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并涂卡)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7.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的“蝴蝶效应”理论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A)(P35)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现象为内容,理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P41) A、全部的抛弃
B、事物中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C)(P57)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P78)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12、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C)(P114)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3、社会革命根源于(D)(P106)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4、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P90)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P86)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6、在商品经济中,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反映的是(B)(P129) A、劳动的自然属性 B、劳动的社会属性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17、被马克思称作“商品的惊险的跳跃”,是指(B)(P132)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商品转换为货币 C、货币转换为资本 D、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P140)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的构成不同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C)(P151) A、生产相对不足 B、生产严重不足 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
20、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P147)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B)(P151)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2.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C)(P155)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B)(P168) A、从根本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C、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
D、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D)(P164) A、 “代理制” B、 “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25、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P162)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6、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P154)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2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D)(P191) A、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8、恩格斯针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的“生命的要素”、“内在力量”是指(B)(P218) A、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B、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C、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 D、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2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B)(P226)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D)(P235) 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实行按劳分配 D、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并涂卡)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P3)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P6) A、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
B、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ABC )(P8)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CD )(P77)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5、价值的特性有(ABCD )(P71)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ABCD )(P49)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D )(P119) A、古为今用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8、资本积累阐明了( ABCD)(P144) A、剩余价值转化为了资本
B、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 C、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本质
D、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CD)(P199) A、无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理想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的民主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BCD)(P227-232)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三、简 答 题(每小题 6分,共18分)
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P38) 【答案要点】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的“钥匙”;(2分)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分)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P129)
【参考答案】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即商品的二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分)。 (2)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无论对于商品消费者还是商品生产者,二者不可兼得(2分);
(3)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2分)。
3、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P210) 【答案要点】 (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分)
(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2分) (3)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2分) 四、论 述 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0-34) 【答案要点】]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深刻而全面地分析,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首先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浓缩地包含了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体现着物质的变换、活动的交换和观念的转换。物质生产实践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8分]
(3)实践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4分] 2、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P174-175) 【答案要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1分] (1)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其一、社会分工国际化,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国际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有更大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因此他们是主要受益者;
其三、发展中国家可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加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试卷为某校某学生预测卷仅供参考)[6分]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8分]
因此,如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