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访

2020-09-14 来源:客趣旅游网
家访——化对立为一致(崔彩霞)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老师,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李晓彤是个聪明的女孩,接受知识能力强,上课发言条理清楚,但由于眼高手低,学习惰性较大,所以学习成绩上下起伏很大。于是我就来到她家,准备多了解一些情况。一进门,妈妈的脸阴沉沉的,以为老师是来告状的。我看到此情此景,莞尔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我顺路来看看李小彤在家的表现。”妈妈的脸色缓和了许多。首先,我表扬了孩子聪明、反应快,课堂表现出色等优点,见时机成熟,我又和家长探讨了如何引导孩子认真学习的方法,如何克服眼高手低这一不良学习习惯,把“告状”变成了与家长愉快的交流和探讨,给孩子和家长增长了自信、希望和热情。

通过家访,我深深的感受到:家校有效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与家长更多的交流,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的发展。

孩子私拿家里的钱,怎么办?(孙喜霞)

孩子私拿家里的钱,是不诚实的表现,任其发展下去会造成说谎成性、欺骗家长和老师的不良行为,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有时孩子私拿家里的钱,是去交所谓的好朋友,与其一起吃喝玩乐。甚至搞不正当的游戏,如:去网吧玩游戏、赌博之类。家长一旦发现后,应坚决制止。

作为家长,应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买东西需征得家长同意,而不能未经同意就私拿。我班冉冉就是这样一名学生。父母的钱时常被她私拿,少到几元,多至好几百元。无论拿多少,她总能在最短时间内花光。一次,她私拿了爸爸的二百元钱,中午就请了好几个同学去吃汉堡、喝可乐。随后,他又买了许多好玩的东西送给别人。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把钱直接送给同学。当我问其原因时,她竟然对我说:“因为他们不和我玩┅┅”我大吃一惊,原来这么小年纪的孩子也知道用钱和物拉拢关系!我和她父母进行了详谈,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她妈妈自己开了一个幼儿园,平时很忙顾不上她;爸爸工作也很忙,时常加班,而且他们的钱都没数,常常把钱随便一放,这就给孩子造成了私拿钱的机会。我郑重的告诉家长:

1、财物一定得收好,切不可让孩子私拿乱花。 2、零用钱也得做到心中有数,不可让孩子钻空子。

3、多关注孩子在校的行为,除学习外,交友等方面也很重要。 4、发现孩子有错时,不能打骂了之,而要对其讲道理,循循善诱。 5、时常与老师联系,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爱,教育的主旋律---家访札记(方雪萍)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的,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象外面的世界一样纷繁复杂,不可揣摩。这样的时代需要的教师,就是能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共同倾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不仅在学校,而且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家访就是为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

我班有个小男孩,矮矮的个子,沉默寡言,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教了他很长时间,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过手,回答过问题。下课后,他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边玩,捉小虫,玩沙子,有时自言自语,真是一个孤僻的孩子。有一次,学生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读了他的作文,我那么强烈的感受到了他内

心世界的丰富,那么美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尽情的享受,在尽情的玩耍,这个世界是那样宁静,那样空灵,没有喧嚣,没有吵闹。他的作文让我震撼,再这样下去,孩子会更加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与外界拉大距离,这样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利.

就这样,我踏进了他家的门。原来,他的父母在他4岁时就离了婚,他一直跟着父亲,他父亲是个记者,常年驻外,平时,他就和爷爷一起生活,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他独处的性格.交谈中,他爷爷的眼角一直挂着泪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他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星期六、星期天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他总是在爷爷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然后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的哭。这一些,全是那个爱他,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给他,但是又无能为力的爷爷哽咽着告诉我的。作为他老师的我此时此刻只有无尽的悔恨,为什么没在平日多关心他?却让如此小的他尝到这个年龄不应该受到的痛苦?就这样,与家长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听的话语,没有彼此的客套,有的只是真诚,有的只是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有的只是对孩子无尽的爱。因为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探讨了共同的关于孩子的话题。

这一次的家访,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了震撼。父母感情的好坏对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父母这种轻率的举动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回想孩子爷爷说的那些话,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引导他走出自我.让班干部多和他接触,与他成为朋友.我也对他偏爱一些.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触,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使我们更加公平的看待孩子,使我们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孩子,使我们用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使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在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而这一次感受,甚至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有爱读书的父母,才会有爱读书的孩子(王蕾)

李含娇是我班的班长。她不但学习习惯好,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并且多才多艺,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去她家家访,我是报着一点私心——去学习一下怎样做一名好家长。

李含娇的父母都是老师。她的家里收拾得很整洁。但是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占着一整面墙的书橱。书橱里分了区:爸爸、妈妈和含娇的。听她的妈妈说,含娇的书有一部分是她自己选的,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给她推荐的。

“含娇都是用什么时间来读书的?” 我问。妈妈的回答让我很震惊:“自从上学以来,周一到周五,我们家从来不开电视。晚上,我和她爸爸备课,含娇就在一旁写作业。等做完了,我们就读书、读报。读到有趣的东西,我们就给全家讲一讲,共同分享。”含娇的妈妈还告诉我,其实以前她也很喜欢看电视。但是为了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她放弃了自己的喜爱,却换来了一个好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是这样,要想让孩子做到的事,首先自己要做到。从含娇妈妈的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要培养一个好孩子,是需要付出的……

萨默希尔学校读后感(孙萌)

萨默希尔,一座常年只有五六十个学生的小学校,一座问题儿童学校,英国官方的调查显示,百余年来,无数曾经劣迹斑斑的学生从这里走出后,有人成为艺术家、诗人,更多的人平凡的生活着,但无一例外都对生活充满热情和自信,充满对理想追求的信心和决心。更让人难以臵信的是,那些连父母都对他们失去信心的孩子们,此后鲜有违法犯罪者。

在萨默希尔,学生可以选择上还是不上课,上什么课,什么时候上

课,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整月的在校园里游戏嬉闹;在萨默希尔,师生关系是伙伴似的,真正的平等。有一次,尼尔迎接一个问题儿童,见面就递给他一根烟卷,被孩子拒绝后,他微笑着说:“我知道你吸烟的,在这里,没人会禁止你。”;在萨默希尔,一切事务由学生自治解决,学生选举的委员会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组织选举,教师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参与其中。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乐园,孩子们可是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必担心今天的作业,昨天的违纪,老师的态度,还有家长的期望,他们就是中心,他们就是一切。 萨默希尔,是尼尔实践自己理想向现代教育开战的阵地,解脱孩子们的功课重压,建立学生自治制度,他要用自己的努力,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爱中学会爱,在自由中学会尊重自由。尼尔尤其关注问题儿童,他认为,“问题儿童的反社会倾向乃是一种情绪化骚动的外在表现,这是由于儿童潜意识中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和打击,对外界产生的一种敌意反应。”他说,对于孩子们而言,“快乐”应当胜过“拥有”,属于儿童自己的对于快乐情绪的体验是最重要的,即使他所学无多也罢。所以,他建立了萨默希尔,打通了一条通向问题儿童心灵的道路。

萨默希尔诞生以后,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未曾结束。尽管尼尔宣称“自由并非纵容”,但是很多人还是对他这种教育方式产生的教育结果充满怀疑,萨默希尔方式对于问题学生,对于小班额教育是成功的,一旦放大这种教育理念,推而广之,后果会怎样呢

即便如此,每一个教育从业者仍然都会在萨默希尔门前,低下思考的头颅。为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自信,为一份对于人性的深切忧虑,为一个背负理想矢志不渝艰苦跋涉的先行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