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0517厦门一中2021届高三下语文五月份考试试卷三(含答案详解)

2023-11-2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厦门一中2021届高三下周考三

语文试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衡量一种理论是否属于科学,最简单的判定方式就是看它是否建立了明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或因果关系。中医之所以不属于科学医学,就在于它的经验判断和理论陈述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中医的绝大部分概念和陈述没有经验基础。诸如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之类的概念在经验世界是不存在的。也有一些概念,表面上看似乎存在某些经验基础,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它们脱离经验世界很远。药性的“五味”(辛、甘、苦、咸、酸)和“四气”(寒、热、温、凉)表面上看很有些经验的味道,其实它们不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任何解析。另有一些表面上看属于经验世界的存在,但它的描述方式却不具有任何经验性,而且描述也不精确。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的“脉诊”方法。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中医断言为一种经验医学。

此外,中医也完全不是理性医学。理性科学以完全形式化的推理为特征。表面上看,所有被完全形式化的概念只存在于理性思维领域,远离经验世界。可是,几乎所有的理性概念都具有经验的可还原性。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中医概念达到了这样既高度抽象,又可做经验还原的理性思维境界。

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医的非科学特征,不妨以《黄帝内经》中关于水肿病的论述为例,岐伯的医理中引起中医学者最大兴趣的莫过于“缪刺疗法”。人若有水肿病,可判断为“肾俞积阴”。按照“以左取右以右取左”的缪刺原则,左边水肿刺右边,右边水肿刺左边,一直刺到“见血立已”。可是,水肿病人基本上是左右俱肿或全身浮肿的。如此,如何才能“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呢?至于“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之类的医疗措施,则没有任何明确的操作含义。它是不是巫术,我们姑且不去妄加断言,但至少它为江湖医生施行巫术留下了一个广泛的空间。

直到1898年,英国生理学家斯大林描述了作用于毛细血管膜的水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之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水肿是因为这两种力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细胞内外钠离子含量的变化最有可能破坏这种平衡。这也是西药医生劝告水肿病人少吃盐的科学依据所在。至此,关于水肿的认识才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因此,以尊重科学的名义,我们有理由告别因果关系和原理关系都不明确的中医中药。

(摘编自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

材料二:

“中医伪科学论”认为:中医的经验判断,没有反映客观的因果关系;中医的理论陈述,没有概括出“明晰可靠的原理”,所以中医不是科学医学。

语文周考三 第1页 共8页

其实,中医学的经验判断所反映的病因与疾病、治疗与疗效、养生与健康之间许多真实的因果关系,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如伤寒发热、麻黄平喘、行气强身等等;中医学的理论陈述所概括的许多自然原理,是任何人都不可违背的,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等等。当然,决不能认为,也不能苛求中医学所有的经验判断都反映了真实的因果关系;决不能认为,也不能苛求中医学的所有理论陈述都明晰可靠地概括了自然原理。如果把“中医伪科学论”者所说的“明晰可靠”绝对化,并以之作为是否属于科学的“最简单的判断方式”,那么,包括科学哲学家们用哲学理论研究的实证自然科学在内,世界上没有任何知识体系可以称作科学。“中医伪科学论”者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三阴三阳说,是引入医学领域的哲学阴阳学说在阴阳定量方面的一种发展,这类高度抽象的概念,就像“历史文献”讲到“中医不是理性科学”时所举的“点”一样,表面上看只存在于理性思维领域,远离经验世界,可是实际上具有经验的还原性。四气五味的概念最初都是可以直接感觉的经验,后来作为药物性质和作用的分类范畴,获得了一定的抽象性,如药味的“苦”,就不再局限于“尝之口苦”的经验特性了。中医的脉诊的确是一种繁难的技术,绝非蜻蜓点水般翻阅几页脉书便能理解其中的真谛。历代医书对脉象的论述,种数不一,并非都是罗列了14种病脉,而对正常脉象大多有明确的记载,所谓“平脉”“常脉”,即是正常脉象;“有神”“有胃”“有根”,都是对正常脉象特征的表述。只可惜,科学哲学的教授对此好像从无所闻。

至于对“开鬼门”“洁净府”句子的理解,学过《内经》的人都应知道:“开鬼门”,即发汗;“洁净府\",即利小便。发汗、利小便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体现着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怎可说它“没有任何明确的操作含义”?怎么能视为“姑且不去断言”的巫术?更怎么能妄言“至少它为江湖医生施行巫术留下了一个广泛的空间”?“开鬼门”的“鬼门”是“汗孔”,“鬼门”的“鬼”,古通“魄”,万万不可一见“鬼”字,就像见到了鬼!

(摘编自王振瑞、李经纬《两种错误的中国医学史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判断中医不是经验医学的主要理由是中医对如“脉诊”等经验方法的描述既不精确,描述方式也不具经验性。

B.虽然远离经验世界的被完全形式化的概念只存在于理论思维领域,但它们几乎都具有经验的可还原性。

C.材料二认为不能把“明晰可靠”绝对化,并且以此作为一门理论是否属于科学的“最简单的判断方式”。

D.材料二认为“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方法有效,有明确的操作含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不是巫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如果一种理论建立明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或因果关系,它就属于科学,但中医的经验判断和理论陈述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B.根据材料一,按照“以左取右以右取左”的缪刺原则,岐伯的“缪刺疗法”无法治疗左右俱肿或全身浮肿的水肿病人。

C.西医认为,一旦细胞内外钠离子含量发生变化,作用于毛细血管膜的水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就会失去平衡而引起水肿病。

D.为了加强批驳效果,材料二多用如“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等全称判断和“怎可说”“怎么能视为”等反问来加强语气。

语文周考三 第2页 共8页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体有热毒,需服用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四花花蕊的粉末和雨、露、霜、雪等调和而成的冷香丸。

B.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患有水肿病,两位名医开方用药很是特别,用的药引子也新鲜古怪,有冬天成对的蟋蟀、冬天的芦根、平地木十株等。

C.对于新冠肺炎,中医运用温病学等理论去解释和治疗,此病归属于中医的“疫病”范围,中医对于其理法方药都有一套完整的论述。

D.《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金线给朱紫国国王悬丝诊脉,诊断他的病是由惊恐忧思引起的“双鸟失群”之证,并用乌金丸治愈了他的病。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请分析材料二如何对材料一的“中医伪科学论”进行批驳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 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语文周考三 第3页 共8页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4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语文周考三 第4页 共8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 悲哉,悲哉!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 。”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 语文周考三 第5页 共8页

B.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 C.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 D.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肖,子不似父。此处指晚辈对长辈的不孝顺。 B.比部,官署名。明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通称。 C.敲扑,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 D.拂衣,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也指归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 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困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择了辞官归里。 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外祖母的美德。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14.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15~16 题。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楚童

梅尧臣

楚童能捕鱼,乃在水边居。 手取眼不顾,情知獭未如。 鬓上浮萍草,点点绿有余。 既挈不暇理,归来莫取渠。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诗一二句写晴明风日花草水流,渲染明媚和暖的氛围,营造生机无限的意境。 B.梅诗所描写的楚地孩童,捕鱼的身手超过了水獭,手到擒来,眼睛都顾不上看。 C.杨诗的“柳阴正眠”和梅诗的“鬓上浮萍”,都属于细节描写,画面感十足。 D.两首诗笔调轻松、语言明快,充满生活气息,情趣盎然,是比较典型的童趣诗。 16.两首诗都以孩童为描写对象,简析两首诗中人物形象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语文周考三 第6页 共8页

(1)边塞诗中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都运用了“落日”这一物象。

(2)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不义的富贵荣华,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自

己是不会追求的。而《孟子•鱼我所欲也》的“_______,_______” 也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观。 (3)古诗词常通过今昔对比来抒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叹。词人李煜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词句,

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书斋遥遥地晕染出背影,在马头琴悠扬的旋律中,轻歌曼舞,盈盈一拜,轻启朱唇,低述着她的曾经。那数不尽的错落走势,成为了史学家们穷其毕生的寻索。

书斋从初成,到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并显现出时代特征,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直到唐宋时期,书斋文化被文人士大夫们推上了中国书斋史的高潮。明清时期是我国书斋文化的鼎盛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一些“耕读世家”“书香门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读书、藏书成了人们所尊崇的社会行为。一大批文人学士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他们遵从儒家倡导的立身之道,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的书斋,为自己独善其身、潜心读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与此同时,朝廷的腐败和官场的险恶也使不少文人感到心灰意懒,( )。书斋,作为一个文人的心灵空间,不论是典雅豪华的高堂,还是简陋逼仄的斗室,也依托着斋主的理想,始终营造着中国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片天地。

18.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退出官场,寄居书斋,评阅史籍与书为伴,整日里吟诗诵词 B.他们寄居书斋,退出官场,评阅史籍与书为伴,整日里吟诗诵词 C.他们寄居书斋,退出官场,整日里吟诗诵词,评阅史籍与书为伴 D.他们退出官场,寄居书斋,整日里吟诗诵词,评阅史籍与书为伴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

语文周考三 第7页 共8页

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 ① 。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

那么, ② ?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

最后提醒大家, ③ ,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5分)

22.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复兴中学在校园网上发出一张海报(如图),正式启动“筑牢‘精神长城’刻不容缓——安全宣传周网络征文大赛”。请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发布在校园平台,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周考三 第8页 共8页

厦门一中2021届高三下语文周考三

答案(仅供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A

【解析】A以偏概全。“判断中医不是经验医学的主要理由”错误,“如‘脉诊’等经验方法的描述既不精确,描述方式也不具有经验性”只是判断“中医不是经验医学”的一个理由,且文中没有提及其是“主要理由”。 2. C

【解析】C过于绝对。“一旦细胞内外钠离子含量发生变化……就会失去平衡而引起水肿病”错误,原文是“细胞内外钠离子含量的变化最有可能破坏这种平衡”。 3.C

【解析】材料二的论点是:中医的经验判断反映客观的因果关系,中医的理论陈述概括出许多自然的原理。它不是伪科学。C项表述中“中医运用温病学等理论去解释和治疗”“中医对于其理法方药都有一套完整的论述”正是证明了此论点。A和B中治病的药引子都太奇特且难以得到,正是中医的缺点。D项中“悬丝诊脉”的脉诊方法本就是故弄玄虑,没有科学依据。

4.(1)举例论证,如以《置帝内经》中关于水肿病的论述为例说明中医的非科学特征。(2)对比论证,将西医对水肿病的认设与中医对水片病的治疗进行对比。正明中医的认识不科学。(每点2 分,共4分,其中,论证手法1分,分析1分。如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议论文常见的论正方法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材料一大量运用举例论证,第①段原文中有明确的句子“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医的非科学特征,不妨以《黄帝内经》中关于水肿病的论述为例”。关于对比论证,在第④①段批判《黄帝内经》中歧伯对水肿病的治疗后,第⑤段以英国生理家斯大林对作用于毛细血管膜的水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的描述对象,谈西医对水肿病的科学认知。二者形成对比,加强对中医的批判。

5.(1)批驳对方论点错误。因为中医学的经验判断反映许多真实的因果关系,中医学的理论陈述概括许多自然原理,所以“中医伪科学论”者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2)批驳对方的论据错误。第三段中,以中医对“三阴三阳说”“四气五味的概念”“中医的脉诊”等的正确认识批判对方对此好像从无所闻。(3)指出对方论述中的知识错误。第④段解释“开鬼门”“洁净府”的正确意思,“鬼门”的“鬼”。古通“魄”对方的理解属知识错误,(任取 2 条,每条3分,其中,概括要点1分,分析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的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题需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材料二是对材料一的“中医伪科学论”进行批判,属于驳论文。材料二的第②段主要批驳对方的论点错误,第③段批判对方“三阴三阳说”“四气五味的概念”“中医的脉诊”等论据的错误,第④段则批判对方对“开鬼门”“洁净府”等知识的理解错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语文周考三 第9页 共8页

6.B 【解析】B项,“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错误,从文中来看,父亲态度谦和,与人下棋从来只下三盘,不“挂”东西,最后一盘还总是故意输给他人,体现出一种棋艺高超又淡泊名利的君子风度,并没有“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之情。

7.B 【解析】B项,“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错误,从后文来看,父亲并未下场下棋,而是让“我”代下,因此选项表述错误,应该是与后文父亲再也不下棋了的决定形成反差,烘托父亲淡泊的形象。

8. 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

【解析】首先,“板凳”是一个与本文情景十分贴合的细节事物,父亲常常外出下棋,总是在“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下,这些地方下棋,必须要自己带上板凳,因此“板凳”是个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让文章显得更真实;其次,“我”为父亲背“板凳”,也展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之情,“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我”总是愿意跟着父亲去看他下棋,为他背板凳,这不仅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情,更有“我”对父亲棋艺精湛的仰慕,反映出我亦子亦徒的真实心理。再次,“我”背“板凳”的变化,也反映出“我”与父亲之间关系的改变,如一开始,“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可见父亲一开始对“我”的态度并不热切,只是顺其自然;“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是“我”指出父亲“仕”下得不对,父亲教“我”用“仕”之后,父亲便让“我”替他背板凳,可见父亲此时已经认可了“我”作为他弟子的身份,让“我”从事弟子侍奉老师的活儿。

9. 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解析】“下棋是下棋”是父亲针对眼镜输了棋,拿出一支钢笔送给“我”的行为所说的话;从文章整体来看,父亲下棋从来不“挂”任何东西,“下棋是下棋”,就是指不能让下棋变成赌博、利益之争,而仅仅只是切磋棋艺,体现出父亲恪守棋道的君子之风;同时,父亲此时的生活是相当落魄的,他下岗后“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终日在棋摊泡着”,在经济上十分贫困,但父亲却从不因此贪图利益,不肯拿棋艺换取生活物资,体现出他的个人尊严,令人尊重;“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的钢笔是送给“我”的,父亲代“我”做了决定,因此这番话也不只是对眼镜说,也是对“我”的提醒,“他有笔”提示“我”不要贪图利益,“下棋是下棋”提示“我”也要恪守棋道,不可让纯粹的棋艺追求沾染了世俗的污浊。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

11.A 【解析】①谓子不似父。后用以称子孙之不孝。②子弟品行不好或没有出息。③自谦之称。本文加点处是自谦之称。

12.B 【解析】父亲的好友欣赏赵太夫人并不是因为“烧得一手好菜”,而是因为她勤勉谨慎。

语文周考三 第10页 共8页

13.(1)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2)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解析】(1)关键点:无何,不久;婴,遭受;俾,使、让。

(2)绝,杜绝;他肠,其他的念想;得,能够。

14.心系幼孤,疼爱后辈;不忘祖德,推惠及人;珍惜生命,宽仁善良;关心丈夫,淡泊名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 【解析】

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第一二句,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晴明风日雨干时”,点明这是雨后初晴之日,阳光透亮,风儿流畅,地面的积水正被阳光蒸发,被风儿吹干。而“草满花堤水满溪”,描写溪流两岸青草郁郁葱葱,鲜花盛开,小溪盈盈,水面和堤齐平,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在读者面前出现的晴明风雨、花草水流,都有一股勃勃生气,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所以 A 项正确。

梅尧臣的《楚童》生动地描绘了生长在水边的楚地孩童的生活,他们在捕鱼方面有高超的本领,眼睛看也不需细看,鱼儿就能手到擒来,连溜滑灵活的水獭都不及他们敏捷的身手。“眼睛都顾不上看”理解有误,应为“眼睛无需细看”。所以B 项错误。

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这首七绝,可谓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童子柳阴眠正着”,诗人通过细致描写,在我们眼前呈现一幅童子在柳树的浓荫下酣睡的画面。而梅尧臣的《楚童》中的“鬓上浮萍草”也是如此,将笔触落在捕鱼少年的鬓角之上,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捕鱼少年鬓角上粘着的点点绿色浮萍。所以 C 项正确。

无论是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还是梅尧臣的《楚童》,都是对孩童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状作了细致的描绘,突出了孩童的快乐和灵性,体现了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童趣。两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妙趣横生。所以 D 项正确。

16.同:天性自然,无拘无束。异:《桑茶坑道中》描写的是放牛牧童憨眠,悠然自得,放松自在;《楚童》描写的是捕鱼少年,身手敏捷,用心专一。 【解析】

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写的是桑茶道中所见的儿童牧牛情景。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他的睡眠,正是他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表现; 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动静结合,更凸显了牧童的自然放松,悠闲自在的形象。而梅尧臣的《楚童》则描绘了生长在水边的楚地孩童的生活,通过捕鱼细节的描写,并与水獭的对比,表现楚童捕鱼技艺之高超;钻出水面后,浮萍附鬓,只顾提鱼而归,无暇料理鬓上浮萍,这一系列细节刻画,更突出楚童天性自然,用心专一的特点。

解答此题,必须先认真审题,明确命题指向。题干中“两首诗都以孩童为描写对象,简析两首诗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已指明答题的思维方向。考生必须回归文本,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两首诗中所描写刻画的人物形象,然后比较形象的异同,最后分点具体作答。

语文周考三 第11页 共8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长烟落日孤城闭 长河落日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示例一: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示例二: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示例三:又见桐花发旧枝 一楼烟雨暮凄凄(《感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8.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子中“轻歌曼舞,盈盈一拜,轻启朱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 项与此相同。B项是比喻,C项是比拟、夸张,D项是夸张。

19.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处前面说的是官场险恶,所以此处应该紧扣官场,根据事理逻辑,先退出官场,才能寄居书斋,据此排除 B、C两项。根据后文,“与书为伴”,从语意上比“吟诗颂词”和“书斋”—句更接近,排除A项,故选 D。

20.【示例】不论是典雅豪华的高堂,还是简陋逼仄的斗室,都寄托着斋主的理想。(3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不论是……还是……”和“也”不搭配,可将“也”改为“都”。二是搭配不当,可将“依托”改为“寄托”。

21.①有外伤也可以吃酱油(或:酱油不会使伤口变黑) ②伤口是如何变黑的呢 ③如果有外伤。 【解析】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有三处空缺,要求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第一空承接上文民间说法,其主要聚焦话题是“有外伤能否吃酱油”或“吃酱油会否使伤口变黑”,根据文意,应当是“有外伤也可以吃酱油”或“酱油不会使伤口变黑”。第二空总起后文,是对后文的概括,根据后文意思,应该填“伤口变黑”的问题,所以填“伤口是如何变黑的呢”。第三空承接上文“提醒大家”,关联下文“伤口一旦发生感染”,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填写“③如果有外伤”。

22.①不要食用光敏感食物 ②尽量不要接触紫外线 ③不要让伤口发生感染

【解析】题干要求“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并使用否定句,且不超过10个字。根据文段第二段“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等信息可知,光敏感食物可能造成色素沉着,综合题目要求,可得出第一个答案要点:不要食用光敏感食物。根据文段第三段“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肌肤就会进入‘自我防护’状态……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等信息可知,紫外线可能造成色素沉着,再综合题目要求,可得出第二个答案要点:尽量不要接触紫外线。根据文段第四段“有外伤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因为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等信息可知,“发生感染”也会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再综合题目要求,可得出第三个答案要点:不要让伤口发生感染。

语文周考三 第12页 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