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了解、评价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 一、改变“全收全改”的方法。
“全收全改”是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已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章节的教学,知己知彼,备好下面的课。但是,“全收全改”工作量大,要花费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教师备课及课外辅导时间势必要减少。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我会采用“全收半改”的方法。它是按学生的座位次序,以列为单位编号,单数放在一起记为A组,双数记为B组,每次批改非A即B,轮流进行,同桌两人中每次必改一人。“全收半改”,可以减轻作业的批改工作量,使教师有精力认真批改作业。在批改时,教师不仅检查答案的对错,而且还要审查做题的思路、推导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看学生做题方法是否对,还要看其方法是否好、是否巧。对于只收不改的一半作业,教师在批“阅”时要建立学生作业档案,认真登记学生做题情况。然后,由同桌参照自己的作业进行批改。这样,不仅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减少了,而且使批改作业变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我有时还会采用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按学生座位顺序,把前后桌四人作为一组,选学习认真的学生为组长。在教师提出批改要求后,组长负责取组内一人的作业为“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然后进行自批和互查。这样做,学生成为批改作业的主体,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不是的,因为每组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一些新颖的解法都要及时反映给教师,由教师做及时的总结与处理。 二、改变了作业的批改的地点
在办公室里,我经常看见同行埋首于批改作业中,而无暇于精心备课及教研。而我,不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喜欢在教室里批改,共原因有以下三点: (1)可以缩短作业反馈评价的时间; (2)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2
| 评论
作业批改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十分讲究和注重作业的批改。作业批改质量的高低,对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否提高教学成绩,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业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得当的作业批改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而敷衍塞责、流于形式的作业批改方法,将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
一是分项批改法。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如果只注重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就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往往会造成学生抄袭答案,抄袭作业的坏习惯,而教师也无法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分项目批改法。这种方法主要分三步:第一步是看学生解题过程、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第二步是看学生画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第三是看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楚简捷,是否具有独创性。通过这几种步骤批改学生的作业,我们就可以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哪个环节掌握了,哪个环节没有掌握,然后对症下药,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是鼓励表扬法。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因此,学生的作业水平高低、质量优劣肯定是存在的。要使后进生的作业改变现状,取得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是优生,在作业中,也会时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针对这个现状,我们可以采用鼓励表扬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取得进步时,哪怕是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都应该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鼓励表扬。
三是暂不批改法。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当一次作业中,如果学生的错误过多时,为了照顾学生的情绪,避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个时候,我采用了暂时不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业。先放一放,让学生慢慢弄清错误的原因,然后进行改正或重做,教师再做批改,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知识上的脱节和再次错误的恶性循环,以免不懂的问题越积累越多,而产生厌学的情况。
有了以上的经验,我还觉得有时候不一定全批全改。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互评,效果也不错
新形势下,我还想在以下方面作几点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