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汽化和液化》教案

2023-04-11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一、教学课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交流,能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的过程是吸热的。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教学难点

  (1)理解沸点的概念。

  (2)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七、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一)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及编写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本课时主要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与之对应的学法有实验观察、合作交流和结合生活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蒸发过程吸热以及水沸腾的特点,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二)教学用具

  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水、秒表、注射器、橡皮塞、乙醚。

  八、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一)教学课时数

  2个课时(80分钟)。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填空。

  1、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3、蒸发的定义:温度下都能发生在液体的汽化现象。

  二、新课引入:

  同学们,给你一块玻璃片,你能看清自己的头像吗?朝镜子哈气,再看看自己的像,有什么变化?

  刚才同学们哈气,像很快模糊了,但一会儿又清晰了,这个现象里面藏着什么科学道理呢?今天我们探究了《汽化和液化》后,相信都能找到答案。

  三、合作探究:

  将一滴酒精滴到玻璃片上,轻吹几口气,观察到什么现象?

  投影: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至于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下节课我们到实验室去探究。

  下面请大家一起研究蒸发发生的部位。

  第一组实验:蒸发的发生部位

  1、将陈醋倒入玻璃杯中,请身边的同学闻闻,说出气味;

  2、将麻油倒入醋上面,提示分成两层,请身边的同学闻闻,说出气味;

  3、用玻璃棒搅拌液体,请身边的同学先猜想后闻一闻,说出气味;

  4、上述实验说明: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5、举例:湿衣服温度高时会干,温度低时也会干,说明了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投影:蒸发的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湿衣服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说明蒸发有快慢之分。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二组实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取两张纸,放入水中浸湿,并排贴在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一只盛满热水,另一只盛满冷水,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说出蒸发快慢与什么有关;

  2、取两张纸,放入酒精中浸湿,用手将拎着,一张展开,另一张折成四分之一,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说出蒸发快慢与什么有关;

  3、取两张纸,放入酒精中浸湿,并排贴在黑板上,一张用小风扇吹,另一张不用风吹,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说出蒸发快慢与什么有关;

  几位同学动作协调,配合默契。实验给大家展示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快慢。接下来请一位同学具体总结一下:

  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除了上述三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第三组实验: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

  1、三人在黑板上画三个和黑板擦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分别用棉花同时在长方形中涂满酒精、水、植物油,

  3、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不同液体蒸发快慢是不同的)

  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同学们都认同这种观点吗?我们来分析他们研究的方法,他们控制了同样的表面积、同样的液体量、同时涂液体,使得实验结果令人信服。这种只改变一个量,而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还会常用控制变量法。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蒸发的快慢?学生举例:湿度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

  看来大家都是有心人。在蒸发过程中,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还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大家可以利用桌面的器材完成探究。观察到什么?又说明了什么?结论: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反过来又叫什么呢?

  投影: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液化现象。

  第四组实验:水蒸气遇冷液化

  1、端上一杯热茶,请同学喝茶;

  2、戴眼镜同学靠近看什么茶;

  3、镜片上出现水雾,什么也看不清;

  4、茶杯里冒出的“白气”是什么?

  镜片上的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空气中有水蒸气,我们看不见。高压锅出气口冲出的高温水蒸气也看不清楚(视频),但出气口上方的温度相对低一些,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了“白气”。水蒸气会不会随时都液化呢?

  第五组实验:镜子加热后水蒸气难以液化

  1、将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烘烤5秒钟;

  2、再将镜子放在热水瓶口3秒,给同学观察,没有水雾产生,这说明了什么?上面实验告诉我们:液化是有条件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反过来,不给降温甚至升温,就可以阻止液化。牙医在使用小镜子前会将其放置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就是阻止口腔的水蒸气液化。还有没有其它方式让气体液化呢?第六组实验:压缩气体使其液化

  1、用大拇指压住注射器口,用力压活塞;

  2、观察注射器内壁上的变化:小液滴出现。

  这位同学操作规范,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完成了实验。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被压缩的情况下气体也是可以液化的,因此我们可以总结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投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不能解释在玻璃片哈气的现象呢?

  四、即学即练:

  为了检验一下研究的效果,来完成5个练习。

  1、蒸发可以在温度下发生,并且在液体的进行。

  2、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表面为什么会出现水珠?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4、如何减慢液体的蒸发?

  5、外出几天,怎样防止阳台的花草因蒸发过度而枯萎?

  五、拓展: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你还见过剧烈的汽化现象吗?这种汽化现象可以发生在液体的什么部位?

  教学反思

  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如:在“怎样防止阳台的花草因蒸发过度而枯萎。”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许多创新的想法。在整堂课中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堂课的学生实验器材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废物利用(如:酒瓶盖制作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属汤勺、打火机等)。实验设计有理有节,使整堂课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实验探究中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