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情境创设

2022-06-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情境创设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关注核心素养的时代,应该重视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本文通過营造表现意境、发展肢体语言、运用角色表演三个维度创设课堂情境创设,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使得学生愿意以新颖独特的体验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标签: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 情境创设

一、利用音乐课堂,培养挖掘学生核心素养

音乐教育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是灵魂的呼唤,是情愫的表达,是人格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而不可替代的。运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音乐课堂,利用音乐课完善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的特点,对学科整合的重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关注人格发展。通过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感知,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健全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通过听音乐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富有情感地歌唱,情感丰富,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歌唱的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演时受到美的熏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把学生的认知过程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使学生在一种新奇、独特的情感体验中,愿意参加音乐活动,更好地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喜欢音乐、热爱音乐。

二、利用情境创设,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2014年5月我参加了市级优质课的评比,开展了《维也纳的音乐》这一堂音乐欣赏课,获得了一等奖。今年4月我又把这堂课修改完善后做了市级公开课汇报,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在《维也纳的音乐钟》一课中,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和具体可感的“魔法师”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愿望,唤起继续学习的参与愿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情境中通过听、看、唱等丰富有趣的音乐体验活动感受音乐主题,如用律动表现音乐主题旋律、模仿器乐演奏等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在教师所创设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层层深入体验音乐作品。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师孩子们的眼睛亮了,神态专注了,音乐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把他们吸引住了。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可小觑的,低段的小学生处于

各种能力和情感素养培养的初始阶段,他们的感性思维多于理性,其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更需要外部的激发。

(一)营造表现意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创造意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感受音乐的美。

例如,一年级的歌唱教学《摇篮》,通过学过的歌曲《闪烁的小星》进行导入,在多媒体上出示“夜晚星光闪烁”的画面让小朋友感受到夜晚宁静、繁星闪烁的美好景象。通过适当的联想启示,学生很容易感同身受,往往很快就能通过歌声将柔和、抒情的歌曲《摇篮》表现出来。

又如,欣赏巴赫的音乐作品《小步舞曲》,为了让学生了解巴赫所处的时代与宫廷舞曲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放映、图片展现等方法创设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宫殿场景,让学生了解宫廷舞会时人们的发型、服饰、礼仪等。通过这样的表现意境,学生通常能够做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宫殿”的想象,在对《小步舞曲》表演时倾向于以“高贵绅士”或“高雅女士”的气质来完成,体现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展肢体语言,促使课堂生动鲜活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来体验和体验音乐。音乐表现与时间的流动,没有语义表现形式的确定性和事物性,但它与人类社会、各种艺术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为学生的感受、音乐和想象力的发挥、创造力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自由。”无论多么丰富的语言,都难以准确地描述音乐。因此,肢体语言在音乐课上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音乐,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需要的是深入浅出的感知。在教学中不要用语言去描述音乐,也不要给音乐下定义,而应用融入音乐的创造性的肢体语言,给学生传递直观的音乐信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能,学生才能学会用个性化的肢体语言准确生动地诠释、表现音乐。

音乐教学中的肢体语言不同于舞蹈,他是肢体动作对音乐的一种诠释,也许动作不够美,但却可以准确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所以肢体动作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中表达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时,不要要求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应鼓励学生求异,鼓励在音乐中的大胆想象和创新。这种大胆创新绝不是脱离音乐的胡编乱造,而是在音乐的统领下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

如《会跳舞的洋娃娃》,由于这首乐曲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对比也不强烈,因此,通过手指的细微动作,学生更容易感受到音乐元素的微小变化。《打字机》一课,也是以肢体动作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学生模仿打字机或打字员等情境创

设,听辨出乐曲中三种特殊的音效以及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三)运用角色表演,增强学生合作交流

爱模仿、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更是有着很强的模仿和表演欲望。每次在孩子面前摆一些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和小人物,可以立即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合作。在角色表演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中应关注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同时,在小组的表演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合作、学会合作、实现合作的乐趣。

如一年级第二册第4课以动物为题材的音乐接近儿童的生活。因此,根据小学低段学生好奇、积极、模仿强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了“动物狂欢节”的情境,请学生聆听快慢不同的鼓声来想象不同的动物,引导学生随着教师鼓声的速度变化而变化动作,理解音乐的快与慢。请学生扮演小动物参加森林里的动物狂欢节,然后扮演各种动物,师生随着《杜鹃圆舞曲》《野蜂飞舞》《小蜻蜓》等音乐片段动起来,快乐音乐游戏中学生知道音乐的速度,体验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教学中从欣赏到演唱再到创编活动,以“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家族贯穿始终,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

三、不断实践创新,发挥音乐课堂对核心素养开发的积极作用

核心素质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课堂情境创设的角度,提高音乐课堂质量,培养挖掘学生核心素养,而课堂情境创设只是诸多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中的一种,但对于教学方法的掌握,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理论。掌握教学方法就如学骑自行车,你书看得再多,知道了如何保持平衡,如何把握方向,如何用力等各种原理,都没太多用处。一定要亲自骑,要摔跤,要在骑的过程中去体会平衡感、方向感和力度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教学,虽然并不像骑自行车那样需要付出摔跤的代价,但是同样的道理,它也是一个必须亲自操作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掌握好的一门高深的技能,它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011.

[3]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