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2021-08-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1.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1.1 基础底板施工

1.1.1 底板防水

卷材粘贴彩热熔粘结,距底板保护墙内侧1m范围内要求满粘。卷材铺贴分两步施工,先施工保护墙以下部位(包括底板卷材)。采用上反内贴法。卷材搭接宽度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要错开300mm以上。卷材搭接缝应单独收边,做法是用喷枪烘烤外露边缘,再用专用抹子抹出平滑的450斜角。

底板防水卷材施工时,首先粘贴柱坑、电梯井坑、阴阳角等处附加层,然后根据铺贴顺序、搭接宽度、卷材尺寸等弹好卷材铺贴线,再进行大面铺贴。待底板卷材(包括保护墙处卷材)施工完毕,然后浇筑5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在保护墙处卷材上抹20mm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 1.1.2 底板模板

1.1.2.1 240mm砖胎模

就本工程而言,由于设计为反梁结构,底板下部平齐,故砖模砌筑量很少,只有底板周边及局部变标高处需要砌筑砖模。

1、砖胎模砌筑前,先在垫层面上将砌砖线放出,比基础底板外轮廓大40mm,砌筑时要求拉直线,采用一顺一丁“三一”砌筑方法,转角处或接口处留出接搓口,墙体要求垂直。砖模内侧、墙顶面抹15mm厚的水泥砂浆并压光,同时阴阳角做成圆弧形。

2、底板外墙侧模采用240mm厚砖胎模,高度同底板厚度,砖胎模采用MU7.5砖,M5.0水泥砂浆砌筑,内侧及顶面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

3、考虑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较大,砖胎模外侧面必须采用木方及钢管进行支撑加固,支撑间距不大于1.5m。 1.1.2.2 集水坑模板

1、根据模板板面由12mm厚竹胶板拼装成筒状,内衬两道木方(100×100mm),并钉成一个整体,配模的板面保证表面平整、尺寸准确、接缝严密。

2、模板组装好后进行编号。安装时用塔吊将模板初步就位,然后根据位置线加水平和斜向支撑进行加固,并调整模板位置,使模板的垂直度、刚度、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1.1.2.3 外墙高出底扳300mm部分

1、墙体高出部分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事先拼装而成,外绑两道水平向木方(50mm×100mm)。

2、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好墙边线,在墙两边焊钢筋预埋竖向和斜向筋用φ12钢筋剩余短料),以便进行加固。

3、用小线拉外墙通长水平线,保证截面尺寸为297mm(300mm厚外墙),将配好的模板就位,然后用架子管和铅丝与预埋铁进行加固。

4、模板固定完毕后拉通线检查板面顺直。 1.1.3 底板钢筋

1.1.3.1 绑扎底板下层网片钢筋

1、根据在防水保护层弹好的钢筋位置线,先铺下层网片的长向钢筋,钢筋接头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2、后铺下层网片上面的短向钢筋,钢筋接头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3、防止出现质量通病:由于底板钢筋施工要求较复杂,一定要注意钢筋绑扎接头和焊接接头按要求错开问题。

4、绑扎加强筋:依次绑扎局部加强筋。 1.1.3.2 绑扎地梁钢筋

1、在放平的梁下层水平主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沿梁水平筋交错布置绑扎。

2、地梁在槽上预先绑扎好后,根据已划好的梁位置线用塔吊直接吊装到位。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1.1.3.3 绑扎底板上层网片钢筋

1、铺设上层铁马凳:马凳用剩余短料焊制成,马凳短向放置,间距1.2~1.5m。

2、绑扎上层网片下铁:先在马凳上绑架立筋,在架立筋上划好钢筋位置线,按图纸要求,顺序放置上层网的下铁,钢筋接头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要求接头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开50%,同一根钢筋尽量减少接头。

3、绑扎上层网片上铁:根据在上层下铁上划好的钢筋位置线,顺序放置上层钢筋,钢筋接头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要求接头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开50%,同一根钢筋尽量减少接头。

4、绑扎墙柱插筋:根据放好的柱和墙体位置线,将柱和墙体插筋绑扎就位,并和底板钢筋点焊固定,要求接头均错开50%,根据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甩出底板面的长度≥45d,柱绑扎两道箍筋,墙体绑扎一道水平筋。

5、垫保护层:底板下保护层为35mm,梁柱主筋保护层为25mm,外墙迎水面为35mm,外墙内侧及内墙均为15mm。保护层垫块间距为600mm,梅花型布置。

6、成品保护:绑扎钢筋时钢筋不能直接抵到外墙砖模上,并注意保护防水层,钢筋绑扎前,导墙内侧防水层必须甩浆做保护层,导墙上部的防水浮铺油毡加盖砖保护,以免防水卷材在钢筋施工时被破坏。 1.1.4 混凝土工程 1.1.4.1 混凝土泵送

1、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时,现场可利用面积非常有限,大部分区域不能停放混凝土输送泵车,故采用地泵泵管方式泵送混凝土。

2、混凝土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每个接头必须加密封垫以确保严密。泵管支撑必须牢固。

3、泵送前先用适量与混凝土强度同等级的水泥砂浆润管,并压入混凝土。砂浆输送到基坑内,要抛散开,不允许水泥砂浆堆在一个地方。 1.1.4.2 混凝土浇筑

1、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一次性浇筑,间歇时间不能太长,不允许出现冷缝,混凝土浇筑顺序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混凝土采用踏步式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尽量散失。具体为:从下到上分层浇筑,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5m后回头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上下相邻两层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了控制浇筑高度,须在出灰口及其附近设置尺杆,夜间施工时,尺杆附近要有灯光照明。

2、混凝土筑筑方向应平行于次梁长度方向,对于平板式筏板基础则应平行

于基础长边方向。混凝土应一次浇灌完成,若不能整体浇灌完成,则应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留设位置:当平行于次梁长度方向浇筑时,应留在次梁中部l/3跨度范围内;对平板式可留设在任何位置,但施工缝应平行于底板短边且不应在柱脚范围内。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灌混凝土时,应将施工缝表面松动石子等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铺上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对于梁板式片筏基础,梁高出底板部分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灌厚度不宜超过200mm。混凝土应浇筑到柱脚顶面,留设水平施工缝。

3、每班安排一个作业班组,并配备3名振捣工人,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带前、后、中部不停振捣,振捣工要求认真负责,仔细振捣,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防止上一层混凝土盖上后而下层混凝土仍未振捣,造成混凝±振捣不密实。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插入深度各层均为350mm,即上面两层均须插入其下面一层50mm。振捣点之间间距为450mm, 梅花型布置,振捣时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漏振。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过短不易振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离析,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大量泛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浮出灰浆为准,边角处要多加注意,防止漏振。振捣棒距离模板要小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约为150mm,并不宜靠近模板振捣,且要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止水带、预埋件等。

4、混凝土泵送时,注意不要将料斗内剩余混凝土降低到200mm以下,以免吸入空气。混凝土浇筑完毕要进行多次搓平,保证混凝土表面不产生裂纹,具体方法是振捣完后先角长刮杠刮平,待表面收浆后,用木抹刀搓平表面,并覆盖塑料布以防表面出现裂缝,在终凝前掀开塑料布再进行搓平,要求搓压三遍,最后一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以终凝前为准,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把握。混凝土搓平完毕后立即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为14d。 1.1.5 筏板基础的施工要点

1、基坑开挖时,若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明沟排水、人工降水等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下不少于500mm,保证基坑在无水情况下进行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

2、开挖基坑应注意保持基坑底土的原状结构,尽量不要扰动。当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在基坑底面设计标高以上保留200~400m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挖除并清理平整。如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应预留l00~200mm厚土层,在下道工序施工前挖除,以防止地基土被扰动。在基坑验槽后,应立即浇筑垫层。

3、当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连接柱的插筋。 4、在浇筑混凝土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木模板浇水加以润湿。

5、基础浇筑完毕,表面应覆盖和洒水养护,并防止浸泡地基。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即可拆除梁的侧模。

6、当混凝土基础达到设计强度的30%时,应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回填应在四周同时进行,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到低分层进行。

7、在基础底板上埋设好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分析,并且作好记录 8、成品保护:保护钢筋、模板的位置正确,不得直接踩踏钢筋和改动模板;在拆模或吊运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止水带。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拆模及在混凝土上操作。

1.2 地下车库模板工程施工

1.2.1 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1.2.2 模板制作加工

结构梁板、墙体模板采用覆膜多层板模板,在现场或邻近现场集中加工制作,运输至安装地点进行安装。

木模板现场加工制作所用电锯、电刨,由我公司自备,并在加工棚安装符合用电规范的开关箱,用电机械各种安全装置齐全有效。 1.2.3 三大工具的配备

本工程所用的钢管、扣件、钢管架、U形托、底托等,由工具租赁公司租赁,并由出租方运输至现场,卸于塔吊覆盖范围内的指定地点,并码放整齐。根据使

用需要,由塔吊分批次运输至使用地点。 1.2.4 模板选型

1 底板板底、地梁梁底:土胎模 原土夯实,浇筑混凝土垫层,铺设防水,浇筑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

2 梁侧:砖模 砌筑240mm砖墙,抹水泥找平层找平层,抹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

3 集水坑、电梯内模:15厚覆膜多层板 采用吊模,用覆膜多层板,φ48钢管主龙骨、50×100木方次龙骨。

3.1. 方柱采用多层板模板,60×80木方次背楞中距200mm配制,Ø16对拉螺

栓紧固,螺栓外套塑料管兼作顶杆。柱箍采用双钢管,也可采用方管,间距不大于500,下部1m加密至400。 3.2. 柱模板支设前,先在四周弹上模板控制线,离地50cm处主筋焊上钢筋支杆,

柱模用钢管与满堂架子进行拉结。

3.3. 柱模组装加固柱箍后用线坠按模板边线进行吊正,吊正合格后用钢管、扣

件加固牢固。柱模板组装就位后应提前校正,固定两端模板,然后拉通长线校正中间纵横各模板。

4 侧墙(单侧) :选用15厚覆膜多层板,次龙骨选50×100木方,间距250,主龙骨选用φ48双钢管,间距600,对拉螺栓φ14,间距600×600。 5 有梁板模板、楼梯模板:15厚覆膜多层板 50×100木方次龙骨,φ48双钢管主龙骨,钢管脚手架支撑。横杆步距为1200 mm;自由端小于600 mm;距地200 mm设扫地杆。 6 框梁:

6.1. 15厚覆膜多层板 ,梁底50×100木方次龙骨,100×100木方主龙骨,钢

管式脚手架。梁侧采用50×100木方作次龙骨,φ48双钢管主龙骨,φ14对拉螺杆。 6.2. 800以上梁高,大梁下设三排Ø48立杆支撑。梁两侧立杆支撑排距1000mm,

沿梁立杆间距1000mm。梁底支顶立杆纵向间距1000mm。上顶螺旋式早拆器。板下立杆至梁侧立杆距离1000mm。梁底小横杆间距300mm。水平拉杆步距1700mm。

7 门窗洞口:木模板定型钢支撑。

1.2.5 模板简图 1.2.5.1 基础工程

地下室底板外模示意图

地下室集水井模板示意

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留置在距底板300(500)mm处,其模板采用覆膜多层板吊模;吊模模板分块制作,边框采用50×100木方,竖向边框同面板做成企口型,竖肋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为300mm。 1.2.5.2 地下室侧墙模板

模板采用18mm多层板,次龙骨采用50×100木方,主龙骨选用φ48双钢管,并选用φ14高强对拉止水螺栓拉接固定,竖向间距小于500,另外搭设钢管斜支撑;外墙墙体在对拉螺栓上加止水片,3mm厚钢板焊接。

直径28钢筋做为起吊杆100×100木方作背楞,间距250mm18mm多层板木胶合板18mm 12mm厚竹胶板作面板3.5厚直径48双钢管做横背楞直径14对拉螺栓水平间距500,垂直间距480地下室墙模板配置示意图

混凝土面标高夹墙横向钢管18mm木胶合板 18mm多层板 12mm厚竹胶板工字形内撑外径20的PVC套管三节全丝螺杆100x100木枋48钢管二、三道斜撑预埋地锚2000480反拉钢管花篮螺栓内墙模板支设示意图

1.2.5.3 柱模板

方柱模板示意图(一次浇筑,采用满堂红模板支撑时)

方柱模板示意图(两次浇筑,层高较大独立柱单独浇筑)

1.2.5.4 梁板、顶板模板

对于本工程截面较大的框梁(截面600高以上),均采用梁下三排支撑,形如下图所示:

1.2.5.5 梁柱节点模板

梁柱节点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移位,造成漏浆等,在支梁柱节点时,模板向下延伸100mm,并对模板进行加固。 1.2.5.6 洞口模板设计

混凝土墙门窗洞口模板、预留洞口模板采用木多层板及木板、角铁、螺栓制作而成的定型钢木模板。定型模板尺寸,根据墙厚,洞口的高度和宽度来制作。利用洞边的钢筋控制洞口模板的位移。如果墙中间的预留洞口,洞模下口模板要钻出气孔,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用扣件连接A向放大48钢管

1.2.5.7 后浇带模板

1.2.5.8 后浇带模板支撑

后浇带两侧设置与梁板支撑体系完全断开的独立支撑体系 (在整体拆除模板时必须保留),以保证梁板板底模拆除后,后浇带的两侧支撑仍然保留,避免形成悬挑结构,确保后浇带部位的支撑安全稳固。

800 后浇带 快易收口网100×100的木方主龙骨 50×100的木方次龙骨12002001200层高“ U”托3000间距设竖向剪刀撑3000间距设水平剪刀撑立杆纵向间距60090090090050厚通长脚手板后浇带脚手架独立支撑示意

50木方锯齿形多层板钢筋Φ12@300板厚≤600板厚

板模板板钢筋钢丝网密封锯齿形多层板板厚多层板顶板模板

楼板厚小于300的现浇板模板做法,在板的部位采用锯齿形多层板作挡板,遇钢筋穿过位置锯成齿口,并采用钢丝网密封,外侧用直径12的钢筋、间距300进行固定。

1.2.6 模板拆除 1.2.6.1 拆除顺序

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在模板拆除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模板的拆除必须接到项目部的拆模通知后方可拆除,严禁私自拆除模板。 1.2.6.2 梁、板模板的拆除 1.2.6.2.1 梁侧模的拆除

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以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碰扰而松动。 1.2.6.2.2 底模的拆除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球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实验报告。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2 板 >2,≤8 >8 ≤8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 ≥100 ≥100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50 ≥75 ≥100 ≥75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1.2.6.3 墙、柱模板拆除

当墙、柱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²时,先拆除一块模板,保证拆模时不缺棱掉角方可进行全部模板的拆除。 1.2.6.3.1 墙、柱模板的拆除

墙体模板的拆除顺序是:先拆两块模板的连接件螺栓。再拆穿墙螺栓,使模板与墙、柱面逐渐脱离。脱模困难时,可在底部用撬棍轻微撬动,不得在上口使劲撬动模板。调节柱模支架的可调丝杆和侧向斜支撑,使柱模与混凝土墙面分离; 1.2.6.3.2 角模的拆除

角模两侧都是混凝土墙面,吸附力较大,加之施工中模板封闭不严,或者角模移位,被混凝土握裹,因此拆模比较困难,可先将模板外表面的混凝土剔掉,然后用撬杆从下部撬动,将角膜脱出。

1.3 地下防水工程

1.3.1 地下卷材防水工程 1.3.1.1 铺贴方法

底板部分采用外防内贴,热熔法施工的条粘法铺贴;侧墙采用外防外贴,热

熔法施工的满粘法铺贴。 1.3.1.2 基层要求及处理

基层表面应牢固平整,其平整度为:用两米长直尺检查,基层与直尺间的最大空隙不应超过5mm,且每米长度内不能多于一处,空隙仅允许平缓变化。基层应干燥,含水率宜小于9%,测试方法为:将l米见方的卷材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2~3h,若覆盖处表面无水印,且紧贴基层一侧的卷材也无凝结水,即认为基层含水率小于9%。基层表面阴阳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在阴阳角、管道根部等更应仔细清理。

1.3.1.3 涂刷基层处理剂

在处理好的基层上,用长柄滚刷将基层处理剂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不能漏刷或露底。涂刷后须8h以上达到干燥程度,方可施行热熔法施工,以防失火。 1.3.1.4 细部附加增强处埋

对阴阳角、管道根部进行增设附加层,按具体情况将卷材剪好,先在细部试贴,视尺寸、形状合适后,再进行粘贴于已涂刷一定密封材料的基层上,并压实铺牢。

1.3.1.5 弹线

在基层表面上,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1.3.1.6 热烙铺贴卷材

对基础底板部分采用条粘的“展铺法”、外墙立面采用满粘的“滚铺法”施工。底板卷材的铺贴采用展铺法,在卷材端部处理后,即将卷材按弹好的基准线,展开平铺在基层上,然后沿卷材周边掀起加热熔融进行铺贴。 1.3.1.7 外墙立面卷材铺贴

铺贴底板卷材时,卷材应垂直于底板的长边,而从一端开始铺贴。卷材搭接长度为:长边不应小于100mm,短边不应小于150mm。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少于600mm处。铺贴底板与外墙交接处的卷材时,卷材应分层交叉搭接。 1.3.1.8 防水卷材的收头处理

先用聚氨酯嵌缝膏封闭,待其固化后,在收头处涂刷一层2mm厚的聚氨酯防水层。再用108胶水泥砂浆抹压30mm厚。 1.3.1.9 卷材防水层的质量验收

检查数量:按铺贴卷材面积每100m2抽查一处,但总数不少于三处。防水卷材应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以及现场取样复检的试验报告。

卷材之间以及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必须粘贴牢固,所有采用满粘和条粘工艺,应符合各自相应的粘铺和密封标准。外观表面平整,不允许有皱折、起泡及翘边等缺陷。卷材搭接宽度及收头处理,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检查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现场实地观察。 1.3.1.10 质量要求

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胶粘剂的规格、性能、配合比必须按设计和有关标准采用,应有合格的出厂证明。

2) 卷材防水层特殊部位的细部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 防水层严禁有破损和渗漏现象。

4) 基层应平整,无空鼓、起砂,阴阳角应呈圆弧形或钝角。

5) 改性沥青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得有漏刷、透底和麻点等现象。

6) 卷材防水铺附加层的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分层的接头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收头应嵌牢固。

7) 卷材粘结应牢固,无空鼓、损伤、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 8) 地下卷材防水层部位预埋的管道,在施工中不得碰损和堵塞杂物。 9) 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防止结构施工碰损防水层;外贴防水层施工完后,应按设计砌好防护墙。

10) 卷材平面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防水层上放置材料及作为施工运输车道。 1.3.1.11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卷材搭接不良:接头搭接形式以及长边、短边的搭接宽度偏小,接头处的粘结不密实,接槎损坏、空鼓;施工操作中应按程序弹标准线,使与卷材规格相符,操作中齐线铺贴,使卷材接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

2) 空鼓:铺贴卷材的基层潮湿,不平整、不洁净、产生基层与卷材间窝气、空鼓;铺设时排气不彻底,窝住空气,也可使卷材间空鼓;施工时基层应充分干燥,卷材铺设应均匀压实。

3) 管根处防水层粘贴不良:清理不洁净、裁剪卷材与根部形状不符、压边不实等造成粘贴不良;施工时清理应彻底干净,注意操作,将卷材压实,不得有张嘴、翘边、折皱等现象。

4) 渗漏:转角、管根、变形缝处不易操作而渗漏。施工时附加层应仔细操作;保护好接槎卷材,搭接应满足宽度要求,保证特殊部位的质量。 1.3.2 地下室侧墙裂缝处理预案

地下室侧墙常会由于混凝土自身收缩应力形成裂缝,这样的裂缝一般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大,墙体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要求的,但容易渗水,为预防地下水渗入,可采用如下方法对于地下室外墙裂缝予以修补。具体修补措施如下: 1.3.2.1 环氧树脂浆液灌注

对0.2mm以上裂缝采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注。

1) 其工艺流程:清缝→埋设灌胶嘴 →封缝→ 密封检查→ 配置浆液→ 灌浆→ 封口结束

2) 清缝:用丙酮或酒精擦洗砼裂缝表面,用皮鼓清缝。

3) 埋设灌胶嘴:用封缝胶沿裂缝走向粘贴灌浆口,间距25~50cm 4) 封缝:用无机封缝胶封闭裂缝表面。

5) 灌浆:采用便携式可调压力注浆机,现将配好的浆液倒入注浆缸内,关闭进料口,接通灌浆口,加压至0.3MPa,又下向上,打开注浆口阀门,到邻近的灌浆口出浆,维持压力10min,并保持稳定。

6) 封口:灌浆完毕,立即将进浆口封闭,以保持裂缝内浆液的压力,增加浆液的渗透性,是浆液充满裂缝直至硬化。

操作注意事项:缝隙的封闭是灌浆成功的关键,通常只要不发生严重的漏浆现象,注浆的质量是能够保证的。注浆材料宜采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浆液。 1.3.2.2 涂刷环氧浆液法

对0.2mm以下裂缝采用表面封闭处理即涂刷环氧浆液法。

其处理要点为:先清理需处理的表面,去除油渍污垢,然后用丙酮或二甲苯或酒精擦洗,待干燥后用毛刷反复涂刷环氧浆液,每隔3~5min涂一次,涂层厚度达1mm左右为止。

1.3.2.3 附加防水层

对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裂缝处涂刷200㎜宽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三遍(或粘贴SBS卷材附加层) 1.3.3 顶板防水工程 1.3.3.1 屋面找平层

1) 按图验收坡度→基层清理→管根封堵→标高坡度弹线→洒水润湿→施工找平层→养护→验收

2) 基层清理:将保温层上表面的松散杂物清扫干净,突出基层表面的灰渣等粘结杂物铲平,使其不影响找平层的有效厚度。

3) 管根封堵:大面积做找平层前,先将出屋面的管根、变形缝、屋面暖沟墙根部处理好。

4) 洒水润湿:抹找平层水泥砂浆前,应适当洒水湿润基层表面,主要是利于基层与找平层的结合,但不可洒水过量,以洒水达到基层和找平层能牢固结合为度。以免找平层过湿 ,防水层施工后窝住水气,使防水层产生空鼓。

5) 贴点标高、冲筋:根据坡度要求拉线找坡,按流水方向间距小于2m贴灰饼冲筋,并检查坡度、坡向。

6) 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宽度20mm,并和保温层连通,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并嵌填密封材料。

7) 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基层转角处的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排水口周围应做略低的凹坑。

8) 养护:找平层抹平压实以后24h可浇水养护,养护期应不少于7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