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实际工作中,新手教师即使完全模仿专家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很难达到同样理想的效果。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灵活性 D、层次性 答案:C
解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是动态的,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新手教师即使完全模仿专家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很难达到同样理想的效果。故选C。
2.德育工作上,德育目标是()。 A、出发点 B、过程 C、核心环节 D、运用方式
答案:A
解析:德育目标:对德育培养学生的何种品质的设想与规定。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较之分目标具有唯一性或统一性特征。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故选A。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的表现的是()。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C、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答案:C
解析:复杂性体现在: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故选C。
4.()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人。 A、十六 B、十八 C、十九
D、二十 答案:B
解析: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选B。
5.两名初三学生上课迟到了,老师让他们站在门口反思,他们却跑去操场。老师把他们从操场弄回来,在教学楼道里用课本抽打、脚踢进行体罚,批评教育10多分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 A、应主动征得家长的谅解 B、学校应进行批评教育 C、教育部门应进行处分 D、公安机关应进行逮捕 答案:C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题干中,初三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拳打脚踢情节严重,教育部门应对教师给予处分。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6.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批准。
A、学校
B、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B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故选B。
7.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A、4年 B、6年 C、9年 D、12年 答案:B
解析:1919年,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变化。小学教育机构统称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前四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故选B。
8.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A、模仿 B、练习 C、想象 D、学习 答案:B
解析: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故选B。 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运用教学技术于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答案:D
解析: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故选D。 10.()不属于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式 D、受教育程度 答案:A
解析:同伴群体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式、道德认知、智力因素、受教育程度等。
11.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才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D
解析:壬戌学制借鉴了美国的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故选D。 12.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开始出现学校的萌芽形式,古籍中记载有:“庠、序、校”等形式。故选B。
13.课程上知识以什么形式呈现给学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正确性,对小学高段及中学低段的学生来说,知识的最佳呈现形式是()。 A、图像表象 B、符号表象 C、语言表象 D、动作表象 答案:B
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帮助,一般是五岁以下的儿童;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同时四年级(10-11岁)是儿童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因此题干中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已经开始进入符号表象阶段。故选B。
14.某中学安排高一年级学生在危房里上课,此行为主要违反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故选B。
15.学生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却又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这一现象体现了其心理的()。 A、反抗性和依赖性 B、闭锁性和怯懦 C、高傲和眷恋童年 D、否定童年和自卑 答案:A
解析:“学生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表明学生有独立的意识,不愿任何事情都听父母的安排;“又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说明学生的心理是半成熟半幼稚,在精神上还有依赖性,家长需要鼓励和给学生建议,而不是在情感上的否定。故选A。
16.教师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研究方法属于()。 A、个案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实验研究法 答案:B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故选B。
17.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发展阶段 答案:C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C项正确。A项: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不存在此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18.()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A、生理和安全需要 B、力求成功与回避失败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求知欲和好奇心 答案:D
解析: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学习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求知欲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认知的需要,求知欲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故选D。 1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型曲线关系 答案:D
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并且,随着任务的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由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故选D。
20.四岁的丽丽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当问她小明有没有妹妹时,她却回答没有。这体现了丽丽的() 思维特征。 A、可逆性 B、不守恒性 C、自我中心性 D、守恒性 答案:C
解析:丽丽不能从她哥哥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了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故选C。 21.“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便是墨家所提倡的()。 A、三表法
B、兼爱非攻 C、道法自然 D、致良知 答案:A
解析:墨子提出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故选A。 2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答案:B
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故选B。 23.当一位新入职的老师向经验丰富的张老师借教案上课时,张老师拒绝了,说道:“我的教案不一定适合你,这个周末我们一起来探讨。”这表明张老师()。 A、注重帮助同事的方法 B、缺乏团结协作的品质
C、缺乏良性竞争的能力 D、善于保护自己的隐私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系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故选A。
2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D
解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加以复习,不仅可以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从已有知识中得到新的收获。这句话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说明了教学中要坚持巩固性原则。故选D。
25.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的各自专长。将孔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 A、孟子 B、荀子
C、王阳明 D、孔子
解析: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来源。故选D。
26.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就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学校教育制度 D、教育目标 答案:C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学制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学制中具体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故选C。
27.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育机智”上。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方法体现了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也就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故选C。 28.以下属于传递一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的是()。
A、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 B、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 C、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复习旧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 D、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复习旧课——检查评价 答案:A
解析:传递一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査评价——间隔性复习。故选A。 29.普通中小学的双重任务是()。 A、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学生,为社会输送后备力量 C、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 D、培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答案:B
解析: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双重任务是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学生。B项正确。A、C、D三项:均属于教学的基本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3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 答案:A
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故选A。 二、多选题
1.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 D、为人师表缺乏可操作性
答案:AB
解析:所谓为人师表,即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践行这些要求,成为学生和他人的榜样,可见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突出的严谨性、强大的激励性和明确的可操作性。故选AB。 2.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坚持他律为主,自律为辅 B、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坚持个人和社会相结合 D、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答案:BCD
解析: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调整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使自己的行为有所遵循,以维系整个实践过程的正常进行,从而实现自我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大体上包括: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个人和社会相结合。B、C、D三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CD。 3.根据“教师的道德是各种利益互相冲突的情况下,从调节教师行为的需要中产生出来,以便把教师的行为协调地纳入职业集团的活动中,纳入社会中去,从而保证所有其他参加教育过程的人都能合作相处。”关于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而言具有法的作用 B、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一部法律 C、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监督器 D、教师职业道德是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机制 答案:AC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故选ACD。 4.对教师“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是()。
A、坚守高尚道德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B、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
C、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D、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答案: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故选ABCD。
5.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答案:ABCD
解析: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主要有: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故选ABCD。 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关注()。 A、发展与教育 B、学习与教学 C、认知与个性 D、一致与差异 答案:ABCD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关注发展与教育、学习与教学、认知与个性、一致与差异等方面。故选ABCD。 7.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A、教育目的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规律 答案:BC
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故选BC。 8.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环节来完成。 A、审题 B、联想 C、解题 D、生成学习 答案:ABC
解析: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审题、联想和解题三个环节来完成。故选ABC。 9.思维按其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常规思维 D、动作思维
答案:ABD
解析:思维按其内容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故选ABD。 10.教师要引导成绩不良学生恢复自信,可以选用的归因方式是()。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考试难度 答案:BCD
解析:为了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成绩不良归结于外部因素,或内部不稳定因素。故选BCD。
11.下列关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A、小学生能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B、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
C、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随着年级的升高,思维品质逐渐完善,对概念的掌握水平逐渐提高 答案:BCD
解析: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
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不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年级的升高,思维品质逐渐完善,对概念的掌握水平逐渐提高。故选BCD。 12.教育法规的实施方式包括()。 A、自律性实施 B、他律性实施 C、强制性实施 D、非强制性实施 答案:AB
解析:教育法的实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去实施,这叫做自律性的实施,即教育法的遵守;一种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不去实施,由国家专门机关强制实施(他律性实施),即教育法的适用。故选AB。 13.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人生理想 答案:ABCD
解析:《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故选ABCD。 14.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ACD
解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本规定。故选ACD。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我国在教师资格和任用方面实行()。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职务制度 C、教师职称制度 D、教师聘用制度 答案:AB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故选ABD。 三、判断题
1.班级就是班集体。() 答案:错误
解析: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级和班集体是不同的。故错误。
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答案:正确
解析:教学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转向与落实。因此,教学评价改革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换而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评价功能的这一转变同时影响着教学评价工作的发展。故正确。 3.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答案:正确
解析: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故正确。
4.课外、校外教育活动要防止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 答案:正确
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每项活动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防止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故正确。 5.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 答案:错误
解析: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分组教学的缺点:(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3)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故错误。
6.教师的职能是教授科学文化知识。() 答案:错误
解析:教师的职责不但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还要育人。故错误。 7.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答案:错误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操作条件
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下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下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工具性条件反射)。因此,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反应”的过程,操作条件反射是“反应—强化”的过程,两者的建立过程有根本的差异。故错误。
8.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答案:正确
解析:一般来说,知识的获得与掌握比较快,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较慢。知识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而能力则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发展停滞和衰退的现象。故正确。
9.课堂纪律不好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原因。() 答案:正确
解析:课堂纪律不好影响教学的质量,是教师焦虑的原因之一。故正确。
10.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1.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答案:正确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故正确。
12.国家提出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答案:错误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故错误。
13.中小学生的作文不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答案:错误
解析:著作权,是指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著作权的对象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题干中,中小学生的作文属于独创性的文字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故错误。
14.王老师为惩罚班上几名调皮的男同学,对他们实施了较为严重的体罚,已构成犯罪,但考虑到王老师是第一次实施体罚,且主观上是为了学生着想,因此,可免除其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材料中的王老师虽然是第一次体罚学生,即便是为学生着想,但行为已经发生,而且体罚较为严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15.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答案:错误
解析: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故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