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产业战略研究的产业分类新方法

2020-06-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基于产业战略研究的产业分类新方法

内容摘要:产业战略研究是个新兴课题,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产业战略分析的需要,以战略分析的理论和分析要素为依据,提出了基于战略研究的产业分类的新方法,以期为产业、企业战略分析和研究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产业分类 方法 产业战略

产业亦称为行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形成与成长既是社会分工及其深化的产物,又是竞争机制配置资源的结果。为了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规律,需要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分类,也就是产业分类。

产业分类法

产业分类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而根据产业的某些相同或相近特征将社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归类和组合以形成多层次的产业门类的过程。因此,针对产业研究和分析目的的不同,就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和方法。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比较重要的产业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目前的产业分类法

目前,世界上现有的主要产业分类标准及方法包括:三次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关联分类法等,如表1所示。

(二)基于战略研究角度的产业分类法

目前的所谓产业分类标准和规定是按照统计意义对产业进行分类,并服务于统计目的,而不是基于对生产高度替代性或服务的企业群考虑,也没有基于市场需求、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意义上的产业边界是由市场需求特性、产业结构特征、产业竞争结构、产业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决定的。而统计意义上的产业定义则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统计目的。所以即使细化程度最高的四位数产业,也常常未必能符合产业战略分析对产业分类的要求。

例如,在飞机制造和修理产业中,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它们显然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它们所在的产业和企业显然面临不同内外部环境、不同的竞争对手,所受到的政府管制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企业的发展战略、竞争战略差异很大。从产业战略分析的角度,很难把它们作为同一产业而规划战略。

虽然上述各种产业分类方法,在国家统计、经济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产业分类发展的历史和分类方式的演进来看,一直没有专门服务于战略管

理的产业分类方法,只有在关联分类法中的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类。但是它是基于产业的战略定位的结果,而不是基于产业战略分析和过程角度的。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是产业战略研究的开创者,他把产业组织理论融入竞争战略理论,在他的关于竞争优势的著作中也提出了基于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研究的产业分类法,比如分散型产业、集中型产业、向成熟期过渡的产业和国际型产业等。但是波特并没有在产业分类方面做更深入、全面和系统性研究。因此需要一种或者建立一种基于产业战略研究的产业分类的概念和方法,以便于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进行产业战略的分析和定位。

产业战略分析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分析要素

(一)产业结构分析五力模型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产业结构分析五力分析模型,成为产业竞争分析的基础理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深远影响。模型中的五种作用力量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产业内竞争者。波特的五力模型揭示了产业盈利能力不同的原因。

分析构成产业的竞争力量,是制定产业战略的出发点。产业和企业应当了解其所在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并了解这种能力的如何动态变化,只有这样,产业和企业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战略。

(二)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85年在他的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的,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活动。基本价值活动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生产作业、外部物流、市场和销售、服务五种基本类型;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辅助、支撑性活动。按照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互相联系构成了企业价值链,在各业务单元之间存在价值链联结,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产业价值链,各种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能够创造的最终价值产生影响。

运用价值链分析,产业和企业根据自己所处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来确定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按照价值链的构成,只有某些特定价值活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产业和企业就是要考虑在整个价值链上如何扩大价值增值,为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盈利能力确定发展战略方向。

(三)波特的钻石理论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作为产业发展战略理论的开端的标志。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将他先前提出的“五力模型”和“价值链”理论的重要概念有机地应用到钻石模型中。波特认为“钻石模型”中的六个要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是否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并且整体评价了产业竞争力理论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其理论对国家及地区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产业战略分析的主要依据。“钻石模型”包含了发展竞争优势的六个要素(四大要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具体包括: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政府角色、需求要素、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如图1所示。

(四)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产业内的资源分配效率如何受到产业组织现状及变化的影响,从而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根据和对策方法,使市场秩序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状态中。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以贝恩(Bain)为首的美国哈佛学派最终建立了一个框架体系,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模式,简称SCP分析框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提出公共政策,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并提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在此之后的芝加哥学派对此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芝加哥学派的框架更完整,而波特的钻石模型更接近于它。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同一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是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重要依据。而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处于不同地位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行为,各个企业不同的市场行为又是决定其各自市场绩效的决定因素。通过产业组织理论,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在产业的重要作用,为研究产业战略与企业战略提供前提和依据。

(五)产业集群理论

波特认为,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中,大量相关联的企业以及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通过这种集聚增加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并将“产业簇群”定义为在同时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特定的领域中,集中在某一地域的具有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等。在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的行为,例如在同一个地区,共享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等。波特认为,在一些区域内因为产业的集聚所出现的产业集群对企业和区域的竞争起着影响作用,其表现在:提高了企业的创新速度明确了企业的创新方向;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新成立的公司的加入而扩充集群自身。

综合上述产业战略分析理论依据,可以找出影响产业战略制定,或者说分析产业战略主要涉及的要素为: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并且可以分为初级资源和高级资源两类,而初级资源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资本、基本人力资源等,高级资源包括现代化通信等基础设施、高级技术人才、研究机构等;同行业竞争、替代产品、互补产品;

相关产业、支持性产业、互补产业;国家、政府管制;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具有上述相似要素的产业或企业,其战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基于战略分析视角的产业分类

(一)从市场结构角度分析

需求决定市场,而市场是企业和产业生存的根本,是产业和企业考虑战略问题的出发点。

市场作为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基本机制,通过竞争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体现出买卖双方的偏好和自由做出的决策。把不同类型的市场按其决定价格的方式区分为不同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通过市场内卖者(厂商或企业)之间、买者之间及买者和卖者之间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体现出来,影响厂商的生产和定价决策,也就是影响产业和企业的战略。

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通常有两个:该市场所包含的厂商的数目及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程度的大小。根据这两个标准,可以将市场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完全竞争市场(产业内厂商数量较多,产品完全无差别);垄断竞争市场(产业内存在许多厂商,提供存在某种差别的产品);寡头垄断市场(产业内存在少数几家厂商,产品同质或有差别);完全垄断市场(产业内仅有一家厂商,无相替代产品)。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产业和企业的战略选择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从产业组织结构演变趋势角度分析

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受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他将产业组织理论有机地融入到战略管理理论中。产业组织结构分析是产业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

产业组织结构是指同一个产业内企业的集中或分散的程度、规模结构,以及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组织结构或者趋向于集中化,或者趋向于分散化成长。趋向于集中化就是生产要素越来越集中于专业化大型企业;趋向于分散化就是生产要素由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扩散,通过这种组织结构演变,逐渐形成规模经济,并建立起分工协作的中小型并存的组织结构关系。产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大都是以少数大型企业为骨干核心,由相关联的众多中、小型企业来互相配合。

分散型产业的特征更接近与完全竞争市场特征,这种类型产业的竞争环境的突出特点是,不存在左右整个产业活动的产业领导者。例如:服务业、零售业、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等。

集中型产业的特征更接近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这个产业中,有限的几个企业占据了产业中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市场中有显著的领导者。

(三)从产业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

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产生、成长到衰退的周期性演变过程,也就是说每个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具体包括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产业战略的制定有很大影响。

以迈克尔·波特(1997)的著作《竞争战略》和John Londregan(1990)构建的理论模型为先导,有很多学者从战略的角度研究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决策。

产业发展周期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客观事实,产业和企业应根据产业所处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和调整不同的竞争策略。

(四)从产业行为角度分析

产业行为包括作为产业整体的行为和产业内厂商的行为。因为产业内的厂商对产业、市场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厂商行为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也不同,需要区分。这种不同也导致了产业行为与产业内厂商行为相互影响关系的不同。产业组织结构并不完全决定产业行为,因此也并不完全决定产业绩效,甚至同样的产业组织结构下会有很大不同的产业行为。因此还需要区分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行为的产业。

(五)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

上游产业、中间不同功能型产业和支柱型产业、下游最终消费产品和服务产业,由于它们所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位置不同,在产业链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不同,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客户行为、地理区域等也是不同的,那么它们所选择的战略性质也不同。

(六)从产业环境角度分析

产业所处的环境是决定战略的重要因素,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内部资源与环境相匹配,使资源的效率发挥出最大的效率。产业所处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产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全球经济环境、国际贸易环境和政策、国家经济和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科技环境等,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产业关联等,本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内部环境包括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内市场结构、竞争结构)、产业内部资源(产业内企业、资金能力、技术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竞争力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