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家高校资助政策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21-03-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国家高校资助政策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作者:杨剑亮 雷冬荔

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33期

[摘 要]2019年7月14日至18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资助伴梦行”社会实践队一行10人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H村开展以“当地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与国家高校资助政策”为主题的社会调研。调研中发现,两项政策都存在政策宣传、推行不力、执行力不强、普及面不够广泛等问题,问题症结就在于村干部与村民无法凝聚在一起。政府有必要作为牵头通过立法和一系列政策调整,调动村干部这一基层力量,以村干部为集结点,促使政府、银行、高校、学生这四方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最终实现“资助”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国家高校资助政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 实证调研现状及分析

2019年7月14日至19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资助伴梦行”社会实践队一行10人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H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当地市场、学校、村委会、步行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以及各家各户开展以“当地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与国家高校资助政策”为主题的社会调研,并围绕主题决定采用三套调研问卷,第一套是《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问卷调查(家长)》,第二套是《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问卷调查(学生)》,第三套则是《农村精准扶贫情况问卷调查》。 1.1 村民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认知现状及其分析

此次有效调查对象中学生家长共253人,占68.93%,学生共114人,占31.07%。从学生在读情况来看,在读中学生占27.5%,在读大学生占50%,其他在读情况如小学、幼儿园占22.5%。从家庭结构来看,大部分家庭维持在家庭人口为5人左右,劳动力人口2人左右。 一方面,在问及对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时,大部分家长、学生表示了解很少或基本了解(家长对政策了解很少的占47.17%,基本了解的占37.74%。学生对相关政策基本了解的占47.5%,了解很少的占40%)。由于乡村家庭对国家助学政策缺乏了解,导致72.5%的学生表示并没有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且约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亲戚并没有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20.75%的人表示不清楚他们的亲戚有无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72.5%的学生并没有申请过或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村民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了解的缺乏反映了该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能普及和深入乡村的家庭中。而从笔者在H村的调研中发现,该村宣传栏较少且缺乏维护,主要集中在村委会附近,发布的内容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的政策宣传和政务公开、活动公告、招聘信息等。

另一方面,大部分村民认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具有一定难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第一步是学生在网上提出申请并导出申请表后,到村委在申请表上盖上公章并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接近50%的家长、学生认为在村委、街道办或镇以上民政部门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比较困难。H村村干部积极配合协助村民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来自其他地方的学生向笔者反映,他们村的村干部“懒政”“惰政”,虽然明知道他们家庭经济困难,但就是不愿协助村民,对村民申请相关政策照顾这种需求置之不理。此外,广东省2018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是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各高校参加的活动,但部分高校在选点时被村干部拒绝或不配合,为此次活动的开展带来不少的阻力。在与该村村干部访谈时,他们对该政策的认知有较大的偏差,将国家助学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划等号,并对该政策的内容、申请流程、贷后利息等缺乏了解。

但是,与村民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申请政策难度较大相比的是,他们需要享受到该项政策的需求却无比紧迫与强烈。 2019年7月15日在H村与某凉茶店老板的访谈中了解到该村大部分村民是以务农为主,经济收入较少且不稳定,而大部分家庭的劳动力人口为2个左右即学生的双亲,往往都是靠他们两个赡养1~2名老人以及2~3名甚至更多在读学生,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当遇到子女的学费问题时,约75%的学生与家长首选向亲朋好友借钱,其次是学生通过在学校申请勤工俭学岗位以及寒暑假期间打工,以及国家申请奖助学金,再次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后是向银行申请相关贷款等。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学业学费负担。在深入村民家庭访谈中,有一户家庭有两名在读学生,哥哥正在读本科独立院校,而妹妹是高三学生。他们母亲说妹妹在校表现非常优秀,老师们都说她可以考上好的大学,但由于哥哥的学费较多,他们父亲则不打算让妹妹读大学并表示“女子无才便是德”。母亲及妹妹十分的沮丧无助。在听完队员讲解完国家助学贷款后,他们母亲表示:“希望该政策是真的,若是真的有该项政策就会申请并让妹妹继续读下去。”

总体而言,该政策的宣传范围不够广泛及宣传方式缺乏实效、村干部的惰政懒政和对该政策的宣传推行不重视、村民的落后思想根深蒂固等因素是村民顺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阻力。 1.2 村民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认知现状及其分析

推行、执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是目前各乡镇的重点工作,预想该工作的执行情况应该要比国家资助政策下乡宣传情况要好得多,但是现实与预想的反差较大。该套问卷有效调查人数為267人。对于当前精准扶贫政策、村里的扶贫对象等情况,接近50%的村民表示不清楚或者了解一些,超过90%的村民并没有享受到精准扶贫政策。超过50%的村民认为扶贫对象、扶贫政策推行的公平、透明程度一般。在问及村民与村干部对于“扶贫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时,双方认为不足地方基本都是在对方身上。村干部认为,扶贫工作的阻碍因素主要是村民的贪婪。而且村民对扶贫工作态度冷淡。同时,村民认为扶贫干部对政策宣传不够,执行政策力不够,甚至怀疑扶贫干部与村干部相互勾结,暗箱操作。

由此可见,相对于国家资助政策在乡村的宣传与推行而言,村干部与村民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视与认知程度要高一些,但在政策宣传、推行上仍然存在宣传不力、执行力不强、普及面不够广泛等问题,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干部、村干部与村民并没有凝聚在一起,没有完全站在一条战线上,相互猜疑,沟通过程中存在着一层看似不可弥合的隔阂。 2 对策

国家高校资助政策与精准扶贫对于民众来说都是利好政策,但纵观这三套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民众对这两项政策的了解程度与认可度不高,村干部在推行这些政策时力不从心,村干部与民众无法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国家高校资助政策与精准扶贫这两项利好政策的主要负责与执行部门各不相同,但从“教育”与“扶贫”的关系角度切入,若能将这两项政策的宣传、推行、执行等一并整合,整合各方力量,合理且共同调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笔者认为,村干部是负责把这两项政策一并整合的重要力量。村干部作为政府管理乡村的基层力量,其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与村里每家每户打交道,对于村里每家的情况都有一定了解,基于这种了解村干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面对问题时相对其他干部要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尽管村干部在推行、执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存在不足之处,但若能将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与执行融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提高村干部对该政策的了解与重视,无论是哪项政策的推行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以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问题为例,该问题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都对该政策的四个主体——政府、银行、高校、学生如何共同解决违约问题提出众多的见解,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村干部是解决这“老大难”问题的重要力量。相比各级教育厅、银行、高校而言,村干部由于其本身工作所取得天然优势,村干部更加容易地与违约学生及其家庭取得联系并对其开展工作。

如何调动村干部主动参与推行国家高校资助政策中,将他们对该政策的关注与重视与他们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重视程度在同一等级中也是本报告致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家、银行及高校这三方主体需要共同参与。首先,国家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加快推进国家高校资助政策等政策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整合,并组织各政府部门通过培训会议、专题学习等途径加强村干部对该政策的了解与重视,提高他们相关的业务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该政策的推行。而随着村干部的业务增多,国家更应该出台鼓励政策以增加村干部的人数,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其次,社会各界呼吁银行尽快建立信用监督网络,以及尽快实现个人经济信用记录与个人社会保障系统相对接。村干部可凭借其工作所带来的天然优势参与其中,可以在基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信用教育,协助各部门建设国家信用建设。最后,各高校应借助“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走访贫困家庭”等平台,加强与村干部联系及合作,结合高校学生会、党校、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联合当地村干部的力量,加大国家学生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有需要的学子共享政策“红利”,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实现立德树人。 3 结论

国家高校资助政策是一项利好政策,政府有必要作为牵头通过立法和一系列政策调整,調动村干部这一基层力量,消除国家资助政策四方当事人的相互角力,并促使各方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让孩子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一核心,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最终实现“资助”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军. 广东高校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基于近三年对韶关市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

[2]朱建丽. 国家助学贷款“广东模式”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 [3]叶穗冰. 广东执行助学贷款政策的价值冲突[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5). [4]王玮. 国家助学贷款下乡行调查报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8). [5]穆伟山. 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评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3). [6]王玮. 国家助学贷款下乡行调查报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8). [7]姜丽美.多维视角下教育精准扶贫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1). [8]王嘉怡,封清云,张金. 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