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伟人的散文:不能忘却的伟人,时势造就的英雄
今天12月26日,这是毛泽东同志124周年的日子。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领导人,而且还是一位豪迈的诗人。
我们读他的诗词,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势,往往在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间,展现纵横万里的境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每次读到这首词,我仿佛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和广阔的胸怀。
生在革命老区,长在红旗下的我,自然而然地对毛主席有一种深切的敬仰之情。
我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去过一次韶山参观。那时年少,对伟人的印象源于书本上介绍的知识。当自己真正走进他曾经生活并热爱着的土地,看到那青山绿水间,朴实的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这不正是毛主席希望改变的中国吗?
那次,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导游说的:“时势造英雄。”对啊,在那风狂云卷的时代,毛主席心系天下,并为民众谋解放,这胸怀天下的志向,与时代的召唤相呼应,成就了一代伟业。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一生乐观豪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无论是求学还是革命,即使最艰难、最黑暗的时期,在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危急关头,他都能自信豪迈,绝无消沉。这种强大的精神状态,为他的人生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他的一生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
毛主席于一八九三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原是贫农,后来逐渐积累财富成了富农。毛泽东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由于老师态度粗暴,他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体验到了抗议行动的效果。
他的父亲性情暴躁、吝啬苛刻,由此家里分成了两个党:一党是他父亲,是执政党,一党由毛主席、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在与父亲的矛盾对抗中,毛泽东总结出了斗争经验。在十三岁后毛泽东便离开了学堂,在家里帮父亲干活。尽管这样,他还是继续读书,《盛世危言》对其影响深远,也激起了他恢复学业的愿望,父亲不肯,他便离家读书。
长沙暴乱、哥老会的反抗、激进派教师劝人改庙为校等事件的接连发生在毛泽东已有的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影响。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他得以进入湘乡县的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