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华南粮食信息

2020-07-2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华南粮食信息

2008年第13期 总第116期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编制

特别关注 ........................................................................................................................................ 2

如何看待当前的小麦市场? ................................................................................................... 2 2008中籼稻上市展望 .............................................................................................................. 4

媒体聚焦 ........................................................................................................................................ 7

外资大规模进入农业利弊兼有要理性研究对策 ................................................................... 7 中部粮仓湖南的种粮瓶颈 ..................................................................................................... 10

市场广角 ...................................................................................................................................... 12

2008年南方5省早籼稻质量调查报告 ................................................................................ 12 截至8月31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5547万吨 ................................................................. 13 截至8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早籼稻411万吨 ............................................................... 14

交易快讯 ...................................................................................................................................... 14

9月5日东莞稻谷销售成交情况 .......................................................................................... 14 9月4日省储稻谷、小麦销售、采购成交情况 .................................................................. 14 9月3日国家临时储备进口小麦交易结果 .......................................................................... 15 9月2日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结果 ...................................................................................... 16 8月29日三灶、香洲、江门早稻、早米竞价采购成交情况 ............................................ 16 8月28日汕头稻谷竞价采购成交情况 ................................................................................ 17 8月27日国家临时储存进口小麦交易结果 ........................................................................ 17 8月27日斗门稻谷竞价采购成交情况 ................................................................................ 18

特别关注

如何看待当前的小麦市场?

供大于求导致商品价格下跌,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但在我国小麦市场上却没完全体现出来。今年已经是我国小麦连续五年增产,从前几年不足1亿吨的产量增加到今年的1.125亿吨。而由于小麦消费主要以口粮消费为主,增加幅度远没有产量增幅大,导致年度节余量增加,国内小麦库存量不断上升。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最近三年我国小麦的年度节余量分别为481万吨、228万吨、727万吨,而据有关部门的预计,我国小麦库存消费比可能会达到40%,远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库存水平。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下跌的局面,而是从2006年小麦收获开始,小麦价格连续三年上涨,一直到目前,从当初的0.6元/斤左右上涨到了0.84元/斤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小麦种植成本增加、政府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以及周边粮油价格上涨造成小麦比价偏低,甚至于不断走高的CPI等方面导致小麦价格被动走高,使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经济学原理暂时失效。但是一个基本原理会暂时失效,而不会永远不起作用,丰产造成的供应压力必将体现到价格上。在2007年农民减少了小麦出售数量,充实了库存。今年再度丰收,农民出售余粮比去年增加。目前,我国政府托市收购的小麦数量已经远远大于上年。这样看来,当前不论农民库存还是政府库存,小麦储量都较为充足。如果粮食暴涨,政府就有足够的能力抛出小麦打压市场价格,如果小麦价格下跌,庞大的农民库存就会被抛出继续造成小麦价格低走。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玉米现货价格走势,去年玉米丰收,农民惜售和需求商的抢购导致去年玉米价格高开高走。

在判断小麦价格走势时,种植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种植成本和价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种植成本增加、若小麦价格低——小麦种植收益下降——小麦种植积极性下降,小麦播种面积下降——小麦供应下降、小麦供不应求——小麦价格上涨。在这个因果传导中,我们没有看到小麦种植积极性下降、小麦播种面积下降,也没有导致小麦供应下降和小麦的供不应求的情况。那么农民为什么没有因为种植成本增加降低小麦种植积极性呢?可能的原因有几个。一是政府

增加了种粮补贴、减免了各种税费。二是提高了小麦收购价格。今年两度提高小麦收购水平,使得小麦最低价收购水平从去年的0.69元/斤(混麦和红麦)和0.72元/斤(白麦)提高到今年的0.72元/斤和0.77元/斤。以上两者已经抵消了一部分小麦种植成本的增加。而目前远远高于最低收购价的小麦现货价格更是基本抵消了小麦种植成本的增加。三是农民种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下降,非农收入比重的上升使得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省工省力的品种。据了解,2007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53%,该比例将继续下降。而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8.6%,仍将继续上升。2004年至2007年,以农民外出务工为主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999元增加到1596元,年均增长16.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4.0%上升到38.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由25.5%上升到40.0%。打工等收入的增加,使得农民在选择种植品种时,会把省时省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知道,小麦相对于相似种植周期的油菜、棉花、春玉米、甚至蔬菜、西瓜等任何作物,都较为省时省力,机械化的播种、收获可以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省下更多的机会成本。所以,只要种植小麦收益不是大大低于其他作物,小麦播种面积还是会偏向于增加。

从市场表现上看,我们也看不到所谓的种植成本增加造成惜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麦收购数量上清楚地看出来。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8月31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554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93.3万吨。退一步讲,即便农民惜售,也不一定会造成小麦价格上涨,一方面惜售不会造成供给总量的消失,只不过造成供给的后延。另一方面市场除了农民售粮一个货源外,政策性粮食销售是粮源的重要渠道,在这个主渠道畅通的情况下,农民后期的惜售不会导致小麦价格飞升。反而有可能会出现小麦价格下跌,农民恐慌出货助跌小麦价格的局面。

小麦现货价格上涨除了和种植成本有一定关系外,不断升高的CPI也增加了市场对小麦价格的看涨预期。在期货价格上,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小麦期货价格刷新历史记录和豆类、玉米、植物油的跨年度牛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在目前,影响价格上涨的周边影响因素将由利多转为利空。随着猪肉、植物油供给的

增加,价格从高位大幅度回落,随着国际商品价格的低走,加之去年的翘尾因素,近几个月来,国内CPI开始出现回落,供需双方对小麦上涨预期弱化。而周边农产品期货大幅度下降不断拖累期货价格下行,而且这种下跌趋势可能会延续。首先看大豆,美元的强劲反弹、原油价格的破位下行,加之供需基本面的大为好转,使得大豆在7月初见顶以来大幅度下跌,当前已再度抵达前期低点。后市看,随着美豆天气炒作的即将结束,产量的最终定型,大豆还有一定的下跌空间。再看玉米,玉米基本上由我国自身的供需水平决定。目前来看,我国今年玉米丰收已成定局。而需求上相对不旺使得价格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据粮食部门介绍,今年玉米开秤价可能会低于去年。供应的充足、需求的不旺将使得玉米价格延续目前的下跌趋势,而豆类和玉米的下跌使得小麦和两者的比价恢复正常。 平心而论,即便在政府调高最低价收购价格,市场收购方抢购抬高了市场价格以后,目前小麦价格相对于生产资料价格、相对于周边相关农产品价格仍不算高,但在目前供应非常充足、政府强力调控的背景下,在周边农产品价格纷纷走熊的环境下,小麦价格很难走出独立上涨行情,除非今年秋冬播种面积下降,明年小麦大幅度减产。

2008中籼稻上市展望

08年国内主要省份中稻种植面积情况

从往年情况来看,国内中籼稻主要种植省份为四川、湖北、安徽、重庆、云南、贵州五个省份,湖南、江西地区少量种植。影响中籼稻价格走势的主要为四川、湖北、安徽三个省份。从今年各省农业厅年初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中籼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减,预计产量与上年持平。具体情况如下:

四川地区,近年来,四川稻谷年产量在300亿斤左右,以生产中籼稻为主,主要集中于南充、达州、广安、遂宁等东部产区。受干旱天气影响,2006年、2007年四川稻谷产量分别约278.2亿斤、294.2亿斤,出现一定幅度减产。据四川省农业部门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四川稻谷播种面积约2950万亩,与2007年基本持平。

湖北地区,由于受市场及政策因素影响,湖北省2008年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中籼稻种植面积减幅约0.16%,由于单产可能有所增加,

预计产量可能能与上年持平。据统计,湖北省中稻产量近年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的规模,占全省稻谷年总产的50%以上。

另据江西农业部门对农户农作物种植意向的调查情况来看,08年江西中籼稻播种面积约583万亩,同比减少约17万亩,减幅约2.83%。

种植面积的减少,将有力的支撑中籼稻价格,预计今年中籼稻价格将处于高开状态,但由于各种利空因素交织,笔者认为,中籼稻价格虽然高开,但高涨可能性不大,上涨动能不足,相对于早稻收购,中稻收购市场将会显得理性。 目前国内新中稻收割收购情况

据了解,目前,中籼稻正处于大面积收割状态,局部地区零星上市,价格高开。具体情况如下:

四川:各地区中籼稻收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预计中稻将在近期大规模上市,目前零星上市的地区,粮库收购价格在93元/50公斤。而稻谷主产地市遂宁、广安、达州地区大部分粮食经营人士对中籼稻后市在走势并不看好,预计中籼稻开秤价应该在90-92元/50公斤,与陈中稻价格吃得很紧。今年四川地区中稻价格走势受“5.12”地震影响较为严重,由于国家财政支撑,四川地区原粮、大米供应一直保持充足状态,在6-8月份价格一直不涨反跌,行情趋弱。而在8月下旬至9月份,原粮处于青黄不接时期,稻米价格往年来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今年由于政策影响,稻米行情趋弱,部分粮库稻谷出库困难,好价格难求。 湖北:中籼稻已零星上市,上市地区中稻价格与早稻价格如影随行,相差不大,中籼稻大量上市将在月底。湖北地区粮食种植复杂,早稻、中稻、晚稻、小麦、菜籽、玉米都有种植。前期,夏粮收购以及早稻收购均耗费了部分粮油企业大量资金和仓容,而目前,油脂价格走势,菜籽油滞销,早稻价格又面临回落。基于心理影响,预计中稻价格难以复制早稻的强势上涨态势,后市将稳定在90-95元/50公斤左右。

安徽:安徽地区与湖北地区粮油作物种植情况较为相似,品种繁多。目前,安徽省早稻价格普遍保持在95-98元/50公斤,今年安徽早稻价格较往年与国内其它省份相比,价格有所抬高,与湖南地区基本平稳,甚至还高于湖南地区。另外,当前安徽省07年中晚稻价格在93-95元/50公斤左右,由于资金、仓容及早稻回落等因素,预计安徽地区中籼稻开秤价格应该在92元/50公斤左右,且

后市起伏不大。

重庆:重庆地区中稻在8月下旬已开始陆续上市,至今价格变化不大。据了解,中籼稻粮库开秤价格大体在93元/50公斤左右,该价格在运行3天左右后价格有所上提,提到95元/50公斤,主要是由于雨水天气持续,中稻上市量不多,收购量少所致。但后期,由于天气影响,中稻质量普遍下降,稻谷有霉变及发芽现象,所以因质量问题,中稻价格有所下调,跌至目前的91.5元/50公斤左右。从现有情况来看,重庆市中稻收购市场较为理性,预计后市大涨大跌可能性不大,价格将以稳为主,价格区间预计在90-95元/50公斤左右。 08年新中籼稻走势展望

国内物价攀升,早稻价格高开高走强势上涨,08年中晚籼稻价格如何走势,成为各企业观注焦点。下面从基本面、心理因素及国家政策大致导向来分析新中籼稻走势。

基本面上,从产量上来看,今年国内中籼稻种植面积有所下跌,而虫灾、地震、近期的大雨等自然灾害,都将影响到今年中籼稻的产量,预计中籼稻产量将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增加可能性较小。从去年中籼稻开秤至后期价格来看,各地区价格普遍在75-85元/50公斤左右,进入10月份后,中稻收购高峰已过,收购价格上涨动能不足,以企稳为主,部分地区还有所回落,收购行情总体较稳。从生产成本来看,今年由于原油及物价的飞速上涨,导致化肥一类农资成本大幅增加,增长幅度达5%左右,生产成本的增加将强力支撑今年中籼稻的高开。从各农产品价格来看,今年物价攀升,而早稻价格目前大部分都直逼中晚稻价格,因此,水涨船高,中籼稻价格也将高开,难以走低。因此,基本面将强势支撑中籼稻价格高开。

心理因素上,从目前国际粮价来看,由于各国主季稻都已丰收,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大幅回落,国际粮价的短期下跌对国内市场也将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市稻米价格大涨看法减弱,态度普遍显得较为中性。其次,早稻价格高涨后现在已经有所回落,部分地区资金、仓容都略显紧张,且近期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成交率偏低,陈粮轮换出库较为困难,因此相对于早稻,中晚稻收购上,各粮食企业都将更加理性,抬价现象会比较少,而且接下来,晚稻也将陆续登场,企业还得留臵资金、仓容准备晚稻收购。另外,再从大米行情来看,米市持续萎靡不振,

价格难以上涨,虽然近期迎来传统性的需求旺季,但价格上涨幅度仍然不大。 国家政策方面,将物价控制在全民可接受的范围之类仍然是重中之重,因此下半年国家的调控力度也将只增不减,特别是在一些传统消费旺季、价格易涨的时候,以及中晚稻收购价格上面都将会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物价上涨的幅度。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如果过度的控制物价,让米价持续稳定而不涨,成品粮价格的走低必将影响原粮价格,进而又将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笔者认为,后市无论是原粮还是成品粮价格下跌可能性不大,但大涨可能性也不多,预计将以平稳缓慢上升的态势运行。而中籼稻收购市场,各收购主体理性入市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价格难以大幅波动。

媒体聚焦

外资大规模进入农业利弊兼有要理性研究对策

编者按:最近有报道称,一些国外投资机构准备大规模布局中国的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为此,有人担心外资大举进军农业会影响到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该报道走访了多方学者,他们认为外资进入农业有利有弊,相关部门应该站在理性角度研究对策。

卢锋:应该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表示,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中国各个行业都有外资的介入,而外资对农业领域的涉及却极其少见,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鼓励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投行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他们计划对某个行业进行投资,那么必定是看到了某种获取利润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对中国市场而言不一定是不利的。

卢锋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不会给国内市场带来特别大的影响,更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政策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生产力。但要注意控制可能出现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科学评估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危害。其次,长期的粮食安全政策要依靠粮食市场的建立。价格信号和市场信号在调节粮食供求方面的作用不可

替代。行政干预和对市场机制的压制可能带来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最后,粮食安全需要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国际市场不仅是粮食供给的补充来源,还能减少国内粮食市场的波动,而且出口能促进农村收入的增加。

卢锋说,我们可以看到,产生粮食安全的隐患主要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因素,虽然外资的进入也有可能会影响粮食安全,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外资的行为,通过立法等手段对其进行监管,有效地利用外资给中国经济创造利润。在过去这些年中,外资在中国食品加工和出口行业中一直都有涉足,也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粮食安全等问题,我们应该知道,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赢利,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外资的注入必定会给国内市场带来一些积极因素,而这些积极因素通常与消费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刘玉满:外资介入能有效增加市场供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表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给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多,比如就养猪业来说,中国国内养猪业最大的特点是高度分散,难以形成较大规模,这使得养猪业日益下滑,而外资的介入能有效地增加市场供应,对于稳定市场是十分有利的。既然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什么不能允许外资的加入呢?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引进外资本身就是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

刘玉满说,外资如果只是在生产领域发展就没必要太过担心,因为它会给国内的生产带来崭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够带动其他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农产品生产业如果一直由低效的国内企业掌控,我们就只能保障一种低水平的粮食安全,而无法刺激国内农产品企业更大更强,也始终不能与国际相关行业竞争。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外资一旦进入加工领域就有可能会形成市场垄断,在市场上握有主动权,抢占市场份额,这样就会对中国国内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这一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其投资背后的动机。

段绍译:鼓励外资内资合理竞争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段绍译对记者说,外资对中国农业领域产生兴趣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简单点说,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产生不了效益的投资他们是不会做的。粮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安全与否乃是相对

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中国土地虽然很多,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农业在中国仍然还是一个弱势产业,因此就造成了农产品资源紧缺、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那么在此情况下,外资的进入使得供给增加,物价下跌,对于国民福利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好处。

段绍译称,我们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对各种贸易壁垒的清除有效地调动了市场资源,使资源配臵更加合理。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臵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臵。那么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采取积极的宏观政策加以引导和控制,鼓励各种有效资源进入国内市场,为国内市场不断增添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地保护国内企业,这样就有可能是在保护“落后”,国内企业就得不到健康有利的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国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而政府的管制必须要发挥得当,既要宏观引导,又不能过多干预,努力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氛围。

陶建平:有效引导加强监督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陶建平的观点与上述三位略有不同。他说,外资对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肯定是既有利也有弊的。、

从积极方面看,首先,中国农业领域的资金相对比较短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能够弥补我国国内农业投资的不足,容易形成规模经济,使农业抗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能力大大提高,而规模经济也能提升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外资的进入将有效地改善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状况,解决供不应求的尴尬;最后,国内企业长期在小规模的经营范围内投资,经营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外资能给国内企业带来全新的概念和经营模式,有助于国内企业提升竞争力。

同时,陶建平表示,外商投资农业领域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关的农业产业政策,加强监督和管制,有效的引导外商对中国经济有利的投资,避免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的粮食安全以及生物安全威胁。

外商投资形成规模效应也有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失去经济来源,因此,国家应该加快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步伐。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知识水平,从而增加他们就职其他行业的机会

和能力,转移农业劳动力资源,减少农业人口。

“我们在适当鼓励外资的基础上,也应该鼓励国内资本走出去,到国外去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投资国外的农业领域。”陶建平说。(经济参考报)

中部粮仓湖南的种粮瓶颈

编者按:在国务院批准吉林粮食增产百亿斤规划之后,全国粮食增产千亿斤规划被关注,一些产粮大省也在积极申报粮食增产规划。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有些省区“种粮难”仍在继续。国家粮食增产规划能否解决这些难题?请看《中国经济时报》对中部粮仓湖南的调查。

湖南益阳的陶志红常年在广州一家电子企业打工,平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对于家里的那两亩地,他显得非常冷漠:“如果在家里守着那两亩田,除了能吃上饭,其他啥也别想了。”陶志红对记者说。在益阳,像陶志红这样长期在外打工、不以务农为主的农民非常多。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680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达4148万,约占总人口的61.29%。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湖南稻谷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用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使从国家到地方都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但湖南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

粮食大省遭遇种粮瓶颈

2008年,湖南省对双季稻粮农的补贴为每年每亩110元左右,与几年前相比增长幅度较大。但湖南农民种地依然不怎么挣钱,抛荒仍在继续。

湖南省社科院针对湖南粮农的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及“您认为目前的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是否有激励作用”时,选择“作用很大”、“作用一般”和“作用很小”的分别占33.3%、37.1%和29.6%。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农民认为粮食补贴效果不明显。

益阳市委书记马勇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讲到动情处,不禁红了眼眶:“如果仔细算起账来,我都想替农民哭。”从事过多年统计工作的马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化肥价格平均涨幅达到30%以上,农药价格也在上涨,

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租牛耕地费用每亩120元-150元。目前一亩地种粮的收入,包含人工工资在内是980元左右。“种粮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积极性,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水平远高于种田”。

在湖南浏阳市记者了解到,这种抛荒现象同样严重,浏阳很多稻田春季大面积撂荒,今年3月底,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和其他市领导共7人,租用浏阳市溪江乡福田村2.8亩稻田,用于种植早稻,“租金”是每年每亩付给农户200斤稻谷。浏阳市委的领导希望通过种“样板田”鼓励和引导农民种地。

在湖南农村,由于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双季稻改单季稻现象增多,甚至双季稻在很多乡镇已经消失了,这种“隐形抛荒”无形中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

“中部粮仓”的帽子不能丢

近半个世纪以来,农业大省湖南力挺“中部粮仓”的地位,而今,随着湖南工业强省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民走出农村成为产业工人,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种粮大省的湖南面临着种粮难、有田无人种的尴尬局面,湖南能否保住“中部粮仓”的帽子,继续扮演自己水稻生产第一大省的角色?靠什么来实现增产目标?湖南省省长周强认为: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一步提高农业和粮食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据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发布的消息,湖南今年投入总额近30亿元人民币的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比去年新增了16.5亿元。湖南的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也由去年的每亩31.8元提高到每亩约71元,大大超出每亩31元的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该省还将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每亩13.5元的直接补贴,并完善水稻良种补贴政策,补贴范围由农业税计税面积扩大到水稻实际种植面积,同时加倍提高晚稻补贴标准等。

为了遏制一些地方出现的耕地抛荒和粮田“双改单”现象,湖南省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种粮。益阳市桃江县等地对种粮大户连片种植双季稻给予每亩50元至200元不等的补贴;湘潭、常德等地通过建立“托田所”、“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银行”等服务组织,帮助外出务工农民实现土地流转,让土地集中到懂种田善经营的“能人”手里,让粮食生产走上规模化和集约化的

道路。在湖南各大主产粮区,都实行了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粮食生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一些县区规定,连片抛荒10亩以上追究乡镇长责任,50亩以上追究分管县市长责任,这样的行政力度在湖南30年来从未有过。

湖南省怀化市市长李亿龙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能够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在此基础上,李亿龙提出了“股田制”。

就任怀化市市长以来,李亿龙已经着手全面布局“股田制”改革,不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李亿龙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农村土地法》,明确土地股份制这一改革形式的合法地位,确保改革有法可依。

湖南省粮食局局长吴奇修认为,要调动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让种粮农户有利可图。同时,粮食流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搞活了粮食流通,才能促进生产和加工,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

市场广角

2008年南方5省早籼稻质量调查报告

为及时掌握2008年实施最低价收购预案省份新收获早籼稻的质量状况,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西等5个省早籼稻主产省的粮食部门,按统一要求在早稻收获的第一时间采集了样品,于7月下旬和8月上旬分两次在广西和江西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进行了早籼稻质量集中会检。各有关省份选派30余名专业检验人员参加了会检工作。会检样品共计926份,按产量权重分配,均为村级混合样品,涉及5省的50市223县(区)。会检中整精米率的测定,采用了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国家标准(GB/T 21719-2008)。

会检结果表明,2008年5省早籼稻质量总体良好,出糙率平均为77.5%,中等(三等)以上占92%;整精米率较上年有所提高,大于50%和44%的比例分别为85.7%和94.2%。安徽、湖北、湖南三省整精米率提高较为明显;不完善粒率

平均为5.5%,较上年有所增加。 各省早稻质量状况如下:

江西省:整体质量良好,与上年基本一致。出糙率平均为77.7%,与上年持平。中等以上占90.3%,较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为57.1%,其中50%以上的占80.7%,44%以上的占91.7%,与上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率为5.6%,与上年基本一致。长粒型样品约占八成,较上年提高约二成。

湖南省:整体质量良好,一等品率有所下降。出糙率平均为77.7%,较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中等以上占90.4%,较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其中一等品比例较上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为63.9%,较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50%以上的占92.9%,44%以上的占95.8%,分别较上年提高15个和2个百分点。不完善粒率为4.8%,较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长粒型样品约占55%,与上年基本持平。

湖北省:整体质量良好,整粳米率水平有明显提高。出糙率平均为77.4%,中等以上占90.1%,与上年基本持平。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3.8%,较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其中50%以上的占91.9%, 44%以上的占97.3%,较上年分别提高21个和8个百分点。不完善粒率为4.5%,较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长粒型样品超过八成,与上年持平。

安徽省:整体质量良好,质量等级和整粳米率水平较上年都有显著提高。出糙率平均为77.7%,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中等以上达到100%,较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为67.4%,较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50%以上的占98.3%,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不完善粒率为4.8%,与上年持平。长粒型样品约占三成,较上年减少二成。

广西省:整体质量良好。出糙率平均值为77 %,中等以上占95%,主要为二等品和三等品。整精米率平均为57.2%,其中50%以上的占78.4%,44%以上的占92.7%。不完善粒率较高,为6.8%。

截至8月31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5547万吨

据统计,截至8月31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

麦5547.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93.3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880.7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8%,比上年同期增加1444.3万吨。

截至8月31日,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4048.6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83%,比上年同期增加1259.4万吨。

截至8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早籼稻411万吨

据统计,截至8月20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8个早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早籼稻410.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5.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87.5万吨,占收购总量的70%,比上年同期增加125.8万吨。

交易快讯

9月5日东莞稻谷销售成交情况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委托销售稻谷总量20814.417吨,总成交量20814.417吨,总成交额37625279.58元,成交率100%。底价为1740元/吨,最高成交价为190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174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1807.65元/吨。

9月4日省储稻谷、小麦销售、采购成交情况

湛江直属库销售加麦10000吨,成交10000吨,成交率100%,成交额20302760元。底价为1950元/吨,最高成交价为206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195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2030.28元/吨。

梅州直属库销售美麦10991.286吨,底价为1840元/吨;销售澳麦10000吨,底价为1900元/吨,均未成交。

罗定直属库销售美麦7540吨,成交1000吨,成交率13.3%,成交额1860000元。底价为1860元/吨,成交价为1860元/吨。

韶关直属库采购早籼三级稻20000吨,成交20000吨,成交率100%,成交

额43540000元。底价为2180元/吨,最高成交价为218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217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2177元/吨。

罗定直属库采购早籼三级稻5000吨,成交3000吨,成交率60%,成交额6660000元。底价为2220元/吨,成交价均为2220元/吨。

湛江直属库采购早籼三级稻5000吨,成交1000吨,成交率20%,成交额2220000元。底价为2220元/吨,成交价均为2220元/吨。

东莞直属库采购小麦30000吨,成交22000吨,成交率73.3%,成交额42240000元。底价为1920元/吨,成交价均为1920元/吨。

9月3日国家临时储备进口小麦交易结果

计划销售930363吨,实际成交20481吨,总成交比率2.20%。其中 :加西红春1号成交14991吨,成交比率4.41% ,成交价格1960元/吨;加西红春2号成交5490吨,成交比率9.24%,成交价格1960元/吨。分省成交详情如下:

辽宁进口小麦计划交易290003吨(加西红春1号169744吨,加西红春2号33688吨,澳标准白麦20319吨,美2号春麦17398吨,法麦44642吨,美2红软4212吨),全部未成交。

吉林进口小麦计划交易30000吨(加西红春1号26035吨,加西红春2号3965吨),全部未成交。

内蒙古进口小麦计划交易19590吨,均为法麦,全部未成交。

河北进口小麦计划交易19770吨(美2号春麦2852吨,澳标准白麦3508吨,加西红春2号9936吨,法麦347吨),全部未成交。

安徽进口小麦计划交易136802吨(加西红春1号101538吨,澳标准白麦26273吨,美软红冬8991吨),全部未成交。

江苏进口小麦计划交易58922吨(加西红春1号13736吨,加西红春3号5831吨,澳标准白麦15393吨,美2号软白18171吨,美2号软红冬5791吨), 实际成交9991吨(均为加西红春1号),总成交比率16.96%,成交价格1960元/吨。

江西进口小麦计划交易28861吨(加西红春3号8884吨,澳标准白麦10014吨,美2号软红冬9963吨),全部未成交。

山东进口小麦计划销售46641吨(加西红春2号5490吨,加西红春3号5000吨,澳标准白麦22560吨,美2号软红冬13591吨),实际成交5490吨(均为加西红春2号),总成交比率11.77%,成交价格1960元/吨。

湖北进口小麦计划交易75360吨(加西红春1号23963吨,美2号春麦31111吨,澳标准白麦13970吨,美2号软红冬6316吨),全部未成交。

福建进口小麦计划交易40528吨(澳标准白麦9574吨,美2号春麦15951吨,美2号软白5003吨),全部未成交。

广东进口小麦计划交易30986吨(美2号软白4994吨,美2号软红冬25992吨),全部未成交。

广西进口小麦计划交易41153吨(美2号软白麦27303吨,澳标准白麦13850吨),全部未成交.

海南进口小麦计划交易17347吨(美2号软白麦11028吨,加西红春2号6319吨),全部未成交。

上海进口小麦计划交易34687吨(美2号褐红春麦17680吨,美2号软白麦7566吨,澳标准白麦9441吨),全部未成交。

浙江进口小麦计划交易39713吨(澳标准白麦12194吨,美2号软红冬2723吨,美2号春麦19796吨,加西红春1号5000吨),实际成交5000吨(均为加西红春1号),总成交比率12.59%,成交价格1960元/吨。

山西进口小麦计划交易20000吨(法麦10000吨,加西红春3号10000吨),全部未成交。

9月2日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结果

竞价交易最低收购价稻谷新标的14.59万吨(江苏2.93万吨、上海0.8万吨、浙江3.15万吨、广西3.57万吨、重庆2.97万吨、贵州0.85万吨、云南0.32万吨)。 实际成交一笔,成交数量3177吨,总成交比率2.18%,成交价格1820元/吨。

8月29日三灶、香洲、江门早稻、早米竞价采购成交情况

珠海市三灶粮食收储公司委托采购早籼三级稻谷3080吨,成交量3080吨,

成交率100%,成交额6947800元。底价为2320元/吨,最高价为2260元/吨,最低价为225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2255.78元/吨。

珠海市香洲区粮食收储公司委托采购早籼三级稻谷4800吨,成交量4800吨,成交率100%,成交额10942000元。底价为2350元/吨,最高价为2290元/吨,最低价为227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2279.58元/吨。

江门市粮食直属库委托采购标一早籼米1500吨,成交量1500吨,成交率100%,成交额4110000元。底价为2740元/吨,成交价为2740元/吨。

8月28日汕头稻谷竞价采购成交情况

汕头市储备粮有限公司委托采购三级早籼稻谷10500吨,成交量10500吨,成交率100%,成交额22989500元。底价为2320元/吨,最高价为2310元/吨,最低价为2270元/吨,平均成交价为2287.51元/吨。

8月27日国家临时储存进口小麦交易结果

计划交易进口小麦907190吨,实际成交873吨,分省分品种成交详情如下: 辽宁计划销售“加西红春1号”、“加西红春2号”“澳标准白麦”“美2号春麦”“美2红软”“法麦”共279034吨,全部未成交。

吉林计划销售“加西红春1号”、“加西红春2号”共30000吨,全部未成交。 内蒙古计划销售“法麦”共19590吨,全部未成交。

河北计划销售“加西红春2号” “澳标准白麦”共26785吨,全部未成交。 安徽计划销售“加西红春1号” “澳标准白麦”“美软红冬”共计136802吨,全部未成交。

江苏计划销售“加西红春1号”“加西红春3号” “澳标准白麦”“美2号软白”“美2号软红冬”共计59764吨,全部未成交。

江西计划销售“澳标准白麦”“加西红春3号”“美2号软红冬”共计28861吨,全部未成交。

山东计划销售“美2号软红冬”“ 加西红春3号”“澳标准白麦”共50780吨,全部未成交.

湖北计划销售“澳标准白麦”“美2号春麦” “加西红春1号” 共76250

吨,全部未成交.

福建计划销售“澳标准白麦”“美2号软白” “美2号春麦”共计40528吨,全部未成交。

广东计划销售“美2号软红冬”“美2号软白”共计31859吨,其中“美2号软红冬”成交873吨,成交价格1860元/吨,“美2号软白”全部未成交。

广西计划销售“澳标准白麦”“美软白麦”共计41153吨,全部未成交。 海南计划销售“加西红春3号”“美2号软白”共计17347吨,全部未成交。 上海计划销售“美2号褐红春麦” “澳标准白麦”“美2号软白麦”共34687吨,全部未成交。

浙江计划销售“美2号软红冬”“美2号春麦” “澳标准白麦”共39750吨,全部未成交

8月27日斗门稻谷竞价采购成交情况

珠海市斗门区粮食收储公司委托采购早籼三级稻(圆粒型)3423吨,成交量3423吨,成交率100%,成交总金额8198085元。底价为2395元/吨,成交价均为2395元/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