜样产生影响力,及经理人要培养教育的观念;

3、财务委派与会计失真的矛盾: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成为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大障碍。财务负责人虽然集团委派,但是财务负责人的双重身份,给财务管理造成极大危害。从财务负责人的考核看,70%得分在企业,财务总监虽在领导班子,总经理的指示不能不听,机制本身使财务负责人处于矛盾之中,有点身在曹营心不由已的感受。财务部门的控制监督职能弱化,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决策,产生极大的错觉。因此会计的行业,会计人员作用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4、全面预算与质量控制的矛盾:虽然年度预算由集团审查,但是对于企业的基础数据掌握不够,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变成了企业反驳审计的理由;年初预算是这么编的,并不包括这些内容;正是钻了预算管理的不到位的空子。对于全面预算的管理是对企业全面的管理,对资产掌握的基础上,依据是法规制度,对于违反虚报者应当严肃奖惩规范,对遵纪守法的是鼓舞。

5、效益审计与企业需求的矛盾:经济效益审计紧跟企业的重点的矛盾已经突现。年度的效益审计,关系到年度兑现,时间要求急。半年绩效审计及重点企业的月、季度效益审计,在审计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工作来讲压力大。目前经

济效益审计电算化没实现,急需软件支持;企业在效益审计标准化设置上下了工作,目的是通过标准化,促进效益审计的信息化。

6、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矛盾;表现最为突出,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对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对内审人员的专业培训的强化与自我加压,勇于实践、善于学习,是面对现实的最好方案。

经济效益审计前景广阔,在实践与探讨中,在总结与升华中,得到锻炼与提升。但是企业在飞速发展,效益审计与企业需求的矛盾,管理与发展的矛盾、考核与效益的矛盾,几乎天天面对,问题是发展的必然,困惑在探讨中改变。因为,激情创造未来,创新来自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