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与学生的解读:
《拉萨古城》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读课文。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时,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了西部并感受了西部的风土人情,学生已具备了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了解了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因此《拉萨古城》是作为第一单元“走进西部”为主题的补充学习,作为略读课文展开教学。
本文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藏族民居、大昭寺、八廓街,让我们领略了古城独特的风貌。课本图文并茂,课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我思考通过读文引领学生走进古城拉萨,去感受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这份浓浓的佛教气息,并细细揣摩作者是如何抓住独具特色的事物把这份佛教气息表达清楚的。让品读与赏析同行,使人文与工具并行。
教学目标:
1.通过浏览全文,抓关键句了解主要内容并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妙处。
2.通过图文之间的回旋,反复品读,融情想像,语段比较等方式感受拉萨古城浓浓的佛教气息,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份佛教气息表达清楚的。
3.借助课题含义,领悟作者围绕主题进行选材的写作方法。
课前谈话:
同学们,大家去过哪些著名的城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同学们,咱们每次到一座城市去旅游时,那里的导游一般会向我们介绍什么?(预设: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建筑特点、风味小吃、风土人情)
小结:这些内容的介绍让我们总体来感受了这个城市的风貌。
【设计意图】借导游之口,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不露痕迹地让学生了解介绍一座城市的方法,使课前谈话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一、 着眼课题,引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拉萨古城。 (读课题)
2.联系旧知,点明含义。说起拉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文成公主进藏》《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那你知道拉萨在藏语中的意思吗?(出示:“拉萨”意为“神佛之地”)板书:神佛之地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点明“拉萨”含义,让我们一接触到课题,就感受一缕佛教气息从此散发,对它产生神往之情:是啊,对于被称之“神佛之地”的拉萨古城,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从而引发阅读期待。
二、 抓连接句,理清课文脉络
1.浏览全文,划句子,了解主要内容。同学们,像这样被称之为神佛之地的拉萨古城,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你快速浏览课文,从哪些句子你一下子能读懂主要内容,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2.交流句子,读懂了主要内容。
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
3.同学们,这三句话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即时板书: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我们来看这三句话,都位于每段的开头,点明了要介绍的内容,让我们读起来感觉清楚明白。
4.定格句子,体会妙处。下面请大家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再读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这三个地方的?(三句话使文章前后连贯,整篇文章正因这三句话读起来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5.小结学法。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浏览课文,抓住关键句了解了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现在让我们走进拉萨,定格几个镜头作近距离的欣赏。
【设计意图】文章主要介绍了民居、大昭寺、八廓街三个地点,三个句子将课文内容前后连贯,是学生在以后习作中的重点。通过找句子了解主要内容,读句子理清文脉,再读句子感受文章浑然一体的感觉。扎扎实实地训练,落实这一目标。
对于略读课文,更应关注学法指导,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
三、 聚焦“经幡”,感受佛教气息
1.定格民居。自由读1~2段,想想作者是怎样介绍民居的?
2.聚焦“经幡”。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读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经幡)文章中是怎么描写经幡的?找找句子,读一读,教师随机评价。
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
爸爸曾对我说,把经幡插在楼顶,是为了祈盼新的一年人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
3.出示经幡图片。
(1)请你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评价:你看到了它的形状和颜色;关注:经文)
(2)想像:每当风起的日子,经幡随风飘扬咧咧作响,你听到虔诚的藏民仿佛在向神佛祈盼着什么?
(关注句子:把经幡插在楼顶,是为了祈盼新的一年人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3)老师想告诉大家其实并非在新年时才可以看到经幡,只要你踏进拉萨这片土地,随处可见经幡随风飘扬。
4.读书深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这一壮观的场面。引读:我们登楼远望——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让我们仿佛也置身在古城拉萨,欣赏着这样到处随风飘扬的经幡,你感受到这空气里分明洋溢着一种什么气息?板书:佛教气息
6.小结:是啊,同学们,我们说作者真是慧眼独具,他正是抓住了最具典型、极富特色的经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古城处处都洋溢着一份浓浓的佛教气息,体会到拉萨这神佛之地的魅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聚焦经幡,通过读文,看图,再读文,通过语言回旋,层层递进,使学生明白作者不写民居的外形特点、建筑材料,而是抓住最具典型的经幡,让我们感受古城处处都洋溢着一份浓浓的佛教气息,进而体会作者选材的独特性,使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互交融。
四、 语段比较,感受佛教气息
1.默读第3段思考大昭寺又是抓住什么来展示独特风貌的?划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反馈,指名读句子。(纠正“宝幢”读音:宝幢是佛教里的一种特殊的饰物,上面刻着许多经文,像一个很大的柱子,我们把它读成宝幢)
3.短短的一句话,我们看到了,引读:寺顶上耀眼的金顶……那么多的佛教饰物。板书:佛教饰物
4.语段的比较。介绍大昭寺的句子与跟1、2两段中介绍民居的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民居:作者是抓住最具特色的经幡作具体地描写。
大昭寺:抓住很多佛教饰物简略描写。
小结:对啊,同学们,作者在介绍大昭寺,用简练的语言,以词组的形式出现。如同一个照相机,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不断地拍摄着。
5.让我们也仿佛走进了大昭寺里。来,一起欣赏。(出示图片)寺顶上耀眼的金顶,鎏金的胜利宝幢,展翅欲飞的“香香”鸟,安详的双鹿。同学们,这就是气势宏伟、典雅、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昭寺。欣赏着这些,你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息?(佛教气息)
6.总结:同学们,作者就是抓住这些浸润着浓浓的佛教气息的饰物,再次让我们领略了古城拉萨独特的风貌,体会到拉萨这神佛之地的特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大昭寺的写作手法与写民居的手法作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诸多佛教饰物的手法,细化为一个一个画面,真实感受一份浓浓的佛教气息,体会这拉萨古城神佛之地的魅力。
五、 揣摩写法,感受佛教气息
1.浓缩概括。至于八廓街,(出示第四段)快速地读读这一段,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它的特点。(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板书:宗教生活
2.再读第四段,想想是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受?
3.交流,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作者在八廓街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
引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繁华热闹的八廓街上,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去体味。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读——
4.回归主旨。同学们,当漫步于繁华的八廓街上,作者正是调动了多种感观,用他的眼睛,用他的鼻子、耳朵,甚至心灵,各个角度去感受,去体味。让我们读者细细读来,整个身心也仿佛浸润在这浓浓的佛教气息里。怪不得作者说,八廓街是一道宗教的江,一条生活的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读读悟悟”,完成对“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梯度的教学:读出感受——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躬身自问——是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受;回归主旨——作者正是调动了多种感官,才有了缕缕的浓浓的佛教气息飘散于字里行间。
六、 总结全文,明了选材的独特
拉萨古城,抓住具有_______气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展示它独特的风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古城拉萨不愧是。
【设计意图】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跳出文本看文本,与课前谈话相呼应,明了作者直指中心选材的独特性。
板书设计:
神佛之地 拉萨古城
民 居 经 幡
大昭寺 佛教饰物 佛教气息
八廓街 宗教 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