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 秦 文 学绪 论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先秦文学总体概况、基本特征有个总体把握,为以下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了解文学史学习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掌握先秦文化经历了由巫官文化向史官文化的嬗变过程,文学也经历了远古时代传说时期文学(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时期,明确认识文学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紧,并打上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烙印;掌握先秦文学的主要特征。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1、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秦文学作者群的流变:3、秦文学形态特征: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在于介绍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使学生充分认识文学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充分阐述先秦文化由巫官文化向史官文化发展的嬗变过程,以及伴随文化的变迁文学发展的变化状况,从而使学生认识掌握文学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四、思考题:
1、了解古代文学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了解三古各期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2、上古诗歌体现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点,有何史料依据?
3、上古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谈谈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5、理解认识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密切关系。
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神话的有关知识,认识神话的价值
和意义。
二、具体内容:
1、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2、中国神话所蕴涵的上古社会文化风貌:
3、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授中国神话所蕴涵的上古社会文化风貌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认识神话作为原始宗教文化下的文学特征,发掘神话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思考题:
1、中国神话主要保存在那些古代典籍中?
2、中国神话包括几类?
3、中国神话蕴涵了哪些民族精神?
4、上古神话蕴涵了那些上古社会的文化风貌?
5、上古神话体现了先民哪些思维特征??
6、上古神话散失的原因是什么?
五、参考书:
袁珂《中国古代神话》第二章 《诗经》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有关文学史常识,掌握《诗经》丰富的内容、优秀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二、具体内容:
1、《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诗经》题材、内容的丰富性
3、《诗经》的艺术成就
4、比兴艺术手法在《诗经》中的成功运用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诗经》的艺术成就,集中介绍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三、思考题:
1、掌握〈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试述《诗经》祭祀诗、农事诗的价值和意义。
3、试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4、试分析赋比兴手法在《诗经》中的成功运用。
五、参考书:
1、《诗经》注本
2、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先秦叙事散文发展、繁荣的状况;了解掌握《左传》《国语》《战国策》的主要内容和文学成就。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1、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
2、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3、《左传》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叙事特征
4、《国语》的文学成就
5、《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介绍《左传》《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同时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形势的介绍,使学生对二书的内容和思想观点有较深刻的认识。
四、思考题:
1、《左传》进步的思想内容有几方面?
2、《左传》善于描写战争,表现在哪些方面?
3、清代学者刘知几称《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你是怎样认识的?
4、从那些方面看出《战国策》张扬士人精神?其意义何在?
5、《战国策》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点?
五、阅读分析作品:
《晋楚城濮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烛之武退秦师》、《展喜犒师》
《秦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冯谖客孟尝君》、《唐雎不辱使命》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说理散文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成熟过程;
了解《孟子》《庄子》《韩非子》的艺术成就。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1、先秦说理文的发展与成熟。
2、《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3、《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4、《韩非子》议论文的成熟。
三、重点与难点:
1、《孟子》的论辩技巧;2、庄子思想的评价;3、《庄子》散文的哲理内涵及其“寓言十九”的表现手法。4、《韩非子》议论文的谨严和犀利。
四、思考题:
1、掌握先秦说理文体制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的特点。
2、《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主要思想内容。
4、试以《齐桓晋文之事章》为例,分析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5、你是如何评价庄子思想的?
6、《庄子》如何运用浪漫的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哲学思想并对社会进行批判的?
8、以《五蠹》为例,分析说明《韩非子》论说文的艺术技巧。
五、阅读作品:
《五蠹》《内外储说》《胠箧》《逍遥游》《齐桓晋文之事章》《劝学》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战国时期楚辞在南方楚地产生、繁荣情况;了解掌握屈原的思想、人格及其楚辞创作的卓越成就。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1、楚辞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2、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3、《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九歌》的创作及其艺术风格。
5、宋玉和《九辩》
6、《离骚》是怎样刻画出一位坚贞高洁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的?
三、重点和难点:
1、 分析《离骚》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创新,“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意义、浓厚的浪漫主义手法等。
2、 刻画出一位坚贞高洁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四、思考题:
1、简述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2、试述《离骚》是怎样塑造一位坚贞高洁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的?
3、试析“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意义。
4、试论《离骚》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5、阅读分析作品:
《离骚》《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章•哀郢》《橘诵》
《九辩》
五、参考书目:
1、王逸《楚辞章句》
2、马茂元《楚辞选》
3、赵沛霖《屈赋研究论衡》
4、邱宜文《巫风与九歌》
第二编 秦 汉 文 学
第一章 秦 代 文 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秦代短短的十五年中,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反动的文化政策的实施,使得文学园地一派萧条,几乎没什么文学可言。了解唯一作家李斯和他的《谏逐客书》。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1、秦代社会概况:秦统一的意义;政治经济上的严酷政策;反动的文化政策。
2、秦代文学概况
李斯《谏逐客书》 吕不韦《吕氏春秋》 石刻文 民歌民谣
3、“秦世无文”给予的启示。
三、重点和难点:
着重介绍秦反动的文化政策对文化的摧残,对文学创作的扼杀,并从中获得启示,文学的繁荣必须得力于文化政策的宽松、文化思想的活跃。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辩论技巧和纵横辞说的风格,以及对汉初散文的影响。
四、思考题:
《谏逐客书》是如何力谏秦王逐客的?《过秦论》又是如何指陈秦之过的?试分析二文写法上的异同之处。
汉 代 文 学
第二章 汉代散文
一、教学内客:
汉初散文、西汉中叶散文 东汉散文
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两汉散文的发展概况,结合两汉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准确地把握不同阶段散文不同的特色及成就;理解认识汉代史传散文的卓越成就。
三、具体内容:
1、介绍西汉前期、中叶,西汉后期至东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及散文发展概况。
2、汉初政论散文繁荣,内容上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艺术风格上多继承战国策士辞说的遗风,抑扬开闔,雄辩恣肆。
3、讲析 晁错《论贵粟疏》 贾谊《过秦论》
四、重点难点:
散文概况的介绍中,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成就必须明确,而这一成就又是与社会形势,文化思想密切相关的。例如汉初文人对现实的关心和参与,使他们关心时事政治,积极为统治者巩固政权出谋献策,因此散文有很强的现实性,至中叶,儒学定于一尊,至中后期讖纬之学盛行,散文均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及风貌等等。
五、思考题:
1、简述汉代政论散文发展概况。
2、结合《过秦论》《论贵粟疏》等文,谈谈汉初政论散文的特点(包括内容和艺术特色)。
3、试分析《论贵粟疏》一文的艺术特色。
六、参考书: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第三章 司马迁和《史记》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司马迁生平经历中对《史记》的写作发生重大影响的四个方面,即家世与家庭、生活的时代、青中年时漫游和遭李陵之祸。体会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悲壮情怀。掌握《史记》一书对史学与文学的巨大贡献。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1、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思想
2、《史记》的有关文化常识
3、《史记》富有人民性的内容
4、《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5、《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6、讲析《报任安书》
7、讲析《史记》人物传记:《李将军列传》、《亷颇蔺相如列传》、《项羽本纪》(节选)
三、重点和难点:
1、分析理解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前后思想的变化;通过《报任安书》的学习,深刻体会把握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悲壮情怀。
2、《史记》卓越的成就对史学和文学的贡献。
四、思考题:
1、《史记》人民性战斗性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史记》人物传记卓越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面?
3、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是怎样理解的?
4、试以《李将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项羽本纪》为例,分析说明《史记》人物传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技巧。
5、《李将军列传》一文是怎样塑造一个一代名将的形象的?
五、参考书: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三家注《史记》
第四章 班固与《汉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班固的生平与思想,与司马迁相比他更为保守,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正直的史官,因此对历史事件的记载,人物的评价中仍表现了积极进步的思想。掌握《汉书》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1、班固的生平和思想
2、《汉书》的体例内容,史学和文学价值。
3、讲析《苏武传》
三、重点和难点:
通过与司马迁《史记》对比,指出《汉书》对《史记》的继承以及自身的特色。通过《苏武传》的学习,掌握《汉书》人物传记的特色及艺术成就。
四、思考题:
1、《汉书》的体例怎样?其思想内容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2、《苏武传》一文是怎样刻划苏武这一光耀千古的民族英雄形象的?
第五章 汉 赋
一、教学内容:
汉初骚体赋、两汉的散体赋和汉末的抒情小赋
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特殊的文体——赋的体制特点。其源流以及发展演变的历程。了解和掌握汉代辞赋繁荣的原因、状况,掌握汉赋内容和艺术特征,并正确认识汉赋的价值和意义。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赋的体制特点
2、赋的源流、演变及发展
3、汉赋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
4、汉赋繁的表现、代表作家和作品
5、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6、汉大赋的内容及艺术技巧
7、汉大赋价值和意义评析
8、学术界汉赋研究现状的介绍
四、重点与难点:
介绍汉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汉赋的价值和意义。汉大赋以颂扬为宗,以宏丽为美的特征带有很浓的宫廷贵族色彩,对这样的文学不应一概予以否定。结合汉代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解读、认识汉赋,可以看到,汉赋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统治者、士人对社会的信心,对前途的希望,对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颂扬,表现了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这是封建时代上升阶段的物质文化风貌的展现,与阿谀粉饰之词不可等同看待。因此汉赋的社会认识价值和意义还是明显的。
五、思考题:
1、简述赋体文学的体制形式特点。
2、简述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
3、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谈谈大赋内容和体制形式特点。
4、简述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5、简述抒情小赋的特征。
六、参考书:
1、龚克昌《汉赋研究》
2、马积高《赋史》
3、郭维森、许结《中国辞赋发展史》
4、万光治《汉赋通论》
第六章 汉代乐府民歌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古代音乐官署——乐府的职能、功用等相关的常识,了解掌握汉乐府民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认识汉乐府民歌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诗歌史上出现的第三次繁荣,也是我国叙事诗初步成熟的标志。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2、从“乐府”机构到“乐府”诗
3、采诗情况及采诗目的
4、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5、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6、作品讲析:《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门行》《妇病行》《有所思》《上邪》《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妻》)
7、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三、重点和难点:
1、通过与汉赋对比充分说明、理解乐府民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汉代在儒学独尊的影响下的文人创作截然不同,与汉赋的贵族、宫廷色彩亦迥异其趣,在文
人“诗思消歇”之际,它的出现,在诗坛上独放异彩。
2、《诗经》楚辞以抒情为特征,汉乐府民歌以叙事为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此乃乐府民歌又一该大书特书之处。
四、思考题:
1、何谓“乐府”?乐府机构采诗的目的是什么?
2、乐府民歌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几类?各类有哪些名篇佳作?
3、与《诗经》相比,乐府民歌在艺术上有何新发展?
4、最完整保存乐府诗歌的集子是那部?
5、简述《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6、试分析刘兰芝的艺术形象。
7、请结合作品分析,谈谈乐府民歌的叙事技巧。
五、参考书目:
1、郭茂倩《乐府诗集》 2、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2、罗根泽《乐府文学史》
第七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五言诗的起源及发展有清楚的了解,为学习魏晋南北朝五言诗的繁荣和七言诗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技巧。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
1、五言诗的起源
2、东汉文人五言诗
3、《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作者
4、《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技巧
5、 “苏李”诗
6、作品讲析:《行行重行行》《今日良宴》《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明月何皎皎》
三、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也是难点之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古诗十九首》中所表现的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伤和由此引发的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必须将这些作品放在东汉末年动荡的社会下,下层文士仕进无望、生活无着,礼乐制度开始动摇,传统的道德观念已发生危机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在这一思想解放思潮即将到来的前夕,士人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因此,置身于一个人生无望的时代却怀有对生命、人生的强烈热爱和执著,士人在痛苦之余而转向对生命、人生的悲观和感伤,转向对自我人生的亵渎。因此,表面看起来如此悲哀感伤的生命意识中,深藏着的是他们对生命强烈欲求和热爱。必须作如是观。
四、思考题:
1、简述五言诗的起源
2、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3、《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具有哪些社会现实性和局限性?
4、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中曰:“‘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五、参考书:
1、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
2、李泽厚《美的历程》(楚汉浪漫主义一节)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 绪 论
一、教学内容:
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朝动乱的时代中政治、哲学、社会文化思想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给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掌握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探讨文学发展的思维和方法。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动乱的时代和乱世文学;
2、人性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
3、门阀制度下的文学;
4、玄学、佛教对文学的渗透。
四、重点和难点:
把握动乱时代与文学繁荣的辨证关系;阐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一个酝酿
着新变的时代,是一个活泼且富于开拓创新的文学自觉时代,没有这段文学的自觉与新变的酝酿,就没有唐诗的高潮,也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五、思考题:
1、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文学发展阶段?
六、参考书:
周谷城《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
第一章 建安诗歌
一、教学内容:
建安文学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建安文学是两汉文学向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转折阶段,是一个开创新文风的重要阶段,了解建安新文风的形成以及优秀文学成就取得的原因,掌握主要作家的创作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社会动荡、灾难深重的时代,人性觉醒、文学自觉的时代;
2、“俊才云蒸”及诗歌创作的繁荣;
3、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4、建安新文风的特征——建安风骨;
5、讲析作品:
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曹丕《燕歌行》,王粲《七哀诗》
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吁嗟行》
四、重点和难点:
1、分析阐述建安思想解放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必然,以及“人性觉醒”、“文学自觉”的标志
2、阐明建安文学鲜明的时代特征;
3、认识建安为文学自觉时代的开端。
五、思考题:
1、试论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
2、什么叫建安风骨?
3、刘勰评价建安文学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4、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5、试述“七子”创作的概况。
6、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内容意义。
六、参考书:
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逯钦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三曹诗歌集》、许梿、黎经诰笺注《六朝文絜》
第二章 正 始 诗 歌
一、教学内容:
正始文学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正始时期政治杀戮的恐怖局势以及易代之际哲学、社会文化风尚的转变,了解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与实质,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通过嵇康、阮籍的思想、行为及创作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正始社会文化与文学特点。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始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
2、晋风度与文学;
3、籍的诗歌创作;
4、康的文学创作;
5、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6、讲析作品:阮籍《咏怀诗》(四首) 嵇康《幽愤诗》
四、重点和难点:
1、正始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哲学思想对魏晋风度的巨大影响;
2、魏晋风度看似如此超然、放诞的思想、行为中所包含的对现实祸难的逃避、对生命强烈忧患的实质;
3、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实质;
4、嵇、阮诗歌对建安风骨的继承。
五、思考题:
1、简述正始时期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学概况。
2、试述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实质。
3、试述嵇、阮创作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征。
4、为什么说嵇、阮的创作继承了建安文学精神?
六、参考书:
1、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
2、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见《而已集》,《鲁迅全集》
第3卷),
第三章 两 晋 诗 歌
一、教学内容:
西晋和东晋诗歌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两晋文学主要成就在西晋,了解太康文学繁荣的状况和太康文人对诗歌艺术形式美创造的意义。
认识两晋门阀制度的盛行以及抨击门阀制度作品产生的意义。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西晋天下统一和太康文学的繁荣;
2、陆机、潘岳诗歌创作的长处和短处,艺术形式美追求的意义;
3、左思和他的《咏史》诗;
4、刘琨的爱国诗和郭璞《游仙诗》;
5、永嘉——东晋的玄言诗。
6、分析作品:陆机《赴洛道中》(二首) 左思《咏史》(三首)
刘琨《重赠卢谌》 郭璞《游仙诗》
四、重点和难点:
1、太康文风特点:狭窄、单调的题材内容和华美形式之落差,及其长、短处之评价。
2、左思《咏史》八首及“左思风力”特点及意义;
五、思考题:
1、两晋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和文风特点;
2、简述陆机、潘岳、刘琨、郭璞诗歌的创作成就;
3、掌握左思《咏史》八首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4、什么叫“左思风力”?
六、参考书:
1、《晋书•食货志》
2、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陆士衡集》
第四章 陶 渊 明 及 其 创 作
一、教学内容: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
三、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充分认识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和归隐的意义;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内容和价值有较准确的把握;同时通过一定数量“金刚怒目式”作品的阅读,认识陶渊明的“全人”。
四、具体内容和要求:
1、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人格特征;
2、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艺术风格;
3、陶渊明“金刚怒目式”作品;
4、陶渊明的影响及意义。
5、讲析作品:
《归园田居》,《饮酒》其二,《读山海经》其一、其十,《杂诗》其二、其三。
五、重点和难点:
充分认识陶渊明归隐是对现实污浊官场厌恶的结果;其归隐乃立足田园,躬耕自资,表现得豁达而务实,与以往的隐士具有性质上的区别;陶渊明大量田园诗的创作,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表现了对官场的否定;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
六、思考题:
1、试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意义和价值。
2、掌握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3、鲁迅先生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七、参考书:
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96年12月版)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教学内容:
谢灵运和山水诗 鲍照和七言乐府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山水诗兴起的原因、和玄言诗的内在联系;掌握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特点及其贡献。掌握鲍照乐府诗题材内容的意义及其对七言诗歌形成的贡献。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山水诗兴起的原因,从玄言诗到山水诗;
2、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及其贡献。
3、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的生平遭际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4、鲍照乐府诗的现实精神及艺术成就;
5、讲析作品:
《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代出自蓟北门行》、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四、重点和难点:
1、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及得失;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谢灵运的创作从题材到崇尚声色的特点都成为开新诗风的先驱。
2、鲍照的创作是继左思之后又一寒门之士郁愤不平之声,其乐府诗从题材到形式在整个南朝文坛上均具有重要地位。
五、思考题;
1、简述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2、掌握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
3、试述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4、掌握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5、试析鲍照乐府诗的贡献和意义。
六、参考书:
1、罗根泽《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谢诗歌艺术的比较”);
3、朱光潜《山水诗与自然美》(《文学评论》1960年第6期);
4、曹道衡《也谈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文学评论》1961年第2期)、
5、林庚《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文学评论》1961年第3期)。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一、教学内容: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的兴起,齐梁诗人与宫体诗
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永明新体诗的出现对诗歌艺术形式发展的意义,对诗歌从古体向近体发展的脉络有初步认识;了解掌握谢朓在山水诗和永明新体诗创作上的贡献。
使学生了解掌握齐梁诗坛绮艳的文风和宫廷贵族色彩,以及形成这一文风特点的原因,了解宫体诗的特点。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沈约、谢朓 与永明新体诗的兴起,永明体的特征及意义;
2、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
3、齐梁时期文学观念的进一步自觉和文学创作进一步贵族化、宫廷化特点;
4、萧纲兄弟与宫廷文人的“宫体诗”创作;
5、齐梁文风的评价;
6、何逊、吴均、阴铿清新的诗歌。
7、作品讲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何逊、吴均、阴铿诗
五、重点和难点:
1、永明新体诗、宫体诗的出现是齐梁时期文学观念进一步自觉的结果,表现了齐梁文人对诗歌艺术形式美的积极追求,它们所体现的语言华美流丽、对仗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对后来律诗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唐代诗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同时,对齐梁文风、对宫体诗的流弊及负面作用也应有充分认识。
2、谢朓的山水诗创作。
六、思考题:
1、简述永明体的特征及产生的意义;
2、试比较大、小谢山水诗的异同。
3、简述齐梁文风的特点。
4、关于宫体诗及齐梁文风的评价。
七、参考书:
1、阎采平《齐梁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宋齐梁陈文学概论”),
3、汪春泓《论佛教与梁代宫体诗的产生》(《文学评论》1991年第5期)。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一、教学内容:
北朝文学发展概况和庾信前后期的创作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北朝文学的概况,了解掌握庾信前后期创作的变化以及后期集大成的创作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北朝文学概况;
2、庾信生平及前期的创作;
3、庾信仕北后“故国乡关之思”的创作以及“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艺术成就。
4、《拟咏怀》二十七首、《哀江南赋》等作品介绍。
四、重点和难点:
庾信“故国乡关之思”的诗赋创作;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文学的集大成者”?怎样评价庾信其人?
四、思考题:
1、试评价庾信“故国乡关之思”诗赋的意义和价值。
2、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文学的集大成者?
3、杨慎《升庵诗话》卷九评庾信后期诗歌曰:“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请结合庾信前后期的创作,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五、参考书:
1、李延寿《北史•文苑传》、
2、倪璠《庾子山集注》、
3、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第八章 南北朝民歌
一、教学内容:
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不同地域、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特征。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2、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3、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容和艺术形式之差异;
4、讲析作品:
《西洲曲》、《木兰诗》
四、重点和难点:
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差异,通过《西洲曲》和《木兰诗》的阅读分析,进一步理解掌握南北文风之不同。
五、思考题:
1、试比较南朝和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内容和艺术技巧的差别。
2、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的艺术特色。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一、教学内容: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的发展情况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朝赋风的转变以及辞赋发展的新特征,了解掌握骈文、散文的发展情况。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的新特征。
2、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3、文章骈俪特征溯源
4、魏晋南北朝骈文的繁荣、代表作家和作品
5、魏晋南北朝散文概况
6、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四、重点和难点:
掌握建安时期人性觉醒、文学自觉对抒情小赋发展繁荣的推动作用,掌握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的新风貌。理解掌握南朝文学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对散文骈俪化的影响。
五、思考题:
1、试析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繁荣的原因。
2、简述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的新特征。
3、简述魏晋南北朝骈文繁荣状况。
4、简述魏晋南北朝散文发展状况。
六、参考书:
1、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
2、于浴贤《六朝赋述论》
3、刘麟生《中国骈文史》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教学内容:
中国小说溯源 ; 志怪小说繁荣的背景、繁荣状况;志人小说繁荣的背景、繁荣状况; 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
二、目的和要求: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雏形期,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小说孕育、发展的雏形期情况有较全面了解,并掌握雏形期小说的特征、成就,为唐代小说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及繁荣状况
3、志怪小说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4、干宝〈搜神记〉
5、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及繁荣状况
6、刘义庆〈世说新语〉
四、重点和难点:
1、阐明优秀志怪小说所体现的人民性精华;
2、《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魏晋的名士风流,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精神文化风尚,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是我们了解、认识魏晋社会一个很好的材料。
五、思考题:
1、认识理解优秀志怪小说的人民性精华
2、简述《世说新语》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简述《世说新语》的文学文化价值。
六、参考书:
葛洪《西京杂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搜神记》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一、教学内容: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展状况
二、 目的和要求: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的第一次高峰。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至魏晋南北朝)有个总体的了解,作个全面疏理,为唐宋文学批评的学习打下基础。再则,通过这一阶段文学批评繁荣状况的学习掌握,进一步理解文学批评、文学观念的进步和发展,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指导作用,对当时种种文学、文风现象产生之必然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建安之前的文学批评状况
2、曹丕《典论•论文》和陆机《文赋》
4、钟嵘《诗品》和萧统《文选》
3、刘勰《文心雕龙》
四、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在于阐明各时期的文论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之所在以及对当代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的影响。介绍刘勰《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对前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功。
五、参考书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辨骚、诠赋、时序、物色、序志)
萧统《文选》
曹丕《与吴质书》、 曹植《与杨德祖书》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
萧纲《与湘东王书》
萧绎《金楼子•立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绪 论
一、教学内容:
唐代社会文化特征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二、目的和要求:
1、 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唐代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文化环境及其对士人生活、
思想的影响,对一代文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认识到首先是充满诗
意的唐代社会才有唐代诗歌的大繁荣。
2、了解唐代文学发展概况。
三、具体要求:
1、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文学的繁荣;
2、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贬谪与文学的繁荣;
3、 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4、 唐代文学繁荣概况。
四、重点和难点:
讲清讲透唐代社会、政治、哲学、宗教、文化诸方面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使学生理解掌握“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道理。
五、思考题:
1、 试述唐代文学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
2、 试述唐代文学发展概况。
3、 简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六、参考书:
1、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3、 傅璇宗《唐代科举与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教学内容:
隋代文学概况 初唐诗坛与诗风革新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从隋代到初唐是诗歌由齐梁绮艳诗风向唐代刚健壮大诗风转变的过度阶段,了解掌握过渡阶段中一批诗人对新诗风的开创所做出的贡献。
三、具体要求:
1、隋代文学概况;
2、初唐一批宫廷文人的创作对格律诗的定型所做出的贡献;
3、初唐一批下层文士的创作对新诗风的开创所做出的贡献;
4、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创作。
5、张若虚和刘希夷的意境创造。
6、阅读分析作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陈子昂《感遇》(本为贵公子,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重点和难点:
讲明隋至初唐,一方面齐梁文风仍然很盛;另一方面宫廷诗人对诗歌艺术形式的追求为格律诗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四杰”、陈子昂等人的创作从题材、内容、风格上,开创了新一代诗风,正是初唐一批文人的积极努力,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思考题:
1、了解掌握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对格律诗形式的定形所作出的贡献。
2、试述四杰的创作成就。
3、试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诗歌创作成就。
4、简述张若虚、刘希夷的诗歌意境。
六、参考书:
1、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2、葛晓音《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2期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一、教学内容: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的创作风格及特征,从而了解掌握盛唐是一个诗人辈出、各种诗歌风格争奇斗艳的时代,诗歌“既多兴象,复备风骨”,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
三、具体要求:
1、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及风格特征
3、王维山水诗宁静秀美意境的创造
4、盛唐边塞诗的内容及风格特征
5、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内容及风格特征
6、阅读分析作品: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王维《使至塞上》、《山居秋暝》《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四、重点和难点:
1、王维山水诗宁静意境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2、高、岑边塞诗内容风格的异同
3、边塞诗所体现的盛唐精神
五、思考题:
1、试述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2、以《山居秋暝》为例,分析说明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特点。
3、试述王维山水诗宁静秀美意境创造的意义。
4、试述高、岑边塞诗内容风格的异同
5、为什么说最能体现盛唐精神的是边塞诗?
第三章 李 白
一、教学内容: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性格;李白诗歌的内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诗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三、具体要求:
1、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2、 李白各体诗歌的特点;
3、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4、 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5、 阅读分析作品:
《将进酒阅读》《行路难》《梦游天姆吟留别》《古风》(齐有倜傥生,西上莲花山)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阐明盛唐的时代精神在李白身上的体现,以及这种精神(自信、狂傲、积极进取)对李白诗歌艺术个性(主观色彩、想象特征、壮美的意象)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2、 掌握李白乐府和歌行体的艺术特征。
3、 掌握李白绝句的艺术特征。
4、 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5、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曰:“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李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李白始。”试阐述这句话。
6、 为什么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袁行霈语)
六、参考书:
1、 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文学遗产》1986年1期。
2、 松浦友久(日本)《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
3、 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迷》
4、 郁贤皓、倪培翔《建国以来李白研究概述》,《李白学刊》第2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
第四章 杜 甫
一、教学内容:
杜甫诗歌的现实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杜诗的“诗史”特质及其集六朝、盛唐诗歌艺术之大成的卓越成就。
三、具体要求:
1、 动乱的社会和诗人杜甫;
2、 杜甫诗歌的“诗史”特质;
3、 杜甫的律诗;
4、 杜诗的艺术风格;
5、 杜诗的地位和影响
6、 阅读分析作品:
《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玉露凋霜枫树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四、 重点和难点:
1、盛唐诗歌充满理想、自信和浪漫豪情,中唐诗歌则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生活,更多地关注社会、民生,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是衔接这一转变的伟大诗人。杜甫把写实倾向推上了艺术的高峰。
2、人民的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杜诗的“诗史”特质;
3、杜诗的艺术风格。
五、思考题:
1、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为什么?
2、 为什么说,杜甫是衔接盛唐和中唐的伟大诗人?
3、 试述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4、 试述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六、参考书: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版
2、 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版
3、 陆志韦《试论杜甫 诗的格律》,《文学评论》1962年,第4期
第五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一、教学内容:
中唐诗风特点;韩孟诗派的创作成就;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成就。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的基础上,具体认识韩孟诗派的创作成就和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成就。
三、具体要求:
1、 中唐诗歌的现实性特点和艺术追求的多样化;
2、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3、 韩孟诗派的创作特征:怪奇之美、散文化倾向;
4、 李贺诗歌凄艳诡谲的风格特征;
5、 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风貌。
6、 阅读分析作品: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贺《雁门太守行》《梦天》《金铜仙
人辞汉歌》、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柳宗元《江雪》《渔翁》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阐明中唐诗歌的繁荣和诗风的转变表现为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艺术技巧的多样性;讲深讲透韩愈的诗歌主张及创作特点、李贺的诗歌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五、思考题:
1、 简述中唐诗风大变的具体表现。
2、 简述大历诗风特点及诗人群体;
3、 简述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4、 试述韩愈诗歌的创作技巧;
5、 试述李贺诗歌的风格特征;
6、 试比较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风格;
7、 试述柳宗元诗歌的冷峭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
六、参考书:
1、 贾晋华《论韩孟集团》,《唐代文学研究》第5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孟二冬《韩孟诗派的创新意识及其与中唐文化趋向的关联》,《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6期。
3、 余恕诚《变奏的心源——韩诗大变唐诗的若干剖析》,《江淮论坛》1990年3期。
4、 陈允吉《李贺:诗歌天才与病态畸零儿的结合》,《复旦大学学报》1988年6期。
5、 袁行霈《苦闷的诗歌与诗歌的苦闷——论李贺的创作》,《中国诗歌的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六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教学内容:
中唐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成就。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唐诗坛除趋奇尚怪的韩孟诗派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诗派——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了解这一诗派的创作特点;掌握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成就。
三、具体要求:
1、 杜甫写实精神在中唐的承传情况和元白诗派诗人及创作;
2、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其讽喻诗;
3、 《怅恨歌》和《琵琶行》
4、 白居易的闲适诗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阐明中唐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创作特点;阐明白居易讽喻诗的成就。难点在于阐明白居易仕途穷达的变化对其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如何较好地理解把握其诗歌思想的矛盾性。
五、思考题:
1、 述杜甫的写实精神在中唐的承传情况。
2、 简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3、 试述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特点。
4、 试述《怅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5、 谈谈你对《怅恨歌》主题的认识。
六、参考书:
1、 林继中《由雅入俗:晚唐文坛大势》,《人文杂志》1990年3期。
2、 林继中《文化建构文学史纲》第二章《世俗地主知识化运动中的文学》,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第七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古文运动)
一、教学内容:
古文运动的原因;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其意义及缺失;韩柳散文的成就;晚唐的小品文。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唐代散文在变革中获得新生,取得的成就,为宋代散文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要求:
1、 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2、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3、 韩柳散文开拓性成就;
4、 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的创作成就;
5、 柳宗元的杂文和山水游记;
6、 大放异彩的晚唐小品文。
四、重点和难点:
难点在于阐明所谓古文运动,其实是在复古旗帜下的革新运动;古文运动是缘于复兴儒学、推进政治改革的需要;换言之,是经世致用的需要促成了文体文风改革高潮的到来。
重点在于阐明韩柳散文的开拓性及创作成就。
五、思考题:
1、 简述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2、 简述韩柳的古文理论内容;
3、 试述韩愈散文的创作成就;
4、 试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六、参考书:
1、 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上编《论唐代的古文革新与儒道演变的关系》、《古文成于韩柳的标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八章 唐传奇
一、教学内容:
唐传奇的发展过程,代表作家和作品。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至唐代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三、具体要求:
1、 唐传奇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2、 中唐时期传奇的繁荣及名家名作;
3、 晚唐时期的传奇及侠义题材的出现;
4、 唐传奇的文学成就。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介绍唐传奇中一批优秀的爱情作品。
五、思考题:
1、 简述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各阶段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 试述《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
3、 试述唐传奇的文学成就。
六、参考书:
1、 王梦鸥《唐人小说概述》,见《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三),联经出版业公司1981年版。
第九章 晚唐诗歌
一、教学内容:
晚唐诗坛与杜牧的诗歌创作。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衰败中的晚唐社会诗坛诗风情况,了解掌握杜牧的诗歌创作成就。
三、具体要求:
1、 晚唐社会与诗坛创作的几大走向(怀古与咏史、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澹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喻);
2、 杜牧的诗歌成就;
3、 苦吟诗人:贾岛和姚合。
4、 阅读分析作品:
杜牧《早雁》《登乐游原》《赤壁》《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阐明社会的兴衰对文学创作、一代文风的影响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晚唐诗坛几大创作走向之必然。杜牧的诗歌成就。
五、思考题:
6、试述晚唐诗坛创作的几大走向;
7、试述杜牧的诗歌成就。
第十章 李商隐
一、教学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诗歌内容、艺术技巧及风格特征。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李商隐诗歌的内容、艺术技巧及风格特征。了解李商隐诗风的独特性、开创性意义。
三、具体要求:
1、 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内容;
2、 李商隐诗的朦胧多义性特点及其成因;
3、 李商隐诗的凄艳浑融的风格及成因;
4、 李商隐诗歌的特出成就。
5、 阅读分析作品: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安定城楼》《春雨》《锦瑟》
四、重点和难点:
难点在于分析阐述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及凄艳的诗风特点。
五、思考题: 1、 为什么说,李商隐的诗歌内容是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2、 试述李商隐诗歌朦胧多义性特点及其成因。
3、 试述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及成因。
4、 试述李商隐诗歌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六、参考书:
1、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7年版。
2、 王蒙《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理解》,《文学遗产》1991年1期; 3、 王蒙《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文学遗产》1995年3期。
第十一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一、教学内容:
词的起源与晚唐五代词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一种新文体——词,于中晚唐时兴起,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为宋词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三 、具体要求:
1、 词起源于民间,早期文人词;
2、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3、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4、 阅读分析作品:
张志和《渔父》、白居易《忆江南》、温庭筠《菩萨蛮》、李璟《摊破浣溪沙》、李煜《虞美人》、《浪淘沙令》
四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介绍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与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的区别,介绍李煜后期词的艺术成就。
五 、思考题:
8、简述词的起源;
9、简述花间词及其代表作家的创作特点;
10、李煜词的成就。
六、参考书: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温词艺术研究》
2、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
一、 教学内容:
宋代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宋代文学概况。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宋代的社会文化特征,从而在这一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审视宋代文学丰富多彩的状貌,学会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认识文学的发展。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2、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3、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4、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5、宋代文学的成就与历史地位。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在于阐明一代社会文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五、思考题:
1、试述宋代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简述宋代的文学成就 。
六、参考书:
1、许总《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
2、金铮《文官政治与宋代文化高峰》,载《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
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 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岳麓书社1984年排印本。
4、 刘乃昌《关于宋诗评价问题的讨论综述》,《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
5、 胡念贻《关于宋诗的成就和特色》,《学习与思考》1984年2期。
6、 王水照《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教训》,《文艺论丛》第五辑。
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一、教学内容:
宋初诗文的创作情况。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宋初的文坛情况:晚唐五代遗风影响甚强,新一代文风正在孕育中。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2、宋初诗风三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3、自拔于流俗的王禹偁。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阐明一代王朝建立之初,百废待举,新的时代文化尚未建立,文学亦处在继承前代遗风的阶段;伴随着新王朝新文化的逐步建立,一
代新文学也将迅速崛起。
五、思考题:
1、简述宋初文坛的创作概况;
2、简述王禹偁的诗文成就;
3、简述西昆体的得失。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一、教学内容:
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情况;柳永词的成就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情况:既有因袭继承晚唐五代词风的一面,又有开拓革新的一面,其中,柳永词最富有开创性,成就最高。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的词;
2、开拓词境的尝试:范仲淹词、张先词、王安石词;
3、柳永词的新变。
4、阅读分析作品: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柳永《雨霖铃》《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望海潮》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阐明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变化,柳永词在词调的丰富、题材的开拓、铺叙和白描手法的运用、语言的由雅入俗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思考题:
1、简述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情况。
2、试述柳永词在题材内容上的开拓;
3、试述柳永大量写作慢词的意义;
4、为什么说,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变化?
六 、参考书:
1、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
2、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排印本。
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
1、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一、教学内容: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诗文创作;欧阳修影响下的诗文创作新风。
二、目的和要求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欧阳修的诗文革新主张的影响下,北宋中期的诗文创作的新成就,以及欧阳修的领袖地位。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诗文创作
2、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的诗歌成就,
3、王安石、曾巩的散文成就。
4、阅读分析作品:
欧阳修《戏答元珍》、梅尧臣《鲁山山行》、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王安石《明妃曲》、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在于阐明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对韩愈古文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宋代散文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展示唐宋散文发展的承传脉络。
五、思考题:
1、试述欧阳修文学革新主张的内容及其创新意义;
2、试述欧阳修的诗文成就;
3、试述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成就;
4、试述王安石的诗文成就。
六、参考书:
1、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2期。
第四章 苏 轼
一、教学内容: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文学成就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苏轼在诗、词、散文、赋各方面的杰出成就,认识苏轼在宋代文坛乃至在整个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体会他的成就与他达观的人生态度密切关系。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2、苏轼的散文和辞赋成就;
3、苏轼的诗歌成就;
4、苏轼词的成就;
5、苏轼的影响和地位。
6、阅读分析作品:
《赤壁赋》《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介绍苏轼的诗代表宋诗的最高成就;苏轼的词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传统格局,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五、思考题:
1、试述苏轼的生平及人生态度。
2、试述苏轼的散文成就;
3、为什么说,苏轼诗歌代表宋诗的最高成就?
4、试述苏轼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具体表现。
5、为什么称苏轼为宋代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
六、参考书:
1、方智范等《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排印本。
2、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3、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排印本;
4、程千帆、莫砺锋《论苏轼的风格论》,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五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排印本。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一、教学内容:
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作家的诗歌成就
二 、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以黄庭坚为领袖的江西诗派诗歌创作的得失,了解两宋之际的诗风特点,并从江西诗派的创作得失中获得某些文学发展规律的启示。
三、具体要求:
1、黄庭坚的诗歌;
2、陈师道的诗歌;
3、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
4、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阐明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创作的得失,并揭示出文学发展的某些规律。
五、思考题:
1、试述“山谷体”诗歌的艺术特征。
2、试述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3、试述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
4、简述陈师道、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成就。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一、教学内容:
苏门词人群的创作和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体的创作。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北宋中后期词坛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体,另一是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体,了解这两个群体“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的词风特点,从而认识北宋中后期乃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时期。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秦观等苏门词人的创作;
2、晏几道、贺铸的词;
3、周邦彦的词。
4、阅读分析作品: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苏幕遮》(燎沉香)
四、重点和要点:
重点在于介绍周邦彦词与苏轼词不同的艺术追求,并展示出北宋中后期词坛的繁荣景观。
五、思考题:
1、试述北宋中后期词坛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景观。
2、试述周邦彦词的艺术个性。
六、参考书:
1、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
2、杨海明《唐宋词论稿•论秦少游词》,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
3、刘扬忠《周邦彦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
4、钱鸿瑛《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
5、锺振振《北宋词人贺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排印本;
6、夏承焘《唐宋词论丛》,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排印本;
7、王兆鹏《论宋代咏物词的三种范型》,《中国诗学》第三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一、教学内容:
李清照词,张元干、李纲等人的爱国词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一大批词人从前期的吟风弄
月,转向了表现民族的屈辱和苦难,为救亡图存而呐喊,从而认识文学与社会的紧密关系。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李清照的词论和词;
2、张元干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3、李纲、岳飞的爱国词。
4、阅读分析作品: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岳飞《满江红》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靖康之难”后,金人的铁蹄改变了词人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使南渡词表现出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五、思考题:
1、试述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和艺术技巧;
2、试述南渡前后爱国词的创作情况。
六、参考书:
1、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
2、《李清照研究论文集》,齐鲁书社1991年排印本。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一、教学内容:
中兴四大诗人的创作成就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南渡前后,一批诗人崛起,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因此,他们的创作以全新的面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2、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成就。
3、阅读分析作品:
陆游《书愤》、《关山月》、《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介绍陆游的诗歌成就。
五、思考题:
1、试述陆游诗歌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色。
2、简述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成就。
六、参考书:
1、莫砺锋《陆游诗家三昧辨》,《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1期;
2、(韩国)李致洙《陆游诗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一、教学内容:
辛弃疾词的成就和辛派词人的创作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的创作成就,认识辛弃疾和辛派词人把词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对词体的发展和成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2、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3、辛弃疾的艺术成就;
4、辛派词人的创作。
5、阅读分析作品: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四、重点和难点 :
重点介绍辛弃疾对词的发展的突出贡献:对词风词境的开拓,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以及多样的艺术风格。
五、思考题:
1、试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2、试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3、你是怎样理解“苏辛”并称的意义的?
4、简述辛派词人的创作。
六、参考书: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第四章第一节《唐宋词分派的由来》;
2、刘扬忠《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0年排印本;
3、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一、教学内容:
姜夔、吴文英的词及宋末词坛状况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与辛弃疾同时并峙的词坛大家姜夔的创作成就,了解掌握宋末词坛两大创作倾向:一是仿效辛派词风,一是追随姜夔词风。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姜夔词的成就;
2、吴文英及宋末词人的创作。
3、阅读分析作品:
姜夔《扬州慢》、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四、重点和难点 :
重点在于阐明姜夔词对传统婉约词表现技巧的改造,建立新的审美规范。
五、思考题:
1、试述姜夔词对传统婉约词表现技巧的创新;
2、试述吴文英词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
3、简述宋末词坛的创作概况。
六、参考书:
1、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排印本;
2、陶尔夫《论姜白石词》,《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3、叶嘉莹《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第十一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诗歌
一、教学内容:
南宋后期和辽金诗歌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宋代诗歌尾声阶段的创作,了解辽金政权下,少数民族诗人在胡汉民族文化交融的影响下,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2、宋末的爱国和遗民诗;
3、辽金诗歌和元好问的诗歌成就。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元好问的诗歌成就。
五、思考题:
1、简述永嘉四灵的创作特点;
2、简述江湖诗派的创作特点;
3、简述宋末爱国诗歌的创作情况;
4、试述元好问的诗歌成就。
六、参考书:
1、 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排印本;
2、 张晶《辽金诗史》,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排印本;
3、 张廷鹏、郭政、宫应林《赋到沧桑句便工——论元好问的纪乱诗》,《文学遗产》,1986年第6期。
第六编 元 明 文 学
元 代 文 学(15学时) 绪 论
一、教学内容:
元代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元代的民族压迫与融合带来了思想的活跃、审美情趣的变化、造成了儒生的不幸,以及城市的繁荣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作用。元代文学概况。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元代的社会文化特征与文学
2、叙事文学(话本小说和戏剧)的兴盛
3、元代的抒情文学
四、重点和难点:
1、认识和把握元代的民族压迫和民族融合对文学的影响;
2、认识和把握元代叙事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主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五、思考题:
1、试论元代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概述元代叙事文学兴盛的状况。
3、简述元代叙事文学兴盛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六、参考书:
1、《中国通史》(元代部分)
2、周良宵、顾菊英著《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一、教学内容:
话本小说与诸宫调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宋元说话技艺活动和话本小说繁荣情况,掌握话本小说的体裁特点、分类;了解说唱文学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内容和艺术形式特点。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宋元的说话艺术;
2、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分类;
3、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
4、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四、重点和难点:
1、话本小说和说话艺术的关系;
2、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世俗化特征对雅文学的偏离和对古代叙事文学的推动意义。
五、思考题:
1、简述话本小说和说话艺术的关系。
2、简述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分类。
3、试述话本小说的世俗化特征对雅文学的偏离和对古代叙事文学的推动意义。
六、参考书: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2、陈著《宋代说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
3、欧阳健、萧相恺《宋元小说话本集》
4、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
5、《醉翁谈录》
6、《都城纪胜》
7、元•钟嗣成《录鬼簿》
第二章 关 汉 卿
一、教学内容:
关汉卿的杂剧成就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杂剧创作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
2、《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3、《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4、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四、重点和难点:
1、《窦娥冤》深刻的社会意义;
2、关剧的妇女观
五、思考题:
1、试析《窦娥冤》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试析关剧的妇女观;
3、试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教学内容:
王实甫的《西厢记》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西厢记》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西厢记》的作者和莺莺故事的创新
2、《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3、《西厢记》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
四、重点和难点: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五、思考题:
1、简述莺莺故事的演变和《西厢记》对故事内容主题的创新。
2、《西厢记》是怎样设置戏剧冲突的?
3、试析《西厢记》的人物塑造及语言艺术技巧。
第四章 元代杂剧的兴衰
一、教学内容
南北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及兴衰情况
二、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掌握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情况和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戏剧圈杂剧创作情况,从而对元代杂剧创作及兴衰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白扑的〈梧桐雨〉和马致远〈汉宫秋〉
3、杂剧的南移与衰落
4、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重点和难点:
杂剧兴衰的原因
五、思考题:
1、试述杂剧兴衰的原因。
2、试述南北戏剧圈杂剧的创作情况。
3、试述〈赵氏孤儿〉〈梧桐雨〉〈汉宫秋〉内容及艺术成就。
第五章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
一、教学内容:
南戏的兴起和高明的《琵琶记》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南戏的体制特点及其在元代形成发展情况;了解掌握《琵琶记》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南戏的形成和发展;
2、《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3、〈琵琶记》艺术成就;
4、四大南戏及其他。
四、重点和难点:
《琵琶记》思想内容的矛盾性及悲剧意蕴
五、思考题:
1、简述南戏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2、试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3、你是怎样理解《琵琶记》思想内容的矛盾性? 、
第六章 元 代 散 曲
一、教学内容:
元代散曲
二、目的和要求:
掌握元代散曲的创作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2、元前期散曲创作
3、元后期散曲创作
四、思考题:
1、简述散曲的体制风格和审美取向。
2、试析元后期散曲的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
第七章 元 代 诗 文
一、教学内容:
元代诗文
二、目的和要求:
掌握元代诗文创作情况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元代诗文概况
2、元代前期的诗歌
3、元代中期的诗歌
4、元代后期的诗歌
四、思考题:
1、简述元代诗文概况
2、简述“元诗四大家”
3、简述杨维桢“铁崖体”
第七编 明 代 文 学 绪 论
一、 教学内容:
明代社会文化特征及文学发展概况
二、 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明代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了解明代文学发展特点及概况。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明代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2、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3、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4、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四、 重点和难点:
明代社会文化对明代文学发展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五、 思考题:
1、简述明代社会文化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作用。
2、简述明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六、 参考书:
1、周谷城《中国通史》(明代部分)
2、任继愈《中国哲学史》(明代部分)
3、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团〉、〈明代文学批评的特征〉,见〈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版。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教学内容:
《三国志演义》与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情况
二、目的和要求:
掌握认识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作《三国志演义》的创作成就,了解明
代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状况。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2、《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3、《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4、《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四、重点和难点:
1、历史演义说和历史的关系;
2、《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五、思考题:
1、试析《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2、试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关于“拥刘反曹”思想的评析。
4、从《三国志演义》的创作,谈谈你对历史演义小说和历史的关系的认识。
六、阅读参考书:
1、《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2、刘世德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版;
3、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4、陈翔华〈诸葛亮形象史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教学内容:
《水浒传》与明代的英雄传奇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水浒传》创作的相关知识,掌握《水浒传》丰富的思想内涵
和艺术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2、《水浒传》丰富的思想内涵
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4、《水浒传》的影响
四、重点和难点:
《水浒传》“忠义”主题的悲剧性
五、思考题:
1、试述《水浒传》丰富的思想内涵;
2、试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4、试述《水浒传》“忠义”主题的复杂性与悲剧性。
六、读参考书:
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施耐庵研究〉,江苏估计出版社1984年8月版;
2、王利器〈《水浒传》是怎样纂修的?〉,〈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
3、杨绍溥〈〈水浒〉与明代农民起义〉,〈文学评论〉1979年第6期。
第三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一、教学内容: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西游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了解明代神魔小说的创作情况。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2、《西游记》的思想内涵
3、《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4、《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四、重点和难点:
〈西游记〉寓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特征,极幻与极真的创作特点。
五、思考题:
1、试述《西游记》的思想内涵;
2、试述《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3、你试怎样理解孙悟空形象的演化的?
六、阅读参考书:
《〈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第四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一、教学内容: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金瓶梅》的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对世情小说发展的影响。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2、《金瓶梅》的内容
3、《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4、《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
四、重点和难点:
《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
五、思考题:
1、试析《金瓶梅》的思想意义;
2、试析《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3、试述《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第五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一、教学内容: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明代短篇小说的创作情况,掌握“三言”“二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三言” 、“二拍”与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2、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3、“三言”“二拍”的艺术技巧;
4、明代文言小说概况。
三、重点和难点:
“三言”“二拍”的市井色彩和新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晚明时代的社会的特点。
五、思考题:
5、述明代短篇小说的创作情况;
2、为什么说“三言”“二拍”是明代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3、试析“三言”“二拍”的艺术技巧。
4、“三言”“二拍” 反映了那些晚明时代的社会的特点?
第六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与传奇的繁荣
一、教学内容:
明代杂剧与传奇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明代杂剧的流变与传奇繁荣情况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明代杂剧创作与转型;
2、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3、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4、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四、重点和难点:
杂剧和传奇的区别,杂剧的衰落与传奇的繁荣原因。
五、思考题:
1、简述明代杂剧创作与转型;
2、简述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3、简述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七章 汤 显 祖
一、教学内容:
汤显祖的创作成就及代表作《牡丹亭》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汤显祖的创作成就,掌握《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2、《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3、“临川四梦”中的另三部戏;
4、汤显祖的影响
四、重点和要点:
《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五、思考题:
1、试析《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试析《牡丹亭》所表现的“至情”观;
3、试论《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第八章 明 代 诗 文
一、教学内容:
明代诗文创作情况
二、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明代诗文创作情况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1、明初诗歌概况,台阁体与茶陵派;
2、明代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及其得失评价;
3、李贽与“童心说”;
4、三袁与公安派;
5、竟陵派的文学主张与创作;
6、陈子龙和夏完淳的诗歌创作;
7、明代的八股文;
8、归有光与唐宋派;
9、晚明的小品文。
四、重点和难点:
理解认识明代诗文一直在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中艰难发展;认识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局限及其对诗文创作的制约作用。
五、思考题:
1、试述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及其得失;
2、试述公安派文学主张与创作;
3、试述竟陵派的文学主张与创作;
4、陈子龙和夏完淳的诗歌创作;
5、归有光与唐宋派的散文成就。
第八编 清 代 文 学 绪 论
一、 教学内容:
清代社会文化特征及文学发展概况
二、 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明代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了解明代文学发展特点和概况。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
2、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3、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四、 重点和难点:
程朱理学对清代文学的影响
五、 思考题:
1、简述清代古典文学形态的再度辉煌;
2、简述清代文学中的人文意识。
六、 参考书:
1、周谷城《中国通史》(清代部分)
2、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3、张俊《清代小说史》
4、严迪昌《清词史》
5、郭英德《明清传奇史》
第一章 清初戏曲
一、 教学内容:
1、《长生殿》的创作
2、《桃花扇》的创作
二、 目的要求:
了解《长生殿》与《桃花扇》戏曲创作的基本状况,掌握社会爱情悲剧的历史底蕴及现实意义。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作者及其思想;
2、《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3、《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四、 重点和难点:
1、《长生殿》与《桃花扇》的社会爱情悲剧性质;
2、《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五、 思考题:
1、《桃花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2、《长生殿》中化长恨为长生的意蕴。
第二章 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一、 教学内容:
二、 目的和要求:
了解《聊斋志异》创作的相关知识,掌握《聊斋志异》丰富的思想内涵及
艺术成就。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蒲松龄的生平思想;
2、《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3、《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4、《聊斋志异》的影响。
四、 重点和难点:
《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丰富内涵
五、 思考题:
1、分析《聊斋志异》的思想内涵;
2、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3、试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第三章 《儒林外史》
一、 教学内容:
《儒林外史》的创作
二、 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儒林外史》创作的相关知识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吴敬梓的生平思想;
2、《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3、《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
4、《儒林外史》的影响。
四、 重点和难点:
1、《儒林外史》丰富的思想内涵;
2、《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五、 思考题:
1、《儒林外史》如何勾勒出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2、分析《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的内涵;
3、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和叙事结构。
第四章 《红楼梦》
一、 教学内容:
《红楼梦》创作的相关知识
二、 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红楼梦》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曹雪芹的家世及《红楼梦》的创作
2、贾宝玉和《红楼梦》中的悲剧世界;
3、《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4、《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5、《红楼梦》的影响。
四、 重点和难点:
1、《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及其艺术特色。
五、 思考题:
1、分析《红楼梦》的思想意蕴
2、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意义
3、分析《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特色
4、分析《红楼梦》中的叙事艺术。
第五章 清代其他白话小说
一、 教学内容:
李渔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醒世姻缘传》、《镜花缘》
二、 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李渔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醒世姻缘传》、《镜花缘》创作的基本状况。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渔的短篇小说创作概况
2、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概况
3、《醒世姻缘传》创作概况
4、《镜花缘》的创作概况
四、 重点和难点:
1、李渔的小说观及其创作特色
2、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特色及其精神内涵
3、《醒世姻缘传》对世情小说创作的影响
五、 思考题:
1、分析李渔小说中的世情内涵
2、分析李渔小说的叙事技巧
3、分析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故事模式及其演变
4、分析《醒世姻缘传》的思想内涵及叙事风格
第六章 清代的诗文创作
一、 教学内容:
清代的诗文创作情况:
二、 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清代的诗文创作情况
三、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初诗歌概况
2、古文三大家
3、遗民诗人
4、钱谦益和虞山诗派
5、吴伟业和梅村体
6、纳兰性德及词的中兴
7、王士祯与康熙诗坛。
8、袁枚与性灵诗人
9、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10、 张惠言与常州词派
四、 重点和难点:
掌握清初诗文的繁荣和词学的复兴及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五、 思考题:
1、试述钱谦益《后秋兴》创作的艺术特色
2、“梅村体”创作的艺术特色
3、纳兰性德词创作的特点
4、袁枚的性灵主张
5、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词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