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构成侮辱诽谤罪,需要行为人明知事实虚假或散布虚假信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诽谤他人,并且受害人名誉被损害。认定侵犯名誉权的条件包括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工作联系单中的意见评价是否侵害名誉权。侵犯名誉权属于侵权行为,严重情节可能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分析
一、侵害名誉权构成什么罪?
侵害名誉权构成侮辱诽谤罪。侵犯名誉权构成犯罪的条件有当事人明知事情有违法的表现却还是要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或者当事人利用不实的信息去伤害他人的行为等等,名誉权对于我们当事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但也必须要有合法的条件构成那么才能更好的进行处理。
1、即行为人明知事实虚假或对事实抱有深切怀疑,却仍然不计后果地予以轻率发表,并非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或应该预见到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名誉,但由于自信或放任了这种行为。
2、行为人客观上有捏造事实或散布虚假事实,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诽谤他人,以及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受害人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二、侵犯名誉权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1、被告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因此,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首先应确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
侮辱是故意以暴力或其他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实践中,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因此,只有在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诽谤是以书面、口头等捏造事实来丑化他人人格。其特点为:陈述的事实是虚假的,以语言、文字、漫画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诽谤的行为导致受害人社会评价的降低。诽谤主要有口头诽谤和书面诽谤两种。
2、被告是否存在过错。
名誉权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在确定毁损名誉时,原告必须举证证明被告有过错。
3、在工作联系单中提出意见评价是否会侵害名誉权。
现实生活当中如果侵犯他人所拥有的名誉权的话,是属于对于他人人身权利的一种侵害,所以按照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罚的措施的,首先从民事侵权行为角度上来说的话,这就是属于一种侵权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将会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结语
侵害名誉权构成侮辱诽谤罪,对于当事人来说名誉权是非常重要的。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包括明知事实虚假或对事实抱有深切怀疑却仍然轻率发表、捏造事实或散布虚假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未经同意公布他人隐私等。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需考虑被告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以及是否存在过错。侵害名誉权属于侵权行为,严重情节可能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