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于权益意识起点的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
夏增民
xiazengmin@Gmail.com
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是权益意识的起点。
但严格地说,中国当下不存在严格的、正常的社会性别教育。普遍存在的只是传统社会性别制度或曰文化传统、习惯的“规训”,这是学生成长中社会性别社会化的主流方式。
在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三方面的力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分别是家庭(家长的示范和引导)、社会(习俗、媒体和舆论等)和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其中,真正的性别教育来自家庭和学校。
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性别意识的懵懂时期;被规训的时期;性别意识的定型期。
性别社会化基本上是两种结果,显而易见的是传统性别文化、意识的固化;而与之对立的,则个体的人的新型性别意识的形成和性别自觉的完成。
有了性别意识的自觉,了解了社会性别(Gender)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就可以认识到,从人的角度、人权的角度,权益诉求是天然而公正的。
但从目前这种性别社会化的结果看,我们应该反思当下的社会性别教育,培育学生正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进而为强化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
(一)材料和方法:
300余份以“写出自己的性别体验”和“作为男孩/女孩,你如何成长”为主题的书面材料;文本比较接近访谈实录和民族志资料。
(二)男孩成长过程中的性别体验和认知(1)传统的性别意识仍占主流。
(2)如果没有家庭内的性别教育,男性对性别的认知会较晚,而且主要是社会文化承担唤醒性别意识的功能。
(3)父母(也是社会)对男孩期待的性别角色的建构失效,男孩子感受到父权制文化对作为男性的自己的文化压迫。
(4)认识到作为男性的压力,是性别自觉萌生的前提,这使得他们有可能会改变对异性的性别认知,会促使他们从父权制思想到平权思想的转变,认识到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对女性的压制,从而对女性产生同情,开始反思、反对父权制,甚至走向他的背面——女权。
由于男性性别意识的自觉,便有可能走出父权制文化的统治,实现了社会性别建构的突破,他们不再坚持传统的性别模式,开始摆脱旧的性别文化的枷锁,对新的性别形象表示同情和认可。
(三)女孩成长过程中的性别体验和认知
女孩与男孩在这方面的差别是,家庭对女孩子在性别方面的要求和管束较男孩子要多;而且,女生在性别体验上,更为敏感。
女生性别意识的萌生,跟身体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显得比男生在社会性别上的反应要早一些。
(1)对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对女生的规定,很多人是坦然接受的。但在接受传统社会性别文化规制的同时,又会心有不甘。
(2)她们相信男女在当下社会还存在“差异”,确信还不能实现男女平等,但是她们也认识到自己“性别优势”,自我感受到做女性也是美丽的、幸福的。
(3)打破“性别成见”,找出人生的另一套活法出来。这就是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女生性别意识的觉醒,早于男生,也较男生激进,是因为女生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在性别自觉的基础上,进而女生也开始了对自己传统性别角色的反叛,她们认为男女在本质上其实差别不大,男生可以的,女生同样可以。
对个人而言,这种反抗往往具有革命性,也就成就了女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尊重每个人,无论是男人女人自己的选择,包括性别角色和性别形象的选择,这是新型社会性别模式的前提之一;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性别角色的权利,只要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和人格的完善,都应该得到宽容和鼓励
在男女性别自觉以后,合理的性别模式不应该是男女的对立,而是两性的和谐,是性别气质中的兼性气质;坚强、勇敢、责任等不是男人的专利,而温柔、细腻、体贴也不为女人所独有。男与女,性格的丰富,气质的多元,才是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简单的结论
在性别意识觉醒方面,女生要早于男生,她们在突破旧的社会性别模式、构建新型的社会性别文化上更为激进,走得更远,成为性别文化革命的新锐力量。
女性性别敏感度的增强,是在女性性别意识产生自觉以后,对社会中女性的屈从地位不满紧密相关的;她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自己解放自己。她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专属权益,开始懂得了自己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女性的性别自觉,展示了人生的多样性,然而,整个社会不单由女人组成,父权制社会下,男性占统治的地位,女性要获得自己的空间,扩大自己的权益,必须得有男性的参与与合作。
因此,男性的性别意识的觉醒尤其重要,这是建立和谐两性关系和新型社会性别文化的保证。也正是如此,促成男性的性别自觉,是当下中国社会性别教育的重中之重。
谢谢大家;请多多指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