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及建议
作者:苟陕妮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1期
摘要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吉林省大力推广发展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总结了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滴灌系统组成,指出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该技术在吉林省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滴灌系统;问题;建议;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S513;S2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060-02 吉林省作为全国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其商品粮占全国的10%以上,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做出了重大贡献。吉林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受降水的影响较大,粮食主产区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这几年吉林省农业灾害较多,低温、冰雹、大风、内涝、干旱多发,给当地农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尤其是干旱年,粮食产量减产幅度很大,因此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实施膜下滴灌技术是防范干旱、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2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技术[1],该项技术在新疆兵团推广应用时间比较长,目前已形成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能充分发挥膜下滴灌高效节水、节肥、省工、节地、提质、增效和增收的优势。吉林省这2年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疆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玉米膜下滴灌推广方式。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仅是传统灌溉模式的改变,更有利于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1 推广应用情况
1.1 推广应用面积分布情况
吉林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开展66.67万hm2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5年间再增加粮食生产能力500万t。2011年末,国家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2012—2015年4年间,吉林省要发展60万hm2以玉米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年度建设任务分别为13.33万、14.00万、15.33万、17.33万hm2。工程总投资90亿元,中央财政支持54亿元,省里配套36亿元。目前,全省已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3.73万hm2,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白城、松原、四平的各个市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 运行管理模式
吉林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主要靠政府政策,资金来源也主要靠政府支持,吉林省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多部门共同配合的方式,确保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并因地制宜,实行企业建设和管理、合作社、大户带动和水利工作站带领受益人搞管理的管护模式,强力推进滴灌项目建设,整个项目建成后完全交给农户使用。 1.3 效益情况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通过这2年的推广,其节水增产的效果比较明显。通过调查,膜下滴灌较比常规灌溉节水61.7%,实现产量平均增加1 500~4 500 kg/hm2,增加经济效益达3 000~9 000元/hm2。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平时浇灌10 hm2的地块需要3个人,现只需要1个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0%,田间道路及明渠被地下输水管道和滴灌带所替代,土地利用率提高了6%[2]。 2 滴灌系统介绍 2.1 系统组成
滴灌系统主要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及控制、测量和保护装置组成[3]。
2.2 水源情况
吉林省99%的水源都是井水,井水的出水量10~40 m3/h不等,水质通过过滤,基本符合微灌灌水水质要求,过滤器采用离心+网式过滤器,过滤精度120目。由于井出水量太小,1口井控制的系统面积一般在13.33 hm2以下。 2.3 栽培模式
玉米种植都是大垄双行,垄距60 cm或65 cm,滴灌带铺设在垄上,采用1膜1管2行,膜宽1.2 m,滴灌带间距1.2 m或1.3 m,玉米等行距种植,株距20 cm,行距60 cm,保苗株数8.1万株/hm2左右。 2.4 管网布置模式
管网布置为干管+分干管+支管+(辅管)+毛管,支管垂直于种植方向,与分干管呈鱼骨式布置、辅管与支管平行布置,毛管垂直于辅管两侧呈鱼骨式布置,毛管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新疆天业在吉林省主要推广的管网供水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地面供水模式,干管铺设在地面上用PE软管给支管输水,在双辽市、梨树县、公主岭市、辽河垦区、大安市主要推广的是地面输水模式;另一种是地下地面供水模式,干管铺设在冻土层以下用PE硬管给支管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水。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主要用此种输水模式。此2种输水模式各有优缺点,第1种投资少建设工期短,灌溉结束后农民要把所有的干管、支管、辅管、毛管打捆收回,以备翌年再用。第2种供水模式投资高建设工期长,灌水结束后,农民只需要把支管、辅管、毛管收回,翌年再利用。 2.5 灌水器
灌水器采用φ16,一年一换的单翼迷宫式滴灌带,额定工作压力为0.1 MPa,滴孔之间距离为300 mm,滴头流量为1.8~2.1 L/h。 2.6 系统造价
由于输水模式、地块形状和首部位置等因素的不同,系统所用的管材及管材量也不同,因此造价相差较大。地面供水系统材料设备投入造价5 400元/hm2左右,地下地面供水系统材料设备投入造价8 250元/hm2左右。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在政府政策推动下,玉米膜下滴灌技术面积在吉林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对政府职能部门也是一个紧张严峻的考验,对当地的农民来讲也需要一个认识、认知到接受的过程,在如此大范围快速的发展推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3.1 机械配套
应用滴灌技术以后,需要播种、铺膜、铺滴灌带一次完成的播种机与之配套。由于当地对此不重视,有的播种机播种的株距和行距不能调节,不能适应当地各种种植模式的需要,膜覆土效果也不好。有的只是单膜播种机,每天只能完成1 hm2地的播种量,从而影响了最佳播种期,进而影响了出苗期。因此,当地需要花大力气改进播种机的构造功能,以便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4]。 3.2 管理问题
由于当地农户有焚烧秸秆的习惯,第2年翻地后,未除掉的残茬和未平整好的土疙瘩使得播种后的许多地膜被弄破,影响了地膜的保湿、保温效果,需要提高土地平整的要求,确保播种质量,这需要农户自觉做到,也需要农业部门做一些引导工作。另外,滴灌系统安装试运行结束后,要交给农户自行使用。由于农户对滴灌技术掌握的层次不同,在灌水时不严格按照轮灌制度进行灌水,造成系统压力不足,延长了灌水周期或是造成系统压力过大,导致管带爆裂、刺水等问题,影响了灌水质量和玉米作物生长。针对此类情况,建议当地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制度规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 设备维护维修
当地由于应用滴灌技术的时间不长,没有相应的节水配套管件营销部,滴灌系统管件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损坏的,不能及时进行更换,导致地里到处都是水,滴灌变成了漫灌。因此,建议政府给一些滴灌设备生产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在当地建立营销点,解决后续管件维修更换难的问题,为保障滴灌工程长期有效的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3.4 技术培训服务
由于滴灌技术培训不到位,使得许多农户不能完全掌握滴灌技术的使用方法。对于应用滴灌技术刚刚起步的地区,对农户的滴灌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作为当地主管农业水利的职能部门,制作一些有关滴灌技术宣传材料和光盘发给农户,让农户充分认识到此项技术的优越性;其次,通过教学培训和实地参观学习,使农户熟悉掌握膜下滴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程序。最主要的还是要使农户自愿的接受这些新技术,改变旧的灌水观念。 3.5 农膜残留
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残膜问题已经摆在大家面前,每到春季,地里的残膜随处可见,当地农民大都采用拖拉机挂上自制的铁耙子回收清理,回收率不高,长期以往,难免造成白色污染,对农业发展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把治理白色污染纳入到工作日程,制定出政策、措施,鼓励残膜回收;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残膜回收机,解决农用地膜残留问题或是增加投入,使用可降解的地膜。 3.6 加强当地玉米滴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由于吉林省与新疆地区在玉米栽培模式、气候、土壤情况、降雨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把新疆高产滴灌玉米的栽培技术和水肥管理运行制度照搬到吉林省,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当地技术部门应该因地制宜地研究适合当地的高产玉米滴灌栽培技术,只有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能获得较高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民才会逐渐地认可此项新技术,才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膜下滴灌技术在当地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杨鹏,郭凤台,徐芳艳.玉米膜下滴灌在大庆市的发展与推广[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5):77-80.
[2] 沈凤娟.洮南市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益分析[J].江淮水利科技,2011(3):33-35.
[3] 严以绥.膜下滴灌系统规划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赵炳南,赵新子,刘鹏,等.吉林省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3):17-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