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规定,涉嫌诈骗罪被拘留后,家属可在24小时内得到通知,但在拘留期间不允许会见。律师可代表家属会见,了解案情、沟通公安机关、安抚被拘留者并告知家属。律师会见后可判断是否存在从轻、减轻情节或不构成犯罪,并提供法律帮助,满足取保候审条件可申请取保候审。在未判决前,除家属外,普通朋友无法会见。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涉嫌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予以拘留措施的,公安机关会在拘留后24小时之内及时通知家属,但是在刑事拘留期间,家属会见当事人是不被允许的,但必要时可以考虑委托律师到看守所会见当事人,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和公安机关进行沟通,了解案件的侦查进展,安抚当事人,并告知亲属相关情况。
律师在会见之后可以对犯罪情节做出判断,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自首、立功、从犯、未遂等从轻、减轻的情节,或者可能根本不构成犯罪的情形,并及时提供法律帮助,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在未判决之前,不仅家属不允许会见,普通朋友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申请会见的。
拓展延伸
拘留期间探视罪犯:合法权益与社会安全的平衡
在拘留期间探视罪犯的问题上,需要平衡罪犯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全的考量。一方面,探视可以确保罪犯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包括与家人的联系、获取法律援助等。这有助于维护人权和法治原则,使拘留制度更加人性化。另一方面,为了社会安全考虑,必须限制探视的条件和频率,以防止罪犯利用探视机会从事非法活动或对社会造成威胁。因此,应该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包括审查探视人员身份、设定探视时间和地点、监控探视过程等措施,以确保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全的平衡。这样的探视制度可以促进法律执行的公正性,同时保护社会的利益和安全。
结语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的家属在刑事拘留期间不能会见,但可以委托律师会见并了解案件情况。律师会见后可以判断犯罪情节,提供法律帮助,并申请取保候审。在探视罪犯的问题上,需要平衡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全的考量。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可以确保平衡,维护人权和法治原则,促进公正执行法律,保护社会利益和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