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不知情的处理方法如下:
1. 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为、流水、获利和他人供述等客观因素证明自己不知情。
2. 当事人若能证实自己不知情,则不构成犯罪,不会受到刑罚。
3. 当事人如果构成犯罪,判刑几率较大的情况包括: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支付结算金额超过二十万元、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超过五万元、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二年内有相关犯罪记录并再犯、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达到法定年龄并且具有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人;
2、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如公共安全、社会秩序、他人财产等;
3、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本身,包括犯罪行为的结果和行为人的行为方式;
4、犯罪主观方面: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如故意或过失;
5、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实际危害或可能危害。
综上所述,对于帮信罪不知情的当事人,其可以通过多种客观证据证明自己的无知情状态以免受刑罚,但若无法证实或在特定严重情形下,如为多个对象提供帮助或涉及较大金额等,当事人仍可能面临较高的判刑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
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一)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二)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三)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五)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六)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七)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