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2021-12-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浅谈音乐新课改的有效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樱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小学音乐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扎实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

下面,就如何让课堂教学行之有效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且积极色彩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兴趣学习区别于强制学习,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增强教师上课的针对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在讲授各课前都应精心设计,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际上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轻松地、自学地学习,这样才更利于教学,利于有效课堂的实施。

1、合理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启发性等特点,还具有情绪化的煽动性功能,包括表述语言和肢体语言,声形结合,更加活跃生动。比如:如何让学生体会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意义呢?通常我们在表现颂赞的、挽歌、沉痛的回忆等,多与慢速度相配合;田园的、抒情的则多采用适中的速度;表现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多与快速相配合。指挥学生试唱不同速度的旋律进行对比,体验速度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让他们自己在体验中得出结论。在举例说明的同时,老师的教学语言可运用速度的变化来形象生动地表现语言情绪。语速的快与慢,在表达情绪时有何区别,教师可用课堂教学内容提炼出要点,来分别用快速、慢速进行表述,让学生体会效果如何。

2、合理地通过使用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教具是能够以比较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工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动手做一些课堂上要用到的教具,如:在小学音乐的编创与活动课中,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制作一些头饰、小道具、小背景等。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教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将枯燥的学习方式转化为知识的趣味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生活发现中培养兴趣

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在他们的平时生活中有很多小事都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发现和引导。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听鸟叫、学鸟叫,教师可以借此向大家介绍笛子、口哨一类能将鸟叫模仿得惟妙惟肖的乐器,激发他们对民族乐器的兴趣;有的同学模仿能力强,表现欲强,常跟着电视表演,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让其在音乐编创活动

中展示自己,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反客为主”,落实有效化音乐教学。

主体即:事物的主要部分。一直以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师教生学”、“师弹生唱”,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音乐的兴趣。鉴于此,我们应采用“反客为主”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但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就轻视了教育者的作用。教育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上。在教育过程中相对于学生主体来说,如果没有教育者正确的引导和启发,那么学习就是空洞的,甚至是漫无目的的;而相对于教育者来说,不论花的力气再大,你起到的作用再大,如果作为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被调动起来,教学同样无法进行,也根本收不到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丰富有效课堂的实施。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能带给人的是美的熏陶和享受,然而长久以来,中小学音乐课都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教学,环境的封闭、教学方式的封闭或多或少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大,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非但不能带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反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低落,学习方式日趋呆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勇于创新,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最值得借鉴的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带出教室,像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上课一样,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坐,老师讲授和同学表演时再到中间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表演课最为合适,它不但增加教学的乐趣,而且让学生的身心在广阔的天地中得以自由的翱翔,让所有的学生都

感受到音乐的美,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起来。

总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带来的是学生兴趣的提高,而兴趣的提高就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

四、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差异,有效面向每一个学生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只有充分把握好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充分掌握教材的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