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电视新闻类节目故事化现象的思考

2021-01-11 来源:客趣旅游网


对电视新闻类节目故事化现象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不管你是什么文化背景,来自什么地方,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中国期刊界有个长盛不衰的杂志《故事会》它1963年创刊,至今还拥有着数以万计的读者群,曾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五。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的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类的电视节目,这些年在发展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也大量运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法治在线》、《讲述》、《社会记录》、《探索发现》、《财富故事会》等,这些新闻或专题类栏目着力寻找新闻背后的“故事”,设置悬念、制造买点,在芸芸节目中成为市场的宠儿。

与此同时,各省级卫视同样大打故事牌,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河北电视台的《故事坊》、江苏卫视的《人间》,而四川卫视更是将频道定位为故事频道,打出“四川卫视天下故事”的广告语。

不难看出,故事类的栏目已经在短短两三年内引领电视节目改革的潮流,坐上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领域的醒目席位。电视节目故事化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与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形成对抗之势。面对这一锐不可挡的电视传播话语,作为电视人,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领电视节目健康成长是当仁不让的责任。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电视节目故事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的回归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传媒市场也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卖方市场转化为现在的买方市场。在此背景下,传媒也彻底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老爷架子,丢弃媒介本位的落后观念,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前提出发,积极倡导受众本位,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想方设法满足受众的需求,于是一种全新的故事化电视节目模式便应运而生了。

“故事”,意味着有事件有人物、有情节有性格、有冲突有解决。节目内容凭借一幅“故事”的外壳。就会显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从而使观者欲罢不能。湖南卫视的电视栏目《背后的故事》的广告词可谓一语中的:您可以拒绝一种观点,但不能拒绝一个故事。电视媒体要传达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完成宣传意图,达到宣传效果,最佳手段就是借助故事的形式,使宣传通俗化。可以说这是适应大众文化的叙事法则的策略,也是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回归的体现。

2、激烈的媒体竞争的结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报刊和网络的出现,以及电视传媒产业的逐渐强大和电视频道的迅速扩张,电视节目也失去了昔日稀缺资源的显贵

身份。在信息源的争夺中,同一热点新闻事件。面对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媒体的竞争,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困境,电视媒体纷纷转移了竞争的焦点。变被动发布信息为主动加工信息。正如《60分钟》的执行制片人唐休伊特所说“如果我们能像好莱坞包装小说那样包装事实,我担保我们能把收视率翻一倍”。在电视节目中利用故事的结构性元素。被电视界视为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节目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

3、故事类栏目的内容和结构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从受众审美的角度说,欣赏故事的悬念被揭开的过程,经历故事一次一次的高潮,会给审美主体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快感,获得极大的满足。如央视的《讲述》、《艺术人生》、《社会记录》、湖南台的《背后的故事》、《真情》等这类故事类栏目不像有些议论式谈话节目那样,先把事情“真相”“摆”出来,然后请嘉宾、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评论意见,畅谈看法,而是把事件的讲述设置成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情节和细节。造成一个个悬念,吸引你慢慢看下去、听下去,直到讲述的结束。对电视节目收视情况调查表明:当节目把观众的情感因素调动起来后。观众才容易产生认同感,才会产生对即将发生的未知情境的期待,媒体传播才能实现其预期效果。江苏卫视的《人间》特别用心,如节目一开始时就设置一个悬念:当事人会不会来、来了以后会怎样?双方的矛盾能否化解?随着谜底一步步揭开,现场气氛也达到了高潮。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景”。正是因为故事类节目的魅力和价值,所以它在电视节目的改革创新中才能异军突起。

另外当下电视剧竞争激烈、购买成本居高不下。而和电视剧相比,真实生活中的故事由于其非虚拟性、现场的真实性以及故事生活的原生态展示,比电视剧演出的虚拟的故事,对电视观众更具有吸引力,且制作成本较低。于是不少电视台大打故事牌,把自制新闻故事类栏目,作为一种战略性的选择,同时也在电视剧一统天下的背景中,寻找新的出路和替代品。

二、电视节目故事化现象的弊端

首先,新闻故事在以戏剧性的情节吸引人的同时也可能流于浅薄。许多故事类电视节目注重对细节的精雕细镂,沉迷于对往事的悠悠讲述和细细品嚼中。从而忽视了对整体深度、力度的把握。

其次,与客观报道手法相反,新闻故事这种追求曲折情节的特点也容易引发人为安排、主观介入较多等不良后果。

再次,它使节目的叙事手段过于侧重听觉因素,“故事”是“讲”出来的,“讲”是诉诸听觉的艺术,这就直接影响了对电视其他表达元素的有效利用和不断探索。

最后,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故事”是争夺市场、提高收视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应也不能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形式屏障,观众的需求是多元的,只要做得好,市场什么都需要。如中央台的《绝对挑战》、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等栏目抛开了“故事”的模式一样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因此,虽然目前故事类栏目雄霸荧屏,但是随着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相信会有更多的电视艺术的新形式、新类型的出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