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2021-09-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六单元·成长故事

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成长的日子有泪有笑,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也慢慢明白: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呵护,离不开师友的陪伴,也离不开酸甜苦辣的调剂……。苦也罢,乐也罢,迷茫过,感动过,我们依然渴望成长,我们依然憧憬未来。成长吧,去追寻美好,去迎接挑战,去在花样年华中感悟体会!

走进本单元,我们将走进几位少年的成长故事——车胤囊萤夜读,勤奋刻苦;老婆婆苦心磨铁杵,持之以恒;在美丽的还乡河边,雨来成长为一位爱国的小英雄;在温馨的家庭里,他成长为一位独立的“男子汉”;在飞扬的大雪中,青铜成长为一位坚韧的少年。成长的车轮不住向前滚动,我们一步步迈向成熟,见识到了许多,感受到了许多,也领悟到了许多。

本组课文选编了三篇我国三位著名作家的小说,叙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成长故事。在学习时,我们要能借助小标题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主要人物的品质、精神,从人物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这两则文言文讲的是车胤夏夜捉萤火虫照亮来读书和李白受磨铁杵的老婆婆触动返回山中完成学业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 教学要点 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人物的求学精神,培养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时安排 文言文 二则 2课时 课 文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小英雄 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雨来 的故事。故事情节紧凑而(节选) 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分析文中关于还乡河景色的描写,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并受到熏陶。 2课时 者面前。 课文描写了一个小借助小标题快速男孩的成长经历,刻画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一个逐渐成熟、自主自容;抓住具体事件分立、勇敢、沉着的“小男析人物性格,感受“男子汉”形象,表达了作者子汉”自主自立、坦对“男子汉”的赞美、关诚刚强的精神。 爱和期望之情。 课文讲述了青铜一家在冬天做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一次青铜冒着大雪去街上卖鞋,几个城里人把十双芦花鞋全部买走。为了不让后来的一个人失望,青铜将脚上的鞋卖给了他,赤着脚回了家的故事。 我们家的男子汉 1课时 芦花鞋 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青铜的人物形象,从人物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 1课时 口语朋友相处交际 的秘诀 通过活动使学生就如何与朋友相处体会到与朋友友好相展开讨论,总结与朋友友处的秘诀;懂得为人好相处的秘诀。 处世的道理,培养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 2课时 习 作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一项本领的经历、我学会了把自己学到一项本体会写清楚;要有真领的过程写下来。 ________ 情实感,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课文,交流阅读篇幅较长的课文的方词句段 法;讲讲有关古人读运用 书求学的成语故事;了解比喻修辞,学会用有特点的比喻句表学习李白的《独坐敬日积月累 达情感;感受古诗描亭山》这首古诗。 绘的景物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交流平台 交流阅读较长课文的方法。 积累有关古人读书求学故事的成语;照样子学写比喻句。 2课时 语 文 园 地 2课时

18 文言文二则

文《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本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分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析 《铁杵成针》是讲李白求学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教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学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两则文言文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标 4.体会文中人物的求学精神,培养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借助注释,理解文中教品读文言文,把握文中人物的事课2学学时课每句话的意思,了解课文迹和精神品质,从中学到做人的道重难安时 点 大意。 点 理。 排

囊萤夜读

1.会认“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博”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人物活动,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成语,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自己知道的成语吗?(生抢答)很好!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成语,真了不起!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许多成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这些成语典故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是励志类,就是其中的人物有一种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两个成语故事都属于此类。我们先来学习《囊萤夜读》这个成语故事,看看故事中的人物有一种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读课题。 (1)释课题。

囊:读“nánɡ”,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口袋装。萤:读“yínɡ”,萤火虫。

囊萤夜读:就是用白口袋装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读书。 (2)是谁“囊萤夜读”呢?课题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是车胤。课题点明了人物的主要活动,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3.补充相关资料。

(1)车胤(约333—401) 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他学识渊博,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历任中书侍郎、侍中、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等职。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被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死后追谥忠烈王。

(2)《晋书》 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420)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该书史料甚备,博采杂著,多记异闻。是了解两晋历史的基本史籍。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把字音读正确。

nánɡyínɡɡōnɡqínbópínyān囊 萤 恭 勤 博 贫 焉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的文言词语。 [恭勤] 肃敬勤勉。 [倦] 疲倦。 [博] 知识广博。 [通] 通晓,明白。

[贫] 贫寒。 [练囊]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盛] 装。 [继] 接着。 3.师生共同说出课文的大意。

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 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4.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品

1.文中两句话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句话交代车胤的性格特点,第二句话以事例说明车胤学习刻苦。 2.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第一句话作了总的概括: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可见他是一个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文才广博而十分精通的人。

3.车胤读书克服了哪些困难?

明确:(1)家庭的困难。“家贫不常得油”,当然也不常得书。但是他“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样来获取光亮,书想必也是借来的。

(2)天气的炎热。“夏月”里可不是读书的好时候,但他仍夜以继日地读书。

(3)时间的煎熬。“以夜继日”,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读书。 4.车胤的囊萤夜读印证了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

明确:印证了“恭勤不倦”,也说明了他能“博学多通”的原因。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明确:(1)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2)一个人即使博学多才,仍要谦虚谨慎,继续学习。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像车胤这样“囊萤夜读”勤奋学习的成语典故,你能再列举一些吗? 示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等。

2.你能将《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现代文吗? 提示:可重点扩写主人公车胤家贫的原因、捕萤的经过、读书的情状等。

铁杵成针

1.会认“卒”1个生字,会写“逢、卒”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

2.在朗读中学会停顿,进一步掌握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导语: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相信大家都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呢?背给大家听一听。(生背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请看课题。(板书:铁杵成针)

2.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评议示例: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顿。跟老师来读——铁杵/成针 ,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预设: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可能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3)看一看

过渡: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出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 世传 逢 老媪 铁杵 曰 还 卒 明确:“逢”是后鼻音,读“fénɡ”;“卒”是平舌音,读“zú”;“曰”读“yuē”,注意与“日”的区别;“还”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uán”。

2.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1)标出停顿,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3.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2)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预设: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3)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教师讲述: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间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蹚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

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师: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再来看看,“过是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蹚过”这个词最好了。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

照此解释其他词语。

[成]完成,实现。 [去]离开。 [逢]遇见,遇到。 [方]正在。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返回。 [卒业]完成学业。 (4)人物称呼,不断变换。 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明确:李太白、太白。

想一想: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明确: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5)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出示句子: 太白感其意。

议一议: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媪) (6)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问之”中“之”指的是谁?问的什么内容?(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7)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师:读一读下面这三句话。你们觉得这三句话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c.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明确: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

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三、变换朗读,学有所获

1.变成诗歌, 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磨针溪, 象耳山,世间传,李太白,山中读…… 2.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 3.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4.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文言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教师总结:一篇文言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1)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指名朗读,齐声诵读。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进一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 读文言文!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人尽皆知,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更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反复诵读必有得

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初读课文时,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学习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在难读的句子后面作记号,然后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最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坚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之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二、词语理解需得法

要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词语是关键。本堂课,我重点传授给孩子们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如《囊萤夜读》中的“囊”,请字典老师帮忙,是口袋的意思;但此意思带入文中,讲不通。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需要加一个表动作的词语,那么变换成“用口袋装”,就通顺了。如此既积累了四字成语,又在积累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巧!

总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精致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学生以

“渔”,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侧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我们就会渐渐发现:原来,教好文言文并不难!

第六单元

【单元导教】

本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围绕“成长”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为学生的成长注入精神力量。除此之外,本单元还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小标题,掌握“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能力。本单元的几篇长课文都以不同的形式将文章分成了几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感受这一特点,然后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再将小标题串连起来,进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还确定了“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习作要求,并以“我学会了____”为话题,让学生完成关于自身成长的习作,契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先引导学生对成长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进行回顾,确定选材。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按一定顺序记录学习过程,并结合习作建议帮助学生将文章写的充实、有趣。

教学关注点 板块 学习把握长文章、古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文言文二则 小英雄阅读理解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从人物的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一致的词语 精神品质;从书中提供的插图对照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1.课文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学会用能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文,感受雨雨来(精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来的英雄形象,体会景色描写的作读) 我们家2.学会用适时暂停、回顾前文的方法用。 阅读长文章。 1.课文用小标题标示每个部分。学会能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文,结合事的男子汉(略读) 围绕小标题,抓住主要事例,把握文例,体会作者对小男子汉的情感。 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提炼方法,尝试换小标题。 1.课文用空行区分各个部分。通过列默读课文,围绕话题进行讨论探芦花鞋出小标题、串连小标题来把握文章主究,交流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感受青铜的美好品质。 (略读) 要内容。 2.学习围绕不同线索列小标题的方法。 口语交际 通过对话题的讨论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会与朋友更好的相处。 组织学生讨论,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能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做到有条理地汇报。 1.交流平台对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语文园地 2. ,“词句段运用”第一小题可以前置到与《文言文二则》一起学习。着重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进行仿写。 3.“日积月累”理解和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要点 明确任务 教学关注点 1.结合课文和习作要求回忆成长经历,感受成长过程。 2.按照一定顺序把成长中学会的一件事情写清楚。 1.确定习作内容。 回忆成长中学会做的事情,选择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了解方法 2.理清顺序。一步步写清学会做某件事的过程,有具体描写,把过程写清楚。 3.重点描写。把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趣事作为重点来写。 4.表达情感。把自己的心情变化和感受写出来。 注意事项 1.通过交流先说清学会做某件事情的过程,再写清楚。 2.把心情和感受与事情结合来写,不只是在最后抒发一段感慨。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1.认识42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结合语境进行识记,易读错的字

重点指导。

2. 会写24个字,会写23个词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有针对性地

指导。

3.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 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色彩。

阅读: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3. 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感受诗的意境、诗人的心情。 口头表达:1.能说出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表达出自己对人物、情节的感受。

书面表达: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3.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18 文言文二则

【课前解析】

关注文言文:

《文言文二则》选编了关于车胤和李白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本篇课文,有一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比如“倦”是“疲倦”的意思,“贫”是“贫穷”的意思,“弃”是“放弃”的意思,“感”是“感动”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关注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1. 借助古代与现代汉语意思相一致的词语,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根据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 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4. 能从文言文中体会勤奋好学、做事情坚持不懈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2.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道理。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兴趣,学生字

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来猜一则谜语,“白天草丛待,夜晚空中游。一盏小灯笼,挂在身后头。”相信你一定猜到了,这就是“萤火虫”。

2.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萤火虫是一种生活在草丛里的昆虫,来看看“萤”这个字,上面就是草字头,下面是昆虫的虫。再来猜猜这是哪个字呢?

预设1:这个字就像是装满了东西的袋子,袋子的口用绳子扎起来,我猜这个字是“囊”。

预设2:我猜这个字是“囊”,因为中间圆滚滚的好像一个袋子装了很多东西。

教师追问:同字形还能看出它的意思来,这是多么形象啊。装香料的袋子我们叫它“香囊”,旅行用的袋子我们叫“行囊”,文中还有一个词叫“练囊”,“练”是白色薄绢的意思,“练囊”是什么意思呢?来翻开语文书102页,从注释中寻找答案。

预设1: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就叫做“练囊”。

教师引导:“囊”这个字,笔画比较多,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1:横要短,凸宝盖要写的宽一些,两个口要写在横中线以上。 预设2:在书写的时候下面的三个横要间隔相等的距离,“竖提”要和左边的竖对齐,这样才能写好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囊”字,写完和例字对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看图识字,降低学生们识字难度,让学生说一说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笔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二、读通读顺,初读课文。 1.读正确,边读边识字。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翻开书102页,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则文言文是“囊萤夜读”。

板书(囊萤夜读)

提出要求:之前同学们学过不少文言文了,你积累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

预设1:学习文言文要多朗读,还可以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预设2: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引导小结:是啊,多朗读和看注释都是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在课前预学的时候你一定用过这样的好方法吧。

(2)教师范读,读出韵味,学生模仿读。

(3)带拼音生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教师补充:“盛”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的意思是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所以这里应该读“chénɡ”。

(4)去拼音读

教师引导:带着拼音同学们能够读准,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看看你能读懂句子吗?快来试一试吧。 学生自由读,点名读。 2.读流利,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胤”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叫“车胤”,所以这句话要在“胤”

后面停顿,再来读读。

学生读,点名读

(3)提出要求: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课文讲了什么事呢? 预设1:我之前读过这个故事,所以很容易就能读懂。

预设2:这个故事讲的是车胤勤奋好学,不知疲倦。但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引导小结:温故而知新,借助之前读过的故事,来学习新的知识,是很好的语 文学习方法。如果没读过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三、借助阅读资料,理解故事

1.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每个小组,每人一句话,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小组讨论交流每句话的意思。(时间5分钟)

2.教师引导:好了,我们来一起说一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1:我来说第一句的意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的意思是“车胤肃静勤勉,学习不知道疲倦,他学识渊博,通晓许多知识”

预设2:借助注释,我知道了“恭勤”是“肃静勤勉”的意思,“通”是“通晓,明白”的意思。

追问:借助注释我们读懂了“恭勤”和“通”的意思,那注释里没有的字怎么办呢?

预设:可以给单个的字组词,例如“倦”可以组“疲倦”

教师引导:文言文里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像这样给她组个词,这叫做“扩词语”,这也是理解文言文很好的方法。说起扩词,我们同学们很熟悉吧,比如“倦”这个词,我们可以组“疲倦、困倦、厌倦”等等,我们该选哪个词呢?

预设1:我们可以把词组带到原文里,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就知道了。 预设2:前面说车胤很勤奋,“不倦”是不知道疲倦的意思。 预设3:“博学”这个词语我们现在还在用,是“学识渊博”的意思

引导小结:有些词语,古代的意思和现代是想通的,像这样的词我们可以联

系生活来读懂它。读懂了他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学生齐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教师引导:真是一位勤奋学习的车胤啊! 学生再齐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教师引导:学习起来,不知道疲倦,真让人敬佩。 学生再齐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教师引导:正是因为这样的勤奋,才有了现在的博学多通啊!车胤究竟是怎样勤学苦读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 教师引导:利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谁来再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1:我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贫”,“贫”是“贫穷”的意思。 预设2:根据注释,我知道“练囊”是“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萤火”就是我们说的“萤火虫”。板书(练囊)

预设3:“以夜继日”就是“夜以继日”的意思。

预设4: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车胤家里很贫穷,不能常常得到灯油,夏天的时候,就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里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这三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借助插图,感悟人物品质

2. 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插图上描绘的正是车胤以练囊盛萤火,夜以继日勤学苦读的样子,车胤的衣服上缀满了补丁,旁边的萤火虫发出微弱的亮光,但是车胤读书却是那样的认真,甚至不知疲倦。结合插图说一说,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车胤呢?

预设1:我读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车胤。 预设2:我读到了一个热爱读书的车胤。 预设3:我读到了一个刻苦努力的车胤。

提出要求:像课文里说的那样,还是一个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的车胤。课文第一句介绍车胤的品质,接下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样的写法你读懂了吗?那就让我们想象着车胤勤学苦读的画面,用你的朗读再来感受他的品质吧。

学生配乐齐读。

引导小结:听着你们的朗读,仿佛把我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不眠之夜。这节课上我们用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了关键词的意思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我们理解了课文的整体意思。

3. 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玩个小游戏,我来说意思,你能从文中找到和它对应的句子吗?

学生与教师做游戏,一问一答,理解文章意思。

师:车胤恭敬勤勉,学习不知道疲倦,他学识渊博,通晓许多知识。 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他家里很贫穷,不能常常得到灯油,夏天的时候,就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里装几十只萤火虫来读书,夜以继日的学习。

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设计意图:文言文语言精练,一字传神,寥寥几字便能将意思传达清除。教学中从初读课文,再读课文,到品读课文,理解内容,走实每一步。教学中紧紧抓住“读”,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逐步解决音难读、句难通、文难用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收获) 五、方法迁移,延伸阅读

教师引导:在古代,像车胤一样勤奋好学的人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吗? 预设1:我还知道匡衡,他凿壁偷光来学习。

预设2:我知道江泌映月读书,江泌家里很贫穷,白天要忙农耕劳作,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学习,但又买不起灯油,月亮西斜,他便拿着书,爬到房顶上借着月光读书。

引导小结:同学们课下可以找来这两个文言文故事读一读,运用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的方法去理解。板书(看注释 扩词语 联系生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囊萤夜读》

2.搜集关于古代勤学苦读的故事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看注释 扩词语 联系生活

学习文言文方法

练囊 倦:疲倦 博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卒”这个生字,会写“逢、卒”2个字

2.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熟读成诵,背诵课文,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用多朗读、看注释、扩词语还有联系生活地方法来学习了《囊萤夜读》这篇文章,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铁杵成针》。

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夯实基础,为今天自学《铁杵成针》做好铺垫。) 二、小组讨论,理解文意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等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1)生自由读,点名读。 (2)小组讨论

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全班交流一下。

预设1:我想提醒大家“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一句的停顿,应该在老媪后面停顿。我们在《清平乐.村居》中学过,“媪”是老妇人的意思,注释三告诉我们“方”是“正在”的意思,“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是“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杵”,所以要在“媪”后面停顿。

追问:明白了意思我们就能读对节奏,看来想读好这篇课文还得知道它讲了什么?

预设1:我们小组来汇报。读了注释一我知道“铁杵”是“用来捣衣或舂米的铁棒”,“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预设2:“磨针溪,在象耳山下”,意思是“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脚下。” 预设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这一句可以给“弃”组个

词“放弃”,这句话是说“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预设4:“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意思是“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追问:是谁路过这条小溪呢?文言文常常呈前省略,在理解的时候可以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接下来这句话也有省略,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预设5:“问之,曰:“欲作针。”,意思是“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教师引导:瞧,把课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是不是听的更明白了呢?再看最后一句。

预设6:“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意思是“李白被她的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学业。”

3.理解全文。

教师引导: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让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试着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

预设: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脚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学业。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在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不断加深,文章的内容就水到渠成的让同学们理解。)

二、走进人物,感受品质

(1)教师引导:课文读懂了,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完了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预设1:老妇人为什么要把铁杵磨成针?

预设2:老妇人磨铁杵和李白完成学业有什么关系吗? 预设3: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2)教引导:有疑才会有进步,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有

关注到文中的主要人物老妇人和李白,看来要想解决问题我们还得回到原文中,请同学们圈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品质?简单批注在旁边。

预设1:从“未成、弃去”我知道李白开始想要放弃学业,但是最后李白“感其意,还卒业”说明最后他又回去积极学习了,我觉得李白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预设2:李白最终完成了学业,肯定离不开他的勤奋努力,所以我觉得李白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教师引导:从一开始想要放弃到后来完成学业,是什么改变了李白呢? 预设1:李白在磨针溪旁边遇到一位老妇人,他正在磨铁杵,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力感动了。

预设2:铁棒那么粗,要磨成针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我觉得老妇人特别有耐心。

预设3:我觉得老妇人这样做太费事了,直接去买一根针不就好了吗?干什么要把铁棒磨成针呢?

追问:是啊,李白可能和你们一样,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想一想李白会如何问老妇人,老妇人又会如何回答呢?

预设1:李白问:“老婆婆,这铁棒这么粗,你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直接去买一个不就可以了?”

预设2:老婆婆回答:“铁棒虽然粗,但只要我坚持不懈的磨,总有一天能磨成针啊!”

追问:听了老婆婆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预设1:我感觉老婆婆的决心很大,要把铁棒磨成针,她一直在努力,我觉得她特别有毅力。

引导小结:是啊,正是老妇人这铁杵成针的精神感到了李白,才能激励李白完成学业啊!接下来,就让我们把对人物品质的理解送回原文中,再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爱动脑筋的习惯。) 三、借助动画,再现故事

(1)教师引导:听了同学们朗读,这位坚持不懈的老婆婆和勤奋好学的李白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铁杵成针》的动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引导:跟随动画,我们又一起回顾了故事的内容,那能不能用文

言文来给动画配音呢?请你试一试。

学生小组讨论,试着配音。

教师引导:好了同学们,我们又一次走进故事感受人物的品质,现在走出故事,还记得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李白真的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婆婆吗?

预设1:我觉得是真的,因为李白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被世人称为诗仙,一定离不开他的刻苦努力,老婆婆一直激励他。

预设2:我觉得这不是真实的故事,铁棒怎么可能磨成针呢?可能是这个地方叫磨针溪,人们根据地方编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预设3:文中有一个字“世传”说明这是一个传说,不一定是真的呢! 引导小结:理不辩不明,听了同学们的 ,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其实真实也好,相传也罢,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传递给我们的道理。我们用“铁杵成针”来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难的事都能做成功。 四、链接生活,理解应用

(1)教师引导:虽然铁杵成针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没有真实发生过,但是在我们身边确真的有这样的人。(介绍梅兰芳坚持勤学的故事)

追问:读了梅兰芳的故事,有什么感受吗?

预设1:梅兰芳先生每天练眼睛,一练就是十年,这就是铁杵成针的精神啊!梅兰芳就是这样的刻苦学习,才成为了京剧表演大师。

(2)引导小结: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也离不开这样的意志品质,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铁杵成针的例子呢?下课了和同学说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想想少年李白的故事,坚持下去一定有所收获。这节课,你又掌握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让我们跟随一个小口诀回顾一下:

反复朗读是关键, 注释扩词想画面。 古今词义多相通, 联系生活能读懂。

(设计意图:总结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后作业

1.诵读两篇文言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两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每一句话的前提下,能完整地说出文言文的大致

内容) 五、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李白 老媪

勤奋学习 坚持不懈

【课后反思】

《18.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

《文言文二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囊萤夜读》主要讲了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只好捕捉萤火虫照明读书的故事;《铁杵成针》主要讲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后感动于老人铁杵磨针的毅力开始认真读书的故事。这两篇文言文都有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学习古人热爱读书的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注释,反复读课文,理解内容

四年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文言文,学生虽对其有很大的新鲜感,但在理解语言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的兴奋点是我组织教学的关键。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彻“读”,为此我准备了“四读”。

一读,读通。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解决字词障碍。 二读,读懂。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三读,读细。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四读,读出味儿。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读懂和读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出语言的味儿,读出故事的味儿就是难点了。

(二)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主旨

在前面反复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领会文章主旨环节,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看从这两则文言文中能够学到古人的什么精神,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都发表对文章的理解,在讨论中领会故事的内涵及人物精神。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借助注释,反复读课文,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二)小组讨论领会文章主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在讨论中学生也学会了古人热爱读书的精神、锲而不舍做事的精神。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能够领会文章的主旨,有所收获,但是一些学困生理解文言文有些困难,不能参与到小组讨论领会文章主旨的学习中,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收获不大。

四、改进措施

下次再上这节课时,借助注释,反复读课文依然让学生读懂课文,小组讨论文章主旨。对于学困生不理解文章主旨的问题,我让学生讲故事,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囊萤夜读》的故事给大家讲出来,把《铁杵成针》的故事找学生出来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领会文章的主旨,爱上学习文言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