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24~28 CABDD 29~33 CCCDB 34~35CC
第II卷 非选择题
40.( 25分)
(1)原因:战争唤醒民族意识;民族语言的使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共6分)
影响:中央王权兴起,君主专制加强,打破了以贵族为中心的政治格局;教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削弱;公民利益和权利(“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利”亦可)受到关注。(共6分)
(2)原因: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7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与总动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6分) 41.(12分).
以16-18世纪的英国为例。(2分)
英国在产业方面开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在国家的政权建设上,资产阶级革命破除封建制度,建立了相对自由、人权平等的社会;工业革命造成社会分工变动,人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城市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宣传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逐渐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民主化进程。(10分) 45. (15分)
(1)原因:汉化的契丹贵族提倡;汉学家建议;吸收前代经验;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8分) (2)意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蒙古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7分) 46.(15分)
(1)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4分)关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受前两者的影响。(2分) (2)一致性: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反应了本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5分)意义:为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追求民主政治的国家提供了目标。(4分) 47.(15分)
(1)背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推及东亚地区。(2分)目的:制约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两极格局结束后,主要是制约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维护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6分) (2)手段: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意识形态分裂;将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通群众中,让他们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进行“和平演变”。(6分)结果: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1分) 48.(15分)
(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开始;启蒙思想传播。(6分)
(2)贡献:倡导经济自由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理论武器。(9分)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