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成绩及经验 罗 凯(陇东学院郭虎子 745000) 甘肃庆阳[摘 要】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使边区建立了廉价的政权机构和精干的军事编制,基本上达到了精简、统 一、效能、节约的目的,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早期已经具有执政为民、尊重规律、政治协商等科学执政理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无疑对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精兵简政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共领导 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在极其关键的 时刻,陕甘宁边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从革命的长远利 益出发,果断地实施了“精兵简政”的政策。该政策的成功实施,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 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一并机构方面,第一次精简侧重于减少机构,共裁、减、并机构百 余处。第二次精简主要是建立政府的工作制度,实行合署办公. 裁、减、并了一些重叠或相同性质的机关。第三次精简使边区各 厅处的内部机构裁减1/4,边区政府的机关从35个减为22个。 第二,加强政府的统一性,建立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中共 中央的代表机关及各级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所有地区的党、 政、军、民工作,消除党、政、军、民各自为政的现象。1943春,边 、精兵简政的成绩 精兵简政,“既有军事系统的精兵,又有政权系统(包括党、 政、民、学各种组织)的简政”(1],精干了政府机构,提高了工作效 率,节约了人力物力,基本上解决了官僚主义的问题。 区政府先后颁布了《专署县、市、区的政府组织条例>《干部管理 通则>《政纪总则》《政务人员公约》《奖惩条例》《五一施政纲领》 等法令文件,不断加强干部的统一管理和纪律教育。 第三。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原来许多单位由几个人做 的工作,整编后一个人就承担了。1942年9月1日边区政务会 (一)在精兵方面,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精兵简政,体现在精兵方面,一是通过广泛的动员宣传,使 人们抛弃了“多兵论”。树立了“精兵论”。二是裁减部队番号,充 实连队建设;淘汰老弱,确定枪兵比例,从而提高了军队的战斗 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纲领草案>规定:“必须人尽其 才,物尽其用——提高每个人员战斗力与工作力,不致有任何 物质的浪费,才能充实力量准备反攻。 同时也精干了上层,充 实了下层;紧缩了机构,精选了人员;确定了职责,建立了制度; 力和独立作战能力。三是加强军队政治教育,使党指挥枪的原 则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思想深入士兵的心,并且通过军事 教育培养了指战员与士兵的作战能力。四是号召发展生产自 给。在实践中教育军队,提高部队的节约意识。(二)政权系统的 简政是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核心,成效显著,堪称楷模 实现了合署办公。在干部配备上,用其所学,对I:1配备;调整了 一些干部的职务。使他们能愉快的胜任工作。如边区第二次整 编对对于部降级使用,将编余的200余名干部,派往县区工作 (2O%的到县上,80%的到区上),不仅精干了上层,而且充实了下 层。针对乡级政权效能低下的状况,在第三次整编时,给边区 首先。精简人员,裁并机构。在精简人员方面,第一次精简 缩减人员1598名,占边区政府原有人数的24%;[2J第二次精 简.除地方武装及母婴孩外,边府所属吃公粮的人员尚有l1500 1270个乡都增设了文书1人,词派了1000多名知识分子参加政 府工作。而且,“精兵简政促进了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大大提高 了干部的积极性、责任心与创造力”[6]。政府实现了统一领导,克 名,其中各级政府及附属机关8200名,各中等学校及保小3300 名。第三次精简在第二次的基础上使吃公粮者减至7500名,减 少35%弱。㈨边区政府原有552人,整编为416人;各厅、处的 附属机关原有1140人,整编为911人。各分区专属公署原有 服了官僚主义作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陕甘宁边区文书科的缮 写员,3个人就做了过去13个人的工作;边区通讯站在1943年 101人.因增设延属、三边两个分区,总人数增加到148人,但原 有专员公署的人数减少了。各县原有1186人,整编为791人。 边区共213个区公署.原有1250人,整编为955人。区以上各 1月至4月每日平均投递16661件.5至11月激增到每日平均 投递30078件,效率提高80%以上;难民工厂过去每台铁机每月 平均织布l3匹。现每台织布21匹,效率提高63%。【7 】第四。节约也取得了显著成绩。1942年8月23日,延安《解 级政府机关精简总人数为762人,占原有人数的23.5%。【4 在裁 【作者简介]罗凯、郭虎子,均为甘肃省陇东学院历史系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批准号:ssKpHO801)和陇东学院2008年预研项目(批准号:XYSK0801) 阶段性 成果 j8§周 娄黝 放日报》社论指出:“精兵简政实为目前各根据地整个工作的中 心一环.必须把这一任务的实现,贯彻到各方面的工作中去。” 律.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共认 识到了“鱼大水小”的矛盾和“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不正常现 象.并根据经济规律.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当时,中共中央认 其他一切工作.“应当在这一政策之下”。还指出:“精兵简政的 实行又必须与爱惜民力,培养民力,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厉行 识到只有从“开源”和“节流”两手并进,才能达到生产自给。因 此.在精简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从“开源”上解决财 政经济困难。同时,还在“节流”上下大工夫。简政前,陕甘宁边 区政府机关冗员充塞,以陕甘宁边区伙夫与总人数比例为例。 节约,反对浪费等具体工作联系起来。” 悃此,精兵简政中“尤 须注意民力物力之发展与节省。”C9]“陕甘宁边区1941年公粮 征收量占收获量的13.85%”,经过精简,“到1943年为10.16%, 而1944年仅为8.83%”【Ⅻ。1942年征粮l6万石,征草1600万 斤,“若以现有人员(77000余)、牲口(7300余)计算,则明年粮 草供给收支相抵要不敷粮82oo余石,草980余万斤。精简后, 当时“每个工作人员(包括伙夫自己),机关总平均中占6.9% (最多占8.5%,最少占4.6%),学校总平均约为4%(最多的 5.5%,最少的2.2%)。”㈨这样,政府开支过大,不仅加剧了财政 吃粮人数减到65000人。牲口数不动。亦只余粮11000石。”ll1 1942年12月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召开后,“各部队 减去约五千余人.其中部分为空额,一部分编余转入生产,机关 学校减去三千余人。合计1943年节省粮食一万三千余石”n2】。 其中,民力的节约尤为显著。“延安县1942年动员民力60025 个,去年只28493个,减少31532个,即减少52.53%(注:原文为 110%)强;绥德前年动员民力75196个,去年只900个,减少 74296个,减少85.5%强。”n, 人员的减少,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 担,缓解了“鱼大水小”的矛盾;民力的节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充裕的劳动力,保证了不误农时,有利于解决自给问题。 第五。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有了进展.密切了干群关系、军 民关系和军政关系。官僚主义。就是脱离群众的漂浮作风、空洞 的形式主义、忙碌的事务主义及繁琐的文牍主义,这些都严重 腐蚀着政府的肌体,损害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l4 经过精兵简 政,陕甘宁边区的许多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改善了领导作风,消除了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通过 对干部的提拔、同级调用、降级使用、选送学习等方式。不仅在 于“紧缩了上级,加强了下级”,更重要的是提高思想认识,激发 了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精简了人员.裁并了机构, 调整了干部队伍.加强了统一领导.建立了积极的干群关系、军 民关系、军政关系,改进了工作作风,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 工作效率,为边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精兵简政的历史经验 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由于其成效的明显性、措施的模 范性、地位的特殊性和意义的全局性,决定了它在中共执政史 上的重要地位。在精兵简政的过程中,中共成功完成了对政府 系统的改革,确立了中共领导下的政府组织原则、权力分配运 作机制及工作制度,建立起了一个民主、灵活、统一、高效、纪律 严明、有制度可依的革命政府,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和外国 友人的好评,使他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也表明。中 共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具有了领导全国政权的能 力和条件。 因此,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是科学执政 的成功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党的革命事业取得胜 利的根本前提 “精兵简政”政策的采纳和有序实施。是中共尊重客观规 2《H ,。 。’’ .08 串月 困难,也加重人民负担,致使人民对政权产生不满情绪。为了依 靠人民,团结人民,中共在充分考虑经济规律和执政规律的基 础上,果断的进行了精兵简政。 (二)实事求是,执政为民。是“精兵简政”政策的基本方略 从对编余干部的处理上尤其可以看出,党在紧要关头,临 危不惧,从革命事业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了人性化的安排。凡 有文化、有能力、能工作的干部。充实基层;凡确须继续堵养、深 造的干部,送延安学习;凡身体强壮的干部,转入生产事业;凡 老弱及思想落后的分子,帮助他们回家务农;对身体确有疾病, 设法给以休养.使其恢复健康继续工作。对精简下来的干部,从 其自身条件出发。能为革命工作和不能工作者进行了区别对 待,而在能工作者中又进行了细化,做到人人各得其所。同时开 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阐明“精兵简政”政策的重大意义。让 他们明白“精兵简政”的政策“不是消极的裁减人员.而是积极 的为了提高行政效能,以发展边区的事业,以进一步提高边区、 巩固边区”r1 。总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眼前利益与 长远利益相结合,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是中共领导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正确路线。 (三)大力宣传,统一思想,是精兵筒政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 在“精兵简政”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高度重视,多 次发出文件和发表社论,对精简工作进行宣传和指导,解决实 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1941年底到1943年,《解放El 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执行,先后发表社论、专论20 余篇。经验介绍及情况报道100余篇.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 作用。[1。1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1942年12月1日,发出 《中央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精兵简政” 的实施要进行“改革体制、整顿机构、精简人员、健全制度等.一 句话,要在组织上贯彻。”[19J为此,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了广泛 深人的调研,制定了科学缜密的精简方案。如《陕甘宁边区政府 训令》《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二次精兵简政实施方案纲要》《陕甘 宁边区精兵简政纲领(草案)》和《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等 文件,为“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工作没 有思想工作保证,就失去了灵魂,不能持久。[2oj因此思想工作就 显得十分重要。而毛泽东、胡乔木、陶铸等在《解放日报》发表社 论,反复宣传“精兵简政”政策实施的意义,提高干部的思想认 识,“使政策的实施由被动强制变为自觉执行”。㈨通过广泛的 宣传,统一了思想,减少了“精兵简政”政策实行的阻力。 精兵简政作为一场深亥4的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 济、文化各个方面,不仅是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为了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8]精兵简政一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A】.胡乔未文集(第一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89. [1O]宋金寿.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M].北京:jb京出版社, 1995,393. 当前,我国的政府机构中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政企不分、贪污 腐败、官僚主义蔓延等问题,阻碍了改革的继续深入和经济社 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因此,对抗战时期陕 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成绩和经验进行总结,借鉴其成功经验, 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具 有积极的意义。o [11][12][16]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档案馆 编.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财政(第六编)[z]. 548,549,54 1. [14]卢红飚.论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理论学习月刊, 1992,(10):44. [15]蒋杰,张克j}.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与政府改 革探析[A].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572. 参考文献: [1]减运枯.关于“精兵简政”的再研究LJ].中共党史研究, 1994,(3):43. 【18]熊字良.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 ̄zLI].人文杂志,1981,(6):85. [19]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6.509. [2][4]刘景范.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A].陕甘宁边区时期 陇东民主政权建设[z].1990,9.760,761. [3][5][9]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档案馆编.抗 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总论(第一编)[z].陕西人 民出版社,1991.9.204,198,198,194. [2O][21]周浩集.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政策的历史经验 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33,33. [22]星光.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精兵简政[A].南开大学历史系 编.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档案出版 社.1985.276-283. [6][13]张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U].近代 史研究,1983。(4):142,143. [7][17]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写组编。陕甘宁边区的精兵 简政(资料选辑)[z].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155,15. 责任编辑张荣辉 (上接第28页)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高风亮节,严于律 己。生活作风严谨、无懈可击,有极强的组织观念和组织纪 律。向忠发历来生活作风不好,又不遵守组织纪律。他的被 捕是由于贪恋一个小老婆而致。领导人还应具有宏才大略, 既要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纵观 向忠发一生。他没有一篇能起指导作用的理论文献。由于其 水平低下。中共实际工作由周恩来和李立三负责。由于他对 李立三的错误路线缺乏分辨能力,并加以支持,问接地推动 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在中共党内的推行。 未能发挥他们的领导优势。由于搞出身崇拜,把工人当作偶 像,以至六大期间选上来的工人政治理论水平不高,不少人 政治立场不坚定,领导能力低下,甚至有的人品质较差。据 统计,参加六大的代表后来有16人背叛革命,其中14人是 工人 脚).当然也包括中共的总书记——工人出身的向忠 发。o 参考文献: [1]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张国焘.我的回忆(第2册)[M].北京:现代史料编刊社出 版.1980年版. 2.排除外来干涉.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向忠发可 以说是在共产国际的影响和压力下而上台的。鉴于此,中共 在新时期提出了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基本原则:独立自主,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 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毛泽东在《反对本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1983年版. 本主义》中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 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83(m 母这说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5]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卷)[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 社,1986年版. 要想取得胜利和成功。一是只能靠本党本国独立自主,而不 是依赖兄弟党或他国;二是要充分了解具体党情和国情,旗 帜鲜明地反对主观主义。 3.旗帜鲜明地反对主观主义的“唯成分论”。主观地从出 [6]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M].北 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7]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身片面强调党党员成分和党的指导机关的工农化,非但没 有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化建设,反而使党的政治影响力、组织 内聚力受到了严重地削弱。六大期间,一大批经过大革命锻 炼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知识分子干部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责任编辑张荣辉 下串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