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
(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生: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鱼会在纸上游动吗?
师:我相信,经过本节课的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有信心吗?
生:有。
(二)、带着疑问读课文,要求读得要准确。
师;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这位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填空
师: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青年人的语句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画句子边写体会。
(三)、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
师: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这位青年人的认真、专注。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
师:这是从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生回答
师:从青年人的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师板书:全神贯注 一丝不苟)
生:“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青年人做画时,专心致志,达到忘我的境界。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
生:(他学画才一年多……每个星期……一看就是一整天,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你能谈自己的体会吗?
指导朗读: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睁开眼睛,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体会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说说图中大意。
小结学法:抓重点词理解,写下批注,朗读体会。
(四)、师:正是由于青年人的认真专注,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才使“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过三次,分别是谁说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班上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题目到底什么意思?
生:青年人画得像,画得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生:赞扬青年人高超的画技,画的鱼很像
(五)、师:当作者把人们的赞叹写给他看,他的表现怎样?他是怎样说的?
生答。体会“游到心里”的意思。同位交流。
就是(因为)青年人的头脑中有鱼的形态、特点,有鱼的准确形象(所以)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六)、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通过学习上面的重点句,谁能说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作者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七)师:刚才我们对描写青年人的语句进行了深入地体会,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作者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呢?
学生交流。
学完课文,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教学反思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仔细体会,课堂上有生生互学的场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2、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
3、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