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怀孕后,公司能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022-09-0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国家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法律规定,禁止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动合同,保障其权益。违法解雇女职工将面临巨大代价,包括赔偿金和未支付工资。女职工怀孕期间,单位不得延长工作时间,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工作。如与公司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国家的法律保护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解雇怀孕女职工会导致其生活来源难以保障。

法律分析

为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1988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第四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1992年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已明确规定了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对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权益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由此,按照《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生育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可见,国家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职工的法律保护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怀孕女职工一旦遭到违法解雇,一直到哺乳期结束将难以找到工作,生活来源难以保障,因此国家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一旦非法辞退怀孕职工,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国家对孕期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做出了明确的保护,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做出非法辞退,孕期职工有权申请以下赔偿: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工作年限离职前12月的平均工资2倍(详见《劳动合同法》第

42、

47、87条)怀孕、产期、哺乳期“三期”工资工资和加班工资(如有拖欠)应一并发放。《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也有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与公司协商不成的,可以考虑通过劳动仲裁解决。

结语

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国家的充分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雇主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这些规定为女职工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她们在特殊时期享有特殊劳动保护权益。违反规定解雇怀孕女职工将面临巨大代价,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和未支付的工资和加班工资。国家的法律保护措施明确了对孕期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同时为解决纠纷提供了劳动仲裁的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