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一朵杏花教案

2024-04-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导入新课:

  1、谁来说说“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大概”的反义词呢?

  2、观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上学期我们也写了很多有关的作文,如《雾海》等,你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样?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二、初读课文,学会质疑: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

  出示词语:绽放一株杏花仰起脸来泛出粉红

  估计吹皱河水精确观察掌握规律

  顷刻间一瞬间、眨眼间、一眨眼、刹那间

  指名读

  3、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师: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4、师:请同学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6、学会质疑:

  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再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

  三、学习分段,理清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简介竺可桢:20世纪中国气象事业的史册上,镌刻着这样一个名字——竺可桢,他和鲁迅是老乡。1928年,在南京主持建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管理的气象台。毛泽东幽默地对他说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你管天我管地,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竺可桢写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连续38年37天,其间一天未断,共计8o0多万字。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可以根据什么来分段?、(两次一年前,一年后)

  最后一段能不能划分到“第二次观察杏花”中?为什么?

  3、交流分段

  一(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二(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三(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布置作业:

  1、搜集竺可桢的故事,课后交流。

  2、读读抄抄:

  仰仰望敬仰人仰马翻皱皱纹皱眉皱巴巴

  曾曾经未曾何曾确精确确实千真万确

  估估计估猜估算掌鼓掌仙人掌掌门人

  泛泛滥泛舟泛泛而谈

  3、比一比再组词:

  珠迎皱姑掌

  株仰破估撑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性格:

  学习“第一次观察杏花”(第1--5自然段)

  1、观察图画,这幅插图是课文中两次观察杏花的哪一次的?结合课文,找出理由:(相机表扬学生观察能力)

  2、看杏花图,说说你看到的杏花样子

  3、过渡:那竺可桢爷爷又是怎样看杏花的呢?把描写竺可桢爷爷的句子划出来读读,体会人物性格

  交流a“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刚才我们也观察了杏花,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数了数换成“看了看”体会一下

  (大多数同学看花主要看美与不美,竺可桢看花首先关注数量,数了数,是四朵,数字很精确。

  相机理解“不同程度”: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杏花的不同姿态。他还关注绽放的程度,体会竺可桢爷爷每一朵都细细看过,比较过,看出开的大小、先后……

  师:这不是一般的看,而是一个“一丝不苟”的科学家在看。这些词语表现竺可桢看花的与众不同—不是单纯欣赏,而是细致观察。(板书)

  b“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重点体会“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弯下腰来”可以看出竺爷爷什么样的品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理解“习惯”:

  竺爷爷有什么习惯?

  提示感悟:如果竺可桢见到河的冰融化了,会习惯地问……听到知了叫了,他会习惯地问……见到一片落叶,又会习惯地问……

  他会习惯地说:“大概春天来了”“估计这是第一片落叶”吗?

  细节见精神,习惯见品质,从中你知道竺爷爷是有什么习惯的人?

  4.分角色练读。边读边注意提示语前、中、后引号的三种用法。

  学习“第二次观察杏花”(第6-15自然段)

  1、师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芳草绿,出示春景图,读读这段简洁优美的文字,读出春景的美丽来。指名有感情读,齐读。

  2、这次,孩子和竺爷爷又说了些什么?

  一读:出示第二次对话,男女生分读。

  再出示第一次对话,比较不同。(没有提示语)

  二讨论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想像他俩说话时的心情,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就更精彩了。

  这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例“什么事情呀?”(竺爷爷弯下腰,摸着小女孩的头,侧着脸,亲切地问道。)

  “竺爷爷,杏花开了”!(小女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手指着院墙外的杏树,兴奋地说。)

  三读:初步感受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表达方式。

  (不用提示语也是人物对话的一种,它更好地表达了竺爷爷和孩子的迫不及待和惊喜。)

  3、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惊喜。小孩子,你为什么高兴?竺爷爷您为什么高兴?

  4、听到这个好消息,爷爷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清明节。”

  “顷刻间”“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什么?(板书一丝不苟)

  三、深化理解、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引读:竺可桢爷爷常常这样说: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读。

  2、理解“精确”:用书上的话,就是不能用哪些词语?

  3、指导朗读。

  4、竺爷爷作为一名物候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板书:精确观察)

  四、补充资料,加深感悟:

  1、师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竺爷爷。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2、学完竺可桢爷爷的第一朵杏花的故事,你想对竺爷爷说什么?

  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4、你是否已经明白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作业:

  把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二次对话加上提示语写下来。

  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

  第一朵杏花竺可桢郑重记下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