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但在施工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裂缝等,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措施及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一些措施。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abstract】 The skills of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is a problem often involved in the modern buildings, such as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large equipment foundation, water conservancy dam, etc, but also often in construction, there will be some problems, such as crack and so o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measures and mass concrete crack control about some of the measures.
【key words】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一、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几何尺寸大于1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砼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超过25度),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变形。大体混凝土除了最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有一定的规定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所产生的温度力也愈大,如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措施
2.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2)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
(3)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在
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这种泌水现象,不仅影响施工速度,同时影响施工质量。因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两浇筑层表面间,使混凝土水灰比改变,而在掏水时又带走了一些砂浆,这样便形成了一层含水量多的夹层,破坏了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整体性。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析水处,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2.2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象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2.3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问题
混凝土养护有两个目的:一是创造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的条件,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日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
现超出正常范围的收缩、裂缝及破坏等现象。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 3)℃,相对湿度保持90%以上,时间28d。在实际工程中一般无法保证标准养护条件,而只能采取措施在经济实用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养护效果。混凝土养护从大的范围可分为自然养护与加热养护两类。混凝土的自然养护就是利用平均气温高于+5℃的自然条件,用适当的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正常增长强度。混凝土自然养护的方法及要点如下: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具体而言,初凝后可以覆盖,终凝后开始浇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以前不得上人踩
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2)覆盖物可用麻袋片、草帘、竹帘、锯末、砂及炉渣等,对结构边缘、棱角部位应增加保温层厚度,以此降低砼表面与大气温差,避免由于温差过大而造成的温度裂缝。保温层在砼达到砼强度标准值的50%后、内外温差及表面与大气最低温差均小于15℃时,方可拆除。
(3)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有抗渗性要求、掺加矿渣及粉煤灰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14d,时间长一点更好。
(4)有条件时可以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混凝土敞露的表面应全部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在缺水地区或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覆盖塑料布时,可涂刷薄膜养生液,以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以此进行养护。薄膜养生液是一类可成膜的溶液,涂刷在混凝土表面上,溶剂挥发后凝结成一层膜,隔断混凝土内水分的蒸发路径,达到养护目的。
(6)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全,浇水不足,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现细小干缩裂缝时,应立即仔细遮盖,充分浇水,加强养护,并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处理
3.1 裂缝的分类
(1)微观裂缝。也称为肉眼不可见裂缝,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下,主要有三种:沿着骨料周围出现的骨料与水泥粘结面上粘着裂缝;分布于骨料之间水泥浆中的水泥裂缝;骨料本身的裂缝。
(2)宏观裂缝。宽度不小于0.05mm 的裂缝是肉眼可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它是微观裂缝扩展的后果
3.2 裂缝产生的原因
(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厚度大,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生在浇筑后的3-5d,当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该温度应力时,便开始产生温度裂缝,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