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一学年来,在王校长、陈书记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小学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及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在自己分管的小学教学管理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落实常规,让教学走向规范化
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各学科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保证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精心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各科教师遵守“集体备课流程”进行备课。备课时认真解读教材,制定适切、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细化教学环节,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主备老师按教学进度提前把教案发到同伴手中,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每次课前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进行再创造,基本形成合理的、个性化的教案。同时,要求认真撰写课后反思,有针对性、深刻性,能指导今后的教学。目前,从每月随笔的质量来看,一部分教师已经养成了思考的良好习惯,两个学期积累了优秀随笔共一百多篇。在每月检查教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别优秀的教师,所以,本学期开始,备课免检制度在一些学科尝试着实施起来。
2.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在上师大专家和区研训员的引领下采用行动研究、深度描写等质的研究方法,各教研组关联研讨,相互促进,逐步建立探索、研究的交流平台。通过开学初的推门课、师徒结对的实践课、新进教师展示课、教研组的主题研讨课等形式,贯彻落实:课前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制定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始终体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关注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重点关注学生的“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有效的课堂互动,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教学。于20__年10月成功承办了“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区级主题教研活动,王荣生教授专题报告之后,郭希为、张焕霞和李婷老师分别执教了研讨课,并在上师大专家和区研训员的组织下开展了热烈的研讨,明确了下阶段的研究方向。
3.精心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本学年小学部继续做到没有一本教辅进校园。坚持“老师走进题海,学生走出题海”的原则,精选作业,做到减负增效,做好试题库的累积和优化。各学科在布置作业时也能做到相互协调,防止作业过多或不足的现象产生。从教研组每月的作业检查报告来看,老师们批改作业细致扎实。教研组对作业中的普遍性问题也能及时分析、讲评、纠正,诊断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教师的教学问题,从而改善教学行为。
4.开发潜能,重视学习辅导
本学年加强了对学困生辅导的过程化管理。学期初,各学科老师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填报学困生资料。年级组内各科老师经常研究探讨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对学困生能做到关爱有加。五年级组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他本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勤于谈心、勤于督促、勤于指导,使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四年级组的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坚持对每一位学困生实行作业面批,及时予以指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学困生的进步非常大,年级平均分同步提高,其中,三、四年级英语稳超区平均,四年级英语的两个学期的成绩均名列全区第五名。
5.重视评价,改革评价方法
本学年推进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实践,极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能及时、客观地进行评价,使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的方向,获得成就感。重点巩固了“单元质量分析制度”。基本做到单元检测和期末测试一样规范有序。同备课组的教师咬尾巴监考,流水阅卷。任课老师能认真完成试卷分析表,上好试卷评讲课。学科教研组长加强了过程管理,及时掌握检测情况,对于取得成绩的老师,让其在学科会议上介绍经验;帮助教学出现偏差的老师查找原因,细心指导他们改进方法。
二、立足课堂,让教学走向高效化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改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轴、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深化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学习王荣生教授关于“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六讲”内容,强调课前观察,找准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构建民主、探究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后注重反思重建。同时,各教研组的教学反思和随笔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2.跟踪听课,加强能力指导
采取:“听课—诊断—研讨—设计—实施—反思”的模式进行跟踪听课。对新教师和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的教师,纳入了备课组、教研组的培养计划,给予了特殊关注。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强化责任意识。
三、强化研讨,让教学走向科学化
1.凭借“在场”优势,开展课题研究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结合自身教学改进目标,选择切口小、有实效的小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和实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围绕学校的大课题,小学部共建立了14个子课题,教研组聚焦课堂,将常规研究与课例研究、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小学英语组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不仅课堂鲜活,而且注重了经验的累积,撰写的多篇文章在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
2.凭借“在线”优势,创建对话平台
利用“康城学校BBS”和闵教课堂教学研究网,开展论坛行动计划。号召老师们“将想的做起来,将做的说出来,将说的写下来,将写的发到论坛来”。并将学校的大课题和备课组的小课题真正落到实处,在注重现场研讨的同时,加强网络教研的力度,充分体现了科研和教研的融合。就本学期而言,小学英语组开展了:“如何进行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观察”、“依据学情,创编合宜教学文本”;小学数学组开展了:“利用课前两分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明确教学行为的目标指向,寻求教学改进的方法策略”;小学语文组开展了:“以组内研讨课为例,开展辩课活动”、“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观察之我见”;小学品社组在吴淼老师的带领下也开展了:“走进生活,提高品社课堂的实效性”的主题研讨。
3.凭借“在位”优势,用足专家资源
作为上师大集团的基地学校,丰富的专家资源是我校强劲的智库。本学年,四年级语文组在刘海勤老师的组织下与周子房博士共同开展“支架式作文教学初探”的专项研究,林玲老师开展活动作文《找宝》的校际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胡俊杰博士参与了小学英语组的常态研究,精彩的点评给教师以启迪,也为教研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专家以前瞻的理念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扇智慧之门。
四、拓宽课程,让教学走向优质化
1.发掘个性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成立探究备课组,突出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研究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拓展型课程及兴趣小组,以周五第五节、第六节课为载体,从学科类、活动类和技艺类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审美观、艺术素质;继续开展了学科活动周,以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做足准备功夫,面向家长开放
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一年级准备期的推进成效,培养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家长的需求,进行了有效的家校互动。
3.开展“每月无作业日”的实践研究,用科学实践指导当前的减负工作。
4.着手自主性拓展课程的资源积累与优化工作
第二学期开始,老师们将自己的课程方案、教学过程、资源包等上传到“康城在线”,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同时,督促年级组长为关注课程的开展情况,中期撰写自查报告,实现扁平化管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5.激发教师热情,践行优质教师即优质课程资源
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各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区语委组织的第二届“魅力汉语”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三笔字’新沪杯邀请赛”中,3幅钢笔字,1幅粉笔字送选。在“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其中的优秀论文评选中,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教师组织的各类诵读活动也被区语委认可,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在《闵行报》上作为专辑刊发。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句诗,以此来结束我今天的述职报告。如果大家和我一起诵读,哪怕是在心底默念,我想:那一定也是一种最美丽的声音!
纪伯伦说:“当你工作的时候,你是一把笛子,经由它的心,把时光的呢喃变成音乐。藉由劳动来爱生命,是与生命最内在的秘密进行亲昵,所有的工作都是空洞的,除非有爱,因为工作就是,把爱变成看得见。”
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工作,把爱变成看得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