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嗲虎 Journal ofChizhou College 2008年1O月第22卷第5期 0ct.2008 Vo1.22 No.5 区际产业转移与安徽区域经济发展 汪健,李婷,韩彬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上海200062) 【摘要】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融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不断面临升级和调整,区际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外溢逐渐 转向中西部地区。安徽作为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凭借在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的潜在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正不断扩大。但在 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失调等相关问题。为此,应加强体制建设、提高行政 效能、加强教育资源投资、激励创新、优化招商模式更好的服务企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区位优势来促进安徽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安徽省;区域经济;产业承接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4—1 102(2008)05—0096一O4 伐加快的同时,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也在不断提 高,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 情况下,为了寻求更为有利的生产经营地点,抢占 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制造业向服务业、低附加 市场的制高点,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国内地区之 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提升的趋势。而且,随 间,都出现了产业生产地点的转移。随着我国东部 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还会 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已 进一步提高。 经成为必然要求,再加上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工工业 1.2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发展的特点和动向 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 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曾经支撑我国东部 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 地区经济发展的劳动力和土地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约束矛盾El益突出等问题,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向中 殆尽,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难以支 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长三角地区产 撑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 业梯度转移和资本外溢,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 来,长三角地区综合商务成本上升了76%,工人工 转移的桥头堡,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正日益体现。 资平均上升了51%,石油、煤炭、钢材和土地等要素 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汇率进入了长期上升期。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国内市场竞 争日趋融合,并出现了白热化的趋势。在这种新的 1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背景与动态趋势 i.1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和特,量 着国家出口退税税率的逐步下调,原先在东部地区 具有优势的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 业的生产成本正不断提高,为了优化东部地区产业 的日益激烈,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 结构,绝大多数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濒临破产 促使劳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重点发展具有更高附加 和倒闭。加快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值的创新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以信息技术为 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经追在眉睫。其 尤 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保险、专业服务等 转移特点如下:转移的产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来源地主要是长三角、珠三 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而将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劳 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大规 模转移,从而不断形成新的产业转移浪潮。发展中 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 展,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和重 化工业,并以此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 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全球产业调整升级步 收稿日期:2008—04—16 角、闵三角地区;比邻东部地区区位优势和基础设 施较好的中部省份是主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如安 徽、江西、湖南、广西、河南等。因此,未来一段时期, 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从沿海地 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转移 的产业主要以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化工、家电 作者简介:汪健(1984一),男,安徽池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 第5期 汪健,李婷,韩彬:区际产业转移与安徽区域经济发展 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等为主。 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 2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问题分析 安徽地处中国东西部过渡地带,兼得沿海和内 3.1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分析 陆双重有利条件,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中承东启西的 据统计,2007年安徽省利用省外资金增长迅 桥梁地位越来越明显。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速,全年实际到位21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安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在,如区位、资源、产业 70.8%。12月份当月到位198.9亿元。省外投资 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 1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6088个,实际到位省外资 2.1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 金1594.4亿元。 安徽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 3.1.1安徽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总量和规模增长迅 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 速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不 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 断加大招商力度,省外资金利用总量和规模不断增 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 大,以2007年增长速度最快(图1)。 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如今,安徽已经形成四通发达 实际到位资念 (亿) 2500 的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全省已建 成以合肥为中心,干支连通的七条高速公路。随着 2000 “沿江高速”和“合铜黄高速”的建成,交通网络体 1500 系正逐步得到完善。 l000 2.2资源优势 500 安徽是中国矿产资源大省,其中煤、铁、铜、硫 0 铁矿等二十多种重要矿产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 zUUl zuuz 2(]03 2004 ZO05 2006 2007 咔付 置。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展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 图1 2001-2007安徽利用省外资金情况 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以马鞍山为重点的钢铁工业, 3.1.2投资来源地的相对集中性 由于安徽临江近 以安庆为基地的石油化工工业,以铜陵为中心的有 海,比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正在体现。近年来安徽实际 色金属工业和淮南、淮北两大煤炭基地在全国均占 利用省外资金中,来自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资金 有重要地位。安徽同时也是农业大省,粮食、棉花、 占了—半,随后便是北京、广东、福建等省份。而2004 油料、茶叶、水果、药材和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十 到2007年来之长三角的资金则都超过了55%。 位。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有“世界双遗产”的黄 吐 f、刊付谘 ( ) 山和佛教道场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等一批海内 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2.3产业发展优势 安徽省产业体系较为完整,是全国重要的农产 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近年 来,在能源、建材、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 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汽车、工程机械、家用电器、 通信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马钢公 图2 2007年安徽利用省外资金资来源地空间分布图 司、铜陵有色、海螺集团、奇瑞轿车、江汽集团、丰原 3.1.3产业转移承接地比较集中70%以上的大部 生化、淮南矿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和品牌在全国具有 分产业转移都落户在合肥都市圈、皖江经济带和皖 较高的知名度。安徽的优势产业主要体现在资源、 北等地区。其余大都落户在各地级市。如靠近长三 资金和劳动力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 角的马鞍山和芜湖市;皖江经济带的安庆市和巢湖 转移具有一定的对接空间和互利共赢的机会。 市。皖北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蚌埠市和 2.4经济优势 淮南市。 安徽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区域和 3.1.4承接项目以工业为主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 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和产晶结构明显改善,工业 逐步实施,安徽一批优势产业应运而生,成为招商 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轻工业跨入全国轻工大省的行 引资的“金字招牌”。2008年一季度,围绕安徽省 列。农业持续增产增收汐}’贸出口大幅度增长,人民 煤电、交通运输、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业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等优势产业的省外投资及配套项目共引进资金 98 池州学院学报 第22卷 103.5亿元,占全部省外投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到位 3.2.3劳动力相对不足 目前发端于中国沿海地区 将预示着中国 资金近六成投向第二产业,42.1%投向第三产业。电 并且蔓延于全国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力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7亿元。第三产业项目 二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即中国经济发展的 中,主要有围绕城市生活服务的广场、休闲、购物、 “刘易斯转折点”正逐步呈现。安徽作为全国重要 娱乐和房地产项目422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 民工输出基地,理应出现劳动力供应过剩才对,但 101.8亿元。 些在皖投资的企业明确表明劳动力短缺问题较 3.1.5规模化、集群化产业转移趋势加深亿元项 为严重,大量企业对有经验、有技术的中、高级人才 目、l0亿元项目显著增长,已有个别产业呈整体转 求贤若渴。普通劳动力和中、高级人才都存在短缺 一移的趋势。如合肥、铜陵都分别建立了纺织服装产 业创新工业园,九牧王、利郎等众多国内知名服装 厂家纷纷签约人住,将其研发和生产基地迁移至 此,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服装加工和产出能力。 以上分析表明,近年来安徽承接的产业转移项 目,其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的行业如资源能源行业、汽车零部件、服装纺织和 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性行业,说明外来投资 者主要看中的是安徽相对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消 费市场;其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合肥都市圈、皖江 经济带以及皖北地区,特别是合肥、沿江产业带,说 明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便利 的交通优势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重要条件。同时, 从承接项目的来源地看,东部的长三角尤其浙江是 向安徽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3.2安徽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安徽凭借自身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在产业 转移的浪潮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 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症结。 3.2.1产业发展规模小,企业竞争力弱,难以形成大 的承接规模如安徽的纺织服装业,目前安徽省服 装企业数量虽多,服装消费市场份巨大,但真正有 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并不多,全省规模以上服装生产 企业只有200家左右,在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中,安 徽省仅有“鸿润”一家企业上榜。目前,安徽省服装 产业发展定位主要以生产加工为主,但企业规模过 小,经常出现大订单吃不下来、小订单又不愿做的 情况,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此外,目 前的产业转移,常伴随着并购重组的形式,企业规 模过小,难以引起沿海大企业的关注。因此,整合安 徽省纺织服装业的企业资源和产业资源,已是刻不 容缓的任务。 3.2.2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安徽城 市都是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来吸引投资,但是 这种优惠不能是无休止的,这样对国家财政是很大 的损失。今后的竞争应该是产业配套的竞争。而单纯 凭借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特事特办等方面的优惠 很难取得长远的发展。产业配套跟不上主要还是和 地方产业结构以及区域市场结构发展不健全有关。 现象被称为“结构性短缺”。安徽没有想象中那样 发展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3.2.4招商引资方式的偏差,影响招商力度对招 商引资单纯理解为解决区域内资金的不足,而招商 引资更多的是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效应等 诸多方面。同时引资的主体更多的是由政府来完 成,当地企业没能和政府很好的互动。省内各地区 低层次的开发区过多,往往通过各自的优惠政策来 吸引投资,形成无序低效的竞争。 3.2.5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的失调 地方 政府面对整个地区宏观经济发展的任务,企业面 临自身发展的要求,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相对紧缺 的资源、日益缩小的环境容量、资源利用技术的局 限以及生态破坏性产业入侵与经济利益的矛盾。经 济主体的行为将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失调,使得 整个地区面临资源的过量开采、环境的有限承载 力、资金的短缺、技术的落后等阻碍经济进一步发 展的棘手问题。安徽省就因为未能合理承接产业转 移,排污失控,将投资8亿元修建的大房郢水库污 染,。水库供水被迫无限期推后,给地区经济的长远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1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宽松的体制软环境,更加 规范和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克服政府的效率不高和法规的太多约束,政府 管理部门的行为不够规范、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程度 不高,导致企业和商务活动中关系费用过大;二是 配套服务体系跟上,加强金融、财务、咨询、技术服 务、信息服务。安徽省的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其中以 企业在当地融资问题突出,使一些外来投资者有可 能面临政府扶持有限、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成本过 高企业后续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如一些县域工业 园区投资企业,融资能力有限,金融贷款限制较多, 又缺少民间资本补助,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资 本市场体系,更好的激励企业创新。 4.2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高承接和产业配套能力 政府应着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 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工业园区(下转第107页) 第5期 孙满英,周秉根,程晓丽:九华山旅游气候适宜性及其对客流量影响 iflation,1998(55):65—72. 【6]Terjung W H.w0rld pattern f othe distribution f omonthly corn— fortindex.Int.叨.Bio--mefcorol,1998,12:l 19—151. [7]Gregorczuk M,Cena K.Distribution f oeffective temperature overthe surfaceofthe earth.Int.J.Biomefeoro1.,1967,11:145—149. 较差,客流量较小,不利于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充分 利用,因此在冬季应推出一些特色旅游来吸引旅 客。同时,在冬季和夏季应分别发布旅游气候寒冷 指数和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引导旅客合理地安排 到九华山的旅游时间。 参考文献: 【1】W H Terjung.Physiologic Climates of the Contentious United States:A Bio-elimati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J 1.An丑l A.A.G, 1966,5(1):141—179. 【8]David D Houghton.Handbook of Applied Meteorology[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85. [9]吕伟林.体感温度及其计算方法忉.北京气象,1998(1): 23-25. 【1 o]吴兑.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o1. 【2】J E Oliver.Climate and Manps Environment: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Climatology【M】.John Wiley&Sonps Inc.,1973:195—206. 【3】David D Houshton.Handbook of Applied Meteomlogy【M】. NewYork:John Wiley&Sons.Inc.,1985. [11】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刘永存.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 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4,23(6):856—862. 【12】朱兆瑞.应用气候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13]孙根年,马丽君.西安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 关性分析叨.旅游学刊,2007,22(7):34—39. [4]Thorn E C.A new concept for cooling degree days Air Condiiton .Heat&Ventilation,1997(54):73—80. [5]Thom E C.Cooling degree2days【J】. Condition.Heat&Ven- [责任编辑:胡文海】 (上接第98页)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把产 业集群化作为产业转移的基本模式。各地区有必要 采取错位发展战略,明确各自的产业定位。要加快 园区规划,科学决策工业园区的建设。 4.3合理选择承接产业,理性对待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区 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产业转移又是一把双刃剑, 产业层次较高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产业, 将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减轻环境的压力;相 反如果承接的低效益、重污染的企业,就必然延缓新 型工业化的步伐,加重当地的环境负担,恶化发展的 环境。所以我们在承接转移时要做好政府宏观决策, 防止不合理产业布局,要根据地区本身的特色和产 业屙陛合理选择承接项目。环保部门要主动参与宏 观决策,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环境问题。 4.4加强规范,激励创新 引导企业在主动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 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向自主研发和创新、自主品 牌、自主营销渠道建设中去。转移产业具有技术先 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工人大军,以 人才资本为竞争优势,吸纳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4.6办好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不断提高外资质量 积极做好徽商大会、中博会等一系列重要的招 商引资活动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夯实项 目基础,加强推介洽谈力度。同时在保持一定引资 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努力实现利 用外资的转变。从单纯的吸引资金向更注重引进先 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转变;从引 进加工工业向高新技术转变;鼓励外商向基础设 施、环保产业、教育产业等领域投资。通过利用外资 带动安徽省产业升级,使利用外资对总体经济增长 起长远的推动作用。 5结语 承接东部沿海区际产业转移是安徽寻求区域 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安徽位于长三角和中部地区 的过渡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安徽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 软环境建设,提升自己的品质,为承接转移创造更 进、资本雄厚等固有的优势,但我们在做好承接工 好的条件,从而更有效促进安徽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的同时,也注重自身品牌的创新和资源的整合, 如安徽奇瑞、江淮等一批具有自主研发创新的品 参考文献: [1】金碚.新编工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牌。发挥安徽的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旅游开发 【2】罗美娟.加快我国地区之间产业转移对策研究叨.经济界, 上做到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互动。不仅在产品品牌上 2007(4). 做文章,还要在城市品牌,城市形象上更好的定位。 4.5注重教育发展,加强教育资源投资,优化劳动 【3】彭一林.产业转移、区位优势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叨.广西社 [4】黎金凤.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面临的环境风险【J].经济与管 理,2oo7(1 1). 会科学,2007(12). 力资源 我们在建设产业园区筑巢引凤的同时,通过深 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 [责任编辑:胡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