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城镇规划专业

2024-03-1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城镇规划专业建设方案

(2012—2013年)

**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

目 录

一、 建设背景和基础 ............................................................................................................. 1 (一) 建设背景 ...................................................................................................................... 1 (二) ...................................................................................................................... 专业基础 2 二、 专业建设目标与主要思路 ............................................................................................. 7 (一)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7 (二) ......................................................................................................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7 (三) 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 7 (四) 人才培养目标 .............................................................................................................. 8 (五) 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 8 三、 专业建设内容 ................................................................................................................. 9 (一) ...................................................................................................... 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9 (二)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10 (三) ................................................................ 积极探索,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11 (四) ...................................................................... 转变方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12 (五)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 13 (六) 加强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 ................................................................................ 14 (七) .......................................................................................... 拓展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15 (八) 保障机制 .................................................................................................................... 15 四、 改革举措 ....................................................................................................................... 16 (一) .................................................. 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6

(二) ................................ 探索系统培养方式,贯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 16 (三) .... 转变培养方式,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多样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17 (四) 强化实践育人,大力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20 (五) 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结构优良、德艺双馨的教学团队 ............................ 25 (六) .......................... 确保教学过程质量,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 27 (七) ...................................................................................................................... 社会服务 28 五、 资金分配(见下表) ..................................................................................................... 29 六、 保障措施 ....................................................................................................................... 30 七、 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2012—2013年) ............................................................ 31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城镇规划专业建设方案

承担部门:**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规划与建筑系 部门责任人:甘翔云 项目组组长:蒋 萍

项目组成员:卜振龙 肖 剑 蒙 芳 侯文淑 陈志忠 雷 蓓

江翠平 易 敏 罗献燕 甘培革 黄 熙 劳宜超 伍人杰 滕培积 公茂武(事业) 徐 兵(企业) 王路生(企业) 邱庆红(企业)

一、 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 建设背景

1。“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加快推进专业建设步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服务**新发展行动计划(20 10-2012年)》等文件的出台,围绕“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开展实施提升城镇规划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用建设行业的话来说,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因此,加快城镇规划专业建设步伐,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城镇规划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正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所需要的。

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14+4”千亿元产业建设需要高质量的规划人才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以及**“14+4”千亿元产业建设的战略决策,必将加快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围绕适应新一轮现代化建设项目发展需要,新的现代化工业城镇、现代化标准工业园区以及为之服务的现代化高标准生活居住园区的建设,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的热

1

潮,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工程项目,尤其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各项规划必须走在前列,例如绿色环保的高质量高标准工业区、开发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或城镇规划的调整必须前行,这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建设优质专业、培养城镇规划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专业建设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

3.**工业化、城镇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城镇规划人才 “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必将加快,基础建设投资将持续增长,这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当今,**积极构建的“四群四带”城镇化建设发展格局,将使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未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长点之一。由此,对建设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对城镇化建设起龙头作用的城镇规划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将十分旺盛,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城市(撤地改市、撤县改市)总数将由目前25个增加到35个(其中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8个,小城市18个),建制镇由目前868个增加到1200个左右,城镇化水平由目前的40%力争达到50%,预测2015**城镇规划人才需求量在5000人以上。

(二) 专业基础

该专业开设渊源于1958年,我院是**开办该专业最早的学校.城镇规划专业是自治区级优质专业,今年又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优势专业。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已开办并招生大专层次“城镇规划”专业的学校有三所,我院开设时间在2001年,其他两所院校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开设。目前城镇规划专业在**三所高职院校中已培养大专层次毕业生和在校生共计1163人,其中我院培养643人。在我院,该专业从中专层次办学以来,毕业生已遍及**所有市县,他们大多数已经成为**城乡规划设计、城镇建设管理岗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深受建设行业的赞赏。

1。专业办学定位是培养以服务**建设行业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为根本任务

专业定位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主要是面向**建设行业,为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一线需要的城镇规划设计和城镇规划管理

2

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办学定位是“依托行业、服务**、面向全国、辐射东盟,主要培养建设行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该专业定位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学校办学定位高度吻合。

2。具有行业优势的教学团队锐意进取,成绩突出

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22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企业兼职教师8人.教学团队中有7位为**城镇规划评审专家,一位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园林专业委员;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2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人、中级职称教师7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0人,企业兼职教师中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和具有行业特色和优势的教学团队。城镇规划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在**高职院校同类专业领域内服务行业的特色和优势明显。

产学研结合: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在教学、科研与生产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城镇规划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2011年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优势专业;团队教师主审或主编参编教材6部;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等各级科研课题12项。其中,2009年结题的省部级科研课题“**小城镇规划技术体系研究\",是教师与**小城镇规划建设协会、**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设计院共同研究制定的具有行业特点和**特色的**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为**技术规定的出台提供借鉴作用;2009年结题的“**城镇规划紧缺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厅级科研课题,推动该专业形成了教改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团队近年主要成果及荣誉有:2010年全国高职规划园林类专业说课比赛获二等奖和优秀奖;第四届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第七届**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建设系统职工美术作品铜奖;“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先进单位”;《居住小区规划》、《建筑构造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等。此外,团队教师常年兼职于校企合作的设计单位或公司参与城乡规划项目编制设计或技术指导,同时将生产的经历和要求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教学服务。该专业已经逐渐形成了工学紧密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鲜明特色.

3

3。校企合作工作室初显特色,就业能力突显优势,学生获奖质量 校企合作工作室:目前在校内校企合作建立了建筑与规划设计中心、学院建筑勘察设计院师生工作室、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南宁设计二所工作室、镭神数字影像工作室等工作室。其中建筑与规划设计中心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出资购买设备与软件,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居于前列。已初步建立与学院建筑勘察设计院师生工作室、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南宁设计二所工作室深度融合关系,探索开展了城镇规划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业务承接,以部分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参与完成生产性实训项目,采取校企共同评审方式验收项目成果,已完成项目30多个,企业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毕业生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工作室”工作经历的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能力强,就业质量高,已初显该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培养人才的特色和优势.

学生获奖质量高:该专业教师团队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在2006-2011年间的全国竞赛中共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6项。其中2006年的全国首届高职高专教育建筑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比赛获得规划类专业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7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比赛规划类专业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2008获规划类专业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及优秀奖1项;2009年获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比赛规划类专业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规划园林分指导委员会毕业设计竞赛”中获得规划类一等奖1项,优秀奖2项;2011年在刚结束的“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规划园林分指导委员会毕业设计竞赛”中获得规划类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生毕业设计获奖质量在**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领域内的优势明显,影响较大。

4.服务社会能力强,“三下乡”服务已成名片,师生服务**建设行业颇具影响

“三下乡”服务:该专业师生连续多年利用暑期坚持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规划设计技术服务,每年均受邀为**各地小城镇规划、新农村规划开展规划设计服务活动。先后参与承担完成南宁市、宜州市、北流市、东兴市、象州县、南丹县、田阳县等近百个镇乡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农村规划项目,服务项目已遍及**大部分市县,该项活动即为

4

地方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依托的规划成果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锻炼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技能,并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影响,树立了良好形象。例如出色完成了南宁市“规划进百村”近50%的技术工作任务并提交规划成果,受到了南宁市政府的高度赞扬。该专业服务队和个人连续多年荣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精神文明办、区教育厅、团区委、区学联五部门联合表彰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为此,学院也荣获了“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由于多年“三下乡”规划设计技术服务的良好声誉,近年来在每年5月份开始,部分市县的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就开始邀请并预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规划设计技术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即已成为该专业特色活动,成为了社会上的一张名片。

社会培训服务:多年来该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建设行业城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专题培训教学工作,配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地市县建设系统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开展城镇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培训教学工作,完成各类人员培训任务逾千人次.如**壮族自治区乡镇党委书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选专题培训班”、“**壮族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新农村(村镇)建设规划专题讲座”录像教学、**村党组织书记“新农村建设规划辅导讲座”、地级市新农村建设辅导员培训班 “新农村建设规划基本知识”授课等。

5。课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1)初具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构架

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构建职业能力和后继发展潜能服务为理念,按照保证基础课,突出专业核心课,强化实训课的要求,与企业共同来建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专业课程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已形成了以任务、项目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采用工程项目导向,探索性地实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教学,主要专业课课程架构注重与行业企业标准、岗位职业标准衔接。

(2)实施基于项目工作过程、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校企共同研讨并开展了以“基于项目工作过程、做学合一、理实一体”为目标的专业教学改革,主干课程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以采用“任务驱动法”

5

为主,依据项目工作过程开展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的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还同时应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有:多媒体教室数量足够,座位充足,完全能满足积极推广多媒体课件教学的需要,几乎所有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主要课程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比例达90%以上;探索实践的 “基于项目工作过程、做学合一、理实一体”任务导向的专项实训中,有近15%的较优秀学生在该阶段应企业邀请直接安排到企业参与生产的同时接受校企共同指导的专项实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项实训项目,共同进行考核评价与监督,学生专项技能与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此外,还根据本专业的行业优势,把项目教学与加快为**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规划设计服务内容纳入专项实训内容,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6。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专业技能训练与综合实训需求出发,配置有在**高职院校中居于同专业前列的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配置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设计中心”、“专业设计计算机房”、“美术专业教室\"、“校企合作工作室\"、学院建筑勘察设计院“师生工作室”等10个校内实训基地。实训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满足所有技能实训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与**知名规划设计院、设计公司及市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建有9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除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外,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实践平台,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7.存在不足

经过多年的建设,城镇规划专业及其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综合质量与城镇规划行业技术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 (2)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仍然存在,还需进一步融合和深入;

(3)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建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6

二、 专业建设目标与主要思路 (一)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科学定位,主动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规划提供强有力的城镇规划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人力资源支撑.

(二)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两年的努力,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将城镇规划专业建设成办学活力明显增强,专业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依托行业、服务**、辐射东盟领域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特色明显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服务**经济发展一流且具有区域领先水平的产业支撑型品牌专业。打造一支师资结构优良的教学团队,创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形成课堂和实践教学内容特色鲜明、人才评价机制科学、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一流的高质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力军。

(三) 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根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围绕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需要,加强对校企合作深入、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城镇规划专业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城镇规划专业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对接;

2。探索推进中高职分段贯通式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形式;

3.加快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建立,引入职场范围和企业文化,推行实践教学改革;

4.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

7

学任务;

5。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成员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6。加强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

(四)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城镇规划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城镇规划设计与管理岗位能力、城镇规划综合职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能够从事各类城乡规划编制、城镇建设管理和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等工作。

(五) 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目标

以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对城镇规划专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转变培养方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建设目标

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开发以“基于城镇规划工作过程、做学合一、理实一体”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积极探索,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建设目标

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明确各自教学重点,分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中职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4。强化实践育人,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

8

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5.专兼结合,打造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以培养高水平“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和专业带头人为重点,通过外引内培、自主提升等形式,与企业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德艺双馨、富有活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6.服务社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依托行业,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教师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的优势,拓展社会服务面和服务功能,开展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7。围绕中心,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测体系目标

建立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着重构建社会(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由企业(用人单位)、社会评估机构、毕业生及家长所组成的社会评价主体,建立以素养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多元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城镇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实习阶段(面向社会顶岗实习单位和毕业实习单位)、成长阶段(面向就业单位)、成熟阶段(选择就业单位)三个阶段进行分阶段分项评价.从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毕业生就业找症把脉。

三、 专业建设内容 (一) 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依托行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知识和职业能力,从事中小城镇规划编制、管理和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探索实施“双证制度\"和“订单式”培养。针对**区域规划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参照城镇规划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以人才培养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为依据,积极探索建立双证书制度,

9

以“国家学历(大专文凭)+专业资格(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规格要求培养城镇规划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力争与企业共同探索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与企业共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订单式培养,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探索将企业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二)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满足社会对规划人才的需求,我校以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对城镇规划专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紧围绕教学工作中心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探索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手段,健全保障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接轨、两融合”(学校与社会接轨、专业与职业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0

“一接轨、两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结构 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 引进高层次教师、进行国内外培训 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制度 聘企业高技能水平能手任兼职教师 考评机制 培养 方案 目标 规格 能力 要求 课程 体系 实践 教学 实践 教学 方法 工作过程 项目 驱动 教材 建设 学习领域 课程 体系 实践 岗位 行业职业 教学 组织 内容 组织 理实 一体 校企共建

图3—1 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规格与社会接轨;专业能力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专业与职业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深度融合全程参与共建,因材施教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实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探索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加强教材建设步伐。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和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考评教师的业绩及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三) 积极探索,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就是要加强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主要体现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学制体系与学分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教学改革实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完善实训实习的衔接.

1。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实施五年一贯制的高职院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挂钩,实行分段贯通式联合办学,先在中职学校学习2年,成建制班地升人高职院校再学习3年.与**城市建设学校合作。

11

2.完善学制体系与学分制。制定学制体系,制定五年一贯制的分段贯通式教学计划,制定完善的学分制系统.规范学制体系,建立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相近专业学分互认制,避免重复学习。

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4。衔接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沟通,明确各方职责与权利,从政策上加快中高职的衔接进程。

5.通过教学改革实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合理确定中高职衔接时衔接课程科目和内容范围,进一步深化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形成既能体现中职专业特色,又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6.完善实训实习的衔接。确定合理的中高职两段式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使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四) 转变方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1。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开发以“基于城镇规划工作过程、做学合一、理实一体”为目标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助理规划设计师(设计员)、测量员、施工员、资料员和预算员等职业,通过公共基础领域、专业技能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进修学习、课外教育等相应的获取知识方法和途径,完成包括基础学习、单项技能学习、综合技能学习及应用技能学习等技能培养.针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开发和设置相应的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达到能力培养目标。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与城镇规划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大纲,构建基于城镇规划工作过程的“三个要求,四个领域,四项技能”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3 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进行特色教材编写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和教学实践要求。

12

行业职业岗位 设计员 学 习 领 域 课程体系 课 程 设 置 公共基础领域 专业技能学习 领 域 基础 技能 学习领域 《绘画(素描、色彩)》《建筑构成》《CAD绘图》《建筑制图》《工程测量》 《计算机效果图制作》《建筑设计》、《道路交通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市政工程规划》 测量员 单项技能学习领域 综合技能学习领域 应用技能施工员 资料员 预算员 拓展学习领域 《城镇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工作过程课程) 进 修 学 习 课 外 教 育 毕业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学习领域 图3-2 课程体系构架

2.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模式

继续推行校企合作、任务驱动、项目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深化“2+0。5+0.5\"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核心技术课程一体化\"特色的“设计工厂”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课堂与实训室、工作室、设计院等多渠道方式,促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获得职业经验和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毕业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外考评机制,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资源库信息化

运用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教材等教学资源库.

(五)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外引内培、自主提升等形式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形成以教授和高级规划师为带头人,企业技术精英参与的一批教学、科研、实践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以培

13

养高水平“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和专业带头人为重点,与企业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 素质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引进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为补充,为教师提供入企工作机会,增强实践能力,打造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结构合理,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评聘与评价制度,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纳入聘用和绩效考核,引导“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

1。师资队伍相对稳定,规模适度扩大

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有计划引进优秀的企业技术精英2人以上,充实教师队伍.

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1)优化学历结构。制定措施激励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实现专业教师队伍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70%以上。

(2)优化职称结构。鼓励教师进行提升职称申报工作,力争到2013年,实现专业教师队伍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到70%以上.

(3)优化年龄结构。努力克服“年龄断层”,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引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的力度,形成较为合理的年龄梯队.

(4)优化梯队建设。加大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3名青年教师.

(5)优化“双师\"结构.与企业共同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上下功夫,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现在的77%上升到90%;使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满足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6)提高兼职教师比例.到2013年,聘请12名左右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专业课教师的专兼比达到1:1以上。

(六) 加强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14

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1。构建校、系、专业三级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管理机制,以互利互惠为前提引企入校、延校至企,营造真实的城镇规划设计项目的实训环境,通过培养主体双元化(教师、学生)、人才培养员工化、深度产学研合作,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

2。校企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学习性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内顶岗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践平台.努力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在校内建成规划与建筑模型制作中心、规划与建筑工作室、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室等4个实践教学实训室.进一步拓展能满足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已有校企合作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校外要建立15家以上相对稳定、合作密切的校外实训基地。

3.根据城镇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基本技能与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能力、综合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岗位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与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4.校企共同建立考评制度,校企师资合理配套,共同实施管理实践教学。 (七) 拓展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依托行业,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教师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的优势,拓展社会服务面和服务功能,开展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有明显提高。建立**新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服务**新农村规划建设项目达到30个以上;参与培训在岗职工、城乡规划技术与建设管理人员达到500人次;选派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达到10人次。

(八) 保障机制

树立学校到系,项目负责人到项目参与成员高度重视的思想,制定并落实政策,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该专业及课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15

组织成立该专业及课程建设项目实施领导机构。由学校行政部门主要领导牵头,组成该专业及课程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将贯彻落实专业及课程建设项目作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及《教育服务**新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要求的重要内容来部署和推动,以本项目为基础,制订城镇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有效落实。

2。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该专业教学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重点举措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在组织实施城镇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项目过程中,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把各自承担和参与的任务落实责任到人,细化工作方案,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检查,年年有成绩,同时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参考依据。

四、 改革举措

(一) 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订章程,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解决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深入、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解决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问题。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互利互惠,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解决企业文化融入校园的困难,达到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解决教学过程与任务和企业的生产过程与任务脱节问题,同时推动灵活多样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探索系统培养方式,贯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 中高职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但是衔接的过程还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所以打造中高职衔接发展的新理念,谋划中高职衔接发展的新思路,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以终身教育为依据,打通中职和高职的衔接; 2。以资源效益优化为依据,协调中职和高职的衔接; 3.以制度创新为载体,实现中高职的政策衔接;

16

4。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实现中高职的内容衔接。

(三) 转变培养方式,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多样化教学模式、信息化

教学资源库.

1。城镇规划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城镇规划专业2006年评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以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构架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对几门校级、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推动作用.

图4—1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立模式示意图

校企合作 学校 企业 制定 任务驱动

课程体系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模块化 工作过程导向

教学手段项目化 实训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践指导个性化 行业标准

17

广泛深入**区内各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规划设计师、规划管理人员、房地产工作人员等进行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上,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考虑该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和教学内容要与行业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相适应。因此,在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立中,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共同探讨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体系内容构成,与**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课程,建立与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库,根据岗位技术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标准等,同时选择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共同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城镇规划专业以能力培养为依据,围绕培养该行业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要求,按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实训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课构建突出岗位技能、职业能力,满足行业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学习、单项技能学习、综合技能学习和实习实践四个学习领域。按照“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实习实训、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2。专业课程群建设

根据图4-2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设有《绘画(素描、色彩)》、《建筑构成》《CAD绘图》、《建筑制图》、《建筑工程测量》等5门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效果图制作》《建筑设计》、《道路交通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市政工程规划》等5门单项核心技能课程,《城镇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等3门综合核心技能课程。

这些课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严格按照建筑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培养真正符合城镇规划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及实训基地,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 的 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工作能力。

18

图4-2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岗位要求 行业要求 职业要求 能力要求 课程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基本技能 基础学习领域 单项技能 单项技能学习领域 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学习领域 《绘画(素描、色彩)》《建筑构成》《CAD绘图》《建筑制图》《建筑工程测量》 《计算机效果图制作》《建筑设计》、《道路交通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市政工程规划》 《城镇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 毕业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应用技能 实习实践学习领域 专业课程群建设以5门专业课程(《居住小区规划》、《建筑构造》、《园林景观设计》、《城镇规划》《构成》)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各课程改革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考核评价体系、学材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

在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下,进行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完善,在建设内将专业拓宽领域的专业课程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进行。

通过以上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实现城镇规划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目标。

3.多样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依据本身特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依据城镇规划工作过程开展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的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的运用.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

19

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建立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主体的“设计工厂\课堂与实训室、工作室、设计院等多渠道方式,促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获得职业经验和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毕业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城镇规划设计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如全国高职高专毕业设计作品竞赛、国内城镇规划设计竞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定期举办课程作品展、毕业设计展和获奖作品展。这些不但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检验了教学效果,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4.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鼓励教师运用虚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并运用到教学上,在课件制作上给予相应经费和技术支持.其次利用校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城镇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网站,整理归纳教学文件、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讲稿说课、教材、试题试卷、事件案例、媒体素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flash动画)、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教学资源库,从而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网络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整体提高本专业建设水平。

在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下,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教材,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技术特点编写特色专业教材和校本教材。形成立体化教材系列,完成3部城镇规划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其中规划教材1部,特色教材1部,实训指导特色教材1部。

(四) 强化实践育人,大力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建设期内,秉承“锐意改革、发展体系、突出专业、打造优势”的建设思路提升和完善城镇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紧紧围绕着“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手段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建设理念和思路展开。坚持以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推手,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为保障,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逐级成长的目标。

1.构建更加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措施

在对规划助理设计师(设计员)、规划管理人员、房地产工作人员等进行

20

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该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和教学内容要与行业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紧密结合行业技术发展和进步,体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现行规范与标准。按照“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适度”的原则,确定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设计以切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突出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城镇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基础实训课、专业实训课、综合实训课、实习实践课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四四式”实践课程体系。切实加强课程设计、课程实训、实习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探索建立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领域。

依托校内、校外的校企合作实训室和设计工作室,企业参与该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制订和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实训案例、实现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从而推动实际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通过“四四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适应**“二规三建四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勘察设计咨询业)等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的需求。

2。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根据城镇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由双师型教师、外聘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教学。构建“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和考核方法。

第一,提高实习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实习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在50%以上,经过反复训练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由粗到细的训练过程,以便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

21

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倡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导入式教学法、移植式教学法等多种创新性教学方法。从而变“学做分离”为“做学合一”。城镇规划专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特点,因此,在学生的课程实训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要分配任务,明确目标,在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作室,实现“实践指导个性化”.

第三,改革考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的考核,采取小组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进行总体评价,综合评分,答辩小组由专兼职教师按1:1比例组成。顶岗实习成绩由所在企业评价和辅导教师(专任或兼职)考核,原则上分值各占50%,如承担实际业务,企业评价比例可在60%以上。

3.进一步探索校企深度融合体制的措施

组建“学习性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内顶岗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平台,如图4—3所示,以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四层次一体化递进。“三结合”是指实践项目要坚持“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虚实结合\"等3方面的结合,以校企结合为主轴,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图4—3“技能四级递进\"实践平台

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 综合技能 岗位技能 学习性 实训室 校内实 训基地 校内顶岗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根据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划分为4个阶段:课程实训、项目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

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第一,进一步整合和完善校内基础实训基地的功能

按照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在现有基础上扩建和新建校内“规

22

划实训基地”(集美术基础、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模型制作、景观工程、成果展示、校企合作于一体的真实生产性实训基地)等10个校内实训室(见表4-1),用于学生校内实训和对外技术服务。

表4—1 城镇规划专业校内基础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序号 /车间类别 实训室名称 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实训内容 规模 功能与作用 1 已有 实训室27间,建集教学、培训、职业筑面积2528平计算机基础能力和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方米,计算机设专业软件操作训练 为一体 备1358台(套) 实训室3间,建筑面积600平本专业实践教学和方米,配套80实训的主要基地 台电脑 2 已有 小城镇总体规划实训、市政工程实训、规划与建筑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系设计中心 训、园林绿地规划实训、居住小区规划实训等 美术教室 美术教室准备室 3 4 扩建 扩建 美术教室2间,素描、水彩、水粉、建筑面积240用于美术基础训练 手绘效果图 平方米 辅助美术教学准备 建筑面积30平绘画器材存储 方米 5 扩建 专业计算机房 CAD绘图、3DSMAX、建筑面积100可为本院及建筑行PHOTOSHOP等绘平方米,容纳业从业人员提供专图及效果图实训、规50人 业培训和考证场所 划课程设计、专题设计及毕业设计 用于建筑制图和其他主要给学生提供手手绘图实训建筑制图建筑面积平方绘图方面实训的场实训、规划课程设计、米120平方米 所 专题设计及毕业设计 6 扩建 专业绘图教室 7 新建 培养学生的专业和住宅建筑户型、各类职业认知能力,模拟模型制作建筑面积平方居住小区模型制作、工作任务过程,提(评图)室 米150平方米 设计成果评审 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模型制作准备室 学生作品成果展示室 辅助模型制作准备 建筑面积平方储藏工具和材料 米30平方米 8 9 新建 新建 展示教学成果和优历届学生优秀作品和建筑面积平方秀设计作品,加强校友作品展示 米150平方米 专业教育。 23

10 新建 校企合作项目展示室 展示校企合作设计成建筑面积平方可用于进行实践教果 米150平方米 学的实际案例展示 兼学生就业实训、与企业合办工作室,建筑面积平方返校辅导室,对外可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米120平方米 向社会提供科研技践、实训 术合作服务。 11 新建 校企合作工作室 第二,进一步拓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目前,**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勘察设计院、**旭升电子科技公司建筑与规划设计中心(由公司配套80台电脑供师生进行教学和实训)、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分公司设计工作室、镭神数字影像工作室为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室。企业设于校内的工作室、校企共建的工作室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设备,引进企业的操作规范、项目设计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企业派驻项目管理人员,不仅在学校实践教学中参与指导,同时也参与课程制定。依托工作室,学生可以直接参与项目生产性工作,缩短学生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差距,有效培养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学生参与项目后,企业和学校的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将其分配至适合的工作岗位,并针对工作岗位的需求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指导老师结合商业合同和行业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考核和评价。建设期内,与**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勘察设计院共同进行城镇规划设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工学结合,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表4—2 城镇规划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合作企业 **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勘察设计院 **旭升电子科技公司建筑与规划设计中心 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南宁设计二所工作室 镭神数字影像工作室 校内生产性实训 功 能

24

第三,改革深化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校外实习基地均是在行业中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知名度高的城乡规划设计企业和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改革深化在专业教学、师资培养、职工继续教育、技术研发、人才供需等方面合作关系,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与9个企业(见表4-3)共建深度融合内容,为提供该专业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达到100%创造条件并奠定深厚的基础。

表4-3 城镇规划专业主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合作企业名称 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城乡规划设计院 **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华蓝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柳州市规划设计院 百色建筑规划综合设计院 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来宾市规划设计院 顶岗实习 企业顶岗实习 项目 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 功能 对所学专业有初步认识 了解城乡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 第四,深化社会服务内容,提升城镇规划专业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期内,发挥师生专业优势,依托“**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特色服务项目”.继续发扬“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的传统优势,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机会,组织城镇规划专业师生积极参与乡镇规划、村屯规划设计、**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村寨防火改造、村镇测量规划、村庄整治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支援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在社会服务内容上深化,在辐射能力上提升.

(五) 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结构优良、德艺双馨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整个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根本,该专业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鼓励教师通过多渠道提高专业技

25

术水平,激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项目,以科研促进教学。同时注重教师队伍的“专兼结合”,聘请校外6名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综合能力良好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专家作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校内外实践课程指导。

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共22人,师资结构较为合理.其中专任教师14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专兼职比例为14:8,中青年教师比例为100%;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2人,占85。7%;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以上职称的教师6人,占42.9%;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7人,占52。6%;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9人,占64。3%;校外兼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

1。以培养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双师\"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培养该专业带头人蒋萍高级规划师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指委规划类专业分指委委员;培养肖剑老师为专业带头人.建设期内,通过国内进修、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之能够把握该专业发展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变化,及时纳入专业教学中.具备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与行业企业人员一同制定地区行业标准和专业建设方案,成为专业教学能手和行业专家.

第二,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在职提高学历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同时,还可以通过有计划分批分阶段选送到相关院校对口专业或研究机构参加短期课程进修、业务培训进修,企业挂职实践、技术兼职等途径,更新中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成为城镇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教学骨干、技术能手。

第三,加强中青年教师 “双师”素质培养.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每年选派3名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或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提高双师;专任教师获得相关专业工程系列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1.6%。

26

2。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进一步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人才共享”的用人方式,扩大兼职教师的规模,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等人才的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学院兼职教师选拔、聘用等相关管理办法,增聘1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名国家注册规划师、2名高级规划师、1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建筑师,分别承担规划理论、规划设计、规划实践、规划管理等课程建设、青年教师指导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建设期内,兼职教师达到12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建成稳定的兼职教师库,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我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与企业一道,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依托行业,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教师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的优势,拓展社会服务面和服务功能,开展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3。整合学术梯队力量,促进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整合现有的科研力量,形成坚实的科研团队,提高团队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广辟科研立项渠道,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争取三年内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校级应用性研究课题8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充分发挥科研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支撑作用。同时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评比、教学竞赛等活动,打造教学名师,构建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促进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六)确保教学过程质量,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 1.构建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社会评估机构四方组成的社会评价主体

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应该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家长三方认定。城镇建设专业的用人单位主要是设计单位、县市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

27

建设单位等。因而要组建**区内外各个类型各个级别的用人单位成为城镇建设专业的评价主体。除此以外,社会评估机构能客观的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适当引入社会评估机构作为评价主体,可以补充及完善城镇建设专业的社会评价主体,使其更合理化。

2。构建多元化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社会评价时,不能仅仅从就业率这个指标进行评价,而要根据具体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全面的、立体的评价。这就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主要由围绕知识、能力和素养这三个方面来构建的学校层面、用人单位层面、学生层面和家长四个层面组成。从学校层面可以获得包括协议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等评价指标。从用人单位层面可以获得包括企业满意度、职业稳定率、岗位晋升率等相关评价指标。从毕业生的角度获取包括学生满意度、平均工资水平等评价指标。从家长的角度获取包括家长满意度、职业稳定率、就业差距等评价指标.

3。探索适应城镇规划专业社会评价的方法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有多种方法,在对城镇规划专业社会评价的时候,要采用动态评价,对城镇规划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分阶段(实习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进行评估,须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这样才能及时跟踪反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形成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采取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组织和评价程序。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建立上下游、内外部结合的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以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跟进机制。通过这个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毕业生进行五年持续跟踪分析,从而为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和实训建设等等提供科学依据.

(六) 社会服务

建设期内,发挥师生专业优势,依托“**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特色服务项目”.继续发扬“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

28

单位\"的传统优势,组织城镇规划专业师生积极参与乡镇规划、村屯规划设计、**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村寨防火改造、村镇测量规划、村庄整治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支援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在社会服务内容上深化,在辐射能力上提升。

1.建立**新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服务**新农村规划建设项目达到30个以上;

2。参与培训在岗职工、城乡规划技术与建设管理人员达到500人次; 3.选派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达到10人次。

五、 资金分配(见下表)

29

专业建设预算(单位:万元)

建设项目 合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小 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特色专业与课程建设一体化 教材建设 小 计 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校内实训室 校企合作工作室 资金支出 2012度 158。00 2。50 2.50 5。00 2。50 3.00 2。50 15.00 5。00 28.00 35.00 3。00 4。00 2.00 44。00 10。00 6.00 5.00 3。50 5.00 29。50 2。50 2。50 2.00 7.00 10。00 8。00 6。00 8.00 6.00 38。00 2。00 1。50 3。50 3。00 3。00 2013年度 142。00 2.50 3。00 2.50 15.00 5。00 28.00 35。00 3。00 4.00 2。00 44.00 6。00 5.00 3。50 5。00 19.50 2。50 2.50 5。00 10.00 8。00 6.00 8。00 6。00 38。00 2。50 2。00 4。50 3.00 3。00 小 计 300。00 2。50 2。50 5。00 5。00 6。00 5。00 30。00 10。00 56。00 70。00 6。00 8。00 4.00 88。00 10。00 12。00 10。00 7。00 10。00 49。00 2。50 5。00 4。50 12。00 20.00 16。00 12。00 16。00 12.00 76.00 4.50 3。50 8。00 6。00 6.00 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实训内涵建设 小 计 网络设备改造 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 摄影、摄像设备 小 计 制定制度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聘请专家 委员会议、专家讲座 小 计 专业带头人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培养 师资队伍与服 能力建设 教师“双师”素质培养 企业兼职教师培养 小 计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 设备损耗 材料损耗 小 计 缴纳保险金 小 计

六、 保障措施

30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学校-教学系—专业(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成员的组织机构,制订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有效落实,顺利实施。

二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重点举措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同时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参考依据。

三是实现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评审标准、运行管理、资助和奖励等措施,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给大力的支持,同时保证专款专用;对获得项目批准的专业团队给予5万元的奖励。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解决在专业及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重要事宜;专家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建设进度.

七、 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2012-2013年)

31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及专业建设进度绩效指标一览表

重点专业名称 城镇规划 建设负责人 甘翔云 总建设目标 通过两年的努力,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将城镇规划专业建设成办学活力明显增强,专业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依托行业、服务**、辐射东盟领域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特色明显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服务**经济发展一流且具有区域领先水平的特色引领型品牌专业.打造一支师资结构优良的教学团队,创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形成课堂和实践教学内容特色鲜明、人才评价机制科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加快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 2012年 (建设目标、预期效果) 2013年 (建设目标、预期效果) 建设内容 一、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构建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打造“**新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城镇规划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校企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形成良好的互动双赢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成为**乃至西部地区目标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典范. ⒈建立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 建设目标: 与**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工作机构 ,实施工作方案。 预期效果: (1)体制机制创新的学习、调研. (2)形成理事会工作方案。 预期效果: (1)召开一次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工作规划、建立工作机构,工作运行。 (2)听取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专门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年度工作计划。

32

(续表1)

2. 构建校、系、 专业三级建设目标: 成立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并且有效运行。 预期效果: (1)构建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学习、调研。 (2)成立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工作草案。 预期效果: (1)成立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会议纪要及相关决议. (2)完善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工作组织。 (3)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效果材料. (4)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有效运行总结材料。 一、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建设目标: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机制。 3。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预期效果: (1)成立钦州校企合作工作站; (2)校企合作工作站组织机构及职能; (3)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机制与制度。 预期效果: (1)参与当地人才需求、生源、毕业生调研; (2)协助学生在当地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 (3)协调学院在当地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工作; (4)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效果的总结. 33

(续表2)

⒋建立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 建设目标: 构建“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实施体系及其有效运行,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预期效果: (1)基于构建“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实施体系工作调研; (2)构建“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实施体系工作方案。 预期效果: 完善“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实施体系及有关制度建设: (1)双带头人制度; (2)双教学团队制度; (3)双教学监控制度; (4)双评价考核制度; (5)“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实施体系有效运行总结。 利益驱动机制 5.构建“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实施体系 建设目标: 建立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 预期效果: (1)基于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工作调研. (2)建立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工作方案. 预期效果: (1)校企智力合作机制; (2)校企合作研发机制; (3)建立市场调控、校企互动的利益分配机制; (4)专任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5)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有效运行总结。 一、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34

(续表3)

建设目标:建立有利于“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的紧密型合作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 1. 校 企 合 作 制 度 建 设 预期效果: (1)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工作调研。 (2)形成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方案。 预期效果: (1)专业双带头人制度; (2)人才互聘双重考核制度; (3)教学文件共同论证开发制度; (4)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 (5)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制度; (6)订单培养及员工培训制度; (7)技术研发及产学合作制度; (8)教学质量共同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 (9)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有效运行总结。 建设目标: 建立以系部为管理中心的二级管理体制,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 2。 校 内 管 理 制 度 建 设 预期效果: (1)二级管理体制,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工作调研; (2)二级管理体制,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工作方案。 预期效果: (1)学院、系部二级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方案、方法、制度; (3)产学研合作科研管理制度; (4)二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效果分析. 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35

(续表4)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 建设目标: 创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接轨、两融合”(学校与社会接轨、专业与职业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预期效果: (1)成立课题组,进行企业调研,完成岗位、岗位群分析;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2)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接轨、两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3)与企业共同构建课程内容,制定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方案、评价考核办法与标准等. 建设目标: 1. 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基于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课程体系,推行教学与生产实践、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岗位资格标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 预期效果: (1)制定适应 “一接轨、两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 (2)完成课程内容构建; (3)创新基于项目工作过程“一接轨、两融合\"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成果.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建设

36

(续表5)

1。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预期效果: (1)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召开1次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 (2)成立课题组,完成构建城镇规划岗位能力课程体系的研究初步研究; (3)与设计单位、城镇规划管理部门共同构建主干课程内容,制定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 (4)建设3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编制《居住小区规划》、《建筑构造设计》、《园林规划设计》3门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方案、评价体系、配套课件;《居住小区规划》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筑构造设计》、《园林规划设计》2门院级精品课程. 预期效果: (1)召开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参与的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2次; (2)课题组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并形成研究成果; (3)与设计单位、城镇规划管理部门进一步构建专业课程内容,制定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方案、完善评价考核办法与标准等。 (4)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在《居住小区规划》、《建筑构造设计》、《园林规划设计》3门核心课程基础上,再建成《城镇总体规划》、《构成》院级精品课程;完成3门核心课程课件和配套教材的建设;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建设 2.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建设目标: 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依据城镇规划工作过程开展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的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核心技术课程一体化\"特色的“设计工厂”教学模式。 预期效果: 预期效果: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成果。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核心课程上的应用。 (2)建设2个校企合作工作室建立“核心技术课程一体化\"特色的(2)建设2个校企合作工作室探索“核心技术课程一体化\"特色的“设计工厂”教学模式. “设计工厂\"教学模式。 (3)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争取取得优异(3)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毕业设计作品竞赛等国内外设计成绩4项以上。 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争取取得优异成绩2项以上。

37

(续表6)

建设目标: 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推动网络课程建设.进一步推进教材的系统化建设。完成3部城镇规划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并出版,其中规3。 划教材1部,特色教材1部,实训指导特色教材1部。 教 学 资 源 库 建 设 预期效果: (1)建设核心课程电子化,以及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核心课程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比例达90%以上; 主要理论课程多媒体课件课时达210课时. 积极参与自治区教学软件应用大赛,力争获得1项以上的荣誉。 (2)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完成《居住小区规划》《建筑构造设计》、《园林规划设计》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网站建设。 (3)成立有企业专家参加的基本技能配套教材编写组;启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1部规划教材的编写;启动《城乡建设管理与法规》1部特色教材的编写;启动《城镇总体规划设计指导》1部实训指导特色教材的编写。 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学制体系与学分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实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完善实训实习的衔接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加强中高职教育之间与协调发展。 预期效果: (1)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电子化,以及主要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比例达80%以上; 专业理论课程多媒体课件课时达210课时。 积极参与全国教学软件应用大赛,力争获得1项以上的荣誉。 (2)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完成《城镇总体规划》《构成》2门课程的课程网站建设. (3)完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1部规划教材的编写;完成《城乡建设管理与法规》1部特色教材的编写;完成《城镇总体规划设计指导》1部实训教材的编写。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建设 五、 中 职 38

与 高 职 系 统 培 养 预期效果: (1)与中职学校合作探索分段贯通式联合办学思路及招生考试制度调研论证; (2)构建学制体系; (3)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预期效果: (1)衔接教学管理制度。 (2)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3)完善实训实习的衔接。 (续表7)

六、“双 师” 结 构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2。 骨干教师建设目标: 培养骨干教师4名,通过分批选送到相关院校对口专业进修、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企业挂职实践、技术兼职等途径,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技术等方面的教学骨干、技术能手。 ⒈专业带头人培养 建设目标: 通过出国访学、国内进修、学术交流、专业培训、主持科研、教改项目、主持专业建设等方式,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培养在区域城镇规划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2名;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小组负责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效果: (1)赴国内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职业教育先进理念; (2)主讲3门专业核心课程,指导青年教师2名; (3)主持修订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预期效果: (1)出国考察学习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办学模式; (2)主持修订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3)主讲3门专业核心课程,指导青年教师2名,完成4项工程项目; (4)参加学术研讨会1次; (5)到产学合作企业单位调研1次。 39

培养和引进 预期效果: (1)骨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学习培训2次; (2)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3)每位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1人; (4)参与专业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建设; (5)参与院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 (6)主讲2门核心课程. 预期效果: (1)骨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定向培训,到国内考察学习; (2)参与专业教学改革项目; (3)参与院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 (4)主讲2门核心课程; (5)每位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1名。 (续表8)

六、“双 师” 结 构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3。教师“双预期效果: (1)校企合作制定教师“双师”素质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并实施师\"素质考核; (2)每位教师每年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或每位教师培养 参与完成1项以上工程项目; (3)1名专业教师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预期效果: (1)校企合作制定教师“双师”素质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并实施考核; (2)每位教师每年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或每位教师参与完成1项以上工程项目; (3)1名专业教师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建设目标: 制定年度培养计划,加强中青年教师 “双师”素质培养.30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选派3名参加脱产培训,或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实践能力考核要达到院级标准;专任教师获得相关专业工程系列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比例达到90%。建立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长效机制,通过选派教师到院属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勘察设计院等企业参与工程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0

4. 聘请行业建设目标: 按照学院兼职教师选拔、聘用等相关管理办法,选聘1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名国家注册规划师、2名高级规划师、1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建筑师,分别承担规划理论、规划设计、规划实践、规划管理等课程建设、青年教师指导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建设期内,兼职教师达到12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建成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 预期效果: (1)聘请12名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 (2)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实训指导、毕业设计指导、顶岗实习指导; (3)每学期举办1次新技术应用的讲座; (4)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 预期效果: (1)聘请12名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 企业(2)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实训指导、毕业设计指导、顶岗实兼职习指导; 教师 (3)每学期举办1次新技术应用的讲座; (4)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

(续表9)

六、“双 师\" 结 构 5。青年教师培养 建设目标: 通过输送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与实践的能力;老教师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参与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或社会调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实践综合能力. 41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预期效果: (1)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2)青年教师脱产培训或到规划设计院所锻炼,每年不少于1个月; (3)50%的青年教师通过学院实践教学能力考核; (4)参与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5)至少参与一个班的学生顶岗实习指导. 预期效果: (1)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2)青年教师脱产培训或到规划设计院所锻炼,每年不少于1个月; (3)50%的青年教师通过学院实践教学能力考核; (4)参与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5)至少参与一个班的学生顶岗实习指导。 (续表10)

及内涵建设

习七建设目标 实、训教条学训习内⒈美件室术件实条实实校教 根据行业发展形势,与时俱进的持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条件,加强校企合作,以此实现教学、生产、技术研发、培训服务等多项功能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 扩建的美术教室建成后可容纳100人实训;进一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实训技能考核标准,面向社会承担培训服务。 42

预期效果: (1)制定购置设备的招标方案; (2)完成静物储存架设计制作、完成购置美术静物; (3)建立实训技能考核标准。 预期效果: (1)完善实训技能考核标准; (2)实训室可满足一次容纳100人美术实训教学; (3)承担艺术培训等社会服务。 美术教室准备室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扩建完成美术工具及材料存放室。 预期效果: (1)完成美术工具存放室建设方案; (2)制定内部装饰工程招标方案,完成准备室内部装饰装修; (3)完成美术器材购置。 预期效果: 完成准备室建设,并投入使用; 专 业 计 算 机 房 建设目标: 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扩建完成每间容纳50人的实训室,满足规划图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效果图制作等技能实训教学,并为企业开展施工图设计、效果图制作技术培训的服务 预期效果: (1)制定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 (2)完成设备采购招标方案; (3)完成采购设计专用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采购; (4)行业专家组的论证材料。 预期效果: (1)制定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 (2)完成设备采购招标方案; (3)完成采购设计专用辅助设备和相关办公设备采购; (4)行业专家组的论证材料。 (续表11)

(学训实⒈教内件训习续实条习校涵及条实)件实内室 专业绘图建设目标: 建成一次容纳50人专业绘图实训室,开展规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的绘图实训教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43

预期效果: (1)完成新增设备招标方案; (2)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制定管理制度. 预期效果: (1)完成实训室检验设备购置,并进行安装及验收; (2)实训室面积600平方米,能同时满足50人实训; (3)为专业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提供服务。 模型制作(评图)室建设目标: 建设模型制作实训室,建成满足一次性容纳50人的建筑、规划模型制作的实训室,开展模型制作实训教学;提供行业培训,社会服务,承担模型制作服务;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实训教学提供服务;对外承接销售模型工程项目制作。 预期效果: (1)完成扩建实训室建设方案设计; (2)完成设备调研,制定招标方案; (3)制定管理制度。 预期效果: (1)完成扩建实训室建设方案设计; (2)完成设备调研,制定招标方案; (3)制定管理制度。 模型制作准备室建设目标: 建设模型制作实训室,建成满足一次性容纳50人的建筑、规划模型制作的实训室,开展模型制作实训教学;提供行业培训,社会服务;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实训教学提供服务。 预期效果: (1)制定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 (2)完成设备采购招标方案; (3)完成采购设计专用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采购; (4)行业专家组的论证材料。 预期效果: (1)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的实训室,同时满足30人教学; (2)生产性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100%; (3)教师实践能力培训; (4)为区域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实训教学提供服务。

(续表12)

学生(实训习内件条训习件续条实实作品

建设目标: 展示规划设计成果和优秀设计作品,加深理论认识。 44

成果展示室 预期效果: (1)制定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 (2)完成设备采购招标方案; (3)完成部分设备采购、安装与调试。 预期效果: (1)完成展示室工程建设; (2)设备采购、安装与调试全部完成; (3)为企业招聘提供学生能力展示. 校企合作项目展示室建设目标: 展示校企合作设计成果,可用于进行实际教学案例展示,加深学生理论认识。 预期效果: (1)制定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 (2)完成设备采购招标方案; (3)完成部分设备采购、安装与调试。 预期效果: (1)完成展示室工程建设; (2)设备采购、安装与调试全部完成; (3)为企业招聘提供学生能力展示. 建设目标: 对内可利用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教学,促进专业建设;对外可面向社会提供科研技术合作服务。 校企合作工作室预期效果: (1)与校内外企业签订协议,在校内成立2个校企合作工作室; (2)制定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 (3)完成设备采购招标方案; (4)完成部分设备采购、安装与调试。 预期效果: (1)完成满足容纳10人的图形图像绘图实习实训; (2)设备采购、安装与调试全部完成; (3)为企业承担施工图、效果图喷绘输出服务;(4)为企业承担职工培训。

(续表13)

45

七、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及内涵建设 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巩固原有校外9家校外实习基地 ,新增6家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达到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现学生设计技能、施工管理技能、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建成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1家。 预期效果: (1)完善实训基地合作协议; (2)新增3家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2家; (3)满足一次容纳160人的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预期效果: (1)新增3家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5家; (2)一次容纳240人的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建设目标: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成立管理机构,制定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生产性实训考核评价标准. ⒊内涵建设预期效果: (1)建立实训室管理机构; (2)制定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 (3)制定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 (4)完成生产性实训指导讲义3本. 预期效果: (1)完善实训实习管理机构; (2)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 (3)完善实训实习考核评价标准; (4)完善生产性实训指导教材。

(续表14)

46

建设首先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强化学院“规划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承担培训在岗职工、城乡规划管理人员500人次,为合作企业目标 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00人次。其次加强与**省内各大高校同类专业及各大建筑规划设计院的技术合作,发挥专业师资优势,依托院属 国家乙级建筑勘察设计院,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师生承担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务,协助编制乡镇规划4个,村屯规划设计50个。 建设目标: 依托行业主管部门等参与培训在岗职工、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为合作企业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选派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八、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⒈培训服务教师与合作交流院校联合培养学员. 预期效果: (1)完成在岗职工、城乡规划管理人员培训200人次; (2)完成为合作企业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100人次; 预期效果: (1)完成在岗职工、城乡规划管理人员培训300人次; (2)完成为合作企业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100人次; ⒊. 交流与合作 建设目标:发挥专业师资和实训基地等资源优势,为自治区各建筑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咨询,解决技术难题等服务。 ⒉技术服务预期效果: (1)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务; (2)协助编制乡镇规划2个,村屯规划设计40个. 预期效果: (1)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务; (2)协助编制乡镇规划2个,村屯规划设计10个。 建设目标:与高等院校进行同类专业交流与合作;与**各大建筑规划设计院进行技术合作。 预期效果: 派骨干教师上述相关学院进行交流不少于4人次. 预期效果: 派骨干教师上述相关学院进行交流不少于6人次。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