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论坛 关于勃拉姆斯室内乐创作特点的分析 一延劭楠 【摘要J:本论文通过对于勃拉姆斯生存、创作状态及影响因素。即对其所受到的匈牙利音乐 重要音乐家 情 感及时代背景与创作理念双重影响等方面因素的分析.梳理出了勃拉姆斯室内乐创作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并 更加明确了其室内乐创作特点。 【关键词】:勃拉姆斯;室内乐;重奏 室内乐最初仅仅是为了贵族服务的一种在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 乐形式,而在当时室内乐既可以指声乐,也可以指器乐,所以与我 们现在的室内乐观念有较大的差异。19世纪三十年代初,随着重奏 团公开演出的出现,室内乐逐渐树立了为广大听众服务的影响力, 真正站在了音乐历史的舞台上。 在室内乐体裁的发展过程中,有众多的作曲家进行了一步步地 探索与研究,使之成为音乐体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鲍克里尼、海 顿、贝多芬一直到勃拉姆斯都始终不懈地做着努力。下面笔者单就 勃拉姆斯,来谈一谈其室内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勃拉姆斯是19世纪作曲家中的巨人,其室内乐创作也是其整体 创作中极有分量的组成部分,同时在这个领域中可视为贝多芬真正 的继承者,就如同他也是贝多芬交响音乐的真正继承者一样。 要分析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的特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其成长经历、个人性格与情感因素方面的烙印对于其创作风格的影 响,其实类似的影响因素在众多的作曲家身上都有过充分地体现, 但是在他身上有了更为鲜明的特点。 影响勃拉姆斯创作的主要因素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匈牙利音乐因素:勃拉姆斯的出生地汉堡作为匈牙利革命 失败后革命者和同情者的必经之地,使他获得了学习匈牙利民间音 乐的机会。虽然勃拉姆斯实际上并未分清这些音乐中匈牙利的马加 尔音乐和吉普赛音乐的区别,但是其音乐创作中的民间音乐因素的 确与之关系密切。 二、重要音乐家的影响因素:在勃拉姆斯成长的过程中,曾有 几位重要的音乐家给予其深刻的影响,他们是小提琴家约・阿西姆 (催生了勃拉姆斯的重要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家李斯特 和作曲家舒曼夫妇。尤其是舒曼夫妇,这其中还隐含了影响其创作 的第三个方面一隋感因素。 舒曼堪称音乐史上重要的伯乐,对于勃拉姆斯更是这样,他曾 公开推荐勃拉姆斯并称之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勃拉姆斯的 钢琴作品中也体现了来自舒曼夫妇的影响。 三、情感因素:在与舒曼夫妇的交往中,勃拉姆斯有了初恋, 而他初恋的对象却是比他大l4岁的舒曼夫人克拉拉,勃拉姆斯对克 拉拉的感情越深,使他越有负罪感,觉得对不起舒曼这位自己热爱 和敬重的恩人和前辈。舒曼去世后,他又面临了是否争取与克拉拉 结婚的苦恼。最终,他终身未娶,将自己对舒曼和克拉拉的感激和 内心的矛盾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将矢志不渝的爱深沉地隐含在自 己的“纯音乐”的语汇之中了。 四、时代背景与创作理念的双重因素:用一句不完全恰当的话 来概括,勃拉姆斯是一位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作曲家。 这来源于勃拉姆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古典主义传统。例如, 勃拉姆斯的四首交响曲均采用了古典交响奏鸣曲套曲的形式,运用 了对位和动机发展的手法,而且都没有标题。同时,按照古典传统 田黄河之声2o14年第l5期 的办法,将慢板乐章放在第二乐章位置,并在其它许多方面与古典 传统保持一致。但是,在和声语言及色彩丰富的乐队印象方面,却 又都是浪漫主义的。所以说,具有双重因素的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于勃拉姆斯的创作大致可以做到有如下的 概括一一矛盾的辩证统一。古典与浪漫、感恩与爱恋…… 在我们对于勃拉姆斯创作所受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 分析会发现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中,每一种体裁的第二部作品, 往往写得最好或者写得最具“浪漫性”。而每一种体裁的第三部作 品又是最“古典”的或最抽象的。形成“不成熟”~一“成熟且浪 漫”一一“古典且抽象”的三阶段模式。这与其所受影响创作的因 素中的第二至第四点似乎都可以建立联系,似乎正好可以体现他在 现实与梦想的纠结中辗转反侧的心理历程。 当然,勃拉姆斯室内乐的特点不仅局限于此,正如文章前段提 到的他与贝多芬创作精神的一脉相承之外,他将19世纪的弦乐四重 奏推向了越来越专业的道路,而非当时面向音乐爱好者的通俗化定 位。他的室内乐作品高度节制、方法严谨、情绪比较忧郁(充分体 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I 其次,勃拉姆斯创作了一些具备特殊音色组合和较多乐器组合 的室内乐作品,如钢琴、小提琴和自然圆号三重奏(op.40)和弦乐 六重奏(共两首)等。并尝试将一些以往很少介入室内乐的乐器引 入重奏创作中,如单簧管三重奏、五重奏等。这一点多少体现了浪 漫主义时期对于古典主义规范的一种突破。 再次,就是勃拉姆斯将巴洛克时期的两件乐器的奏鸣曲形式重 新发掘出来,强调其均衡的重奏性质。例如,他的两首大提琴与钢 琴的奏鸣曲就是典型。 勃拉姆斯是贝多芬之后所有19世纪作曲家当中室内乐作品最 为丰富的作曲家,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作曲家都更大程度地把握住了 室内乐作为内心感情交流的工具这一本质特性。他所作的一系列的 发展与探索对于后世作曲家把握室内乐创作处理的原则均有重大意 义,而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新古典主义理念更具深远意义和承上启下 的前瞻性。一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丽斯卡.汪启璋,吴佩华, 顾连理译.西方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2]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 [3]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 版社. [4]黄腾鹏.西方音乐史.敦煌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延劭楠,男,出生于1977年3月,汉族,甘肃人,本科,副教授, 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学。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