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大一轮复习练习: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含解析

2021-03-2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有学者认为,1918年5月的请愿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学生对政治事务的积极干预,但当时学生很少与政党联系;1920-1921年他们开始与政党发展更紧密的关系,其中一些人参加了政党的活动;1922年到1924年学生开始参加政党的组织工作,因1924年国民党采取争取学生入党的政策而达到高潮。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成为学生参与政治的开始 B.学生积极参与反帝爱国革命运动 C.政党政治是民国时政治活动的主旋律 D.五四运动为民主革命注入新活力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促进学生群体参与政治运动,为民主革命增加了新的力量,故D正确。学生参与政治之前就有,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学生在五四运动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学生参与的政治活动不一定都是反帝爱国的革命运动,B错误。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2019·绵阳模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 )

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 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 C.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解析:选A。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需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A项正确。

3.(2019·咸宁市重点高中联考)1923年中共三大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这一决定( )

A.实现了各阶级的联合 C.避免了党派间的斗争

B.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D.扭转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解析:选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无法让当时中国各阶级联合,故A项错误;即使两党合作后,党派间的斗争也不可避免,故C项错误;“1923年中共三大”只是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还没有扭转军阀割据局面,故D项错误。

4.(2019·山东八校高三联考)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用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标语、“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 )

A.舆论宣传左右战争进程 B.社会群众思想愚昧无知 C.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传 D.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

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北方军阀……印发”等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传,故C项正确。A项夸大了舆论宣传的作用,故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群众已经有反帝意识,因此反帝口号并未脱离群众认知,故D项错误。

5.(2019·长沙模拟)1927年年初,英国水兵冲出租界,用刺刀驱赶庆祝北伐胜利的汉口群众,制造了“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武汉国民政府于当晚派工人纠察队和卫戍部队开进英租界,迫使英国不得不将汉口英租界交还中国。武汉国民政府这一举动( )

A.有利于三大政策的提出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列强对北洋军阀的援助 D.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存在分裂隐患

解析:选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行为是这一时期反帝斗争的重要成果,B项正确。

6.(2019·唐山模拟)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

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 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

解析:选A。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创建军队的开始,因而党的领导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显著特征,故A项正确。

7.(2019·张家界模拟)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 )

A.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B.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C.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D.没有发挥农民阶级的作用

解析:选C。题干中“提拔新的工人干部参加指导工作”“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不利于团结支持革命的同盟力量,故C项正确。

8.(2019·林州一中高三调研)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 )

A.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B.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C.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

解析:选C。“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体现的是长征后共产党进行北上抗日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故C项正确。

9.(2019·雅安模拟)

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

有关社会主义 32本 据上表可知( )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 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

解析:选D。由材料“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等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数量远远超出关于国民党历史、三民主义的论著数量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

10.(2019·石家庄二中模拟)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

有关辩证唯物主义 23本 有关历史唯物主义 23本 有关计划经济 19本 有关国民党历史 8本 有关三民主义 13本

A.国内时局发生变化 C.国共合作走向破裂

B.民众渴望结束内战 D.中美关系发生转折

解析:选A。由图一中“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图二中人物联系史实可知图片反映了重庆谈判,由图一至图二可知国内时局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到战后和平建国,故A项正确。

11.(2019·昆明高三调研)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同等待遇。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46”可知,此时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领土开放、贸易互惠,这实际上便利了美国对华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国民政府意图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故答案为C项。

12.(2019·中原名校高三质评)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

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解析:选D。材料中敌后抗日根据地针对的是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即为民族解放;国共内战时期,中共控制的区域是解放区,针对的是摆脱国民党独裁的统治,即为民主自由,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天津南开区质量调查)近代中国某些城市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 2 291 家,工人达 18.148 5 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三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由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则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指挥中心,重庆也由此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何一民主编《抗战时期西南

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使重庆成为有重大影响的中心城市的国际、国内背景。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得出;第二小问外部条件,根据题目中的时间“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得出。(2)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

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得出。(3)根据材料三“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得出国内背景;根据材料三“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指挥中心”得出国际背景。

答案:(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外部条件: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有利条件:上海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以《新青年》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挥重要作用。

(3)背景:国际方面,二战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国内方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14.(2019·苏州、无锡等四市模拟)对五四运动的定性进行历史解读,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胡适曾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而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完成下列要求:

(1)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指出这种提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性质的多种提法,分别加以论证并形成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解析:(1)首先,从社会背景方面分析,结合所学具体回答;其次,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再次,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发展到1919年的高潮体现。(2)根据材料中五四运动性质有三种提法,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答案:(1)合理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2)小论文提纲如下,具体阐释略。

提法 史实 学生对列强损害中国利益和军阀政府的卖国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 行为进行了不妥协斗争;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推动了新文五四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 化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从此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将五四运动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并不合理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