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
操作前的准备:
(1) 清洗双手
(2) 备齐用物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
〔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商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3) 备好输液的药液,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
(4) 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皮肤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5) 安抚患者
2. 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 扎止血带,尾端向上,在穿刺点上方8~10cm。扎止血带时间在40~120S,松紧度适宜,以能放入2横指为宜。
(2) 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两次消毒,嘱患者握拳,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进行转动针芯:a.软管经过微波处理后管壁变薄,呈圆锥形。b.导管的材质不变,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耗损,减轻痛苦。c.处理后,软管与针芯紧密结合。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松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选择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避开关节及静脉瓣。
(3) 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0°~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0~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导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血后拔出针芯。
(4) 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敷贴的中央对准穿刺点,无张力粘贴。具体步骤如下:①单手持膜、捏合导管座〔塑型〕,以确保敷贴粘合导管,防止导管移动。②抚平整块敷贴,排除敷帖下空气,防止水汽集聚。③边撕边框边按压,减少周边翘起,同时将标记纸贴于导管座下端,延长管与穿刺管呈U型固定〔Y型接口勿压迫穿刺血管〕,肝素帽稍高于导管尖端。
(5) 正确封管
1) 常用封管液:肝素生理盐水10~100U/ml;保留时间 :持续8h;
用量:最小剂量:导管及附加装置溶剂的2倍
采血或者输血后,需要大容量的冲洗液
2) 封管的技术
A.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压力剧增,
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B. 应用10ml注射器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推注封管液剩后,靠近针座处夹
紧小夹子;一手持小夹子,一手快速将延长管〔拿捏输液接头一端〕推至输液夹底部;移除注射器。
C. 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首先应观察患者体位,观察导管是否扭曲打折,如输液管通畅,应使用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 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置管肢体防止过度活动,尽量防止肢体下垂。留置针上方衣服不可过紧,3岁以下患儿在四肢静脉留置时,留置肢体可以套手套或袜子。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置管期间透明敷贴假设有卷边脱落及时处理。
(3) 置管期间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酒精消毒每周至少2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纸胶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一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4.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1) 穿刺部位感染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 皮下血肿
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防止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的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液体渗漏
为防止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之外,应防止在关节部位穿刺,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防止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防止在下肢进行穿刺。
(4) 导管脱出
应固定牢固,可用无菌输液贴贴在针眼处固定后,使用专用敷贴固定。为防止患者过分牵拉可将留置针回折后固定在患者皮肤上。3岁以下患儿经四肢静脉穿刺应戴大袜子或手套,头部的留置针可用头套。加强巡视,一旦发现松动及时更换,并及时减轻患儿不适,减少输液肢体的过分活动。操作前后应多与患儿沟通,减轻其恐惧感及好奇心,防止患儿自行抓脱留置针。
(5) 导管堵塞
留置针穿刺后应采用U型固定,以减少血液回流。应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留置针的肢体,应防止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责任护士熟悉患儿病情,如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做好交接班,必要时增加封管液的用量,或改变封管液的浓度。
(6) 静脉炎
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7) 静脉血栓形成
为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选择上肢粗直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防止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5.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 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针留置时间宜为72~96h。如果穿刺部位无炎症,留置针回血良好延长留置时间时应每周更换透明敷贴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做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主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应立即拔出。
(2) 穿刺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以3~4天为宜,太长可导致留置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4) 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5) 留置针封管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6) 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防止肢体下垂,以防止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